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花生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对5700份花生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和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高抗锈病种质92份,高抗早斑病种质77份,高抗晚斑病种质53份,高抗根结线虫资源3份,高抗青枯病资源102份,抗锈病兼抗早斑病资源58份,抗锈病兼抗晚斑病资源49份,抗锈病兼抗早、晚斑病资源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资源2份,抗青枯病兼抗锈病资源1份。蛋白质含量达34%以上的33份,含油量达58%以上的24份,油酸含量达67%以上的18份,亚油酸含量达47%以上的15份。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花生品种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种子品质性状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不同种子成分的花生种质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和高油酸含量资源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抗性较差.通过对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能力不同的花生种质资源的种子成分的分析表明,高抗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资源的亚油酸含量较高.相关分析表明,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的侵染抗性与种子大小和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出仁率和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花生品种对黄曲霉菌产毒的抗性与含油量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鉴定和筛选,发掘出2份优质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3.
我国栽培种花生资源农艺 和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家“七五”—“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和农业部种质资源保护项目执行过程中收集的6 390份栽培 种花生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和种子品质性状的鉴定,分析我国保存的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我国保 存的花生资源中,龙生型花生的单株生产力高、油酸含量高,普通型花生的油酸含量也很高。珍珠豆型花生的蛋白 质含量和含油量高,普通型和龙生型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资源。安徽花生资源的单 株生产力高,福建和江西花生资源的蛋白质含量高,河南和浙江花生的含油量高,四川和广西花生的油酸含量高, 湖北、河南、广西花生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高于其它地区的花生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地方花生品种中,从南到北主茎高逐渐降低,百果重增加,出仁率变化不规则。南方珍珠豆型的生育期比北方的短,北方普通型的生育期比南方的短。四川地方花生品种中有少量抗锈病和根结线虫病的抗源。尚未发现抗轻斑驳病毒病的抗源。抗青枯病的抗源大多来自南方。河南地方品种的种子蛋白质含量最低,含油量最高。山东珍珠豆型和龙生型蛋白质含量比广东的略低,而普通型的含量比广东的高,油酸含量的变化与之类似,而含油量和亚油酸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5.
栽培种花生遗传基础相对狭窄,常规育种难以培育出突破性新产品,利用诱变手段创制突变体材料是作物种质改良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鲁花6号、花育19号、花育20号、花育23号、花育32号、花育33号、四粒红、龙花生8个花生品种(种质)为材料,利用EMS诱变、~(60)Co-γ射线辐照或快中子辐照分别对种子进行处理,获得了一个突变体库。利用近红外法检测突变体主要品质性状,发现诱变可提高突变体的油酸含量和油亚比值,油亚比变异系数较大。相关性分析发现,油酸含量与棕榈酸含量和油亚比间分别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各品质性状对油亚比的影响顺序:油酸含量(1.522)棕榈酸含量(0.387)含油量(-0.271)蛋白质含量(-0.273)蔗糖含量(-0.698)。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KASP)检测发现,154份花育19号高油酸突变体FAD2B基因的442bp位点插入了一个"A",导致高油酸突变性状的产生。突变体油酸、亚油酸变幅分别为66.46%~80.30%和1.29%~13.34%,油亚比变幅4.98~62.31。本研究丰富了花生种质资源,并为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鉴定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材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花生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的遗传特性,给花生品质育种和油脂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用227份花生资源(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组成自然群体为试材,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花生9个主要油脂性状(油脂含量及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木质素酸含量、油亚比)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揭示油脂性状之间的关联,明确提升油脂品质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油亚比变异系数最大,为73.66%,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变异系数较大,指标值分别为22.06%、20.86%和20.77%,品种间存在丰富的变异类型;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3.96%~14.83%,遗传特性相对稳定。亚油酸与棕榈酸、花生酸与硬脂酸、油酸与油亚比、山嵛酸与木质素酸呈极显著正相关,油酸与棕榈酸、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与油亚比、亚油酸与油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9个油脂性状可综合成3个主成分因子,即高油酸因子、饱和脂肪酸因子和粗脂肪因子,这三个因子包含了种质86.25%的信息。227份种质可聚类为3大类群:第一类的油酸、木质素酸含量和油亚比在三个类群中最高,第二类的山嵛酸和棕榈酸含量较高,第三类的花...  相似文献   

7.
福建花生种质资源特征特性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已收集到的104 份福建省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采用田间种植、室内测定方法进行较全面、系统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福建花生种质资源较为丰富,不仅有经济性状良好的种质,也有高抗褐斑病、青枯病的材料,而且还有高蛋白、高脂肪、高油酸或亚油酸含量以及高油酸/亚油酸比值的基因源。这些优异种质可供今后开展花生高产、优质、抗病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8.
至1990年,共收集花生种质资源4329份,其中4150份完成了繁种入库任务,并开展抗病性和品质鉴定分析工作。鉴定出抗锈病资源255份、抗旱斑病222份、抗晚斑病92份、抗根结线虫病2份,抗青枯病85份。抗锈兼抗早斑病的170份;抗锈兼抗晚斑病种质51份;抗旱斑兼抗晚斑病的56份;抗三种叶部病害的45份;抗青枯病兼抗根结线虫病的2份。通过蛋白质、脂肪、油/亚比分析筛选出蛋白质含量在32%以上的262份;含油量在56%以上的资源226份;油/亚比在3—5.49的品种50份。  相似文献   

9.
花生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及综合评价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评述了近15年来我国花生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已收集保存的6390 份栽培种花生种质资源进行多种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抗病性和品质性状的鉴定评价,明确了我国拥有花生资源材料主要性状的变异和分布规律。筛选评价出抗青枯病种质112 份,抗叶部病害(锈病、早斑和晚斑)种质248 份,抗根结线虫种质3 份,高蛋白种质(> 33% )83 份,高油分种质(> 57% )55 份,高油酸种质(>67% )22 份,高亚油酸种质(> 47% )18份,并获得了一批兼备多种优良性状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10.
花生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研究,可为花生品质育种及不同生态区域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GGE-biplot工具,对我国黄淮海花生主产区16个花生品种两年间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含油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5个品质性状均有较高的GGE总变异值(主成分因素PC1和PC2变异的总和),变幅在61.5%-79.9%之间,以含油量的GGE变异值最低,为61.5%,油酸含量的GGE变异值最高,为79.9%。16个花生品种2年间部分品质性状表现较为一致,其中濮花9519的含油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山花9号的亚油酸含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开农49是油酸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天府23号是棕榈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初步明确了徐州和濮阳分别适合高油花生和高油酸花生种植,确定了不同生态类型试点下较适合种植的品种,为花生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广东花生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穗临 《花生学报》2005,34(2):30-32
广东70%~80%的花生种植在轮作周期较短的瘦瘠旱坡地上,青枯病危害较重,严重威胁花生生产。在调查品种与发病关系中,发现花生抗青枯病力在类型间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因此,应以品种抗病性鉴定和选育作为研究的主攻方向。利用国内外花生品种资源鉴定筛选出抗原材料并通过各种育种途径,选育出高产抗青枯病的花生品种投入生产,减轻青枯病危害,提高花生单产和总产。  相似文献   

12.
花生高油酸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花生籽粒油脂的品质是由脂肪酸的组成决定的,高油酸的花生油脂稳定性好,有更高的市场价值与营养价值。因此选育高油酸的花生材料和品种已成为目前花生品质改良育种的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高油酸产生的分子机制、杂交育种、突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花生高油酸育种和种质资源的发掘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油酸含量提高,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棕榈酸的含量,减少对人体心脑血管等的危害,另一方面可以显著提高货架期。为培育专门食用型高油酸花生品种,本研究以优异花生品种花育23为母本,高油酸材料DF12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对自交后代进行检测,对油酸含量稳定的高油酸新种质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荚果外观品质,以及籽仁营养品质指标进行分析,获得了含油量为49.95%,油酸含量81.3%,蛋白含量为26.1%,总糖含量为6.01%以及荚果外观品质符合食用型花生要求的食用型高油酸花生新种质,这为高油酸食用花生提供了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4.
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建立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软ACCESSL软件将广西花生种质资源及各种观测数据输入电脑,创建广西花生种质资源数据库,包括抗病种质,优质种质和高产种质等。应用数据库查询花生种质及相关性状,有利于花生种质资源管理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是花生油脂中最主要的3种脂肪酸,其含量是影响花生油脂品质的重要因素。提高油酸含量并降低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是花生品质性状改良的重要方向之一。本研究利用292份中国花生种质资源材料及583个SSR标记基因型数据对四个环境下不同脂肪酸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分别检测到与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稳定关联标记14,14和9个,其中8个标记同时与上述3种脂肪酸含量稳定关联,分布在A02、A03、A08和A09染色体上。AHGS2050-226bp和AHGS3647-253bp是两个新关联标记的优异等位位点,在花生微微核心种质中证实,AHGS2050-226bp可提高油酸(9.99%~11.26%)并降低亚油酸(8.04%~9.31%)和棕榈酸含量(1.86%~1.97%),AHGS3647-253bp可提高油酸(9.79%~10.44%)并降低亚油酸(8.09%~8.62%)和棕榈酸含量(1.81%~1.95%)。本研究鉴定的多环境稳定关联标记AHGS2050和AHGS3647具有辅助选择高油酸且低亚油酸和低棕榈酸品种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育成的19个高油酸材料、2个对照品种和5个高油酸参照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考种、室内考种、品质测定和休眠性检测来进行高油酸材料的评价。结果表明,19个高油酸材料中除H6外,油酸含量均在78%以上,油亚比值大于20;与高油酸参考品种的农艺性状相比,筛选的高油酸材料主茎高和侧枝长有所降低,分枝数和饱果数有了一定提高。产量比较筛选出4个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的材料,1个大花生材料H4,与鲁花11号产量相当;3个小花生材料H12、H15、H17,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44%、14.50%、8.78%。  相似文献   

17.
花生近交重组系黄曲霉产毒抗性的变异与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遗传背景的亲本远杂9102与中花5号杂交构建重组近交系(RIL)群体,进行人工接种和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RIL群体对黄曲霉的产毒抗性存在较大变异,产毒抗性为受亲本加性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且存在超亲优势,因此利用微效加性基因的累加和互补提高产毒抗性的潜力较大。相关性分析表明,RIL群体中黄曲霉产毒抗性与百果重、含油量、青枯病抗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不存在紧密连锁关系。初步筛选到大果、高油、兼抗青枯病与黄曲霉产毒的优异材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育种研究的核心亲本。  相似文献   

18.
突变体创制对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获得最佳诱变效果,本研究对不同基因型花生品种的EMS诱变条件进行摸索,发现花育22号、花育71、花育9301、狮头企和伏花生的最适诱变浓度分别为0.4%、0.5%、0.3%、0.5%和0.3%。通过对最适EMS浓度诱变处理下苗期芽长、株高、根长及根数目分析,发现5个品种虽然都能正常成苗,但均受到较严重的损伤。在预实验基础上,用浓度为0.4%的EMS溶液处理了大约5000粒花育22号种子,M1及M2世代性状调查显示突变群体表型丰富,出现株高、株型、荚果、籽仁、分枝数、叶形等表型变异株系,表型变异率为12.9%。本研究为花生遗传改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