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下茎合轴丛生;秆高7—10(—15)米,直径3—7(—11)厘米,新秆深绿色,有时可具紫褐色纵条纹,梢头劲直,老时常呈黄色,直立或梢头微弯;秆壁甚厚,常达2厘米;节间圆筒形,长35—45(—55)厘米,幼时微被白粉与稀疏易落白色小刺毛;秆环平;箨环隆起成脊,其上有鞘基残留物并被柔毛;节内幼时被白色绒毛;分枝低,多数,主枝发达;秆箨脱落性,长为节间  相似文献   

2.
秆高7—14米,枝下节间圆筒形;此外节间基部扁平,长25—45厘米,径粗3—6厘米,秆壁厚5—9毫米,外表面初被自粉,无毛或近无毛;具纵脉,节下有猪皮状小凹孔;箨环木栓质,附有长2—3毫米棕色刺毛;秆环略隆起,二环近同高;节内长8—12毫米。箨鞘革质,通常长26厘米,宽12厘米,背面贴生棕褐色长2毫米之倒毛,近基部尤密,腹面无毛,具纵脉,有光泽,近先端之边缘具棕褐色纤毛,先端收缩为15—20毫米之截平  相似文献   

3.
四川牡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秆丛生,高14—17米,直径(6)8—12厘米,梢端微弯;全秆40—70节,节间一般长28—30厘米,最长达36厘米,基部节间长10—15厘米,圆筒形,平滑,幼时有白粉,箨环下常有较密的宽约3毫米之黄褐色小刺毛,中空,秆壁厚1.5—3.2厘米,髓呈锯屑状,秆节通常一边稍低而偏斜;箨环狭窄,初时密生黄褐色小刺毛,有箨鞘基部之残留物;秆环平,无毛,基部数节上常  相似文献   

4.
秆高3—5米,直径1—1.5厘米,节间长15—27厘米,分枝节间扁平,幼秆绿色无毛,无白粉,秆环隆起,箨环明显,节内长2—3毫米。秆箨箨鞘外表面新鲜时绿色,后淡黄棕色,被脱落性细刺毛,边缘与基底均无毛;箨舌近截状或呈弧状隆起,边缘无毛;箨耳淡紫棕色,镰刀状,横卧于箨鞘两肩,先端伸出,边缘具长4毫米棕褐色繸毛;箨叶紫绿色,锥状至狭披针  相似文献   

5.
秆直立,高达9米,直径达4.8厘米,竹材厚约11毫米,节间圆柱形,最下部节间全部无毛,嫩时具显著的紫色条纹和紫色斑点。秆箨脱落性;背面被紧贴的黑褐色刺毛,嫩时具紫色斑纹,顶端弓形下凹;箨耳近扇形或狭长圆形;箨舌高约3.2毫米,边缘具长而基部粗糙的流苏状毛,箨片常外反,卵状披针形,基部截形,近基部边缘具长纤毛,秆枝簇生,主枝长而粗,小枝通常具叶5~8枚;叶耳卵形;叶舌高约0.5毫米;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2厘米,宽6~19毫米,背面密被短柔毛,次脉4~5对。假小穗紫色或淡  相似文献   

6.
云南产(竹思)(竹冖力)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环(竹思)(竹冖力)竹异名:风尾竹、薄竹(均罗平县俗名) 秆挺直,梢头微弯,高达12米,壁薄,厚约2—4毫米,髓膜不明显;节间长60—80厘米,直径3—5厘米,圆筒形,深绿色,被稀疏白色短刺毛,幼时可见白粉,而以节下较明显;秆环不明显;箨环因具鞘基残留物所形成的木栓环而显著隆起或下翻,其上密被向下倒伏的棕色长绒毛,形成宽约6毫米的毡状毛环;箨鞘呈梯形,厚革质,短于节间,长25—30厘米,基部  相似文献   

7.
秆柄长4.5—7.5厘米,直径1.5—2.5厘米,秆直立,高4—5.5米,直径1.5—2厘米;全秆24—29节,节间一般长约24厘米,最长达33厘米,基部节间长约5厘米,圆筒形,绿色,无毛,幼时被白粉,纵细线稜纹不明显,秆壁厚1.5—3.5毫米,髓呈锯屑状;箨环隆起,无毛;秆环微隆起;节内高1.5—3毫米。秆芽长卵形,贴生,被白粉,边缘具淡黄色短纤毛。每节枝条7—17枚,簇生,斜展或上升,长22—45厘米,直径1—2毫米。秆箨迟  相似文献   

8.
秆柄长3—9厘米,直径0.4—1.2厘米。秆丛生,高1—3.3米,直径O.4—0.9厘米,梢端微弯;节间长4—16厘米,圆筒形,光滑,无毛,初时被白粉较多,中空,壁厚1—2毫米,髓呈环状;箨环隆起,无毛;秆环平或在分枝节上微隆起;节内宽2—4(5)毫米。秆芽1枚、密被灰褐色柔毛,边缘具浅褐色纤毛。枝条在每节上4—10枚,长14—40厘米,直径8—15毫米,  相似文献   

9.
我国竹类新分类群(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秆高9米,直径7厘米许,节间长达38厘米,绿色无毛,秆环不明显,箨环隆起,基部节有时呈不规则靠近或重叠。箨鞘革质,近矩形、绿色、被脱落性稀疏褐色刺毛,基部较密,边缘无毛,先端不收缩,两边不均齐;箨舌隆起,高5毫米,先端边缘齿状,具短繸毛;假箨耳椭圆形与箨片、箨鞘相连接,棕褐色、粗糙、皱摺,边缘有长3—6毫米稀疏繸毛;箨片三角形,直立,基部收缩,先端渐尖,具纵脉、无毛、基部边缘有繸毛。小枝多较簇  相似文献   

10.
矮小灌木状竹类植物。地下茎复轴型。秆高1—1.5米,节间圆筒形,秆中部节间长约8厘米,直径2—4毫米,幼时黄绿色,老秆逐渐变为淡黄绿色,最后呈枯草色,秆光滑无毛,节下多少具白粉;秆环微隆起。秆之每节具分枝1枚,分枝粗壮且可与主秆相近,顶端可有2—3枚分枝,次级分枝亦为1枚,与分枝粗细相若;秆箨宿存,厚纸质或近革质,光滑无毛,中部者约等长于节间,箨片披针形,直立、中部箨之箨片长1.2—2.2厘米,上部箨之箨片较长,可达5—6厘米或更长;箨耳狭,片状上举,或呈镰形,  相似文献   

11.
方竹引种栽培试验及其地下茎特性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立地试验栽培观察,本文总结了方竹的生态适应栽培条件,揭示了方竹地下茎生长的部分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金佛山方竹林水源涵养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佛山方竹(Chimonbambusa utilis)不仅是材、笋两用竹种,而且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优良竹种,但以往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为了较系统地揭示方竹蓄水保土的功能。本次对金佛山方竹的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土壤层的蓄水保土功能加以调查;同时为了便于比较还结合调查其它的林分。通过研究其结果: 1.林冠截留量: 方竹>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 2.枯枝落叶层蓄水量亮叶水青冈—方竹林>方竹林>针叶混交林>针叶林 3.土壤层的蓄水功能方竹林>亮叶水青冈—方竹林>马尾松林>枫香×麻栎林从而,本研究将为防护林建设中重视竹子的功能与作用,为适地适竹,合理选择与配置树种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方竹属部分种黄酮类成分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义方竹属13个种叶片的化学分析,在8个种中得到了黄酮类成分,包括木犀草素、异荭草甙以及木犀草素,苜蓿素、香叶木素,柯伊利素、洋芹素的糖甙。实验结果的聚类分析倾向于支持将方竹属、筇竹属合并为一个广义方竹属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气相色谱和气质联用技术,分离、检定了竹叶中的挥发成份。通过对色谱谱图进行的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支持将筇竹属Qiongzhuea Hsueh et Yi与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合并成为广义方竹属Chimonobambusa s.l.Ohrnb.的观点,但在组的划分上存有异议。同时也证实了挥发成份在解决竹类分类系统问题上的应用价值,并指出了在对谱图进行直接分析时,保持实验条件一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贵州桐梓柏箐自然保护区金佛山方竹林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桐梓县柏枝山、箐坝自然保护区的金佛山方竹是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层片,生长繁茂,经济价值高。在保护该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以经营利用为目的,考虑影响金佛山方竹经济性状的主要因素,对金佛山方竹林进行类型划分,并提出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竹亚科一新种及五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茎合轴型。秆丛生,高4~5 m,直径3~5 cm,梢部下垂;全秆约25节,节间长25~30 cm,基部节间通常约长23 cm,圆筒形,无沟槽,绿色,后期为黄色,无毛,幼时被白粉,具纵细线棱纹,中空,秆壁厚1.5~2.5 mm,髓呈锯屑状;箨环木栓质,隆起,紫褐色,无毛,具瘤状突起,在不分枝节上高于秆环,在分枝节上与秆环等高或较低;秆环微隆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产于四川、云南的竹类二新种及一新组合。新种是屏山方竹和翼箨箭竹;新组合是落叶箭竹。  相似文献   

18.
本文发表玉山竹属的一个新种,它被命名为缅甸玉山竹Yushania burmanica Yi,产于缅甸东北部山区,该地临近我国云南省西盟县。鄂西玉山竹Yushania confusa(McClure)Z. P. Wang et G. H. Ye的分枝习性更接近于玉山竹组Sect。Yushania,故鄂西玉山竹应归并于该组。但因鄂西玉山竹原是鄂西玉山竹组Sect. Confusae Yi的模式种,这样就导致从原隶属于该组的其他成员中改选了峨眉玉山竹Yushania brevipaniculata(Hand. -Mazz.) Yi为模式种,并另拟峨眉玉山竹组Sect. Brevipaniculatae Yi予以替换原来所称的“鄂西玉山竹组”。  相似文献   

19.
四川方竹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导了四川方竹属一新种,即蜘蛛竹Chimonobambusa zhizhuzhu Yi。这个新种与屏山方竹Ch.pingshanensis Yi et J.Y.Shi相近似,但节间初时灰绿色,密被灰色瘤基小硬毛,很粗糙;气生根刺在每节上(5)14枚~25枚,较短,长1.5 mm~2 mm;箨鞘背面紫褐色,被淡黄白色斑块,箨片直立;小枝具叶1枚~2(3)枚,叶鞘无毛,边缘亦无纤毛;叶耳及鞘口繸毛缺失或稀具1枚~2枚纤弱繸毛,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0.
桐梓县金佛山方竹资源及今后经营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子研究汇刊》1997,16(3):75-77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utilis)是贵州大娄山特殊竹种,它自然分布狭窄,当前所知,仅见于黔北及其毗邻的川东几个县市,总面积约有50万亩。尤其相样具柏菁自然保护区,有4.2万亩原生性金佛山方竹——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实为罕见。今后如何利用金佛山方竹这一资源,各有关部门应予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