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养殖小区在我国奶牛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试验在炎热的夏季对奶牛小区中不同养殖户的奶牛采用CIDR+PG方法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结果显示,奶牛同期发情率达86.67%.效果理想,建议小区奶牛生产中可以采用此方法安排奶牛产犊、产奶时间.增加奶牛养殖户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物联网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联网在奶牛养殖中的应用,不仅能有效优化奶牛养殖管理模式,而且为奶牛的精细化养殖提供有力手段,为提高奶牛年产奶量以及整个奶牛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奶牛养殖方面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奶牛场生产环境监测、奶牛生理监测、奶牛精细饲喂、溯源信息采集4个方面,为奶牛的科学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关研究不断推进,物联网技术将会应用到奶牛养殖的各个环节,基于物联网的科学饲喂、实时监测以及智能管理将是未来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方向,它将进一步提高奶牛的产量和质量,提升奶牛养殖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对高产奶牛,尤其是对泌乳初期的高产奶牛是一项重要指标。1)在奶牛分娩后的80天以内,每头奶牛每天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最大,占奶牛体重的4%,体重在650kg的奶牛,干物质采食量达26 kg。  相似文献   

4.
在奶牛养殖中,奶牛繁殖能力是影响养殖户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奶牛产犊间隔时间则是衡量奶牛繁殖力的主要指标。而在实际奶牛养殖中,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较多,继而影响繁殖性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并针对缩短奶牛产犊间隔的有效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炎长 《湖南农业》2003,(9):17-17
奶牛养殖在我省发展很快,良种奶牛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许多初养奶牛的农民缺少选购奶牛的经验,一旦买了假冒奶牛或高价低质的奶牛则损失严重。怎样才能买到放心奶牛呢?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亚临床酮病是否会对奶牛繁殖性能造成一系列影响,分别从产后奶牛中筛选出41头亚临床酮病奶牛、非酮病奶牛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奶牛,统计2组奶牛受孕前配种次数、受孕率、分娩至受孕间隔。另从以上试验组、对照组奶牛中分别挑选出8头奶牛于分娩后2~34d、配种后3~9d进行生殖激素含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奶牛受孕前配种次数、分娩至受孕间隔均要大于对照组奶牛(P>0.05);试验组奶牛在第1、3次配种时受孕率小于对照组奶牛(P>0.05),在第2次配种时受孕率大于对照组奶牛(P>0.05);试验组奶牛在分娩后2~34d内的P4最大值、最小值均小于对照组奶牛(P>0.05);试验组奶牛首次排卵时间显著大于对照组奶牛(P<0.05);首次配种后3~9d内,试验组奶牛的孕酮含量在配后第9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P<0.05),雌二醇含量在配后第5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奶牛(P<0.05)。亚临床酮病会导致奶牛的繁殖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奶牛养殖在我省发展很快,良种奶牛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许多初养奶牛的农民缺少选购奶牛的经验,一旦买了假冒奶牛或高价低质的奶牛则损失严重.怎样才能买到放心奶牛呢?……  相似文献   

8.
对于奶牛养殖来说,繁殖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向标。在奶牛的繁殖过程中,造成繁殖效率低的原因主要有奶牛本身生殖方面存在疾病和妊娠后无法做出及时诊断。现在普通的奶牛妊娠诊断要在奶牛配种后的2~3个月后才能反馈给饲养人员,而B超仪可以大大减短奶牛妊娠诊断的时间,有效减少奶牛的空怀率,从而提高奶牛的繁殖数量和有效提高奶牛的饲养水准,对规模化的饲养奶牛提供科学的帮助。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B超技术及其在奶牛妊娠方面的应用等进行分析,以期对奶牛饲养的优化管理和控制饲养成本、提高奶牛幼崽成活率、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奶牛产业在陇县迅速发展.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陇县已成为奶牛大县,奶牛标准化园区和奶牛小区还在不断新起和扩建,给群众和社会带来了极其不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奶牛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奶牛的繁殖率不高,产后出现不孕症占受配奶牛的25—30%,甚至有10%的产奶好的1胎奶牛被淘汰,制约着奶牛的发展和后劲。笔者以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基础,总结提高奶牛繁殖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牛奶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而在奶牛养殖业中,一些奶牛疾病的发生影响着奶产量,特别是奶牛乳房炎。在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隐性乳房炎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奶牛的奶产量。在奶牛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并注重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病症,不仅影响了奶牛产奶量,还对奶牛健康造成很大影响。一般奶牛乳腺炎在奶牛泌乳期发作机率较高,已经成为奶牛养殖户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对奶牛乳腺炎发病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针对性的提出防治措施,希望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养牛业在我国养殖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饲养好小奶牛是奶牛饲养的关键,所以在奶牛养殖方面应多注重小奶牛的饲养。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子宫内膜炎在奶牛产后最为常见,不仅影响奶牛的发情与妊娠,降低奶牛产奶量诱发乳房炎等疾病,而且重症感染病例还会造成奶牛繁殖能力的丧失,对奶牛业的危害非常严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原因是奶牛在分娩时或产后子宫感染,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炎症,导致奶牛在产后子宫不能够很快恢复。如果炎症时间过长就会引起子宫炎或是子宫下垂,奶牛将会丧失使用价值。本病的病原大部分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4.
随着奶牛业的不断发展,提高奶牛生产力和繁殖力已成为当前奶牛养殖户和畜牧兽医战线上各位同仁的共同追求.奶牛子宫内膜炎不仅影响奶牛身体健康和产奶量,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奶牛受孕率,很多奶牛都是因为患上子宫内膜炎无法受孕最终被淘汰,给奶牛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笔者多年在基层畜牧兽医站从事奶牛改良和奶牛疾病诊治工作,对奶牛子宫...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生产后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经12个小时仍不见胎衣排出,这个过程被称为胎衣不下或胎衣滞留。奶牛胎衣不下,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类疾病,随着奶牛养殖产业不断提升,奶牛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奶牛生产过程中胎衣不下的比例呈现升高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奶牛生产的较为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采取的方法不当,很容易导致奶牛出现子宫内膜炎,从而影响到奶牛正常发情,使得发情时间延迟,配种次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饲养奶牛时,由于缺乏专业的饲养知识,奶牛饲养的效果并不好。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奶牛的繁殖率低下,由于奶牛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牛奶的产量,奶牛数量小,产奶量自然就低;其次,由于奶牛饲养技术水平低,所产的奶品质不高,最终导致养牛致富的目标难以实现。本文主要从提高奶牛繁殖率和牛奶质量的方面入手,以便于养殖户提高饲养奶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分娩后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清及子宫黏液中IgA、IgM和IgG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分别对奶牛血清和子宫黏液中IgA、IgM和IgG的质量浓度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患病奶牛血清中的IgA和健康奶牛子宫黏液中的IgA持续降低,子宫黏液中IgA先降低后升高,健康奶牛血清中IgA变化不大;患病奶牛和健康奶牛子宫黏液和血清中IgG均先降低后升高;健康奶牛血清和子宫黏液中IgM先降低后升高,患病奶牛子宫黏液中IgM先升高后降低,后又升高,患病奶牛血清中IgM逐渐降低;患病奶牛血清中IgG始终高于健康奶牛的,说明IgG在全身体液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患病奶牛子宫黏液的IgA和IgM高于健康奶牛,说明IgA和IgM在子宫局部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在饲养过程中常见的症状,主要是奶牛乳腺由多种非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造成的。奶牛乳房炎对奶牛的产奶量、牛奶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不仅导致奶牛产业发展缓慢,而且也降低了奶牛产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是对奶牛乳房炎的病因、症状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盛产期奶牛在产奶高峰期易发生低血钙症,尤其是高产奶牛因为产奶量大,体内流失的钙较多,经常出现低血钙症,导致奶牛产奶量下降。为了研究钙剂对盛产期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本实验通过选择年龄、体重、胎次、妊娠期、泌乳月份和产奶量基本相似的健康荷斯坦奶牛,进行随机分组,对实验组的奶牛在三天内每天灌服1瓶500毫升反刍动物钙锌预混料(含Ca2+≥17毫克/毫升),对照组奶牛则不灌服钙剂。结果显示:实验组奶牛较对照组奶牛平均产奶量每天多产1.6千克,证明在盛产期奶牛补充钙剂,可以有效提高产奶量,并且明显延长奶牛产奶高峰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奶牛集约化养殖规模逐步扩大,优良品种逐年增加,奶牛单产迅速上升。在高产奶牛的群体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奶牛营养供给失衡,特别是舍饲的高产奶牛亚健康势态增加。为了减少本病的发生,采用血液酮体检测确定亚健康与患病奶牛,对亚健康奶牛进行饲养管理改善和中药调理;对于患病奶牛应用中西兽药结合的治疗方法,提高了奶牛酮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