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多尺度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利用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LCC)和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指数模型(LCCI),从全省、分区、分县3个空间尺度定量评价山西省2003~2012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2003~2012年全省人口承载力呈增加趋势,其中2009年以后LCCI逐年降低,但人粮关系仍处于超载状态。(2)分区格局:人口承载力晋南晋北晋中,晋南人粮关系处于平衡有余状态,发展潜力较大,而晋中地区一直处于严重超载状态,人粮关系紧张;十年间各区LCC均呈增加趋势,但增加幅度晋南晋中晋北。(3)分县格局:人口超载区主要分布在晋中大部分县域,粮食盈余区主要分布在晋东南地区及晋北部分县域,但2008~2012年比2003~2007年盈余的县域增加了18个,人粮关系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粮关系为切入点,根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土地承载力(LCC)模型、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模型,定量评价了广西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变化情况,并运用GM(1,1)模型对结果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广西全省粮食产量、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略有增强,全省人口基数过大且逐年呈增长趋势,粮食盈余率呈现负增长状态。(2)2005~2015年间,广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值均大于1.125,并呈增长趋势,说明广西区域粮食总量无法满足人口的需求,粮食严重不足,人口呈超载状态。(3)2016~2025年,土地承载力指数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6年的1.55上升到2025年的1.75,10年间上升12.90%,按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广西人口将会严重超载,人地矛盾日趋严峻,对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该研究可为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粮关系为切入点,根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土地承载力(LCC)模型、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模型,定量评价了广西土地资源承载力及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变化情况,并运用GM(1,1)模型对结果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广西全省粮食产量、土地资源承载力整体略有增强,全省人口基数过大且逐年呈增长趋势,粮食盈余率呈现负增长状态。(2)2005~2015年间,广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值均大于1.125,并呈增长趋势,说明广西区域粮食总量无法满足人口的需求,粮食严重不足,人口呈超载状态。(3)2016~2025年,土地承载力指数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6年的1.55上升到2025年的1.75,10年间上升12.90%,按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广西人口将会严重超载,人地矛盾日趋严峻,对广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该研究可为缓解人地矛盾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人粮关系角度出发,利用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对重庆市三大经济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都市发达经济区人口超载,人粮关系紧张;渝西地区人粮平衡,土地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人粮关系总体表现为平衡有余,土地资源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2006年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重庆市土地资源承载力总体表现为人口超载,人粮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省2000~2014年的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人口数量为数据基础,采用土地人口承载力计算公式对贵州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将承载力计算结果与实际人口进行对比,计算土地资源承载指数,以此来分析土地资源的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2000~2014年贵州省的土地人口承载力处于超载甚至严重超载状况,基于此,结合贵州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定量评价区域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以及时空差异对于区域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起着至关重要的 意义.论文以人口和粮食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模型,从分区县尺度对重庆市的土 地资源承载力水平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4-2010年间,重庆市内部各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水 平的高低差距越来越大,土地资源超载现象越来越严重.② 7年间,重庆市40个区县在不同土地资源承载力等级 上的数量分布大致呈“M”型,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属于临界超载和平衡有余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两顶端,属于严 重超载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中间,而属于超载和盈余的区县数量处于“M”型两低端.③2004-2010年间,重庆市 属于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区县的数量基本保持不变,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于其所对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区县数量不断减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超前于其所对应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水 平的区县数量已由2004年的13个增加到2010年的15个.该研究可为重庆市的粮食生产布局与优化、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以人粮关系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土地资源承载力和土地资源承载指数模型,定量分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期间,关中-天水区县域尺度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差异性。结果表明,2006—2015年期间,关中-天水区土地资源承载指数的平均值为1.377,土地资源超载率为22%,总体上处于人口超载状态;对比分析2个5年时间段,土地资源承载力提高的区县有19个,占研究区县总数的29%,主要分布在区域的西北和东北部,包括天水市、咸阳市、铜川市和渭南市的部分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降低的区县有46个,占研究区县总数的71%,主要分布在区域的中部和南部,包括宝鸡市、西安市、咸阳市和商洛市的部分区县等。研究为区域土地资源开发、人口布局、粮食安全保障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区域更好地落实"十三五"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粮食安全等政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疆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新疆1985-2002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新疆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85-2002年,新疆的综合承载力一直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星下降趋势;③在西部12个省区市中,新疆的资源承载状况较好,呈现富余状态,仅次于内蒙古,而广西、重庆、四川、贵州4省区呈超载状态;④新疆15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差异较明显,并且每个地区(州、市)的相对承载力也随着时间的迁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针对新疆相对承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力瑾  魏媛 《农业与技术》2023,(11):154-157
在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矛盾加剧的形势下,研究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对于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极为重要。本文基于2011—2020年粮食总产量、人口、耕地面积等数据,运用耕地资源承载力和耕地资源承载人口指数模型对其人粮关系状况进行研究,并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未来人口承载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1—2020年,碧江区的耕地面积呈较稳定趋势,人口呈不断上升趋势。2020年,碧江区的可承载人口为25.59万人,人口承载力指数为1.728,人粮关系处于严重超载;预测结果表明,碧江区2025年、2030年可承载人口数分别为41.01万人和46.92万人,处于人口过载的状况,对比温饱型和小康型粮食标准,粮食缺口将达到12.32万t和15.33万t。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促进碧江区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提高的对策建议: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以及大力引进农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分别以湖南省、长沙市5区为参照区域,对芙蓉区2003-2007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芙蓉区综合承载力大于实际人口,呈富余状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且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明显低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1999—2014年人粮关系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人粮关系变化研究为切入点,从省域层面对河南省1999—2014年的人粮关系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地市层面对人粮关系时空变化及原因进行研究,为全省及时调整和制定粮食生产战略、有针对性地制定耕地保护对策提供了基础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的耕地承载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1999—2014年耕地承载率由0.87降低为0.69,全省粮食仍然自给有余,对国家粮食的贡献率并未降低且有所提高;(2)区域层面人粮关系差异显著,平顶山、济源、洛阳、三门峡、郑州5个地市的粮食产量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其他13个地市粮食自给有余。总体来看,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体处于安全状态,对国家粮食的贡献率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区域差异明显,对承载率增大的地市应加强耕地保护,以遏制人粮关系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地考察,在产能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3种消费水平为标准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测算方法,并依此方法,科学地测算了福建省2010年、2020年耕地理论、可实现、实际人口承载潜力。结果表明,2010年福建省耕地理论产能可满足该省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粮食消费需求,但可实现、实际产能却均未能达到富裕型人口粮食消费需求;2020年福建省耕地理论人口承载力尚具有一定潜力,但可实现、实际人口承载力均已超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贵州全省及县域空间上的净流出人口现状的分析,探究人口流出对全省及县域空间上的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人口净流出提高了粮食安全水平;从空间上看,由于人口净流出,使贵州省粮食富余县市粮食富余总量增加,更好填补了缺粮县市的粮食缺口.通过粮食的空间调配使全省实现区域上的粮食供求平衡.  相似文献   

14.
基于耕地地力的河南省耕地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耕地地力为基础 ,根据粮食单产、种植面积、粮经比和复种指数对河南省粮食产量和耕地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得出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下的河南省 2 0 1 0年和 2 0 3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在粮食产量、人口及人均消费保持现有增长水平及耕地数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 ,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 ,提高耕地地力等 ,河南省粮食生产总量完全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并有一定剩余。  相似文献   

15.
秦文俊  钱玉皓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31-17034
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詈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江苏省、苏北地区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盐城市2004~2008年相对资源承栽力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2004~2008年盐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②经济承栽力处于超载状态;③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经济承载力发展不平衡是阻碍盐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盐城市在江苏沿海开发中可持续发展的对策:①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经济,着实提高相对经济承载力。②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稳定土地资源承载力。③整合区内的优势资源,争取在苏北地区发展中异军突起。  相似文献   

16.
袁子勇  贺中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216-3218
从水资源现状承载力的角度区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选取人均年供水量、城镇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田灌溉年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人均粮食年产量、年人均GDP、生态环境用水率、森林覆盖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污径比为评价指标,运用正交投影法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地区水资源现状承载力从大到小为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铜仁市、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毕节市.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指标法,考虑研究区域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的因素,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构建研究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GIS技术获得研究区域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运用统计分析法计算研究范围市域尺度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平均值,据此将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划分为3种类型区——低承载力区、一般承载力区、高承载力区;最后,分析了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结果表明:湖北省土地资源生态环境承载力空间分布呈现中西部低、东部高的特点,高承载力区位于山区;一般承载力区位于西北、西南、东北部;低承载力区位于中部平原区。  相似文献   

18.
以贵州省遵义市乐山镇为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该地区实施土地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结构、粮食产量、农民收入、项目区生态环境及农民的生存环境等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研究土地整理给农民带来的效益。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优化,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得到增加,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说明土地整理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因此,今后要加快土地整理步伐,引导农民进行土地的有序流转,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