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蚯蚓肠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经不同生态类型蚯蚓消化后蚓粪和消化前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选取2种不同污染特征的重金属污染水稻土,分别接种表栖型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和内栖型壮伟环毛蚓Amynthas robustus进行10d室内盆钵培养后采集新鲜蚓粪,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和序列分析研究蚓粪和对照土壤的微生物种群特征。蚓粪微生物丰富度和Shannon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土壤(P0.05),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但2种蚓粪间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对蚓粪处理的优势条带进行序列分析发现,主要的优势菌群有:香味菌属(Myroides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 sp.)、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sp.)、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以及不可培养细菌。蚯蚓取食重金属污染土壤消化后产生的蚓粪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种群多样性更为丰富;不同生态类型蚯蚓间的蚓粪微生物群落有一定的相似性,其优势菌群大多为与金属迁移转化相关的菌群。  相似文献   

2.
利用传统平板培养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的技术方法,对真空包装盐水鹅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和菌群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及产品表面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随加工工序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解冻和分割是影响产品卫生质量的关键环节;原辅料携带的污染菌是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环境、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交叉污染及分割时的二次污染是产品表面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径;加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种类有:Leu-conostoc lactis、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Uncultured Psychrobacter sp.、Acinetobacter johnsonii、Shewanella baltica OS678、Pseudo-monas fluorescens、Psychrobacter sp.、Macrococcus caseolyticus、Staphylococcus aureus、Psychrobacter sanguinis、Pseudomonas fragi、Weissella hellenica和Carnobacterium divergens,其均可能成为产品在贮藏期间的优势腐败菌,影响产品货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羊粪低温沼气发酵液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为羊粪低温沼气发酵菌剂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处理羊粪沼液总DNA进行16S rDNA V3区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回收、测序,BLAST软件比对分析,构建发育树;同时利用Biolog-ECO法对沼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结果]PCR-DGGE方法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15℃),在发酵各阶段均存在共有优势菌群,包括梭菌属(Clostridium sp.)、拟杆菌属(Bacteroidales 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roteiniphilum sp.等,其中菌剂Ⅲ处理的4号为最优发酵试验组,主要为梭菌属(Clostridium sp.)表现有较高的丰度;Biolog-ECO法分析结果显示,在15℃培养条件下,产气高峰期处理2、3和4中,碳代谢活性相对较高,产气量也比对照组高.通过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处理2的均匀性指数均高于其它处理组.处理3和4的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指数相对较高.[结论]在低温条件下(15℃)的不同处理中,添加配伍Ⅲ(配伍Ⅰ+2 9 ZHC固体菌剂)发酵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4.
生活垃圾处理机生物降解生活垃圾的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昊  张赣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091-16092,16126
[目的]采用生活垃圾处理机生物降解生活垃圾中的微生物。[方法]收集厨余垃圾,对降解混合垃圾、分类垃圾的优势菌群中的菌株和复合菌剂中的菌株进行培养和鉴定。[结果]鉴定出原菌剂中微生物11株;降解淀粉类垃圾的优势菌群微生物3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Dh9)、杂菌(sta1)和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BDh1);降解蛋白质类生活垃圾优势菌群微生物3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Dh9)、杂菌(sta1)和肉食杆菌属(Carnobacterium divergens,BD5);降解纤维素类垃圾的优势菌群微生物5株,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Dh9)、杂菌(sta1)、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multivoran,s BDh6)、环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BD1)和杂菌(sta2)。[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生物降解生活垃圾自主技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患兔流行性腹胀病家兔肠道细菌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整体差异。[方法]提取流行性腹胀病兔及健康兔肠道内容物细菌总DNA,应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基因扩增技术(ERIC-PCR)建立肠道菌群的DNA指纹图谱,并分析其整体差异。[结果]病兔大肠样本DNA条带明显少于健康兔对照,而小肠样本在二者间无明显差异,说明病兔与健康兔大肠肠道菌群存在整体差异。病兔大肠样本DNA在约350 bp处出现1条主带,同时伴有若干较弱的带,而健康兔对照大肠样本DNA条带均无明显规律。病兔大肠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2.03±0.49),健康兔大肠肠道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为(3.30±0.31),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兔流行性腹胀病发病兔大肠中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降低,可能存在单一或几种特定的肠道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6.
基于16S rDNA-DGGE技术的真空包装鲢鱼片腐败菌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真空和非真空包装不同温度贮藏的鲢鱼片的腐败菌群进行研究,为真空包装冷藏鲢鱼片腐败菌群及货架期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应用16SrDNA V3区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温度(4,10,20℃)条件下,真空和非真空包装鲢鱼片的腐败菌群。【结果】鲢鱼片贮藏终点的微生物具有多样性,真空包装鲢鱼片的主要腐败菌为少食嗜酵母菌(Zymophilus paucivoran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frigidicarnis)、乳杆菌(Lactobacillus oligofermentans);不同温度下假单胞菌属细菌、漫游球菌(Vagococcus sp.)和莓实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为优势菌;Pseudomonas sp.为鲢鱼片特征腐败优势菌。在4℃条件下,真空包装对一部分细菌起到抑制作用,鲢鱼片腐败菌群由少食嗜酵母菌、假单胞菌、梭状芽孢杆菌、威尔氏菌属(Weissella sp.)和乳杆菌构成。【结论】16SrDNA-DGGE技术可以有效揭示真空包装冷藏鲢鱼片腐败菌群结构。4℃冷藏和真空包装相结合可改变鲢鱼片菌群结构,同时抑制部分腐败菌,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菌型微生物肥料菌群结构。[方法]采用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型微生物肥料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产品中测序出的111个OUT具体分属于24个属的细菌,其中共有21个OUT鉴定到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占菌群的主要位置,分别是96.29%和0.66%,其他菌占3.05%;该样品中含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这提示样品中可能含有植物病原细菌。[结论]将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用于微生物肥料菌群分析,为进出口微生物肥料产品的快速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养殖废水沼气池沼泥为接种物,构建了乙二胺、三氯化铁改性阳极的无介体单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体系,均成功实现了连续产电,同时对废水中的污染物也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为了更好地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分别采集了两种MFC阳极生物膜样品,采用PCR-DGGE法研究了一个完整产电周期的启动期(S)、葡萄糖产电稳定期(RG)和养殖废水原水稳定期(RS)的MFC阳极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MFC阳极生物膜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S-RG、S-RS、RG-RS的微生物群落相似性分别为70.1%、42.0%和50.6%。两种不同阳极富集的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相似性仅为48%,这表明不同改性方法所得的阳极对微生物具有选择性作用。对DGGE条带测序和比对发现,不同时期阳极生物膜上优势微生物包括Trichococcus sp.、Thauera sp.、Azoarcus sp.、Azospirillum sp.、Zobellella sp.、Pseudomonas sp.、Aeromonas sp.、Thiobacillus sp.、Desulfovibrio sp.、Thiomonas sp.,其中Pseudomonas sp.、Aeromonas sp.和Desulfovibrio sp.与已报道的相关产电微生物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度,这些菌种可能是本MFC体系中的主要产电菌。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污水厂尾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污水厂尾水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方法]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对城市污水厂(哈尔滨太平污水厂、常州城北污水厂、海南白沙门污水厂)尾水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处理后污水厂尾水的微生物数量大幅度减少,其中城北污水厂尾水中细菌总数最少;太平污水厂与城北污水厂细菌种群的相似性较高,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是3个污水处理厂的共有菌属,城北污水厂尾水中检测出含有净化水质的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和红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污水厂尾水的回收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垫料组成对猪用发酵床细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为了解垫料基质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多样性,应用PCR-DGGE技术对发酵床7种不同垫料(锯木屑、稻壳、酒糟、菌糠、醋糟、稻草、稻壳炭)的细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根据DGGE指纹图谱,对它们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优势条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垫料样品的细菌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均有所不同,酒糟垫料组细菌多样性指数最高,稻草垫料组细菌多样性指数最低。全锯木屑与50%稻壳相似性较高而聚为一类,与50%菌糠次之,与50%稻草的相似性最低。在垫料基质中检测到的菌群主要是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Amaricoccu sp.、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 sp.)、芽孢杆菌属(Bacillales sp.)、梭菌属(Clostridium sp.)、肠杆菌属(Escherichia sp.)、细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以及一些未知的菌群。垫料组成是影响发酵床垫料微生物构成的重要因素,稻壳、菌糠作为垫料可部分替代锯木屑,而对发酵床垫料的微生物区系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离并鉴定菜豆花中的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方法]从菜豆花中分离出1株内生优势细菌WBF1,通过革兰氏染色、16S r DNA及生理生化实验对其进行鉴定。[结果]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显示其为变形杆菌科不动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其生理生化特征符合假单胞杆菌特性;该菌定植于菜豆花中,生长温度为20~43℃。[结论]该菌是菜豆基因工程生防菌宿主菌的良好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2.
李正  李健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71-7272
[目的]研究黏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对牙鲆肠黏液的黏附能力,探讨黏红酵母在牙鲆肠道中的定植规律及对牙鲆抗病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黏液黏附模型测定上述4株益生菌的黏液黏附能力,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黏红酵母在肠道的数量。[结果]黏红酵母对牙鲆肠黏液黏附能力最强,其次是鼠李糖乳杆菌,纳豆芽孢杆菌黏附能力最弱。投喂含黏红酵母饲料的牙鲆肠道其酵母数量达到了103~104cfu/g内含物。鳗弧菌攻毒后,对照组牙鲆死亡率显著高于黏红酵母组。[结论]黏红酵母在牙鲆肠道具有较好定植潜能并能降低牙鲆因弧菌引起的死亡率,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丝瓜络填料反硝化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丝瓜络反硝化滤池内主要微生物菌群,优化滤池运行参数。[方法]综合使用PCR-DGGE、高通量测序等微生物分析手段,研究了该滤池内生物群落结构。[结果]填料表面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优势菌属为红假单胞菌属、绿棒菌属、红芽生菌属、芽生绿菌属、气单胞菌属。[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反硝化滤池处理污染物的效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殖对虾肠道内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养殖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和携带病毒情况,应用常规细菌分离、培养与纯化,细菌16S rD NA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山东、江苏、韩国不同养殖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中国明对虾(Fenneorpenaeus chinensis)肠道内可培养细菌的总数、优势菌组成和数量,并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ested PCR)方法检测对虾携带病毒情况。结果显示各批次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样品肠道内的可培养细菌总数在105~109cfu/g之间,并对分离出的优势菌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这些优势菌分别属于乳球菌属(Lactococcus sp.)、弧菌属(Vibrio sp.)、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 sp.)、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sp.)、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微小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对虾均有样品检测为WSSV阳性,6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均检测到弧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33%~93.58%。2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希瓦氏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67%~34.21%。4批次WSSV阳性对虾样品中检测到发光杆菌属细菌,占可培养细菌比例为21.03%~66.83%。  相似文献   

15.
[目的]确定黑腹果蝇和斑翅果蝇取食后樱桃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2种果蝇分别取食樱桃、共同取食樱桃和自然腐烂4种处理方式,经过2、4、6、8、10、12 d后,采用16S r DNA和ITS基因分析的方法分离鉴定樱桃中的微生物。[结果]所有处理共分离鉴定出16种细菌和12种真菌。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处理樱桃中微生物的动态发生了变化。自然腐烂8~12 d的樱桃中微生物种类增多,优势细菌种群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黑腹果蝇取食第6天,微生物种类最多,优势细菌种群为厚壁菌门;而斑翅果蝇以及2种果蝇同时取食樱桃2 d后微生物种类就开始增加,可见斑翅果蝇的取食改变了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加快了樱桃腐烂的速度,随后黑腹果蝇形成二次为害;另外,在2种果蝇取食后的樱桃中,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是樱桃中较稳定的优势真菌种群,但在自然腐烂的樱桃中并未发现。[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微生物、樱桃、果蝇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不同周龄健康家兔及腹泻家兔肠道微生物的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二者肠道菌群结构的多样性及其差异性,为优化家兔饲养和疾病防治打下基础.[方法]收集l~8周龄健康家兔与腹泻家兔粪便样本,分离肠道微生物并提取其基因组DNA,PCR扩增其16S rDNA与ERIC,构建ERIC-PCR指纹图谱,对不同同龄健康家兔及腹泻家兔肠道菌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肠道微生物迅速在1周龄仔兔肠道中定植且总量达最高值,其后不断减少,5周龄后总量趋于稳定,且l周龄仔兔与5周龄后(断奶后)家兔的肠道微生物总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周龄的增加,肠道微生物ERIC条带特征发生明显变化,各周龄出现了不同的特征性ERIC条带.与同一周龄健康家兔相比,腹泻家兔肠道微生物ERIC条带明显减少,条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家兔.[结论]随着周龄的增加,健康家兔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明显变化.与同一周龄健康家兔相比,腹泻家兔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明显改变,多样性明显降低,且出现健康家兔中未出现过的优势菌群,进一步证明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家兔生长发育和腹泻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7.
施肥对麦田土壤中的微生物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与土壤养分的关系。[方法]采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以长期肥料定位试验(CK、PK、NPK 3个处理)的0~20 cm土壤为试材,设不施肥(CK)、施化肥(CF)、秸秆和无机肥配施(RS)、厩肥和无机肥配施((PM)4个处理。淹水培养后测定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4种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AWCD值随着培养时间成"S"型变化。表征细菌的磷脂脂肪酸其相对含量总和表现为RS>PM>CF>CK,与微生物量碳变化规律相同。表征放线菌磷脂脂肪酸其相对含量总和的变化趋势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变化规律相反。真菌的特征磷脂脂肪酸相对百分含量总和在施厩肥的处理中最高,在无肥对照中最低。不施肥和单施化肥处理的G+G-值显著高于RS和PM处理。[结论]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8.
崔秋兵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334-14336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肠内菌对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代谢作用。[方法]离体培养大鼠肠内菌,分别与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厌氧温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肠内菌培养液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在2、4、12、24、48h代谢转化情况。[结果]在48h内,没有检测到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的代谢转化产物生成,说明木香烃内酯与去氢木香内酯基本上未被大鼠肠内菌群转化,可能是主要以原型成分吸收产生的药理作用。[结论]正常大鼠肠内菌在试验条件下不能有效代谢转化木香烃内酯及去氢木香内酯。  相似文献   

19.
陈朝琼  刘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11-19713
[目的]筛选降解油菜秸秆的最优菌群,并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通过刚果红平板法、苯胺兰平板法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产酶试验考察了6个菌群的油菜秸秆降解能力。[结果]腐烂秸秆土菌群生长最快,具有最大的生长量,木质素酶活性最高,纤维素酶活性达到了924 U/ml。腐烂秸秆土菌群固态发酵降解油菜秸秆14 d,对油菜秸秆、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为71%、82%、53%。前12 d对油菜秸秆、纤维素、木质素的降解量分别占各自总降解量的86.05%、93.35%、93.15%。[结论]腐烂秸秆土菌群为降解油菜秸秆最优菌群,并且在降解的前12 d为高效降解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