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对斑鱯的繁殖生物学、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进行了介绍。综述了斑鱯的亲鱼选择、雌雄鉴别、人工催产、自然授精、人工授精技术,举例说明了其苗种培育环境、饲料管理、水质管理技术,为斑鱯人工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水河下游有许多鱼类产卵场,历史上曾是红水河多种大中型经济鱼类亲鱼的采集地和贮源地,即将建设的桥巩电站将淹没十五滩、里兰滩等几个鱼类产卵场,为了存照立档,予后人有个交代,对红水河下游鱼类产卵场进行调查、复核、GPS定位,并对下游仅存自然流态的老城厢、定子滩两个产卵场进行勘察描述,提出了保护红水河鱼类原良种产卵场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隐昌 《水产学报》2003,27(4):301-306
根据对珠江斑鱯的资源调查结果,从饵料生物种类组成、出现频率、不同体长斑鱯的食物组成差异、食性的季节变化等方面研究了珠江斑鱯食性特点。表明天然水域中斑鱯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其中甲壳类的出现频率高达78.6%,水生昆虫的出现频率为45.8%。其食物类群的季节变化明显,但没有出现停止摄食的时期,斑鲼在春季的摄食强度最大,各类食物在春季出现的频率均高于其它季节,斑鱯摄食率和充塞度的季节变化是一致的。不同体长斑鱯的饵料有一定的转化或更替阶段,约17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一阶段,约24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二阶段,随着斑鱯体长的增长,其摄食饵料的个体变大,但种类减少。  相似文献   

4.
斑鳠是名贵经济鱼类,目前资源遭到破坏,因此开展斑鳠人工繁殖和人工养殖对其资源保护与增殖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探讨如何提高斑鳠养殖技术水平,我们于1995年进行了池塘精养斑鳠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斑鱯(俗称鲋鱼)是西江四大名贵鱼类“鲈、嘉、桂、han”(鲈指白花鲈鱼,嘉系卷口鱼,桂是鳜鱼,鲋是斑鱯、芝麻yan)之一,以其肉优味佳,经济价值高而闻名遐迩,备受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6.
<正>大渡河是岷江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阿尼玛卿山脉的果洛山南麓,主要流经丹巴县,再经泸定县、石棉县转向东流,经汉源县、峨边县,于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全长1 062 km,流域面积77 700 km~2。黑马鱼类增殖站位于四川省甘洛县与汉源县交界处瀑布沟水电站黑马业主营地内,是大渡河中游的鱼类增殖放流站。黑马鱼类增殖站具有一站多能和一站多用的特点,既可以满足多个水电站珍稀鱼类保护研究和增殖放流工作,  相似文献   

7.
于2009年6月和11月对红水河干流龙滩水库、岩滩水库、大化水库、百龙滩水库、乐滩水库、桥巩水库进行了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鱼类144种,分属10目23科93属,其中鲤形目66属100种,占种数的69.4%;鲈形目11属18种,占种数的12.5%;鲇形目同为18种,分9属,亦占种数的12.5%;其余鳗鲡目1属2种,鲱形目、鲑形目、鳉形目、脂鲤目、合鳃鱼目、鲀形目等6目均为1属1种。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红水河干流鱼类种类明显减少,渔获物中小型鱼类数量占优势。  相似文献   

8.
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影响河段内鱼类原有的水生生境,造成鱼类物种和资源量减少。因此,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缓解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本文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现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增殖站设计,增殖站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等五个方面,可供其它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影响河段内鱼类原有的水生生境,造成鱼类物种和资源量减少,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缓解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现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增殖站设计、增殖站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共5个方面,可供其它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渡河泸定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设计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电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影响河段内鱼类原有的水生生境,造成鱼类物种和资源量减少,须采取适当措施以缓解工程对鱼类资源的不利影响.以大渡河泸定水电站为例,介绍了鱼类增殖放流站的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鱼类资源现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增殖站设计、增殖站运行管理、放流效果监测与评估共5个方面,可供其它水电工程鱼类保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产养殖》2012,(3):17-17
为维护长江上游鱼类种群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环境,及时拯救长江上游濒危鱼类。我国从2000年开始批准建设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规划中的增殖放流站之一和两个巨型水电站的生态保护配套工程,金沙江下游的洛溪渡向家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7月5日,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办公室、青海省农牧厅、果洛州人民政府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联合举办"2014年青海省黄河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20万尾体长10cm的花斑裸鲤放流甘德段(夏日乎寺)。200多名农牧民群众、寺院僧众及干部职工参加。2007年以来,青海水产技术推广站和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公司合作,建成第一座黄河苏只和积石峡鱼类增殖站,开始了花斑裸鲤等黄河上游土著鱼类的人工繁育试验研究工作,在野生土著鱼类亲鱼的捕捞、运输、人工驯养、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等  相似文献   

13.
<正>巨魾,Bagarius yarrelli(Sykes)隶属鲇形目、鮡科、魾属;分布于澜沧江和怒江水系,是大型底栖肉食性鱼类,体重可超过50千克。野生巨魾经驯化后可以在池塘中养殖。2012年,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在华能澜沧江糯扎渡鱼类增殖站进行巨魾人工繁殖试验首次获得成功。2013年5月和8月进行的2次巨魾人工繁殖生产,在鱼苗培育阶段,均发生了斜管虫病。第一次因  相似文献   

14.
鉴于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可能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产生的生态影响,规划由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3.82亿元用于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截至2013年底,各项工作均已按计划落实并取得显著成果。科学研究方面,已从“珍稀特有鱼类生活史和人工繁殖技术”、“保护区环境因子变动特征及其对鱼类的影响”、“鱼类保护生物学与保护效果评估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鱼类保护协调发展对策研究”四个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并在几种特有鱼类人工繁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增殖放流方面,完成3个鱼类增殖放流站的建设,仅向家坝放流站就已累计放流珍稀特有鱼类72万尾。水生态监测方面,自2006年起每年开展保护区水生态系统尤其是鱼类资源的监测工作,8年间共监测到达氏鲟和胭脂鱼2种珍稀鱼类及46种特有鱼类。金沙江下游二期水电工程阶段,三峡集团计划进一步加强投入,在开展长期监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和推行符合该保护区特点的适应性管理对策,促进水电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向家坝水电站的鱼类增殖放流站建设和适应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小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对鱼类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建设了增殖放流站。介绍了向家坝增殖放流站的目标、任务、场地选择和建设情况,从运行模式、运行管理措施、鱼苗繁育和放流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增殖放流站运行情况,并提出了向家坝增殖放流站未来的适应性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小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对鱼类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区建设了增殖放流站。介绍了向家坝增殖放流站的目标、任务、场地选择和建设情况,从运行模式、运行管理措施、鱼苗繁育和放流情况等方面介绍了增殖放流站运行情况,并提出了向家坝增殖放流站未来的适应性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7.
《水产养殖》2010,(9):11-11
<正>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委托青海省渔业环境监测站运行的黄河上游苏只鱼类增殖站,开展了极边扁咽齿鱼的人工繁殖工作。通过从自然水域采捕亲鱼120余组,经人工驯养、培育、催产、授精、孵化  相似文献   

18.
岩原鲤地方名为岩鲤巴、岩鲤、鬼头鱼,英文名:Rockcarp。分类上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岩鲤属。分布于长江中上游干支流,主要分布在云南金沙江永仁江段,其次在四川乐山、贵州修文六广河等有零星分布。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金沙江最名贵的野生鱼类之一,笔者于2008年开始在龙开口野生鱼类增殖站对其人工繁殖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试验。  相似文献   

19.
当前,人工繁殖对增殖里海鲟鱼类资源的作用很大,但人工繁殖效果及其对增加鲟鱼类种群数量的作用往往取决于繁殖场放流的幼鲟的质量。在这方面,从鲟鱼类生物学特性、从环境条件对放流幼鲟的影响来考察,幼鲟入海后的成活率高低便是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yan鱼,学名Mystus guttatus(斑鱯),属鲿科、鱯属之一种。原系野生鱼类,分布于东江、西江、北江、韩江及长江、钱塘江等河流。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历来视为名贵水产品之一。鲍鱼外形较似斑点叉尾鮰,体裸露无鳞,侧线从头后起直达尾鳍基,有触须两对,体色为淡褐色,腹部白色,脂鳍发达,尾鳍叉状,体躯及尾鳍间有分散的黑色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