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崔燕  祝建波  张煜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55-5257
综述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及其催化域羧基转移酶(Carboxyltransferase,CT)的β亚基(β-CT)的分布和生理功能、β-CT编码基因acc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脂肪酸代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乙酰辅酶A 羧化酶( ACC)是一种生物素酶,分为同质型和异质型两种类型,可以催化 脂肪酸合成,是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动物中的乙酰辅酶A 羧化 酶属于同质型,分为ACC1 和ACC2 两种亚型。本文综述了动物中ACC 的结构功能及ACC 在 动物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采用PCR方法分别从陆地棉和拟南芥基因组中扩增出ACCase基转移酶β-CT亚基编码基因αccD,ACCase羧基转移酶α-CT亚基编码基因CAC3的定位于叶绿体的转运肽序列.将CAC3基因转运肽序列与αccD基因进行体外重组,构建融合植物表达载体pBI-CAC3tp-αccD.重组质粒通过冻融法转化根癌农杆菌GV3101.渗透法转化拟南芥,收种子,在含卡那霉素的MS培养基中发芽筛选.用叶盘法转化烟草,经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荻转基因烟草植株.T1代转基因拟南芥和转基因烟草植株经卡那霉素检测、PCR、RT-PCR检测后,初步表明目的基因已在植株中转化成功,并可以正常转录.  相似文献   

4.
摘要:克隆大肠杆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 ACCase)的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BCCP)亚基基因accB,构建accB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acc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工程菌株, IPTG诱导进行融合表达,成功诱导表达了GST-accB融合蛋白,大小为43KDa。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构建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叶绿体表达载体奠定基础。[方法]以从甘蓝型油菜叶片中提取的叶绿体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羧基转移酶β亚基基因。以从开花20~29 d后油菜幼胚中提取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生物素羧化酶和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的cDNA序列。最后,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被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结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分别被克隆到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3个亚基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产物分别为76.6、44.0和81.5 kD,其融合蛋白分别占总菌体蛋白的12%、10%和6%。[结论]不同品种的甘蓝型油菜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cDNA序列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克隆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研究其在二斑叶螨敏感和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方法】利用RT-PCR技术克隆ACCase基因的cDNA 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方法分析ACCase基因在二斑叶螨敏感和抗螺螨酯品系中的表达差异。【结果】ACCase基因(GenBank 登录号:JX424763)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 068 bp, 编码2 23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266.35 kD,理论等电点为6.38,包含典型的生物素羧化酶(biotin carboxylase,BC)、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iotin carboxyl carrier protein,BCCP)和羧基转移酶(carboxyltransferase,CT)3个结构域。结合其它物种ACCase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表明,该基因与体虱(Pediculus humanus corporis)ACCase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ACCase基因在抗螺螨酯品系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与明感品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利用RT-PCR技术在二斑叶螨中克隆到ACCase基因,ACCase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与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的抗性形成有关,为二斑叶螨的抗性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中的乙酰辅酶A援化酶(ACC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ACCase有两种类型:异质型的ACCase位于质体中.是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同质型的ACCase位于胞质溶胶中.催化形成的产物主要用于长链脂肪酸及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综述了植物中ACCase的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其基因工程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甘蓝型油菜材料乙酰辅酶A 羧化酶(ACCase)基因单核甘酸多态性及其与含油量的关系,该文采用 高、低含油量的自交纯合系材料各6份,克隆了其同质型ACCase基因,经双向测序后用DNASTAR 软件进行 CLUSTAL分析,并用DNASP软件进行SNP多态性计算.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共88824bp的基因组核苷酸序 列中共检测到317个SNPs,出现频率为1/279;其中发生在编码区的SNP有179个,非编码区138个;ACCase基 因编码区的变异小于非编码区;非同义突变平均数(Ka)与同义突变平均数(Ks)比值小于1,表明该基因比较保守. 在高含油量材料组中发现了一个明显高于低含油量材料的突变热点区,位于5000~6500bp(即全基因序列的第 10088到11588bp)之间,该突变热点区包含了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编码同质型ACCase的第1279到1648 位共368个氨基酸的序列,这段序列位于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与羧基转移酶(CT)功能域之间.此变异区域 与ACCase活性及含油量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催化乙酰辅酶A形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羧化作用,是在脂肪酸合成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中间代谢物。ACC包括ACCα和ACCβ两种形式,被不同的基因编码。ACC(α265 kDa)主要在脂肪生成活跃的肝脏、脂肪组织和乳腺中表达。ACC(β275 kDa)主要在β-氧化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骨骼肌和心脏中表达。对ACC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在哺乳动物脂肪酸合成和分解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CC包括ACCα和ACCβ2种形式,由不同基因编码,其中ACCα主要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起作用.哺乳动物ACCα基因的启动子主要包括3个:PⅠ、PⅡ和PⅢ,而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还包括第4个启动子PIa,各启动子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负责将羧基从生物素羧化酶转移到羧基转移酶上,对于长链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种子含油量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基因组DNA中分离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BCCP)基因的全长编码区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该基因的结构特征(包括内含子的数量、长度与分布,蛋白质保守区疏水性特征等)和功能关系。【方法】基因克隆采取同源序列法进行。【结果】分离得到的bccp基因全长均为1 600 bp左右,根据其结构特点可以分成3种类型,它们均包含5个内含子。bccp1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具备完整的生物素化功能结构域,是唯一功能完整的基因序列;bccp2和bccp3由于移码突变造成蛋白合成提前终止,翻译的蛋白质均缺少生物素化结构域。【结论】本研究首次从中国冬油菜品种中克隆获得bccp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揭示了其序列特征,为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开展含油量的基因调控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挖掘与利用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的纤维素酶基因,利用RT-PCR技术,构建了台湾乳白蚁cDNA文库,针对β-葡萄糖苷酶(BG)保守区域设计简并引物,得到一个1 966 bp的潜在的编码β-葡萄糖苷酶的新基因(Cf BG-Ib),其开放阅读框1 692 bp,编码563个氨基酸的产物,并进行了原核表达。预测成熟的蛋白分子质量为64.02 ku,在Bt蛋白的胁迫下,检测发现CfBG-Ib与同类基因CfGlu1B和CfBG-Ia的表达响应模式相似,3个基因均在Cry1Ac胁迫下显著上调,可能是Cry1Ac的潜在靶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克隆组装了大肠杆菌的乙酰-CoA羧化酶基因acc,以研究其异源表达对变铅青链霉菌中2种“沉默”抗生素放线紫红素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合成的影响。大肠杆菌ACC由4个基因编码,通过PCR扩增4个基因,并通过重叠延伸PCR加上ermE启动子,构建得到4个重组基因;再将重组基因依次组装得到异源表达质粒pHLZ11,接合转移到变铅青链霉菌中进行异源表达。结果显示:含有异源表达质粒的变铅青链霉菌接合转移子能合成放线紫红素而十一烷基灵菌红素产量提高。表明大肠杆菌acc基因异源表达能够激活变铅青链霉菌沉默抗生素的合成,并提高已有抗生素产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 SDS-PAGE和分子克隆方法研究了易变山羊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其基因。结果表明 ,四倍体易变山羊草有 3个可表达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其中一个亚基的迁移率很慢 ,推测其为 Glu-U1 x;另外2个亚基的迁移率分别与中国春的 Bx7和 By8接近或更慢 ,利用一对特异扩增基因编码区的引物得到的扩增片段长度分别为 2 .5 kb和 1 .9kb。分子克隆得到阳性质粒 p2 .5和 p1 .9。基因测序结果显示二者均为 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 ,它们与普通小麦中已经报道的 y型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上都存在差异 ,是 2个不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新基因  相似文献   

15.
A G protein gamma subunit shares homology with ras proteins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Guanine nucleotide binding proteins (G proteins) that transduce signals from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o effector molecules are made up of three subunits, alpha, beta, and gamma. A complementary DNA clone that encodes a 71-amino acid protein was isolated from bovine brain; this protein contains peptide sequences that were derived from the purified gamma subunit of Gi and Go. The primary sequence of this G protein gamma subunit (G gamma) has 55 percent homology to the gamma subunit of transducin (T gamma) and also has homology to functional domains of mammalian ras proteins. The probe for isolating the clone was generated with the use of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The extent of divergence between T gamma and G gamma, the isolation of homologous PCR-generated fragment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redicted amino acid sequence of G gamma and that derived from the gamma subunit of Gi and Go indicate that gamma subunits are encoded by a family of genes.  相似文献   

16.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亚基组成是决定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蛋白组分,对小麦品质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法分析了148份河北省小麦品种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及其历史变化。结果表明:在148份小麦品种中共检测到16种HMW-GS亚基和43种亚基组合。在Glu-A1位点,有3种亚基类型,以null和1亚基为主;Glu-B1位点有7种亚基类型,以"7+9"和"7+8"亚基为主;Glu-D1位点有6种亚基类型,以"2+12"亚基类型为主。在43种亚基组合中,以"null、7+9、2+12"组合为主,其他亚基组合尤其是与品质有关的亚基组合相对较少。从河北省小麦品种HMW-GS的历史演变来看,优质蛋白亚基及其组合虽然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质体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催化长链脂肪酸的合成。编码小麦质体ACCase的基因(Acc-1)已用于一年生小麦的系统与进化研究,但还未有多年生物种相应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发现,Elymus wawawaiensis的Acc-1基因第8外显子和第7内含子与其他已知该序列相比除核苷酸替代外,多了176个碱基,从而与现有已知的一年生小麦相应序列有显著差异。在NCBI中对该序列和已报道的Acc-1基因相应序列blast比对后,结果表明与Hordeum vulgare Acc-1具有87.15%的最高相似性。以Panicum virgatum、Zea mays和Lolim rigidum为外类群,最大简约法(MP)和邻接法(NJ)对该基因和已报道的Acc-1基因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其中E.wawawaiensis和H.vulgare形成一个分支,自展支持率100%。研究同时表明该基因在小麦族多年生物种系统与进化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Complementary DNAs were isolated and used to deduce the primary structures of the alpha 1 and alpha 2 subunits of the dihydropyridine-sensitive, voltage-dependent calcium channel from rabbit skeletal muscle. The alpha 1 subunit, which contains putative binding sites for calcium antagonists, is a hydrophobic protein with a sequence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multiple transmembrane domains and shows structural and sequence homology with other voltage-dependent ion channels. In contrast, the alpha 2 subunit is a hydrophilic protein without homology to other known protein sequences. 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alpha 1 and alpha 2 subunit mRNAs are expressed differentially in a tissue-specific manner and that there is a family of genes encoding additional calcium channel subty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