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柘城县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滑玉12、浚单29、俊达001为试验材料,对不同收获期玉米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适收期应为完熟期,籽粒脱水变硬有光泽,苞叶变黄松散,指甲不易划破,果穗中部籽粒灌浆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小于30%,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前,广大农民习惯在玉米果穗苞叶退绿发黄时就收获,其实,这时收获偏早。从玉米苞叶由黄变白到玉米籽粒完全成熟期间,玉米籽粒还在继续增重,到玉米籽粒。乳线”消失才完全成熟。20世纪80年代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任和平教授就提出了“乳线”消失是玉米籽粒完全成熟的标志,这时收获玉米产量最高。为了验证玉米晚收增产效果,取得第一手资料,增强说服力。2012年,我们在马楼乡绰楼村进行了玉米晚收试验。现总结如下:一、试验设计与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3.
适时收获是一项无需增加任何投入的增产措施,但不同的作物都具有各自的适宜收获期,只有在适期内收获才能提高产量和品质;收获过早或过晚,不仅产量低,品质也差. 玉米玉米的收获适期在完熟期.此时果穗苞叶变白干枯,籽粒灌浆停止,"乳线"消失,基部变硬,其含水量在30%左右.但目前生产上普遍存在着收获偏早的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假熟性的品种尤为如此,一般在苞叶变白或籽粒顶端变硬时即行收获,实际距收获适期还有7~10天,此时的籽粒重只有适期收获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4.
不同收获时期对夏直播玉米产量影响的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玉米灌浆期,定期取样测量乳线形成的位置,风干后称量籽粒百粒重,计算不同收获时期夏直播玉米产量.试验结果,郑单958、浚单20、超试1号、聊玉20和鲁单9002五个品种在9月20日左右苞叶变白时,乳线形成50%左右,粒重仅为完熟期最大值的83%~88%,此时收获,会减产10%以上.生产上,如果推迟8-10天收获,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可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5.
陈现平  戚尚恩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38-439,441
连续2a 对玉米夏播制种籽粒灌浆速度和收获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地区玉米夏播制种无论播期早晚,均表现授粉后10 天左右籽粒开始形成。快速增重的时间随播期推迟而延长,灌浆持续时间表现相同趋势。授粉后55~60 天,即籽粒乳线消失达完全成熟时收获产量最高,比传统的苞叶变黄时收获推迟12~17d,可增产17.7% ~24.1% 。  相似文献   

6.
正辽宁玉米收获期一般在每年10月1日以后,玉米收获的早晚对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所以要根据当地的栽培制度、气象条件、品种熟性和田间长势灵活掌握收获时期。一、收获期的确定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是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变硬,微干缩凹陷,果穗苞叶干枯发白、松散。籽粒乳线是玉米开花授粉后28~30天出现的。当淀粉在籽粒顶部充实沉积,开始形成固体时,下部仍为乳浆状液体时,形成的固体和液体的交界面,从外部看界面形  相似文献   

7.
2012年通过在安阳等6个试点对32个玉米杂交种不同熟期果穗含水量及苞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果穗籽粒含水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规律性,成熟后推迟3 d收获果穗水分降低2%左右,推迟5d收获降低3%左右,推迟7d收获降低5%左右,推迟9 d收获降低7%左右。籽粒脱水较快的杂交种有Ymtz09、Ymtz13、Ymtz15、Ymtz17。(2)供试杂交种果穗苞叶层数在5.4~12层之间,成熟时果穗苞叶自然张开度在0~96%之间,果穗苞叶长在14~26.1 cm之间,果穗苞叶宽度在7.6~11.3 cm之间,果穗苞叶厚度在0.15~0.29 mm之间。(3)供试杂交种百粒重各试验点和杂交种间有差异。从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每个杂交种籽粒重均表现逐渐增加的规律性,说明玉米杂交种合理适度推迟收获,可提高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地推广种植的紧凑型玉米,如“掖单12”、“掖单13”和“掖单20号”等品种有早白皮、晚成熟的“假熟”现象,过早收获会造成减产,减产率达9.25% ̄13.64%。因此,在果穗白皮后的7 ̄9天收获,为其最佳适期;试验证明,一般比对照增产10.58% ̄13.27%。据测定,“掖单12”和“掖单13号”等紧凑型玉米,进入完熟期时,籽粒仍处于半乳线期,即蜡熟期,其籽粒干重只有完熟期的90%,籽粒仍继续灌浆,约7 ̄9天后,乳线才消失,籽粒干重才达到最大值。此时收获,亩产量亦最高。各地种植的麦套夏玉米或夏直播玉米,由于后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由于去冬今春气温偏低,小麦收获期一般推迟一周左右,玉米播种也相应较晚。为最大限度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推广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玉米晚收增产(推迟收获)技术是在不影响小麦适期播种的前提下,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玉米产量,改善玉米品质,是一项增产增效突出、操作简便、有很大推广潜力的实用技术。增产增效情况:把生产上常用的以玉米苞叶发黄收获推迟至籽粒乳线消失收获,需比常规收获期推迟10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确定河南省夏玉米最佳收获期,2009年利用48个玉米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夏玉米最佳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当籽粒黑层形成(达到生理成熟)时,籽粒含水量在25%~35%,果穗苞叶完全变干,彻底松散,可作为收获期标准.个别品种稍有差异.籽粒乳线位置品种间变化较大,如10月10日,2个品种籽粒乳线消失,6个品种乳线位置在7...  相似文献   

11.
正夏玉米适期晚收技术是近几年来玉米上推广的一项增产技术,即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使玉米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玉米适期晚收的好处(一)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  相似文献   

12.
玉米最适收获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三年进行了玉米最适收获期试验和籽粒灌浆规律的测定,结果表明:在玉米授粉后48—50天,即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产量最高,比按苞叶发黄时收获,晚收7—10天,可增产8—10%,增产效果显著。同时也证明晚收并不耽误腾茬种麦。  相似文献   

13.
一、玉米花粒期的生育特点 花粒期玉米的营养生长日趋停止,转入以开花、授粉、受精,籽粒形成及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是玉米一生中代谢的旺盛时期,需肥需水仍然较多,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时期.玉米开花后经传粉、受精,便开始了籽粒发育.按种子的形态、含水率、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大致可分成四个时期.形成期,15~20天,体积达成熟时的2/3.乳熟期,15~20天,体积达高限,含水率降至50%,干物质积累最快.灌浆期(蜡熟期),10~15天,体积和干物质重达上限,苞叶开始发黄,果穗与茎秆分离.完熟期,蜡熟末期以后,于物质停止积累,耔粒脱水加快,具本品种特征,黑色层形成为完熟期,是玉米生理成熟的标志,是玉米收获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适期晚收能显著提高千粒重,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增产的潜力,增加玉米产量。但是,许多农民缺乏科学判断玉米成熟的知识,仅以玉米苞叶变黄作为玉米成熟的标志,过早收获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相似文献   

15.
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是限制籽粒机收的关键因素。选用郑单958、先玉335、华美1号等8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籽粒、苞叶、穗轴的含水量及脱水速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籽粒含水量、籽粒脱水速率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的苞叶、穗轴含水量差异极显著。籽粒含水量与苞叶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脱水速率与籽粒含水量、苞叶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脱水速率与穗轴脱水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品种籽粒含水量在收获时差异明显,华美1号、先玉335、迪卡517、安玉308这4个玉米品种收获时产量高、籽粒含水量低,平均脱水速率较快,收获时含水量符合籽粒机收的要求;郑单958、迪卡516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较快,适时晚收对这2个品种很重要;联创808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度慢,收获时含水量高,不适宜机收。  相似文献   

16.
<正>夏玉米在衡水市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一般玉米播种期在6月15日左右,农民习惯开始收获的时间多在9月15日左右,9月20日达高峰,此时玉米正处于蜡熟期,还没达到完熟,整个玉米籽粒灌浆期不足45d。本文通过实地测验,试图找出玉米产量最高的时期是蜡熟期还是完熟期,还是在完熟期产量高;蜡熟期后,玉米的千粒重是否增加,增加多少的问题,为夏玉米晚收是否增产找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长林 《新农业》2004,(9):13-13
1.玉米最佳收获期是完熟期。其特征是:80%的植株茎秆变黄,叶子桔黄.苞叶黄白松散.籽粒已完全硬化,呈现玉米品种的固有色泽。如需腾地种下茬.可将玉米连秆带果穗砍倒.在地头或场内竖起堆放一段时间,使茎秆,苞叶、穗轴及叶鞘内的养分继续向籽粒运送.可增加粒重。  相似文献   

18.
青贮玉米不同器官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品质是中国畜牧业良好发展的保障.建立玉米各器官与产量、品质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筛选优良青贮玉米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完全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法对16个青贮玉米杂交种进行分析,建立茎秆、叶片、苞叶、穗轴和籽粒对产量和品质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结果显示在乳线达到1/2时收获,各杂交种含水量平均值为64.38%,乳线1/2是青贮玉米最佳收获下限.茎秆和叶片干物质产量与全株干物质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秆和籽粒淀粉含量与全株淀粉含量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籽粒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全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茎秆比、叶片比和籽粒比对全株含水量直接相对作用较大;茎秆比对干物质产量直接作用最大;籽粒比对全株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直接相对作用较大;茎秆比对全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直接相对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9.
宿高红  刘绍江 《新农业》2006,(10):23-23
鲜食玉米适时采收是确保优质高产的重要环节。采收过早籽粒尚未充实,产量低,食用价值低;采收过晚灌浆已到完熟期,籽粒变硬失去鲜食的意义,糯玉米变成了硬玉米,甜玉米则籽粒皱缩皮变厚。只有掌握好最佳采收期,才能使鲜食糯玉米香而糯,甜玉米脆而甜,受到消费者欢迎,市场旺销,卖上好价钱。由于玉米果穗有多层苞叶,采摘时要求带苞叶一起采摘才能起到保鲜、卫生、耐运输的作用。采收果穗时不可能将每只果穗剥开苞叶看后再采,所以一般只能综合运用下面几条标准酌情采收。一看抽雄期:绝大部分玉米都在抽雄3天以后花丝授粉。确定最佳采收期的标准是,…  相似文献   

20.
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研究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籽粒体积、干重、脱水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变化,以期明确去苞叶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籽粒灌浆特性的作用。【方法】以先玉335(XY335)、郑单958(ZD958)和登海661(DH661)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去苞叶处理:去苞叶1/4(S1)、去苞叶1/2(S2)和苞叶全去(S3)以及对照(CK),研究去苞叶对夏玉米产量、籽粒灌浆特性以及籽粒黑层出现和乳线消失所需时间的影响等。【结果】去苞叶后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XY335的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CK分别下降9.45%、13.78%和27.89%,ZD958分别下降10.72%、15.07%和24.75%,DH661分别下降9.31%、16.01%和22.35%,去苞叶数越多,产量下降幅度越大。去苞叶后夏玉米的千粒重和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素显著下降,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的S3处理千粒重和穗粒数分别下降15.30%和14.87%,ZD958分别下降11.22%和15.24%,DH661分别下降15.10% 和8.55%。此外,去苞叶显著影响夏玉米的籽粒灌浆特性,影响随去苞叶数的增多而显著加剧。去苞叶后籽粒到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Dmax)显著减少,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DH661的S3处理的Dmax较CK分别缩短3 d、4 d和3.5 d。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Wmax)和籽粒灌浆活跃期(P)等也均显著降低,且去苞叶数目越多,Wmax和P的下降幅度越大,XY335﹑DH661和ZD958的S3处理的Wmax较CK分别下降12.75%、17.78% 和17.12%。XY335﹑DH661和ZD958的S1﹑S2、S3的P较CK分别下降6.22%、9.82%和11.78%,5.39%、8.39%和13.09%,0.17%、2.39%和5.97%。去苞叶后籽粒鲜重和籽粒体积显著下降,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灌浆时间减少,籽粒乳线消失时间和籽粒黑层出现时间较正常发育的籽粒缩短,S3处理影响最显著,XY335﹑ZD958和 DH661的S3处理的籽粒乳线消失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6 d和4 d,籽粒黑层出现所需时间较CK分别缩短10 d、5 d 和4 d。【结论】去苞叶后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达最大灌浆速率时的天数和籽粒灌浆活跃期均显著降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提高,导致籽粒灌浆时间缩短,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显著下降,籽粒乳线消失和黑层出现的时间较正常发育籽粒缩短,进而严重影响夏玉米籽粒的正常灌浆,最终导致夏玉米产量显著下降,且其影响程度随去苞叶数目的增加而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