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村养殖技术》2008,(13):46-46
案情: 薛某1992年承包了河南省修武县郇封镇郇封村北非耕地近4700平方米,建立了皮毛动物养殖场养殖狐狸。狐场存有种狐120只,仔狐860只。2005年7月,因该地要修建济焦新高速公路,狐场需要搬迁。因当时还有15窝仔狐没有分窝,对可能出现的后果,薛某向施工方提出要求,一是增加狐狸搬迁的安置费用,二是因搬迁造成狐狸死亡应给予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2.
姜学良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11):46-46,48
狐狸育成期指狐狸从仔狐断乳分窝后(即独立生活)至秋分前后这一段时期。育成期是仔狐生长发育最迅速的阶段,特别是在幼狐出生2~3个月龄时,其绝对增长最快,此期饲养得好坏,直接关系到预留种狐明年能否参加繁殖,是皮兽能否达到标志尺码和质量要求的关键时期。1 育成期饲养管理1.1 仔狐断乳分窝要求仔狐出生后45~60 d,即可断奶分窝。但也视母狐泌乳量多少及其母仔关系好坏而定。即使因母狐拒绝哺乳而提前断乳,仔狐哺乳也不得少  相似文献   

3.
幼狐的育成期是指从仔狐断奶分窝后到身体生长发育成熟这一段时间。仔狐从出生到 2 0日龄时 ,完全依赖于母乳生活 ,到 40日龄时 ,体重约达 1kg ,基本能独立生活 ,就可断乳分窝。1 分窝方法 发育健壮体重大的仔狐可 40d分窝 ,体质弱的仔狐 45d分窝。仔狐发育整齐的可1次分窝 ,分窝时先将仔狐留在原笼内 ,把母狐捉走。对发育不均、体重不等、强弱悬殊较大的同窝仔狐 ,可采取分批断乳 ,先将体重大、发育好的仔狐断奶 ,让体弱的仔狐适当延长哺乳期。断奶后 ,先分 3~ 4只放在一只笼子内饲养 ,以便相互保温 ,促进食欲。随着日龄和采食量的…  相似文献   

4.
合笼饲养就是在狐断乳分窝时,先将母狐取走,过一周后将两只体重大小相近的仔狐取出放到一个笼中饲养,在距笼的两侧20cm左右各开设一个喂饲口进行喂饲,一般情况下可以一直喂到取皮期。 这种两只狐在一个笼中饲养、分槽饲喂的方法,首先能够减少养狐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回报率,减少占地面积,便于日常管理;其次,能够降低仔狐断乳分窝时的应激反应,使仔狐顺利通过断乳分窝这一关;第三,由于两只狐在一个笼中饲养,减轻了狐孤独感,能够有效地预防自咬症的发生;第四,采食时狐只争相“抢食”,能提高狐的采食量,增加食欲,提高…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牛至提取物和枯草芽孢杆菌对哺乳期北极狐仔狐生长性能和母狐生长性能、腹泻情况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将75只分娩日期和产仔数相近的健康北极狐母狐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Ⅰ、试验组Ⅱ、试验组Ⅲ和试验组Ⅳ,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0 mg/kg金霉素,试验组Ⅰ、Ⅱ、Ⅲ、Ⅳ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200 mg/kg牛至提取物、3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200 mg/kg牛至提取物、1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400 mg/kg牛至提取物、3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和400 mg/kg牛至提取物,试验期40 d,每只母狐分娩当天记为试验期第1天,于试验期第40天分窝,测定各组母狐繁殖性能(母狐平均窝产仔数),仔狐生长性能(仔狐平均初生窝重、仔狐平均初生体重、仔狐平均分窝窝重、仔狐平均分窝体重、仔狐平均窝日增重、仔狐平均日增重、仔狐分窝体重均匀度、仔狐第21日龄成活率和仔狐分窝成活率),母狐生长性能(母狐分娩平均体重、母狐分窝体重损失和母狐平均日采食量)、腹泻频率和腹泻指数。结果表明:各组母狐...  相似文献   

6.
1 仔狐断乳期的饲养 仔狐通常在55~65日龄时断乳.具体断乳时间可根据同窝仔狐的数量、发育情况以及母狐的体质和泌乳能力而定.如果母狐窝产8~10只,仔狐发育均匀,食欲旺盛,为防止母狐体力消耗过大,可采用60日龄一次断乳;母狐窝产超过10只以上,仔狐发育不均,可采用分批断乳,先将采食能力强、发育好、又能独立生活的仔狐分出断乳,把发育差、体质弱的仔狐再哺育10~20天,断乳幼狐分窝时,可将2-3只放在同一笼内饲养,90日龄时再每笼1只饲养.  相似文献   

7.
山东荣成市东山十里特产养殖场向彩色狐狸繁育技术领域进军,采用基因组合、杂交育种手段繁育彩色狐狸,使母狐生产多种色型仔狐。去年该场一只珍珠母狐,一窝生下黑、白、红、棕、灰5种颜色的5只小狐狸,这在国内很是罕见。母狐一胎生五色仔狐@周起东$荣成市东山十里特产养殖场  相似文献   

8.
刘峰  李改慧 《北方牧业》2007,(14):24-24
<正>1分窝时间仔狐25日龄开始分窝。2分窝程序分3次分完。比如一窝8只仔狐,第一次挑大的拿出3只,第二次过2-3天再挑大的拿出3只,第三次过2-3天再把最后  相似文献   

9.
(一)啥时间分 仔狐一般35~65日龄分窝。如果母狐产仔多,应在35日龄时分窝,以恢复母狐的体况。如果母狐带6只以下,50日龄后体况良好,并且母仔友好相处可先不分。总的来讲当喂食时,母狐攻击仔狐便可分  相似文献   

10.
我市一些狐狸场突然发病,发病狐占到总狐数的三分之一,已死亡9只。初期表现为局部皮肤奇痒,用爪挠皮肤,皮肤溃疡、结痂、进而形成秃斑,甚至出现食欲废绝,渐渐消瘦最后死亡。经调查疑为狐狸疥螨病。  相似文献   

11.
蓝狐疥螨病是由疥螨寄生蓝狐体表所引起的慢性皮肤病。患狐多表现剧痒及皮肤发炎。狐场一旦蔓延疥螨病,将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1、发病情况:阳原县东堡乡某狐场饲养种狐20只,幼狐40只。其中某整窝幼狐在即将断奶之时与母狐皆发生以剧岸和皮炎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镜检,确诊为蓝狐疥螨病。发病狐共9只,由于隔离治疗及时未发生蔓延和死亡。 2、病原及发病机理:疥螨钻进狐表皮挖凿隧道,虫体在其中发育繁殖。隧道中每隔相当距离有一小孔与外界相通,以供通气和幼虫出人之用。雌虫在隧道内产卵,孵出幼虫爬到皮肤表面,在…  相似文献   

12.
巴氏杆菌病又叫出血性败血病 ,简称出败 ,它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各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均可感染的一种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经过主要呈败血症和炎性出血 ,慢性经过可表现为皮下组织、关节、各脏器的局灶性化脓性炎症。该病常见于鸡、兔和羊 ,而巴氏杆菌感染狐狸在国内报道不多 ,现将笔者诊治的 1例狐狸巴氏杆菌病例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1999年 10月 16日下午 ,某养殖场狐狸发病。该场共饲养狐狸 5 3只 ,其中草狐 2 9只 ,银狐 2 4只 ,发病狐全部是银狐 ,共 10多只。发病狐年龄不等。大都为芬兰银狐 ,饲料营养状况良好 ,濒死狐为母狐 ,一直做…  相似文献   

13.
狐狸"红爪病"又称维生素C缺乏症,是因为母狐妊娠期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C遭到破坏引起的一种仔狐营养性疾病。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其中对机体至关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参与制  相似文献   

14.
1适时断乳分窝断乳分窝前,应根据狐群的数量,准备好笼舍、食具、用具、设备等,并且要严格进行消毒和清洗。适时断乳分窝,有利于仔狐的生长发育和母狐体质的恢复。断乳太早,由于仔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  相似文献   

15.
1999年8月15日,我县城关镇一养狐场饲养的151只种蓝狐,462只仔狐突然发病,损失惨重。经临床观察、饲料分析、剖检病死狐狸,以及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肉毒棱菌中毒。1 临床症状中毒狐表现程度不同的临床症状,前后肢不全麻痹,运动失调进而躺卧,不能站立,提起狐狸其肌肉松软无力。部分狐狸出现流涎,口吐白沫,颌下被毛浸湿,瞳孔散大,眼球突出,有的病狐尖叫,进而昏迷死亡。个别出现下痢和呕吐,体温正常或呈低热,死前呈阵挛性抽搐。2 剖检病变剖检18只死狐,可见胃肠粘膜有充血肿胀,被履粘稠液体,肝脏充…  相似文献   

16.
影响狐狸繁殖的因素及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狐狸是一种每年繁殖一次的肉食动物,它的繁殖期很短,母狐繁殖的好坏及仔狐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殖的成败,因此,抓好狐狸繁殖期的管理,对于提高狐狸第2年的产仔率和仔狐成活率及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大连普兰店市原食品公司,下岗职工王建伟不等不靠,自找出路,于1994年投资6万元,在市郊太平乡虫王庙村建起小型养狐场。饲养种公蓝、白、银狐6只,经产母狐11只,当年产仔成活49只,秋后打皮售狐狸皮27张,获利1.3万元。王建伟采取滚雪球的办法饲养量每年增多,收入逐年增加,96年狐狸饲养量达到360只。出售仔狐、种狐,皮张和加工出售狐皮衣领、狐狸围脖200只(张),收入10万  相似文献   

18.
大连普兰店市著名的养狐专业户高永章、关胜利、王建伟等饲养的蓝狐、银狐、雪狐受胎率达99%,平均窝产仔8只以上,成活率98%以上。他们的主要经验是: 一、性成熟期。狐狸性成熟期为9~10月龄,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21日,呼和浩特市土左旗此老乡某蓝狐饲养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该场饲养1526只蓝狐,其中成年狐430只,幼狐1096只,种狐是从黑龙江省某县引进的,就诊时有重病仔狐96只,轻症仔狐215只。其中成狐发病为12,发病率为23.38%,3-7月龄多发。  相似文献   

20.
(一)杂交仔狐哺乳期的管理 仔狐哺乳期指从生出到断乳分窝前的管理,此期分为2个阶段:(1)仔狐从出生到采食前(大约是20天).这段时间仔狐完全靠母乳维持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