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产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底栖硅藻双点舟形藻(Naviculadisipata)固定在藻酸盐胶珠中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底栖硅藻的固定化培养可以增加藻的生长附着面积,提高藻的生长量。固定化培养后贮存30-360天,藻细胞都能较好地复活生长。因此,固定化培养技术可应用于海产底栖硅藻的扩种生产和保种培养中  相似文献   

2.
提取、纯化了4种海洋徽藻的酸性磷酸酶,确定了酸性磷酸酶的条件并研究其性质.结果显示,在37℃条件下,塔玛亚历山大藻酸性磷酸酶回收得率低,但酶活最高;确定各徽藻酶促反应初速度均恒定的时间为15 min;三角褐指藻、塔胞藻、塔玛亚历山大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分别在酶浓度为0.96、0.29、0.25、14.9 mg/mL酶促反应速度达最高;三角褐指藻、塔胞藻、海链藻的酸性磷酸酶最适pH值为3,而塔玛亚历山大藻为4;37℃下各藻产生的酸性磷酸酶米氏常数为:塔玛亚历山大藻<塔胞藻<三角褐指藻<海链藻.试验证实,塔玛亚历山大藻在磷源限制条件下,较其他3种海洋徽藻更易于利用有机溶解磷;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利用海洋微藻生产酸性磷酸酶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抑灭蓝藻及其实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灭除蓝藻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在美国FDA发布的野生水生动物保护条例中,可用硫酸铜及其络合物等灭除藻患;欧盟制定的淡水鱼类水质标准中,强调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臭氧、过氧化物及高铁酸盐等清除藻害;我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许多养殖户就用生石灰、草木灰、铜盐及放养鲢、鳙等措施防治藻患,但由于长期单一使用同一方法,灭除藻患效果日益减退。  相似文献   

4.
盐藻是β-胡萝卜素的最好天然产源,在适当的条件下,能大量累积β-胡萝卜素,最高可达干重的10%左右,远远高于其它动植物体内的含量。目前关于盐藻的养殖生物学、盐藻β-胡萝卜素的生产技术以及其开发和应用,已是各国海洋学家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盐藻的生物技术和应用研究的不断进展,盐藻在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医药行业和饲、饵料添加剂等领域将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酿酒酵母(Saccbaromyces cerevlsiae)和醋酸醋杆菌(Acetobacter aced)发酵海带,将发酵液作为添加剂加入盐藻(Dunaliellasalina)、新月菱形藻(Mtzsehia closteztuma)基本培养液(F/2培养液)中,定期计数以检测其生长状况。结果表明:海带发酵液对盐藻和新月菱形藻2种单胞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发酵液体积分数分别为2.5%和5%时,盐藻生长状况相似,而新月菱形藻则是在发酵液体积分数为2.5%时生长旺盛。  相似文献   

6.
铜藻的褐藻糖胶、褐藻淀粉和褐藻胶的分离及提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从铜藻中分离提取褐藻糖胶、褐藻淀粉和褐藻胶的方法。用稀盐酸溶液加温搅拌提取藻粉后,在提取液中含有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可加乙醇至50%和80%分别将其沉淀出来。藻渣含有褐藻酸钠,可加温加碱而制备出。并用正交实验设计求出提取条件中的温度、pH和时间的最适配比。对于褐藻糖胶的提取,以温度70℃、时间2小时和提取液pH为4时最适。对于褐藻淀粉的提取,以温度70℃、时间1小时和提取液的pH为2时较优。本文还对粗褐藻糖胶和褐藻淀粉的提纯进行了研究,证明二者均可用酒精分级沉淀法处理而得到纯品,不需要采用较复杂的季胺盐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本工作证实铜藻是我国褐藻中含有三种多糖的较好藻种,从中可提褐藻糖胶3.5%,褐藻淀粉3.1%和褐藻酸钠17.8%。  相似文献   

7.
铜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晓玲  郭金耀 《水利渔业》2007,27(2):84-85,108
实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培养液中供给铜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以培养基中125μg/L的铜浓度对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的促进作用最大。这一铜浓度可用于盐藻的生产性培养。当培养液中铜浓度较高(175μg/L)或较低(25μ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铜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8.
锰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金耀  杨晓玲 《水产科学》2008,27(3):148-150
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锰质量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盐藻细胞的生长与物质积累。培养基中锰质量浓度为4.0 mg/L时,盐藻细胞生长、蛋白质合成与β-胡萝卜素积累最多。当培养液中锰质量浓度较高(8.0 mg/L)或较低(2.0 mg/L)时,单个盐藻细胞中的蛋白质与β-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但此时,因培养液中细胞密度较低,盐藻细胞积累的物质总量仍然较少。在锰质量浓度较高或较低的逆境条件下,盐藻可能通过适应性反应形成了逆境蛋白质与胡萝卜素等。  相似文献   

9.
陈化介质对盐藻生长与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金耀  杨晓玲 《水产科学》2007,26(3):146-149
为能更好地培养利用盐藻,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组分的陈化介质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陈化的原介质和煮介质,不仅均极显著抑制盐藻细胞的生长增殖,而且均极显著抑制盐藻细胞叶绿素和β-胡萝卜素的形成,而原介质和煮介质相比,他们的作用差异性不显著。陈化的蛋介质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增殖、叶绿素和β-胡萝卜素的形成无显著作用,而对盐藻细胞蛋白质积累有显著促进作用,可能是蛋介质中的蛋白质起了营养物质的作用。陈化介质中失去平衡的矿质营养元素和盐藻细胞的其他代谢产物等可能是抑制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质量为(13.88±0.28)g的卵形鲳鲹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盐藻添加量(0.0%、0.1%、0.2%、0.4%、0.8%、1.6%)饲料对其体色和生长的影响。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饲养20尾鱼,每日饱食投喂2次(8:00;17:00),试验周期为56d。结果显示,盐藻添加量为0.1%~1.6%时,随着饲料中盐藻水平的提高,卵形鲳鲹背部和腹部黄色值(b*)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可明显改善卵形鲳鲹体色;与此同时,卵形鲳鲹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随饲料盐藻水平的上升呈下降趋势(P0.05),未添加盐藻的对照组具有最高蛋白质效率和最低饲料系数,且与盐藻添加量为0.4%的试验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盐藻对卵形鲳鲹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饲料盐藻水平对卵形鲳鲹体成分也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1.
将盐藻分别接于NaCl质量浓度为40、80、120、160、200g/L的培养液中,置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分析盐藻过氧化氢酶对盐的适应性及其与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NaCl质量浓度为40~120g/L和120~200g/L的范围内,盐藻过氧化氢酶活性与NaCl质量浓度分别具有正负相关性;在盐度为120g/L时,盐藻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盐藻过氧化氢酶是一种高盐适应酶,活性与盐藻细胞密度、叶绿素形成和蛋白质积累呈正相关关系。在盐藻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时,盐藻物质积累量最多。  相似文献   

12.
以盐藻为材料,通过便捷性和准确性的比较对酸水解重量法、苏丹黑B染色法、尼罗红染色法进行系统研究。为结合酸水解重量法和尼罗红染色法作出染色藻种油脂含量的标准曲线,实现尼罗红染色法定量检测,同时对尼罗红染色法进行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3.
确定了离体法提取时间,并采用离体法对5种海洋微藻硝酸还原酶的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离体法的最佳提取时间为5min;在pH7.9及20℃条件下,各藻硝酸还原酶的酶促反应恒速时间及以KNO3为底物的米氏常数存在差异,但以NADH为底物的米氏常数基本相同。酶促反应恒速时间顺序为锥状斯氏藻<尖刺拟菱形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旋链角毛藻,以KNO3为底物的米氏常数大小顺序为旋链角毛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锥状斯氏藻~尖刺拟菱形藻。此外,FAD对各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存在种属差异。  相似文献   

14.
研究摇瓶、连续充气、补充二氧化碳气体(CO2)3种充气方式对盐藻生长、氮,磷营养盐利用及藻细胞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5 d后,连续充气组细胞密度为(1.62±0.40)×107 ind/mL,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在培养前3天盐藻主要利用细胞贮存的氮进行生长繁殖,之后主要依靠吸收培养液中的N来维持生长。盐藻细胞能迅速吸收培养液中的P,并贮存在细胞内以备生长繁殖之用。充气方式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N的吸收,培养3 d后,连续充气组培养液中N水平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充气方式不影响盐藻对培养液中P的吸收。连续充气组藻细胞总脂、粗蛋白、氨基酸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连续充气组藻细胞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以上结果表明,充气方式不但影响盐藻的生长,还影响其细胞的营养组成,连续充气组生长性能提高,氨基酸营养价值降低,脂肪酸营养价值升高。  相似文献   

15.
琼脂(Agar),又称琼胶、冻粉,是由某些红藻类植物提取出来的一种极有经济价值的多糖,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可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轻工以及医疗科研等方面。目前,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区,主要利用江蓠提取琼脂。生产江蓠琼脂的方法有常温浓碱法、中温中碱法和高温稀碱法。一般来说,采用碱处理温度80C以上和碱浓度10%以下的方法,称为高温稀碱法,该方法的优点是产品的色泽好,缺点是产率低。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在碱处理中添加化学添加剂,  相似文献   

16.
盐藻(Dunaliellasp.)是一种嗜盐性较强的海产单细胞藻类,是海参幼体(耳状幼体、樽形幼体)的优良饵料。因此,在海参人工育苗过程中,盐藻培养的好坏及其生长繁殖的快慢,将直接影响海参幼体的生长发育和育苗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水法研究不同饵料种类(等鞭金藻、盐藻、扁藻)在相同密度、相同生物量的环境下对卤虫的滤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h内卤虫的滤水率顺序为等边金藻组盐藻组扁藻组,等鞭金藻与盐藻和扁藻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其中最大滤水率为1.78mL/(ind.·h)。研究显示,食物粒径越小,卤虫对其滤水率越大,等鞭金藻因其具有相对较小的粒径表现出了较高滤食优势,因此在渔业生产上可作为一种卤虫的适口饵料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植物多糖的提取方法和工艺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多糖的生物活性倍受关注,其提取方法及工艺已成为目前研究焦点之一。在植物多糖提取的研究中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酸提法、碱提法、酶解法、超滤法、超声波强化法、微波法。本文对这些方法在不同多糖提取上的运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生产和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94年8月3日~10日,在室内自然温度变化(27~31℃)条件下,对湛江叉鞭金藻、球等鞭金藻、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盐藻、青岛大扁藻和日本小球藻等7种单细胞藻做了高温增殖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盛夏高温期间,生长最快的是扁藻和球等鞭金藻;生长一般的是叉鞭金藻、盐藻和小球藻;生长处于指数下降期的是新月菱形藻。  相似文献   

20.
锌锰组合对盐藻生长和蛋白质、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培养盐藻的微量元素条件,实验研究了微量元素锌、锰的不同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生长与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中适当锌锰浓度的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有促进作用,而锌锰浓度过高或过低则都是相对不利的。在试验的9种锌锰浓度组合中,以培养液中6mg/L的锌和4mg/L的锰浓度组合对盐藻细胞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促进作用最好,它可使培养液中的盐藻细胞密度、蛋白质积累量和β-胡萝卜素积累量都达到最高。培养液中8mg/L的锌和6mg/L的锰浓度组合可使单个盐藻细胞中β-胡萝卜素和蛋白质积累量都最高,但可能仅是在锌、锰过多的逆境条件下,盐藻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