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乔瑾 《中国动物保健》2006,(9):51-52,56
泔水,餐饮业中用过倒掉的废水及残羹剩菜的总称。泔水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大肠杆菌、结核病菌、乙肝病菌等;泔水中的干物质有的是发霉、变质、腐败的,有的是老鼠吃过的,有的是蚊、蝇、虫寄生的“安乐窝”。泔水中的水分则是各种蔬菜、瓜果的“洗澡水”其含有浓度很高的二二三、六六六、乐果、敌百虫等农药残留液,这些残留液中的有机氯、有机磷完完全全置留于泔水中。  相似文献   

2.
1餐饮泔水的性质和利用现状 1.1餐饮泔水的成分及特性 餐饮泔水包括米和面粉类食品残余、蔬菜、动植物油、肉骨、鱼刺等,主要成分包括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脂类和无机盐等,同时含有一定量的钙、镁、钾、铁等微量元素,含水量占60%~80%。  相似文献   

3.
泔水包括淘米水、米汤、面汤、剩饭、剩菜、鱼肉残渣以及厨房的其它下脚料。它具有品种多,油脂足,营养丰富而全面等优点。据分析,每4千克浓缩泔水相当1千克精料。因此,泔水是喂猪的优质饲料。由于泔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油脂、鱼肉残渣,易腐败变质,有些泔水中卤...  相似文献   

4.
关于餐饮泔水资源化、无害化处置的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泔水猪”和餐饮泔水垃圾收运处置的无序管理,在我省长期存在,不仅影响了环境、生态的和谐发展和再生资源的科学利用,而且关系到防疫灭病等公共卫生安全。因此,实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餐饮泔水垃圾、杜绝“泔水猪”刻不容缓。1“泔水猪”及餐饮泔水垃圾传统收集处理的危害性餐饮泔水垃圾一般为餐桌上的剩菜剩饭、菜汤菜汁、动物骨头、鱼刺果皮、废油和厨房处理的动植物下脚料等,如果不进行无害化收集、运输、处理,危害性很大。1.1“泔水猪”的危害性。由于泔水垃圾极富“营养”,是细菌、病毒繁殖的温床,特别是南方的潮湿气候,极易霉变腐烂,…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相当多的省、市及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城市郊区和相毗邻的农区广大饲养户、农民朋友普遍用泔水(潲水)饲养畜禽特别是喂猪已成为一种传统习惯,这是众所周知的现实。我们对泔水认真分析,不难发现城市中的各类泔水来自千家万户,各行各业,不同的群体和个体,组成复杂,形形色色。有些泔水在春夏季因收集、保管、存放时间过长,开始发酵、酸化、发霉甚至腐败,有些泔水内常掺有杂质和异物,  相似文献   

6.
泔水喂猪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泔水,又称食物下脚料、潲水等,是餐厅、食品加工企业、屠宰场等产生的剩余物或副产品。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对泔水喂猪的可行性进行如下探讨。1限制泔水喂猪的因素1.1物理因素由于泔水成分复杂,未经挑选的泔水里面常含塑料袋、方便饭盒、一次性筷子等,这些杂物可  相似文献   

7.
1泔水养猪的危害性所谓泔水,即饭店、食堂等餐饮机构的剩饭、剩菜,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及一些餐饮垃圾等混合物的统称。用泔水养猪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曾作为发展城郊畜牧业的模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泔水通常是指洗过米或菜的水。现在的泔水是指饭店、食堂和农户吃剩下的饭菜及洗锅洗碗洗菜的水杂合在一起的混合物。因泔水价格低廉,易收集,因而成为某些养猪户的饲料来源之一。养猪户运回后要经过认真检查,剔出泔水中的牙签、瓶盖、大的骨头、塑料制品等异物,经煮沸后,加入适量的清水、糠麸等粗饲料再饲喂,才能安全。但是,有的养殖户把运回的泔水直接饲喂,这样就必然存在很多隐患,值得养殖户注意。  相似文献   

9.
饭店里的泔水由于营养丰富、价格低廉、来源广泛被不少养殖户视为养猪的好饲料。但因使用泔水喂猪引发的中毒或创伤等事故常有发生,因此人们在使用泔水喂猪时要做到“四不可”。①不可直接喂猪。泔水中除有人们吃剩的饭菜,还有鸡、鱼的内脏、方便袋、餐巾纸、牙签等杂物,直接用来喂猪易引起拉稀、机械性阻塞、创伤等疾病或事故,必须经过细心检查并煮熟后再饲喂。②不可过量饲喂。泔水中盐分含量高、油腻多,猪大量采食后易引起食物中毒及下痢。特别是小架子猪对食盐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喂泔水的比例应逐渐增加,让猪有一段适应过程。一般泔水的…  相似文献   

10.
泔水为烹饪加工食物生产中的各种下脚料及人们饮食后剩余的各类剩菜、剩饭和不适于人类食用的可饲用的物质,包括淘米、洗菜、刷锅、洗碗等用完的水等。泔水饲喂畜禽历史悠久,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的广大农村、城市郊区和相毗邻的农区饲养户更普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研究城市餐饮泔水的水分含量、营养价值、混有的异物及存放时间和温度对泔水质量的影响。收集大、中和小型三种不同规模餐馆的泔水,对收集数量、营养成分、杂质种类和数量、水分、亚硝酸盐含量等进行测定分析,并检测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泔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餐馆泔水收集量极不稳定,即使每周内的泔水收集量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大型餐馆泔水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中、小型餐馆(P<0.05);三种规模餐馆的泔水中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平均含量总和超过50%,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泔水渣中混有的异物虽仅占1.4%,但混有的异物种类较多;水分含量高达85.5%,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和存放温度的升高,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P<0.05);泔水中的菌落总数在存放12 h后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大肠杆菌数在4℃存放12 h后急剧上升,并在24 h后维持在高水平。综上所述,城市餐饮泔水虽然营养价值较高,但同时具有混有危险异物、水分含量极高、存放时间和温度不当引起的亚硝酸盐升高和致病微生物增加等特点,因此不能直接用于饲喂动物。  相似文献   

12.
“泔水猪”是指直接利用饭店、宾馆、餐厅、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饲喂的猪。笔者通过对目前平罗县餐厨垃圾产量、处理方式以及利用泔水饲喂动物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泔水及“泔水猪”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17年8月,青岛市某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监督检查发现,B养殖场使用饭店泔水喂养生猪。经立案调查,违法事实确实,依据《畜牧法》《青岛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依法给予了1 000元行政处罚。本文对法律法规的适用,泔水处理联防联控及强化普法宣传教育等内容进行了思考,着重分析了泔水喂猪传播非洲猪瘟的原因,坚持疏堵结合,提升泔水处置能力,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养殖。  相似文献   

14.
1 泔水的来源与成分 泔水是指饭店、餐厅、学校、单位食堂等处废弃的淘米水、米汤、面汤、剩饭、剩菜、鱼肉残渣以及厨房的各种下脚料.泔水中含有大量的废油脂,有些泔水常参杂有杂质和异物,如牙签、贝壳、骨头、鱼刺、砂砾、塑料制品以及钢刷残渣等,所含成分十分复杂.  相似文献   

15.
现在离市区近的部分养殖户,为节省饲料多用餐厅、食堂的泔水喂猪,泔水猪肉的品质比起干料猪要差,本人从事猪肉检疫工作10年,总结泔水猪肉的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一个饲料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科学利用城市泔水是我国养猪业饲料资源再利用的一项重要议题。用城市泔水喂的猪不是“垃圾猪”。德国、古巴、日本等早在80年代就开始对城市泔水的规模化开发应用进行研究,并在大、中城市资源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加工厂,用于养猪生产。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对开发和利用城市泔水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投入,从而对城市泔水进行规模化科学处理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18年11月21日,农业农村部通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排查出非洲猪瘟疫情。为追溯这起非洲猪瘟疫情的来源,怀化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生猪调运、饲料、泔水、生物安全等风险因素入手,结合流行病学关联养殖场血清以及饲料、泔水、关联屠宰场环境及冻库冷冻猪肉产品等样品的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非洲猪瘟传播的可能途径。调查结果显示:疫情猪场2018年10月曾使用收购的泔水喂养生猪;泔水、冷冻猪肉产品非洲猪瘟病毒(ASFV)核酸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9%(3/348)、25.6%(10/39),而血清和饲料样品全为阴性;在冻库、餐饮机构和销售终端检出ASFV核酸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7%、1.8%、7.7%。调查分析显示,该疫情猪场的泔水饲喂时间、发病时间与ASFV自然感染的潜伏期相符,且与泔水有关联的某物流公司冻库猪肉被产品检测出ASFV核酸阳性。综上表明,泔水喂养引起该非洲猪瘟疫情的可能性最大。依据调查结果,采取严格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强化落实禁止泔水饲喂政策,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等一系列防控措施,使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泔水成分复杂,包括淘米水、米汤、面汤、剩饭、剩菜、鱼肉残渣以及厨房的其他下脚料。它具有品种成分多,油脂足,营养丰富而全面等优点。据分析,每4公斤浓缩泔水相当于1公斤精料。因此,泔水是喂猪的优质饲料。但由于泔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油脂、鱼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非洲猪瘟疫情的迅速扩散,除了与生猪长途调运、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防疫条件不达标等有关外,泔水喂猪也是造成疫情扩散的重要原因.因此,禁止泔水喂猪,是当前非洲猪瘟防控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对泔水喂猪现状、存在问题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对泔水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试验深入分析了不同处理方法对泔水质量的影响,并对泔水营养成分、菌落总数、大肠杆菌数、有害成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目前,国内外关于泔水不同处理方法的研究并不多见,对泔水中营养成分、菌落总数等的测定更是少有。本课题把餐饮泔水的存放温度设定为4、17和30℃的环境条件下,测定泔水在0、12、24、48和96h的菌落总数与大肠杆菌数量变化,同时测定泔水的常规营养成分等。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在不同的存放温度条件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4℃相比,17和30℃的菌落总数较高(P>0.05);在不同的存放温度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各组的大肠杆菌总数呈下降趋势,12h后4℃处理急剧上升,24h后显著高于17和30℃处理(P<0.05);在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下,泔水中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均较高,但差异不显著;泔水中钙磷含量较高,但两者比例不合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和存放温度的升高,泔水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