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酵母水解物对加州鲈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对加州鲈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3.92±0.15)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0.5%、0.9%、1.3%、1.7%和2.1%的酵母水解物的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0%)、等脂(7.0%)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酵母水解物能提高加州鲈的生长性能。当其添加水平为1.3%时,加州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59.54%、2.54%/d和236.97%),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1.7%时饲料系数(FCR)达到最低(为1.35)。以WGR、SGR、PER、FCR为指标,利用曲线回归分析表明,加州鲈生长性能最佳时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水平为1.51%~1.69%;一定范围内的酵母水解物能够改善加州鲈肝脏免疫能力。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1.3%时,其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最高,而添加水平为1.7%时,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强,但1.3%~2.1%添加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加州鲈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酵母水解物最适添加水平为1.51%~1.69%。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平均初重为(38.31±0.26)g的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投喂5组不同维生素A水平的饲料[维生素A含量分别为3.59(对照组)、16.26、33.19、63.65 mg/kg和116.49 mg/kg],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进行8周的饲养试验,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维生素A对加州鲈幼鱼生长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63.65 mg/kg维生素A可显著提高加州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P0.05),而对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成活率和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但超过一定量的维生素A(116.49 mg/kg),反而不利于加州鲈的生长和骨骼发育。当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116.49 mg/kg时,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和肝脏脂肪含量(P0.05),当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为63.65 mg/kg时,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草转氨酶的活性(P0.05),而对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谷丙转氨酶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此外,肝脏维生素A含量随着饲料维生素A水平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由此可见,在需要量基础上适当提高维生素A水平可促进加州鲈的生长,建议加州鲈饲料维生素A的添加量不能高于63.65 mg/kg。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鹦鹉鱼为研究对象,探究黑水虻不同投喂策略对鹦鹉鱼肝脏及血清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每组2个重复。其中S组持续投喂配合饲料;S3H1组投喂3次饲料、1次黑水虻;S2H2组投喂2次饲料、2次黑水虻;S1H3组投喂3次黑水虻、1次饲料;H组持续投喂黑水虻;SH组1 d投喂黑水虻、1 d投喂饲料。每天饱食投喂4次,周期60 d。结果表明,S、SH组肝脏中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S组T-AOC显著高于SH组(P0.05),H组溶菌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S组NO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中,S、SH组T-AOC、SOD、ACP和AKP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SH组CAT和GSH活性显著高于S组(P0.05),H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SH、S1H3、S3H1、S组(P0.05),但与S2H2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SH组的抗氧化和非特异免疫指标基本不受影响,且CAT、GSH、LMZ优于S组,说明间歇性投喂黑水虻幼虫(SH组)的策略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条纹鲈实用饲料中豆饼的适宜用量用豆饼代替鱼粉配制饲料喂养条纹鲈幼鱼进行了试验。第一次试验10周,测出投喂含豆饼45%以上饲料的幼鱼增重和饲料效率较低,但投喂含豆饼30%饲料的鱼与投喂鱼粉对照饲料的鱼相比差异不显著。第二次试验测出投喂含豆饼40%饲料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胆汁酸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2.67±0.22)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胆汁酸添加量为0、75、150、225、300、450 mg/kg的饲料(L1、L2、L3、L4、L5、L6),每组设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加州鲈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胆汁酸添加量为150 mg/kg时,WGR和SGR达到最高,分别为206.09%和1.92%/d,较对照组提高了37.59%和22.29%/d(P0.05);胆汁酸添加量为225 mg/kg时,PER最大,为164.06%,较对照组提高了31.78%(P0.05),FCR最低,为1.56,较对照组降低了24.27%(P0.05)。以二次方程回归可知,WGR、SGR、PER和FCR取得最佳时,胆汁酸添加量分别为311.08、311.29、270.00、271.05 mg/kg。(2)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肥满度(P0.05),降低了其脏体比、肝体比和脂肪沉积率(P0.05)。(3)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蛋白质含量(P0.05),降低了其脂肪含量(P0.05),但各试验组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加州鲈WGR、SGR和FCR,促进其生长,并且可降低FCR料肉比;同时可促进加州鲈体内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提高其肌肉品质及可食部分比例。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建议加州鲈饲料中胆汁酸的添加量为270~311 mg/kg。  相似文献   

6.
黄鲈体色金黄 ,肉质细嫩鲜美。因其生长较慢 ,池塘养殖产量不高 ,故市场上供不应求。利用循环水养殖 ,提高了黄鲈的生长速度。为测定黄鲈对饲料中胆碱的需要量进行了 11周的投饵试验。 6种试验饲料分别含胆碱 0 .11、0 .2 3、0 .34、0 .75、1.2 2、3.37g/kg ,另 2种饲料添加卵磷脂31g/kg ,含胆碱 4 .0g作对照。饲料中的硫氨酸总浓度为 1.0g/kg ,蛋氨酸与胱氨酸之比为 4 9∶5 1。每种试验饲料设 3个重复。试验用鱼平均个体重 16g ,日饱食投喂 2次。测出黄鲈增重、摄食量和鱼体近似组成受饲料胆碱含量影响显著。鱼体增重和摄食量随饲料胆碱含…  相似文献   

7.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在加州鲈饲料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含有0%(对照)、20%、10%、5%发酵豆粕(FSM)来替代鱼粉,这四种饲料分别命名为D1、D2、D3、D4。另外一种饲料是利用“70%基础饲料+30%发酵豆粕”来评价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发酵豆粕的表观消化率。加州鲈初始体重20.62±0.92g,随机放入半循环系统的15个缸中(270L),分别投喂不同饲料养殖8周。评价指标有SGR、FCR及相关生理指标。 加州鲈对于发酵豆粕的蛋白表观消化率为103.22±4.0,脂肪表观消化率为97.80±1.27,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93.47±11.24。从结果中可以看出,虽然投喂D3、D4饲料的加州鲈的SGR高于投喂D2,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FOR及CF(肥满度)在各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在脏体比和肝体比方面,D1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其中D4组最低。在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方面D3、D4也显著高于D1(P〈0.05)。但在蛋白质及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方面虽然D3、D4始终高于D1,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含有5%、10%发酵豆粕,加州鲈有较好的生长,生理及表观消化率的表现。在测定原料消化率时发现发酵豆粕蛋白表观消化率为103.22±4.0,这可能是因为发酵豆粕能够促进饲料中其他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提高整体的消化吸收率。同时结果还表明投喂含有发酵豆粕的饲料能够显著降低加州鲈的脏体比和肝体比,这表明发酵豆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脂肪在体内的沉积,从而降低脂肪肝的发生率。根据以上分析,加州鲈饲料中至少可以添加10%发酵豆粕。  相似文献   

8.
试验探究鼠李糖乳杆菌对加州鲈生理特性与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共分为4组:对照D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R1、R2、R3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8%的鼠李糖乳杆菌(1×109CFU/g),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42 d。结果显示:试验R3组能够显著提高加州鲈血清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P<0.05);试验R1、R2、R3组能够显著提高加州鲈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显著降低谷草转氨酶(GOT)活性(P<0.05);试验R3组能够显著提高加州鲈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显著降低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P<0.05)。添加鼠李糖乳杆菌能够显著提高加州鲈肠道中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P<0.05)。添加鼠李糖乳杆菌能够明显提高加州鲈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水平。试验表明,加州鲈饲料中添加8%鼠李糖乳杆菌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试验2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MHA在豆粕型实用配方中的最适添加量。1材料和方法共设计6种试验饲料,在豆粕替代50%鱼粉的饲料中提供0.48%的Lys,MHA的添加量分别为0%、0.055%、0.11%、0.165%、0.22%和0.275%(饲料#3~8,表1)。此外,鱼粉组(饲料#1)和低Lys饲料组(饲料#2)作为对照。所有饲料均设计为等氮等能。添加0.22%MHA的饲料组为#7饲料,其蛋氨酸的含量与鱼粉对照组(饲料#1)相同。初始体重49.5g的虹鳟720尾随机分配在24个150L的玻璃纤维桶中,每桶30尾,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天饱食投喂3次,每周投喂6d。试验结束后,每桶取鱼5尾,杀死处理后以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团头鲂幼鱼的适宜投喂频率,试验选用初始均重为(1.007±0.004)g的团头鲂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天分别投喂1、2、3、4、5和6次),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在循环流水控温养殖系统中饲养10周后,测定鱼体生长指标、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和血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每天投喂1、2、6次相比,每天投喂5次能够显著提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P0.05);与每天投喂2、6次相比,每天投喂1和5次可显著降低饲料系数(P0.05)。2)与每天投喂1、3次相比,每天投喂4次能够显著降低鱼体肌肉中水分含量(P0.05);与每天投喂1、2、3次相比,每天投喂5次可显著提高鱼体肌肉中粗脂肪含量(P0.05)。3)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血浆总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均以每天投喂5次时最高,且此时血浆葡萄糖含量最低。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在循环流水水控温养殖方式下,投喂频率为每天5次时团头鲂幼鱼可获得快速、健康的生长,且依然可保持鱼体肌肉品质,因此建议团头鲂幼鱼养殖的投喂频率为每天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