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为规范延薯13号钾肥施用量,设置了6个施钾量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合理施用钾肥达到绿色高产优质目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延薯13号的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均会提前。适宜的钾肥施用量能提高延薯13号的单株块茎质量和商品薯率。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各处理产量为28 044.4~36 488.9 kg/hm2,均比对照增产,增幅为11.3%~30.1%。不同钾肥施用量对延薯13号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影响显著,且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对蛋白质和还原糖影响较显著,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对VC含量影响不显著,随着施钾量的增加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延薯13号的最佳施钾量在180~225 kg/hm2。  相似文献   

2.
王立平 《中国蔬菜》2007,1(6):45-47
1 萝卜施肥技术要点 中等肥力水平,667m^2目标产量3500~4000kg。萝卜全生育期每667m^2施肥量为农家肥3000~3500ks(商品有机肥350~400kg)、氮肥(N)14~16kg、磷肥(P2O5)6~8kg、钾肥(K2O)9~11kg。氮、钾肥分基肥和2次追肥施用,施肥比例为3:4:3,磷肥全部作基肥。基肥:有机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另外每667m^2施尿素5~6kg、磷酸二铵13~17kg、硫酸钾5~7kg。  相似文献   

3.
氮肥用量对大棚莴苣产量及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施用等量有机肥、磷肥、钾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棚莴苣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肥可显著增加保护地莴苣的产量和产值,氮肥施用量(x)与莴苣产量(y)的效应方程为y=-0.202 3 x2+64.119 x+72 533,最大施肥量为207.4 kg/hm2,最大产量为77 612.8 kg/hm2;最佳施肥量为200.2 kg/hm2,最佳产量为77 602.2 kg/hm2。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6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6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氮>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6号在该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施N111.0~147.6kg/hm2,施P2O593.2~125.4kg/hm2,栽培密度41250~44700株/hm2。  相似文献   

5.
栽培密度和氮磷肥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设计,研究了陇薯6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氮量及施磷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以陇薯6号产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解析了各因子对产量的主效应及互作效应.结果表明,建立的回归模型达显著水平.各栽培因子对陇薯6号产量的影响为:栽培密度>氯>磷,各因子间交互作用较大.经模拟寻优,确定了陇薯6号在该地区产量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方案:施N 111.0~147.6 kg/hm2,施P2O5 93.2~125.4 kg/hm2,栽培密度41 250~44 700株/hm2.  相似文献   

6.
高寒地区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薯6号为试验材料,氮肥、磷肥、钾肥、密度为试验因素,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马铃薯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密度>磷肥>钾肥>氮肥,磷肥与氮肥、钾肥均为正互作,氮肥、钾肥之间是负互作.青薯6号在青海西宁的最佳农艺措施为,氮肥:329.6-372.7kg/hm2...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新品种陇薯7号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陇薯7号是以庄薯3号为母本、以菲多利为父本的杂交后代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晚熟,生育期120 d(天)左右,薯块休眠期长。薯块长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较浅,表皮光滑,商品薯率80 %,干物质含量25.2 %,淀粉18.75 %,VC 203.1 mg?kg-1,粗蛋白2.68 %,还原糖0.18 %。对晚疫病和花叶病毒病的抗性优于渭薯1号。每667 m2产量2 000 kg左右,高产可达3 000 kg,适宜甘肃省高寒阴湿、二阴地区及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天薯12号是以品系天97-8-98为母本,庄薯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从出苗至块茎成熟126 d( 天)
左右,属晚熟品种。薯块椭圆形,黄皮黄肉,芽眼浅而紫。单株结薯4.1 个,平均单薯质量105 g,大中薯率87.4%。每667 m2
产量在1 500 kg 以上,适于甘肃天水、临夏、定西、平凉、陇南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稻‘Q优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DPS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稻无盘抛秧的配套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在免耕无盘抛秧试验条件下,‘Q优6号’稻谷目标产量在515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种植密度为1.162万~1.238万株/667in。,施氮肥(纯N)11.693~12.307kg/667m^2,施磷肥(P2O5)9.249-9.984kg/667m^2,施钾肥(K2O)9.961~11.294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以籽用南瓜为试材,设置不同施肥量梯度处理,明确施肥对籽用南瓜养分吸收特征及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各处理白瓜籽产量均高于不施肥对照(CK)处理,其中最佳(OPT)处理(N 55kg/hm2、P2O582.5kg/hm2、K2O 67.5kg/hm2)的产量最高。不施氮、磷、钾肥分别减产了23.1%、19.3%和11.1%,CK减产32.2%。不施氮、磷、钾肥收入平均减少了3 583、2 681、1 411元/hm2;不施肥收入减少了3 666元/hm2。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不施氮肥(O-N)除了会影响籽用南瓜对氮素的吸收外,还会影响其对磷钾肥的吸收;在最佳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不施磷肥(O-P)和钾肥(O-K),会影响籽用南瓜对氮、钾和氮、磷的吸收,进一步说明平衡施肥可以有利于籽用南瓜对养分的均衡吸收。氮肥的农学效率最高,其次为磷、钾肥。氮肥的肥料利用率最高,其次为钾、磷肥。适量的氮肥用量可以提高籽用南瓜的整体品质,磷肥可以提高粗蛋白、粗脂肪含量,钾肥可以提高可溶性糖、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肥对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氮磷钾肥对6a树龄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南部红枣最高产量施肥量为N691.5 kg/hm2,P2O5 577.5 kg/hm2,K2O 72 kg/hm2,施用比例1:0.84:0.11。采用平衡施肥能增加红枣产量,降低红枣果实中总酸度,并能增加红枣果实中水解还原糖和VC含量,从而提高红枣产品品质,增加效益。红枣果实中总酸度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磷钾肥能降低总酸度。当氮、磷、钾肥分别控制在600、180~450、75kg/hm2时能显著提高红枣果实中水解还原糖和VC含量。  相似文献   

12.
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蒜施肥中存在的习惯性和盲目性,采用肥料"3414"试验,在中壤土上进行了大蒜养分需求规律及施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蒜在生长过程中,吸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N∶P2O5∶K2O=1∶0.36∶0.70,氮、钾吸收高峰在鳞茎膨大期,磷吸收高峰在蒜苔伸长期。大蒜施用氮磷钾,均有增产效果,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436.95kg/hm2,P2O5213.34kg/hm2,K2O336.74kg/hm2。氮肥施用方法以2/3基+1/3追为宜,钾肥以2/3基+1/3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高山甘蓝京丰一号“3414”肥效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富忠 《长江蔬菜》2014,(10):54-58
以京丰一号结球甘蓝为试料,在湖北利川海拔1 645 m产区开展"3414"肥效试验,研究不同肥料配比对甘蓝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地的基础肥力甘蓝产量为3 790 kg/667 m2,相对产量为66.50%,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甘蓝产量,每667 m2的N、P2O5、K2O用量分别15.0,4.8,8.5 kg,单产为5 699 kg/667 m2,缺氮、缺磷、缺钾的相对产量分别为73.73%、92.42%、82.33%;施氮量与产量的曲线关系为y=4 119.7+166.75x-5.195 6x2(R2=0.884 7*),施磷量与产量的曲线关系为y=5 156.6-13.312x+11.936x2(R2=0.411 8),施钾量与产量的曲线关系为y=4 640.9+183.05x-9.010 4x2(R2=0.909 8*);氮磷与产量的曲线关系为YNP=6 344.76-18.46N-537.81P-3.97N2+17.27P2+32.07NP(R2=0.832 4*),氮钾与产量的曲线关系为YNK=4 577.34+64.02N-32.40K-3.64N2-1.80K2+7.41NK(R2=0.983 2*),磷钾与产量的曲线关系为YPK=4 353.66+11.79P+132.42K+12.16P2-4.46K2-3.16PK(R2=0.736 7*);氮磷钾与产量的曲线关系为YNPK=3 815.6+63.8N-113P+234.7K-5N2+7.6P2-5.9K2+19.8NP-0.34NK-20.8PK。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日光温室黄瓜氮(N)、磷(P_2O_5)、钾(K_2O)的适宜施用量,采用三因子D–饱和最优设计,研究N、P_2O_5、K_2O用量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建立了以N、P_2O_5、K_2O用量为变量因子,以黄瓜产量和品质为目标函数的三元二次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解析表明:N、P_2O_5、K_2O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均有显著影响;当N、P_2O_5、K_2O用量分别达到861.5 kg·hm~(-2)、306.1 kg·hm~(-2)和1 082.0 kg·hm~(-2)时,边际产量效应降至0;N、P_2O_5、K_2O用量分别达到688.4 kg·hm~(-2)、320.2 kg·hm~(-2)和1 230.2 kg·hm~(-2)时,边际品质效应降为0。通过计算机模拟运算,得出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黄瓜产量达138 000 kg·hm~(-2)以上,同时品质综合评分达到88分以上的优化施肥方案为N 665.5~827.6 kg·hm~(-2),P_2O_5 267.9~334.3 kg·hm~(-2),K_2O 1 043.1~1 235.0 kg·hm~(-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为1︰0.40︰1.53。  相似文献   

15.
摘要:为研究冀中南地区小葱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以“青叶1号”为试材,采用“3414”肥效试 验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2O5)、钾(K2O)配比施肥对小葱产量、可溶性糖和叶片SPAD值的影 响,并运用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肥效效应函数得出冀中南地区小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中等水平 的小葱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大,分别为26.3和20.0%;单种肥料对小葱的增产顺序依次为 氮>钾>磷,而产投比顺序依次为钾>氮>磷;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小葱产量达到最佳, 为63 860.3 kg/hm2 。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冀中南地区小葱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N 456.0 kg/hm2 、P2O5 158.3 kg/hm2 、K2O 233.3 kg/hm2 。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均衡管理对戈壁滩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栽培春茬黄瓜产量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日光温室春茬黄瓜栽培基质营养主要限制因子是氮和钾,施磷也有一定增产效果,施氮、施钾和施磷分别增产51.2%、45.2%和10.0%。2推荐施肥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能大幅度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平均增产35.7%,增收40.7%;推荐施肥处理产量和经济效益均略高于高氮和高钾处理,产量分别增加4.3%和3.8%,经济效益分别增加4.4%和3.9%。3推荐施肥处理能显著促进黄瓜对氮磷钾的吸收,提高化肥氮磷钾利用率,化肥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达到31.7%、34.1%和78.9%,而习惯施肥处理的化肥氮、磷和钾利用率分别仅为4.6%、0.9%和11.7%。4本试验条件下日光温室有机基质栽培春茬黄瓜适宜N、P2O5和K2O用量范围分别在350~430、135~160、370~430g·m-3(基质)之间,生产1000kg黄瓜产品对N、P2O5和K2O的推荐量范围分别在2.0~2.4、0.8~0.9、2.1~2.3kg之间。  相似文献   

17.
时功涛 《蔬菜》2024,(3):43-47
为明确平衡施肥对辣椒生长的影响和增产增收的效果,构建辣椒高产优质的生产技术体系和促进农业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性发展,于2023年2—8月开展田间施肥试验,共设置不施肥(CK)、缺氮施肥(PK)、缺磷施肥(NK)、缺钾施肥(NP)和氮磷钾平衡施肥(NPK)5个处理,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辣椒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平衡施肥有助于促进辣椒株高和茎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较,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辣椒的株高和茎粗分别显著增加21.31%和26.54%;不同施肥处理辣椒产量在28 157.39~33 520.05 kg/hm2,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加17341.82kg/hm2,增产率为107.19%;氮磷钾平衡施肥还能极显著提升盛果期辣椒品质指标,辣椒VC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66.67%、39.28%和43.82%;氮肥和钾肥对于辣椒产量和品质提升的贡献高于磷肥。氮磷钾平衡施肥(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用量分别为782.61、2 416.67、193.55 kg/hm2<...  相似文献   

18.
王海鹏  孙振荣  袁宁  薛莲  蒲明  井彩巧 《蔬菜》2019,(10):24-27
为了研究水肥耦合一体化对设施番瓜生长的影响,试验进行了滴灌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结果表明:设施番瓜灌溉量为4 260 m~3/hm~2,滴施氮磷钾平衡型大量元素水溶性肥料(20-20-20)255 kg/hm~2,叶面喷施水溶肥1 000倍液6次(苗期喷施1次,开花期喷施2次,结果采收期喷施3次,每次喷施21 kg/hm~2),可明显改善番瓜植株农艺性状和商品性能,折合产量可达74 227.3 kg/hm~2,较常规滴施磷酸二铵(345 kg/hm~2)增产20 500.0 kg/hm~2,增产率38.16%。  相似文献   

19.
东北西部半干旱区甜菜高产高效栽培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  王鑫  刘迎春  温暖 《中国甜菜》2010,(4):9-12,18
试验采用416-B最优混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氮、磷、钾和种植密度对甜菜根产量和产糖量的影响,建立了以根产量和产糖量为目标的四元二次回归方程。通过模拟寻优,决选出了666.7m^2根产量4591.92 kg,产糖量828.30 kg以上的农艺措施为:密度5600株,施纯N 14.90kg,P2O5 14.54 kg,K2O 15.09kg。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不同配比的磷钾肥对1 a生、2 a生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测定1 a生、2 a生防风根干重,以HPLC测定防风有效成分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当1 a生和2 a生防风施肥处理分别为P2O5124 kg/hm2和K2O 46 kg/hm2、P2O5186 kg/hm2和K2O 92 kg/hm2时,防风根干重均达到最大值。当1 a生、2 a生防风分别施用P2O5124 kg/hm2和K2O 46 kg/hm2、P2O5124 kg/hm2和K2O 92 kg/hm2时,防风中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总含量最高。钾肥对1 a生、2 a生防风根干重均有显著影响。最适于防风有效成分积累的磷肥量为P2O5124 kg/hm2。一定范围内配合施用磷钾肥促进防风生长,有利于升麻素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积累。综合考虑产量与品质,在田间氮素补至一致条件下,即每公顷含氮量为72 kg时,1 a生、2 a生防风肥料施用量分别为P2O5124 kg/hm2和K2O 46 kg/hm2、P2O5124 kg/hm2和K2O 92 kg/hm2,可获得成本低、优质高产防风,对于农业生产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