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项麦969是项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豫麦21号与豫麦18号杂交,F1代又与豫麦18号回交,经连续多年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在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表现优良,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于河南省高中肥力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3.
平安3号是以(兰考8679×豫麦18号)F1为母本,祥8820为父本复交选育而成的超高产、稳产、抗病、广适小麦新品种。2003-2006年参加河南省区试,2006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适应黄淮南部冬麦区中早茬种植。  相似文献   

4.
1.中北部地区:早茬:以豫麦49号、豫麦69号为主导,搭配豫麦54号、豫麦68号、豫麦41号、豫麦55号,积极展示郑麦98、周麦16、新麦13、开麦13.  相似文献   

5.
<正> 一、豫麦13号适宜在那些地区种植?据河南省和黄淮南片大区区试,豫麦13号(郑州891)平均较对照种豫麦2号(宝丰7228)增产10%左右。适宜在河南省驻马店以北地区、皖北、苏北等地广泛种植。在黄淮北片的晋东南、冀南、鲁西南也表现增产,且成熟较早,有利下茬早播,亦可试  相似文献   

6.
为了鉴定优质高产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号的适应性和品质变化规律,总结其品种适宜区域,为各地品种利用和布局提供参考和依据,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9—2012年在河南省布点示范,对济麦4号进行多年多点鉴定,并对其品种适应性及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济麦4号属于半冬性高产稳产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综合抗逆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发展,具有高产、稳产、广适等特点。济麦4号适宜推广区域为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豫西、豫西北地区,豫东北、中东部等适宜强筋麦种植区域为其重点推广区域。  相似文献   

7.
水稻及玉米茬口对强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强筋小麦品种豫麦34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了种植在河南省5个地点水稻茬和玉米茬的豫麦34主要品质,同时测定了两种茬口下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与玉米茬相比,水稻茬种植的豫茬34号品质差,表现为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下降,稳定时间缩短,评价值减小,以强筋麦适宜种植区的新乡点水稻茬小麦品质下降最多;土壤含水量高是水稻茬小麦品质变差的原因之一;提出了水稻茬不适宜种植强筋优质小麦的观点,即使在强筋麦适宜生态区内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8.
赛德麦8号小麦系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最新培育的小麦新品种,品种来源为矮抗58/周优102/郑麦366。经过国家区域试验和河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于201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90004。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正> 豫麦18号(矮早781)1987年参加漯河点河南省小麦良种区试,1988年进入漯河、许昌两市生产示范,1989年漯河、许昌两市组织推广,至1991年秋播种植面积仅漯河市已达11.6万亩,占晚茬麦播面积的30%左右。在试验及生产实践中,豫麦18号综合性状较优,深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河南省近年推广的25个小麦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2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大多为感病品种。其中,高感品种有西安8号、豫麦21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豫麦52号等14个,占供试品种品种的56.0%;表现中感的品种有豫麦70号、豫优6号、豫麦47号等8个,占供试品种的32.0%。豫麦18号表现为高抗,占供试品种的4.0%,豫麦34号和偃展1号为中抗品种,占供试品种的8.0%。  相似文献   

11.
<正> 豫麦13号是我省继百农3217之后第二个种植面积突破1000万亩的高产稳产小麦良种。该品种历经1990年白粉病严重发病年,1991年暖冬涝年和1992年冷冬早年的考验,均表现增产稳产。一般亩产300—400公斤,较西安8号、豫麦2号等品种亩增产30—50公斤。在早、中茬地种植亦比豫麦17号、豫麦18号等春性品种增产。  相似文献   

12.
正豫审旱地新品种鹤麦801,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4014,品种来源为99-6/周麦18,适宜河南省丘陵及旱地麦区早中茬种植,经过河南省旱地区域试验,比对照品种洛旱27号增长6.8%。产量构成三要素:亩穗数28万~33.9万,穗粒数31.9~38.3粒,千粒重35.8~41.4 g。其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如下。一、把握最佳时期播种旱地小麦生产受当地土壤墒情限  相似文献   

13.
豫麦51号是由周口地区农科所以周8425B为母本,豫麦17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它集早熟、多抗、高产、优质于一体.199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在多年多点品比及区域试验中,比对照种豫麦18号、豫麦21号均增产10%以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黄淮南片麦区有望替代豫麦18号.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河南省种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的小麦品种有5个,依次是郑麦9023、豫麦18号、豫麦70号、豫麦49号、豫麦34号,种植面积在6.7万~33.3万hm2的品种有5个,依次是豫麦69号、豫麦47号、豫麦58号、豫麦41号、豫麦54号。一、小麦品种利用特点1. 主导品种突出,搭配品种比较合理。郑  相似文献   

15.
新麦16号(金博士1号)是新乡市农科院育成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2003002)。该品种系1993年以豫麦13号为母本,内乡82C6为父本杂交,1994年又以豫麦2号为母本,(豫麦13号/内乡82C6)F1为父本杂交,1995年对[豫麦2号//(豫麦13号/内乡82C6)]F1进行诱变(M1),后代按常规系谱法选择,经过多年后代选育、室内考种、品比鉴定、区域试验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16.
正滑育麦1号是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选育的半冬性中晚熟品种,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17012。该品种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两极分化快,株型偏紧凑,抗倒伏能力较好;穗长方型,白粒,籽粒角质;耐后期高温,熟相好。为探索小麦品种滑育麦1号的最佳播种期和适宜播种量,集成播种期、播种量复因子裂区试验栽培技术,该品种符合河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并通过审定,适宜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除外)早中茬种植。  相似文献   

17.
1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河南农业大学利用百农3217×豫麦3号和冀5418×豫麦10号2个单交组配成复交Fo,用钴60辐射后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2000年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麦68号.  相似文献   

18.
温麦18号(原名温9629)是温县农科所以豫麦21号为母本、豫麦4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弱春性、低秆、大穗、早熟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耐寒性好、抗病耐病性强,高产、稳产,适合黄淮冬麦区中、高产田,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优质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河南省优质麦发展概况1.1优质麦育种及引种自80年代中期开始,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郑州市农科所、内乡农科所等单位相继开展了优质麦品种选育工作。进入90年代,先后培育出豫麦14号、豫麦23号、豫麦28号等面包小麦新品种,又引进优质麦PH82-2-...  相似文献   

20.
小麦新品种豫麦43号及其栽培要点卢甲纯张建伟杨保安范家霖王柏楠(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郑州450052)苏振(郑州市种子管理站)豫麦43号原名为豫同843,是河南省科学院同位素研究所于1983年利用60Co-γ射线(20krad)辐照处理“豫原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