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存亡休戚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立足我国渔业生物多样性现状,针对我国渔业生物过度开发和保护不足等难题,提出了通过开展渔业生物DNA条形码研究来推动我国渔业生物多样性学科发展的思路,详细阐述了DNA条形码在渔业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物种分类鉴定、生物多样性监测、外来物种评价、水产品市场监管、渔业信息化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现状,进一步展望了DNA条形码可以成为渔业生物区系研究、水域生态研究、电子分类技术以及宏DNA条形码新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研究热点,呼吁扎实推进我国渔业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共享。  相似文献   

2.
我国水生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历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2大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取得一定进展。文章在综合论述国内水生生物多样性现状、利用与保护研究基础上,侧重对鱼类多样性研究技术手段、参与国际合作的渠道及保护措施进行了概述,同时分析了生物技术在重要水生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辽阔的海洋孕育了难以计数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是地球生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最大保存库,也是人类食物和药物的重要来源, 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海洋还给予人类以舟楫之利,以及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陆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量的逐渐减少,海洋环境及其资源必将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公里, 拥有及管辖的海域面积达473万多平方公里。对于一个  相似文献   

4.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其中绝大部分是海水。海洋是地球生物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哺育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作为可再生资源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品、药品和工业原料,并且对维护整个地球生物圈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海洋生态系统平衡稳定的基础是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然而,人们在向海洋索取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破坏了海洋环境。目前海洋作为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正承受着一场…  相似文献   

5.
水产动物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国民经济起着很大的作用,本文就世界各国水产动物的加工状况及发展方向,在运用无废弃物和废弃物少的加工技术基础上,分析和概括各种水生生物的加工现状及提高其废弃物的利用率和方法,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区6大湖泊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苏州地区6个湖泊在1998~1999年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4种,分属于环节动物7种,软体动物8种,甲壳动物3种和水生昆虫6种共4大类。漕湖、独野湖、金鸡湖、昆承湖、澄湖、尚湖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为3164、3784、2784、2448、2208、4348、5284个/m^2;它们的年均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6、1.796、1.824、1.626、1.822、1.339。  相似文献   

7.
一、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意义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水产业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环境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国家对开展渔业资源调查,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十分重视,1992年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的广义定义是"生物系统的控制和 应用”.一般意义上的生物技术又称为生物工程, 或称为生物工程技术,是指利用生物的特定功 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的设计方法和手段来生产 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农业、 医药卫生等领域改造生物,赋予生物以新的功能 和培育出生物新品种等的工艺性综合技术.它主 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微生物4 个分支领域,其中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 生物技术自20世纪70年代初崛起以来, 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预言,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全世界所共同面临的 许多重大问题,如饥饿与营养疾病、能源与环境 污染的根本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 物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将就生物技术在饲 料工业和动物营养中的应用研究和一简述,以 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生生物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养殖、运输以及展示等过程中福利水平低下现象层出不穷,寻求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水生生物福利低下的问题,成为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大重要工作。环境丰容作为一项能够通过对圈养动物生存环境进行优化,提升圈养动物福利水平,使得圈养动物获得生理和心理健康,展示其自然行为的技术,成为保障和提升水生生物福利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与国外相比,国内对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利用环境丰容技术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保障并提升水生生物福利水平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为此,本文综述了环境丰容的定义、发展历程、环境丰容与动物福利的关系以及在水生生物中的4种主要环境丰容技术。同时,就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以期为水生生物环境丰容提供更多方案参考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常州段底栖动物的多样性状况和变化趋势,进一步开展河道生态监测与水质评价,通过连续多年对京杭运河常州老运河段底栖动物的调查,分析其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BI指数对河段的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并利用污染生物效应指数(BPI)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常州段上游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种群丰富度最高、群落完整性最好、多样性状况最好、生态污染效应最小,中游次之,下游最差,底栖动物多样性正逐年得到恢复;2009-2013年,常州段的污染生物效应指数逐年上升,污染效应逐年下降,污染程度逐年减轻,由此说明该河段的水质正逐年得到改善,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相似文献   

11.
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1 遗传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主要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整个生物学中最为集中的热点,它在宏观生物学和微观生物学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生长点。它对人类社会、地球生物圈生存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持续利用逐渐成为科学界及我国和世界各国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积极组织和实施生物多样性研究。遗传多样性(g…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及其群落结构状况,于2011年春季和2012年秋季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春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别有31种和33种,均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为主,优势种均为鳞片帝纹蛤(Timoclea imbricata Sowerby)。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栖息密度分别为117.92 ind/m~2和152.50 ind/m~2,秋季大于春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3.93 g/m~2和41.20 g/m~2,春季大于秋季;春季和秋季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0和1.93,秋季大于春季。上述生物群落结构参数在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在排污区和填海区较低,说明污水排放和填海等人类活动已对钦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半封闭性海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Environmental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具有存在的广泛性和生物的难降解性,能够对自然界生物包括人类产生普遍的内分泌干扰效应.EDCs暴露可以引起鱼类内源性激素代谢过程的异常及其他功能异常,改变基因表达,诱导基因突变,引起生殖缺陷、发育异常、生长畸形、免疫功能下降及后代性别比例失衡,影响其存活率及后代繁殖数量,从而导致鱼类种群数量减少.通过降低对环境抑制因素的适应性和破坏生物网结构的稳定性,EDCs能够广泛地削弱生物的进化潜能,影响局部生态系统的功能,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丢失.针对EDCs的相关研究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底栖动物是一种用于水质生物评价和监测的主要生物群体,本文对利用底栖动物进行水质监测的方法(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多样性指数法)进行了总结与比较,提出在应用生物监测时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与理化指标相结合,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以达到对水质的准确评价与监测。  相似文献   

15.
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Macrofauna)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5年春季、夏季两个航次对天津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调查,初步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天津近海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低,其种类数量、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和历史比较都有较大的降低,也低于同期渤海相邻海域水平,呈现不健康的群落状态。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的水生生物有20000多种,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重要的地位,然而丰富的水生物资源并没有得到人们更多的珍惜和重视。野生动物资源与人类及土壤、植物、水、空气等因素构成生态环境系统,这一系统正常协调的运转,是人类繁殖与发展的前提,而构成这一完整系统的各种因素无论缺少哪一环节,人类都将面临灭顶之灾。因为其中任何一种都是其他因素赖以生存的条件,诸因素相互依存,才使生态保持平衡。所以,依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对我们人  相似文献   

17.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水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松嫩平原,是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等大型水禽和湿地生态类型的一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春、夏和秋季对扎龙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与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以及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底栖动物主要有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组成,共计93种(属);物种数在春季最高,秋季次之,夏季物种数最少。底栖动物群落的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都是春季最高,夏季最低;Sinnpson优势度指数(D)是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采用寡毛类生物指数值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对该湿地水体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该区域水质污染程度为中污染。  相似文献   

18.
湖泊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它不仅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底栖动物组成及对水质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调查了白洋淀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定量样品共出现17种,其中软体动物14种,环节动物2种,水生昆虫1种。通过优势种分析,得知白洋淀底栖优势种主要是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和羽摇蚊幼虫,三个物种占总数量的78%,另外绘环棱螺和梨形环棱螺也有一定量分布,占总数量的13%,五个物种共占总数量的91%。通过对各站点样品的多样性分析,得知烧车淀和枣林庄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分布比较均匀,鸳鸯岛和南刘庄多样性指数较低,物种分布不均匀。白洋淀普遍受到污染,其中南刘庄和鸳鸯岛污染相对严重,枣林庄、烧车淀和光淀污染相对较轻。签于白洋淀的污染情况,作者提出用生物的方法修复白洋淀生态环境,并详细分析了底栖动物在生物修复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土著鱼类资源现状及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霖 《水利渔业》2005,25(1):51-52
云南具有丰富的土著鱼类资源。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干扰日益增强,许多适合鱼类生存的环境已经或正在受到破坏,大量的物种濒临灭绝,鱼类的生物多样性迅速降低。就云南土著鱼类资源、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作了调查和分析,并就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土著鱼类资源提出了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