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白花泡桐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白花泡桐组培苗叶片分别放置到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双层(液体和固体)MS NAA 0.1 mg·L-1 BA 18 mg·L-1培养基上进行染色体加倍试验,通过根尖染色体计数和叶片单细胞相对DNA含量测定进行变异植株的倍性分析.结果表明:秋水仙素浓度对叶片存活率和芽诱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四倍体诱导的影响不显著;秋水仙素处理外植体时间对四倍体诱导率影响显著,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对芽诱导率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在9个试验组合中,用5 mg·L-1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12 d白花泡桐叶片72 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20.0%.诱导出的四倍体植株叶片较二倍体增大、增厚,叶片单个气孔器变大,叶片气孔密度变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植物多倍体品种在表型、营养物质含量及抗逆性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优良的表现,本研究借鉴多倍体育种这一成功的育种方法,旨在突破毛竹新品种缺乏的瓶颈,获得毛竹新品种多倍体的种质资源。【方法】以经浸泡后的毛竹吸胀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以种子下胚轴膨大为变异植株的早期鉴定标准,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核DNA含量鉴定四倍体毛竹,比较分析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方面的特征。【结果】0.5 g·L~(-1)的秋水仙素就可以诱导吸胀后的毛竹种子的染色体加倍,其中以0.5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72 h以及1 g·L~(-1)的秋水仙素浸泡24 h效果最佳,二者诱导率都可达5%左右;流式细胞仪测定表明,四倍体毛竹叶片细胞DNA相对含量比二倍体增加1倍;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植株叶片下表皮的气孔密度显著降低而气孔大小明显增大(P0.05);四倍体毛竹株高、叶片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其光合作用优于二倍体植株。【结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毛竹吸胀种子,可以成功诱导出四倍体植株,并且四倍体毛竹与二倍体植株的生理生化特点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紫薇多倍体的诱导、鉴定及内多倍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薇子叶期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时间组合处理其生长点,成功获得四倍体(2n=4x=96)和六倍体(2n=6x=144)。诱变株与二倍体对照植株形态差异明显,植株矮小粗壮,叶片变皱、粗糙,增厚,气孔密度减小,气孔保卫细胞(一对,下同)长、宽分别增大65.79%和45.01%,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量增加80.25%,且颗粒增大。四倍体花粉粒直径增大59.07%,花瓣长宽略有增加,但花序长和花朵数反而减少。人工诱导四倍体和普通二倍体茎尖都有内多倍化现象,并且前者内多倍化水平低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泸定百合多倍体诱导试验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用0.15%秋水仙碱溶液处理泸定百合(2n=2x=24)1.5年生实生苗及其他种百合的生长点后,有些植株顶芽形态呈现明显的变异。经对变异部分的形态和解剖特征作测定,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变异植株的叶长、节间长、茎粗与未处理的植株相比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叶宽的变化不明显。在显微镜下观测变异叶片下表皮细胞和气孔,其细胞长度显著变小、宽度却几乎没有变化;气孔数量显著减少,气孔宽度增大明显、长度却略有缩小。将茎上变异部分分化出的珠芽栽植后,取其根尖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相当一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已变为2n=4x=48。  相似文献   

5.
采用流式细胞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石蜡切片及叶片形态等方法对三角枫1号无性系和2号无性系进行倍性鉴定,对照为二倍体三角枫实生苗。扫描电子显微观察显示三角枫1号无性系的气孔长度比2号无性系大38.51%,气孔密度比2号无性系小33.57%;流式测定结果表明,三角枫2号无性系与二倍体实生苗叶片单细胞DNA含量相近,1号无性系叶片单细胞DNA含量是二倍体的2倍;石蜡切片显示三角枫1号无性系栅栏组织、下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大于2号无性系;形态学方面,三角枫1号无性系与2号无性系相比,在叶片宽度、叶片长度、叶片厚度、叶柄长度、叶柄宽度方面差异显著。三角枫1号、2号无性系在气孔、叶形、叶片解剖特征和DNA含量上都具有明显差别,可以确定三角枫1号无性系为四倍体,这是首次发现三角枫的天然多倍体变异,对三角枫种质演化及良种选育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灯盏花多倍体植株的诱导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倍体灯盏花种子为材料,进行了分别经0.1%的秋水仙素诱导处理12 h、24 h、36 h,接种于培养基培养灯盏花多倍体幼苗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0.1%秋水仙素处理灯盏花种子12 h的诱变效果最佳,其所培养幼苗的诱变率为38.9%。通过采用不定芽继代培养的途径对灯盏花幼苗多倍体植株进行了分离与稳定培养,获得了稳定的灯盏花幼苗四倍体植株。与二倍体灯盏花植株相比,四倍体灯盏花植株表现为叶片较厚、较大、叶色较深,气孔也较大,其染色体数目为2n=4x=36。  相似文献   

7.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海南油茶的花、果特征和生长发育习性与其他油茶存在明显差异,其倍性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计数法,旨在阐明海南油茶的倍性,为海南油茶授粉树配置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以二倍体大花窄叶油茶作为对照,采集60份海南油茶优株的嫩叶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个样本的DNA含量的荧光强度,根据试材与对照DNA峰值的比值估算样本的倍性;其次,根据流式细胞仪鉴定的结果,以二倍体大花窄叶油茶作为对照,选取34份不同地区不同倍性的海南油茶代表材料,进行根尖染色体制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计数,验证对照和试材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对照二倍体大花窄叶油茶的峰值为50.39,供试的60份海南油茶中,8份峰值范围是205.50~213.42,与对照的峰值相比为八倍体,50份峰值范围是243.16~256.11,与对照的峰值相比为十倍体,另外CMZX-612和TCXYL-61峰值分别是177.09和188.02,与对照的峰值相比疑似为七倍体;同时各样品峰值的变异系数大部分都在5%以内。进一步的染色体计数结果表明:二倍体大花窄叶油茶染色体数为2n=2x=30,供试的34份海南油茶中,8份材料为八倍体(2n=8x=120),其中包括流式细胞术估测疑似为七倍体的CMZX-612和TCXYL-61,这2份材料经根尖细胞染色体计数(2n=8x=120)确认实际也为八倍体; 26份材料为十倍体(2n=10x=150),染色体计数结果与流式细胞术估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和染色体计数共同表明:供试的60份海南油茶为八倍体(2n=8x=120)和十倍体(2n=10x=150) 2种倍性,其中十倍体占83.3%;海南油茶作为山茶属新发现的一个种,其倍性与其他油茶存在明显差异。海南油茶倍性的确定,可为后续海南油茶的种质资源鉴定、杂交亲本选配以及油茶多倍体的遗传进化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滇杨多倍体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前期研究诱导获得的滇杨种质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其苗期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与基因剂量的关系,为滇杨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前期研究所获得的滇杨多倍体当年生苗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气孔特性及叶绿素含量,并以滇杨二倍体为对照,分析滇杨不同程度多倍化后的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嵌合体及四倍体滇杨的叶片长、宽均大于二倍体植株;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叶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6、1.41倍,栅栏组织厚度分别为二倍体的1.10、1.23倍,叶片单位视野内气孔数明显少于二倍体,气孔体积则大于二倍体,叶绿素总含量分别为二倍体的127%和141%;滇杨嵌合体及四倍体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在日变化过程中均高于二倍体;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与二倍体差别较小;嵌合体、四倍体及二倍体的胞间CO2浓度在日变化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结论]滇杨多倍化后,由于其基因数量的增加,在叶片形态及光合生理特性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区别于其二倍体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9.
将预培养不同时间的楸叶泡桐组培苗叶片分别放置到含有不同浓度秋水仙素的液体MS+NA A 0.3 mg/L+B A 140 mg/L培养基上进行了染色体加倍试验,分析了变异植株倍性。结果表明:外植体接受秋水仙素处理的时间对叶片存活率、芽诱导和四倍体诱导率的影响极显著;秋水仙素的处理浓度对叶片存活率、芽诱导率的影响极显著,但其对四倍体的诱导却为显著影响;外植体预培养时间对芽诱导率和叶片存活率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在27个试验组合中,用30 mg/L秋水仙素处理预培养6 d白花泡桐叶片48 h时,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5.83%。诱导出的植株叶片大而厚,气孔密度减小,单个气孔器变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阐明滇山茶主要栽培品种的细胞倍性,以利于后期的遗传育种研究。【方法】采集昆明植物园滇山茶63个品种的嫩叶,并以二倍体怒江红山茶作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个样本DNA含量的荧光强度,然后根据2C值估计细胞倍性。同时,每个倍性采集3个代表品种的茎尖和花药制作压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染色体计数,验证流式细胞术的结果。【结果】在63个滇山茶品种中,DNA峰值最大的是‘恨天高’(304.43),2C值为18.32 pg;DNA峰值最小的为‘红霞迎春’(175.03),2C值为10.53 pg。峰值范围小于250、2C值低于15.00 pg的品种倍性被估计为六倍体,涉及的品种共29个,占被检品种总数的46.03%;峰值范围在250~300、2C值为15.00~18.00 pg的品种倍性被估计为八倍体,共涉及31个品种,占被检品种总数的49.21%;峰值范围大于300、2C值高于18.00 pg的品种倍性被估计为十倍体,涉及品种3个,占被检品种总数的4.76%。滇山茶代表品种‘五角绣球’(花药:n=45)、‘菊瓣’(花药:n=60)和‘恨天高’(茎尖:2n=150)的染色体计数结果与流式细胞术的倍性估计结果一致。【结论】滇山茶的栽培品种涉及六倍体、八倍体和十倍体,丰富的细胞倍性将为后期的杂交亲本选配、多倍体的遗传和进化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对多年生黑麦草核型及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为二倍体,属中等染色体,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1A”型,其核型公式为2n=2x=14=2sm 12m(2SAT)。组培再生苗根尖细胞有40%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以非整倍体变异居多;同时存在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倒位、断裂、凝聚、双着丝点等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有丝分裂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2.
Autotetraploid plants with 2n = 56 chromosomes were found in a population of plants derived from callus cultures of stem internodes of silver birch (Betula pendula Roth) with 2n = 28 chromosomes. These plants were readily identified by their twisted, pubescent foliage and slow rate of growth, and by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The frequency of autotetraploidy varied with the auxin used in the culture medium. When indole-3-butyric acid was used, autotetraploids accounted for 3.8% of the total study population, whereas when naphthaleneacetic acid was used, the frequency of autotetraploidy increased to 11.0%. The remainder of the plants in the study population were morphologically normal with 2n = 28 chromosomes. The autotetraploids have potential value as breeding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triploid birches (2n = 42), which are known to be fast growing, through crosses with diploid silver birch.  相似文献   

13.
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制片方法及数目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的制片方法,并对白桦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取继代培养1周的白桦愈伤组织,用0.2%的秋水仙素溶液预处理1.5~2 h,1 mol/L HCl室温(18~20℃)解离10~15 min或2%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混合液室温解离30 min,压片后易获得分散、染色效果好的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图像。随着继代次数增加,白桦愈伤组织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频率及范围增大。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二倍体细胞占有优势,能够分化为正常的植株,愈伤组织再生植株的变异频率低于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4.
四倍体油茶的鉴定及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木,与油棕(Elaeis gunieen)、油橄榄(Olea europaea)和椰子(Cocos nucifera)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还含有少量的亚麻酸等高价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起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雷治国等,2003).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压片法研究黄花美冠兰[Eulophia flava(Lindley)Hpoker f.]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结果表明:黄花美冠兰的染色体数目2 n=54,染色体基数为X=27,核型公式为2 n=2 x=54=28 m+18 sm+8 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核型分类为2B型。  相似文献   

16.
张兰  王玉芳 《山东林业科技》2009,39(6):55-56,88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栾树(无患子科栾树属)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栾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32,核型公式为:K(2n)=32=16m+12sm+4st,属于“2C”类型。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32=10L+6m^2+4M1+12S,染色体为小染色体,且为较进化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百合科三种植物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百合科三种植物的核型,大百合2n=2x=22=4m 2sm 10st 2t 4T;老鸦瓣2n=2x=48=26sm 22st,湖北黄精2n=2x=28=18m 6sm 4st(2sat,1B)。大百合,老鸦瓣,湖北黄精的核型类型分别为3B型,3A型和2C型。  相似文献   

18.
生物埂不同植物类型下土壤分离水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明川中丘陵区六棱型预制网格式生物埂不同植物类型下土壤分离能力与细沟水流水力学特性间的数学关系。【方法】野外采集生物埂坡面麦冬和韭菜2种植物根系下的原状土样(直径10 cm),以单一网格式生物埂裸坡为对照,建立室内模拟细沟(长4 m,宽0.12 m,深0.1 m),在3个坡度(15°、20°、25°)、5个流量(39.86、59.98、79.67、100.45、121.16 L/min)的完全组合条件下进行冲刷试验,探讨水力学参数(雷诺数Re、弗汝德数Fr、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f、曼宁系数n)与土壤分离能力间的数学定量关系。【结果】1)不同植物类型下生物埂土壤分离能力表现为麦冬(均值2.24 kg/(s·m^2))>对照(均值1.34 kg/(s·m^2))>韭菜(均值1.09 kg/(s·m^2))。2)土壤分离能力与水流流态与流型参数之间均呈幂函数正相关,其中与雷诺数Re呈极显著幂函数正相关(均值R^2=0.75,P<0.01),与弗汝德数Fr呈显著幂函数正相关(均值R^2=0.27,P<0.05)。3)土壤分离能力与水流阻力参数间的关系主要呈负相关,其中与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f呈显著幂函数负相关(均值R^2=0.36,P<0.05),而与曼宁系数n之间的幂函数关系不显著(均值R^2=0.16,P>0.05)。【结论】与麦冬相比,韭菜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的效果更显著。水力学参数中,水流流态流型参数中雷诺数Re预测土壤分离能力的效果相对较好,水流阻力参数中以Darcy-Weisbach阻力系数f效果较好,总体比较,以雷诺数预测土壤分离能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去壁低渗法及BSHG显带流程,对岳麓连蕊茶细胞染色体进行计数和核型及C—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30;属于对称性很强的原始核型;其着丝粒带多而且明显,有中间带,其他带不明显。为研究其与山茶属其他植物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