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究葡萄的防锈措施,本研究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花后14 d,用25 mg/L的GA_3分别和0mg/L、5 mg/L、10 mg/L、15 mg/L的CPPU组合处理果穗,以清水处理为对照(CK)。待果实进入转色期后分别采集不同成熟阶段的葡萄果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与果锈生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和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表达水平,测定葡萄果皮果锈发生率、果皮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果实成熟过程中,与对照相比,GA_3+CPPU处理后,PAL和RS基因表达水平降低,PAL基因表达峰值、RS基因表达水平均与CPPU处理浓度呈负相关。与对照相比,GA_3+CPPU处理显著降低了果皮中白藜芦醇、总酚和木质素含量,咖啡酸、香豆酸、丁香酸等酚酸含量随CPPU浓度增加显著下降,儿茶素和没食子酸含量随CPPU处理浓度增大先升后降。GA_3+CPPU处理的葡萄果皮果锈发生率明显降低。与GA_3+5 mg/L CPPU处理的葡萄果实相比,GA_3+10 mg/L CPPU和GA_3+15 mg/L CPPU处理的葡萄果实成熟期推迟,风味下降,商品性显著降低。因此,生产实践上用GA_3+CPPU处理阳光玫瑰葡萄果穗的适宜质量浓度为25 mg/L GA_3+5 mg/L CPPU。  相似文献   

2.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用赤霉素(GA_3)进行2次蘸穗处理,研究各处理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花序、果粒重、果穗重、无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都能使红地球葡萄的花序拉长,无核率大幅度提高,从果实综合性状来看,花序拉长的最佳浓度GA_35.0 mg/kg,果实膨大及无核化最佳浓度为GA_350 mg/kg。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ALA对克瑞森无核葡萄的果实品质效果。【方法】以露地克瑞森无核葡萄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外源ALA对克瑞森葡萄果实糖酸含量、果实纵横径、花青素含量及PAL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ALA处理能明显增加果实的纵、横径;叶片内叶绿素相对含量提高12.03%;果实糖酸比平均值与对照相比增幅可达106.21%;果皮花青素的积累量及其合成相关PAL的活性显著升高,与对照相比,平均增幅分别达到194.71%、82.35%;克瑞森果皮中花青素与其合成相关的PAL酶活性、果肉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果肉中可滴定酸的含量呈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以100 mg/L 的ALA的促进效果最好,外源ALA处理可提高克瑞森无核葡萄果实大小及糖酸比,促进果实风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着色。  相似文献   

4.
把果皮绿色或刚转红色的果实,分别在0,1000,2500或5000毫克/升的乙烯利溶液中浸泡5分钟。所有经乙烯利处理的果实加速成熟(通过果实颜色转化和果肉化学成分来鉴别果实成熟),这是因为经乙烯利处理的果实,增加花青苷和减少叶绿素含量之故。经乙烯利处理的果实、的糖份和维生素 C 含量明显增加,而酸味减少。2500毫克/升乙烯利是最适浓度,浸泡后果色一致转红。虽然乙烯利对荔枝果实有催熟作用,但果实的商品质量差。  相似文献   

5.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经1%氯化钙(CaCl_2)、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和15%乙醇(EtOH)处理后,检测乙醇处理对葡萄转色期果实成熟特性及葡萄果肉、种子和果皮中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ZR)和油菜素内酯(BR)五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5%乙醇(EtOH)中溶入1%氯化钙(CaCl_2)和15%乙醇(EtOH)处理后的‘红地球’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的积累被显著抑制,可滴定酸含量(TA)转色期后下降减缓,果皮的着色进程显著减缓,但可滴定酸含量成熟后期无明显变化。同时,种子ABA含量、BR含量和果皮ZR含量成熟后期峰值期延迟,果肉GA的含量显著降低,果实的成熟进程延缓。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的引种表现及赤霉素(GA_3)对该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2012-2020年进行紫甜无核葡萄引种栽培及制干试验,并与地方主栽品种进行栽培性状、制干特性比较;花后设置不同质量浓度GA_3喷施处理,比较不同浓度GA_3处理对紫甜无核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中晚熟,生长势中等,丰产、稳产,完全成熟紫黑至蓝黑色,果粒大小、着色一致,平均果穗质量634.62 g,平均果粒质量5.28 g,固酸比达55.94,外观和内在品质均优,丰富了该地区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多样性,但制干出干率仅16.33%,显著低于地方主栽制干品种,饱满度和外观品质较差。花后GA_3处理均能显著增大紫甜无核葡萄果穗、果粒质量及果梗粗度,显著降低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和红色葡萄果实色泽指数(GIRG)。其中,50 mg/L GA_3处理果粒质量比对照增加21.76%,果皮中类黄酮含量增加34.03%;TSS含量、果皮中花色苷含量和CIRG比对照分别降低9.26%、25.52%和13.26%,相比高浓度GA_3处理(150、100 mg/L)降幅均最低,且果粒着色一致,果穗紧密度适中,固酸比高、口感甜;而高浓度GA_3(150、100 mg/L)处理的紫甜无核葡萄着色不良,果穗变紧密,口感变寡甜,整体品质降低。【结论】紫甜无核葡萄在吐鲁番地区栽培性状及果实品质表现优良,但制干特性不佳,作为鲜食葡萄在本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花后10 d采用50 mg/L GA_3处理可有效提高紫甜无核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质地葡萄果实软化过程、果胶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以果实质地差异较大的脆肉型葡萄品种红地球和软肉型葡萄品种玫瑰香为试材,测定不同发育时期2个品种果皮硬度,果皮破裂距离,果肉硬度,糖、酸、果胶含量以及果胶降解酶基因表达量变化,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红地球果皮穿刺硬度和果肉硬度均明显高于玫瑰香,果皮破裂距离明显低于玫瑰香,原果胶含量一直高于玫瑰香,可溶性果胶含量始终低于玫瑰香,果胶降解酶β-GAL、PG、PL基因表达量也是显著低于玫瑰香的。综上认为,果胶参与了葡萄果实软化及不同质地形成过程,较高的原果胶含量和果胶降解酶基因低表达可能是造成红地球果实质地硬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玉手指葡萄是由金手指芽变选育的欧美杂交种中熟葡萄新品种。果穗长圆锥形,平均穗质量500克左右;果粒长形至弯形,粒质量6~8克,果皮黄绿色,充分成熟时金黄色,皮薄不易剥离;果肉质地较软,味甜,香气浓,可溶性固形物18.22%,含酸量0.34%,维生素C含量40.1毫克/千克,31种游离态香气化合物总含量32.6克/升,鲜食品质上等。种子数1~2粒。在浙北海宁地区避雨设施栽培,7月下旬果实成熟,比金手指早熟约7~10天。  相似文献   

9.
Kh.  SESA  方翔 《广西热带农业》1992,(3):47-49
本试验于1988和1989年进行。在‘德雪哈里’(DaShehari)芒果座果后,叶面喷施100、200、300或400mg/l 的赤霉素(GA_s),10天后再喷一次。贮藏温度在36±2及40±3℃之间。喷施 GA_3可延缓果实成熟达6天以上。随着 GA_3浓度的增加,这种延缓作用越明显。在 GA_3浓度为200mg/l 或更高的处理中,果实的总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类胡萝卜素以及淀粉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都比对照果实低;而总酸、维生素 C 以及果皮内的总叶绿素含量却高于对照果实。  相似文献   

10.
以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其不同生长时期全树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同时在其幼果期和膨大期用50 mg/L赤霉素(GA_3)蘸穗处理,以不全树喷施BR和不使用GA3蘸穗为对照,测定其果实的内在和外在品质指标,筛选出一种适合提高火焰无核葡萄生理特性指标的油菜素内酯质量浓度。结果表明,不使用BR+50 mg/L GA_3和0.8 mg/L BR+50 mg/L GA_3均有利于火焰无核葡萄颜色的形成,且0.8 mg/L BR+50 mg/L GA_3的花青素含量高,其果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pH和V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均高于对照。经综合分析表明,0.8 mg/L BR+GA_3蘸穗处理有利于提高火焰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可为吐鲁番地区火焰无核葡萄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以橡胶草叶片为试材,喷施不同质量浓度(0、50、100、150、200、300、600毫克/升)赤霉素(GA_3),研究其对橡胶草叶片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酶活性、开花及主要开花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喷施GA_3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上呈逐渐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较小,且不喷施处理最高;GA_3处理均使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150毫克/升的酶活性较其他处理低,且叶片SOD活性在处理后10天与不喷施处理相差最大,活性下降25.39%,活性最低峰时较不喷施下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葡萄浆果发育期间叶、果肉和果皮中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以"巨峰"、"98-2"、"京亚"和"洛浦早生"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葡萄叶、果肉和果皮中IAA、GA3、ZR、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4个葡萄品种在果实发育期叶中IAA、GA3、ZR、ABA的含量的变化差异较大;果肉IAA、GA3、ZR、ABA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是一个单峰曲线,在花后30 d或40 d即果实缓慢生长期开始前后达到高峰,峰值的出现时期与成熟期的早晚无关;果皮中IAA、GA3、ZR的含量变化趋势相似,都有一明显的峰值,峰值的出现时期与果实发育期长短有关;果皮中ABA在果实发育的后期含量很高,但果实发育期长短不同高含量ABA所持续的时间不同。果皮中激素的变化与果实发育期长短比果肉中激素的变化与果实发育期长短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3.
《新农业》2016,(11)
为了研究不同引发剂对陈茄子种子的引发效果,本实验设T_1,GA_3(150毫克/升);T_2,GA_3(150毫克/升)+PEG(15%);T_3,Ca(NO_3)2(50毫摩尔/升);T_4,Ca(NO_3)_2(25毫摩尔/升)+KMnO_4(0.3毫摩尔/升);T_5,ZnSO_4(0.1毫摩尔/升)+KNO_3(150毫摩尔/升);对照有两个,一为未作处理的CK_1,另一对照为用水引发的CK_2。试验结果表明:T1,GA_3(150毫克/升)对陈茄子种子的引发效果最好,在发芽率、6天发芽势、发芽指数指标上均与两个对照存在明显差异;T_5,KNO_3(150毫摩尔/升)+ZnSO_4(0.1毫摩尔/升)处理的引发效果紧次于GA_3(150毫克/升),并在6天发芽势指标上与对照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山葡萄酿酒新品种"雪兰红" "雪兰红"是以山葡萄品种"左优红"作母本、 "北冰红"作父本杂交育成的用于酿造干红的山葡萄新品种.其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穗重145.2克,最大单穗重1236.1克;果粒圆形,平均粒重1.39克,果皮蓝黑色,果粉厚;果肉绿色,无肉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酸含量、单宁含量、出汁率分别为19.50%、13.70克/升、0.398克/升、60%;酿造的干红山葡萄酒宝石红色,果香浓郁,具有典型山葡萄酒风格,评酒鉴定分数比对照品种"左优红"酿制的干红山葡萄酒高5.6分;两性花、抗寒性与对照品种"左优红"相近;在吉林省东南部栽培,果实于9月中下旬成熟.该品种于2012年3月通过了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农家科技》2011,(12):7
<正>该品种果实为扁方圆形,成熟果实果皮橙红色,果皮较薄,果粉多。果肉松脆,肉橙黄色,褐斑小而少;汁液较少,味甜,品质上乘。维生素C含量56毫克/100克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单宁含量625毫克/克。坐果率较高,嫁接苗定  相似文献   

16.
不同因素对赤霞珠果实理化性质及果皮花色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不同因素对葡萄果实理化性质及果皮中花色苷含量的影响,为改善葡萄原料品质及酿酒工艺中花色苷的浸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果实为原料,以未处理葡萄果粒为对照,测定温度(20,30,40℃)、pH(2.2,3.0,4.0,5.0,6.0,7.0,8.0)及脱水处理(用质量分数5%的食盐溶液分别脱水0.5,1,1.5,2,3,4,6,9,12h)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和pH等理化性质指标及果皮花色苷(可浸提花色苷、不可浸提花色苷、总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相比,20~30℃处理48h可使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4.12~6.52°Brix,总酸质量浓度下降0.81~1.86g/L,pH升高0.22~0.68;20~30℃处理36h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均较高。(2)脱水处理12h可使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对照提高14.5%,总酸质量浓度比对照提高2.76%,pH比对照降低3.64%;但果皮中可浸提花色苷含量较对照降低7.4%,不可浸提花色苷含量较对照降低2.45%,总花色苷含量较对照降低8.47%。(3)随着缓冲液pH的升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先上升后降低;不同pH处理对果实pH及总酸质量浓度影响总体较小。用pH为2.2~4.0溶液处理后,果皮可浸提花色苷和总花色苷含量均高于对照,不可浸提花色苷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用pH 5.0~8.0溶液处理后,果皮总花色苷、可浸提花色苷和不可浸提花色苷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结论】20~30℃处理36h可以改善葡萄果实理化性质及提高果皮中的花色苷浸提量;脱水处理能改善果实理化性质;适当酸性溶液处理葡萄,有利于可浸提花色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以6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在葡萄幼果期、膨大期、转色期分别用0.2、0.4、0.6、0.8mg/L的天然芸苔素(BR)进行全树喷施,研究BR对‘红地球’葡萄生理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0.2mg/L和0.4mg/L的BR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葡萄叶片的SOD、POD、CAT活性,降低膜透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其中0.4mg/L的BR处理还能明显增加葡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与对照相比,除0.8mg/L BR处理外,其他浓度处理均显著增加葡萄叶片中叶绿素含量.0.2mg/L和0.4mg/L的BR处理,有利于提高红地球葡萄果穗质量、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酚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0.8mg/L的BR处理,葡萄果实果形指数最大.BR处理对果皮花青素及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分析认为,0.4mg/L的BR处理对‘红地球’葡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行间生草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含氮化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葡萄园行间生草对葡萄果实不同部位与葡萄酒中含氮化合物的影响。【方法】在酿酒品种赤霞珠葡萄园行间播种白三叶草、紫花苜蓿和高羊茅,以清耕为对照,在果实成熟期及酒精发酵结束后,采用凯氏定氮法及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分析各处理葡萄果皮、果肉、种子及葡萄酒中的总氮、可溶性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结果】除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种子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清耕(对照)外,行间生草总体使葡萄果皮、果肉及种子中的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果实中不同部位总氮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也有差异,种子中总氮含量最高,占葡萄果实总氮含量的41.6%,果肉与果皮分别占总氮含量的33.9%及24.5%;葡萄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占总氮含量的46.0%,种子、果肉及果皮中可溶性蛋白质分别占果实中可溶性蛋白质总含量的50.9%、33.9%及15.2%;葡萄酒中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处理使葡萄果实中氨基酸总含量升高,白三叶草处理使其降低,但均无显著差异,各处理葡萄果实中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5.9%—56.9%,其次是赖氨酸和精氨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16.4%—24.2%。行间生草使葡萄酒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升高,其中高羊茅处理最高,其次是紫花苜蓿处理,这两种生草处理与清耕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葡萄酒中的氨基酸,均以脯氨酸含量最高,占氨基酸总含量的90.11%—92.45%。【结论】行间生草使葡萄果实总氮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但总体提高了葡萄与葡萄酒中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有利于提高葡萄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果袋对宁夏风沙地‘红地球’葡萄品质及果皮色素形成的影响,并对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与花色苷合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套袋可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溶性总糖质量分数,提高维生素C质量浓度,对果实含酸量无显著影响,对单穗质量影响显著;果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这3个指标在果实解袋后快速降解,但其综合质量分数整体上高于对照。不同处理均可降低果实花色苷的质量分数,PAL与花色苷呈正相关性。综合分析得出,不同果袋处理对‘红地球’葡萄品质和果皮色素形成有显著影响,PP果袋(无纺布果袋)有利于改善葡萄果实品质及着色,白色无纺布果袋(D处理)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0.
以六年生"亚历山大"(Vitis vinifera cv.Mascat of Alexandria)葡萄为试材,在盛花期前15d左右、花穗长度为3.0~8.0cm时使用5个不同质量浓度(1、2、3、4和5mg/L)的赤霉酸(GA_3)溶液对葡萄花穗进行喷洒处理,研究GA_3处理对疏果简约化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mg/L的GA_3在新稍长度为15~20cm、展叶数为6~7片(花穗长度为4.0cm左右)时处理效果最佳。与自然生长果穗相比,可使花穗拉长50%,果穗疏松但不过于松散,坐果较好,平均穗质量最大,并能有效减少疏果工作量,省工38%。与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GA_3处理均显著提高了"亚历山大"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果糖、酒石酸、苹果酸和芳樟醇含量,并且3mg/L处理显著提高了葡萄果实中总酚和橙花醇含量。因此,3mg/L GA_3处理的果实品质较优,并且能够有效减少人工疏果的工作量。生产中建议在盛花期前15d左右用3mg/L GA_3对"亚历山大"葡萄花穗进行喷施处理,以减少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