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不同猪口蹄疫O型疫苗免疫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申锋  钱明珠  张海棠 《养猪》2012,(5):117-118
为研究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与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试验选择40~45日龄保育猪160头,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后25 d采集血清、检测抗体效价。结果表明,合成肽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90%,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0;灭活疫苗组抗体合格率为75%,出现应激反应的比例为3.75%。结论:注射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比灭活疫苗的效果好、出现应激反应的仔猪少。  相似文献   

2.
自2006年8月以来,宁德市近50个大小猪场暴发一种开始以中大猪高烧、厌食、嗜睡、呕吐、拉稀、便秘、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部分出现腹式呼吸,全身皮肤发红,有的黄疸、贫血,个别猪出现间歇性神经症状,震颤,出现划水状,后期出现耳部、腹部及肢端末梢变紫,接着大部分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最后,导致大部分的小猪发病并死亡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恶性传染病,发病率80%~100%,死亡率60%~90%,给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经福建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农业厅专家、教授多次临床检查,病理解剖,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多种病原引起的“猪高热病”。1发病特点传播速度快,猪群分阶段发病。中猪或大猪先发病,而后是母猪、公猪,最后波及断奶仔猪。发病日龄一般在48日龄以上,50~90日龄保育猪发病后存活率很低。断奶仔猪发病率约90%,病死率约90%;生长猪的发病率为70%~80%,病死率为50%~60%;公母猪的发病率为40%~50%,病死率为40%~50%;育肥猪的发病率为10%~20%,病死率为10%~20%。2临床症状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全群发病,母猪流产、产死胎、产弱仔;病猪体温升高(39.5~41.5℃)...  相似文献   

3.
<正>1发病情况2013年3月份山东某猪场保育后期阶段猪群突然出现急性死亡,发病3d后,处于同一阶段内的297头猪死亡38头,另有15头出现了明显的精神沉郁及程度不等的喘气症状,其他猪未见明显异常,发病率为17.8%、死亡率为71.7%。猪场负责人根据死亡猪部分出现了明显的呼吸急促症状,怀疑  相似文献   

4.
猪蓝耳病(PRRS)是影响养猪行业的一个重要的疾病。对于一个核心场或者公猪站而言,维持猪蓝耳病双阴性,做好猪蓝耳病的监测工作是及其重要的。猪蓝耳病抗体检测是猪蓝耳病双阴性场评估猪群是否感染猪蓝耳病野毒常用的方式之一。但是所有商品化的试剂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是100%准确的。通过对3个猪蓝耳病双阴性猪场的猪只进行猪蓝耳病抗体检测,检测结果分别出现2.17%、100%、1.6%的阳性样本。对于异常结果除实验室进行复检和临床诊断外,还通过抗体变化的监测和免疫荧光的检测来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经过验证得知这3个猪场出现的2.17%、100%、1.6%的阳性结果均为假阳性。  相似文献   

5.
<正>1发病情况本猪场共养猪100余头,7月发现部分猪出现喘气、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并出现死亡,发病率为9%,病死率为48%,主要发生在40~70日龄幼猪。2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1、猪禽病情况   2002年猪病发生的种类复杂,多达44种,发病猪群达502起,发病频率高、比较突出、比较严重以及新出现的或老病新颜的猪病统计也在10种以上.在猪病中猪瘟(含典型猪瘟、非典型猪瘟和繁殖障碍性猪瘟)仍居首位,占整个发病猪群的13.35%,仔猪黄白痢占7.57%,流行性腹泻占7.77%,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占6.57%,猪繁殖呼吸综合征占6.57%,猪链球菌病2.59%,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萎缩性鼻炎和猪脑炎各占5.18%,猪附红细胞体病3.38%,猪的“高温病“7.83%,仔猪断奶综合征3.23%,猪葡萄球菌病2.76%,疑似猪圆环病毒感染5.99%,猪“猝死症“0.92%,还有其它零星出现的猪病均占相当比例.……  相似文献   

7.
穆棱地区规模猪场猪伪狂犬病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伪狂犬病(Pseudom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猪是PRV的天然宿主和传染来源,该病对猪危害最大,其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被感染猪的年龄.母猪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后常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木乃伊胎等症状.青年母猪和空怀母猪常出现返情而屡配不孕或不发情;公猪常出现睾丸肿胀、萎缩、性功能下降、失去种用能力;新生仔猪大量死亡,15日龄内死亡率可达100%;断奶仔猪发病20%~30%,死亡率为10%~20%.育肥猪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增重滞缓.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部某规模化传统猪场存栏母猪约1 000头,今年6月从外部引种母猪130头,在猪群引种到场后约50 d,猪群约30%比例出现咳嗽、喘气、体温升高、采食量急剧下降等,后期发病猪出现死亡,病死率约20%。采集发病猪血样和病死猪组织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PCR检测、细菌分离、猪蓝耳病ORF5测序,确定为猪蓝耳病疫苗免疫后隔离驯化不到位导致猪群发病,从而继发细菌性感染死亡。通过在饲料中加药进行药物净化,发病猪单独治疗护理,两周后猪群已恢复。  相似文献   

9.
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急性肠道传染病。仔猪最先发生,3~10日龄的小猪出现呕吐和持续水样腹泻,有腥臭味,迅速死亡,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50%~90%。随后传播给育成猪、肥猪,猪腹泻、消瘦、生长停止,约有1%~3%的肥猪死亡。种用母猪空怀增加。该病致使养猪存栏下降,养殖者饲养成本升高。  相似文献   

10.
一起猪链球菌引起成年种猪急性死亡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中旬,四川省某集约化养殖场有50余头种猪出现急性死亡病例,发病猪主要为成年种公猪,发病率为5%,死亡率为50%;且经统计发现,杜洛克猪发病率明显高于长白和大约克两个品种。患病猪初期体温升高达41℃~43℃,食欲废绝,站立困难。病猪均出现四肢肿大,关节、肩胛部肌肉等处出现化脓性病灶,且部分内脏器官如肝、肺等也出现脓包:全身淋巴结充血、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积液,且有纤维素性渗出液;  相似文献   

11.
何休红 《兽医导刊》2012,(Z1):34-35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群便秘问题日益突出,其发生率约为20%~35%。在疾病多发期的夏季,其表现更加突出,危害更加严重。临床上出现奇怪的现象,大量猪群经过前期的打针和投药后,虽然能把高烧高热的症状控制下来,但是大部分猪都会出现便秘现象,并且食欲很难恢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贵州省某猪场几种病毒性疫病免疫抗体水平及感染情况,首先采用ELISA抗体检测方法,对该猪场送检的41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猪口蹄疫(FMD)、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FRS)、猪乙型脑炎(JE)、猪伪狂犬病(PR)、猪圆环病毒病(PCVD)及猪细小病毒感染(PPI)的抗体水平检测,结果:FMD、CSF、PRRS、JE、PR、PCVD及PP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4%,61.0%、74.0%、78.6%、89.4%、72.5%、42.9%;进一步对送检样品应用PCR/RTPCR进行病原检测,电泳结果FMDV、CSFV、PFRSV、JEV与PRV均未出现目的条带,PCV2与PPV出现预期大小条带,表明该猪场存在PCV2与PPV野毒感染,提示该猪场应对猪瘟抗体水平不合格的猪群进行补免,同时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与猪细小病毒病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13.
僵猪的治疗及其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僵猪又称侏儒猪或小老猪,体重只有10-30千克,在猪群的发生率约2%。出现僵猪是养猪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临床表现为被毛粗乱、体格瘦小、圆肚、尖屁股、大脑袋、弓背缩腰、腹部大、精神不振、光  相似文献   

14.
1 我县猪疫病的现状 老病未绝,新病不断出现,疾病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严重.我县近10年来新出现了7种猪病,在国外出现不久的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也相继在我县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县不少的养猪户的死淘率最高为养殖业发达地区的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猪场的死淘率在5%以上.  相似文献   

15.
猪皮肤病临床症状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圆环病毒病该病通常发生在保育和生长期的猪,成年猪散发。3月龄及以上的猪发病后病死率达100%,而1.5月龄和3月龄的病死率为50%。急性病例在临床出现症状后几天内死亡。临床表现为,皮肤发生圆形或  相似文献   

16.
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一段时间邹城市几个乡镇出现以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生长育肥阶段的猪群为发病主体,其中以5~8周龄的保育猪最为多见,发病率一般在10%~25%,严重时可达60%,如果处理不及时,病死率可达50%。当反复遭受各种不良应激如寒冷、转群、换料、长途运输等的猪群  相似文献   

17.
新型猪细小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猪群出现了多种新型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的感染,其中我国南方地区的猪群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感染。本研究利用PCR方法对实验室保存的2008—2013年期间的送检病料,进行猪细小病毒2型(PPV2)、PPV3、PPV4、猪类博卡病毒(PBo-likeV)和猪博卡病毒(PBo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依次为46.4%、21.1%、6.8%、12.3%和5.5%。结合PRRSV和PCV2检测结果,并对新型细小病毒与这2种病毒共感染情况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PPV3和PRRSV、PBo-likeV和PCV2混合感染的几率较高,提示它们在感染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本研究为细小病毒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付辛午  王浩  田思泉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3):34+36-34,36
1流行特点 本病可发生于各阶段的猪群中,小到断奶仔猪,大到100 kg育肥猪均可发病,主要的发病时间集中在15~25 kg体重的猪只。春、夏季易发病,夏季到达发病高峰期。发病时,先是几头猪出现皮肤病变,逐步扩散,发病率10%~80%不等,病死率约为10%~50%。  相似文献   

19.
一养殖场老板诉其猪场有100头育肥猪全身出现皮肤病变,发病率90%,个别猪出现发烧症状,体温升高至41.5℃,认为是蚊虫叮咬皮肤所致。因皮肤病变病因很多,养殖场老板也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为进一步确诊,笔者前往该猪场查看。发病猪的后肢和会阴部、耳、背、腹部、前肢、后腿、臀等部位出现广泛性大小不一的红斑和隆起的小丘疹,呈现  相似文献   

20.
1现状 老病未绝,新病不断出现,疾病种类明显增多且危害严重。近几年我县来新出现了7种猪病,在国外出现不久的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等也相继在我县发现。到目前为止,我县不少的养猪户的死亡淘汰率最高为养殖业发达地区的3倍甚至更多,有不少猪场的死淘率在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