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由天津实验动物研究所张中庸、李靓如两位教授主持的“猪囊尾蚴细胞疫苗开发研究”课题取得突破,此项高新技术已由实验室推进到工业化生产,为在全国以至全世界消灭猪囊虫病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有关专家介绍:猪囊尾蚴病即猪囊虫病,是一种人兽交互感染的寄生虫疾病,目前在我国和全世界的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我国将“猪囊尾蚴细胞疫苗开发研究”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在张中庸、李靓如两位教授的主持下,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积累了猪囊虫病的宝贵资料。项目组经过田间实验、中间试制和区域实验,终于…  相似文献   

2.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5):421-421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主持完成的“五指山猪实验用近交系培育及分子遗传学基础研究”于2005年3月11日顺利通过由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五指山猪是我国珍稀品种,在解剖学、生理学、疾病发生机理等方面与人有较大的相似性,作为实验动物在科学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通过五指山猪近交系矮小机理的系统研究,为五指山猪实验动物化培育、实现小型猪基因改造和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东莞曾因“禁猪”引起一场争论潮,如今,东莞要养猪,但不是普通的猪,这些实验用小猪要享受冷暖空调,吃炒粉长大。日前,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科技园启用仪式在东莞市举行。这个科技园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涵盖猴、犬、小型猪等实验动物的综合性动物实验资源和动物实验技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4.
豚鼠又名荷兰猪、猪鼠和江猪,属于以草食为主的啮齿类动物。豚鼠原产于南美洲,16世纪引到欧洲一些国家,现已普及世界各地并作为一种经济与实验动物在广泛地养殖。该动物抗逆性能较强,不易患病,养殖业利用价值较高。全身皆宝,皮可加工裘皮、皮革、,肉可烹调肉菜或加工多种熟肉食物。 据医学科学试验证明,豚鼠是人医与兽医两大医学科学领域良好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5.
导读: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动物保健屏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动物疫病的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安全是当前整个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其用于阻断畜禽疾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疾病进入动物群体中。所以,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各个因素综合考虑,加强对猪结核病的研究,找出良好的控制和应对措施,对保护猪群健康和提高人类公共卫生水平,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核(TB)是由分枝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的一种慢性、结节性疾病。该病通常感染人、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家禽和野鸟等,但该病可以在几乎所有的脊椎动物和某些冷血动物发生。猪发生的结核病称为猪结核病(swine tuberculosis或Porcine tubercu-losis)。屠宰时病猪可能会被检查出来,从而给畜主造成经济损失。随着多重耐药菌的出现和免疫抑制人群中的结核流行,各种动物的结核病正越来越受  相似文献   

7.
姜秀云教授     
<正>姜秀云,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中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吉林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经济动物学报》编委。姜秀云教授长期从事病原微生物的分子免疫与诊断研究,主要围绕危害人和动物健康的结核病、副结核病及猪囊虫病等人兽共患病的诊断及疫苗研究工作。开展了牛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牛结核病皮内变态反应、ELISA及IFN-γ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牛结核病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及重组腺病毒疫苗的研究;副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在副结核病ELISA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和DNA疫苗研究,以及鸟分枝杆菌感染牛巨噬细胞的全转录组及小分子非编码RNA的调控机制研究;制定了副结核诊断技术农业行业标准和猪囊尾蚴病诊断技术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导读: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猫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殖生产中最重要的动物保健屏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动物疫病的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安全是当前整个世界所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之一,其用于阻断畜禽疾病特别是人畜共患疾病进入动物群体中。所以,加强生物安全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各个因素综合考虑,加强对猪结核病的研究,找出良好的控制和应对措施.对保护猪群健康和提高人娄公其卫生水平.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加强奶牛"二病"监测 确保市民吃上放心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两病”是指奶牛结核病和奶牛布鲁氏菌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则将该二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都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引起人类结核病的主要是人型和牛型结核杆菌。而牛型结核杆菌也能使牛、羊、家兔患结核病,并且对动物的毒性要比人型结核杆菌强。布鲁氏菌病是再度肆虐的传染  相似文献   

10.
所谓“SPF(无特定病原)”猪,就是用人工的方法培育没有特异性病或没有特定的几种病的猪。现在一些畜牧业先进的国家,不仅搞SPF猪、鸡,而且在搞SPF实验动物。搞SPF猪等的意义在于:  相似文献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张素巧(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检疫站050000)猪繁殖和呼吸综合症(PRRS)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于1987年首次在美国发现,由于当时未能确定其病因,故称之为“神秘”猪病。此后,在德国、荷兰、法国、英国、西班牙、比利...  相似文献   

12.
新西兰政府取消了对猪、禽研究和开发工作的直接资助,这就使新西兰Massey大学成为唯一的猪、禽研究中心,现已将原有的“猪、禽研究中心”和“小家畜生产研究单位”合并成为“单胃动物研究中心”以研究该国所有具有农业意义的非反刍兽。目前在猪方面的研究项目有:  相似文献   

13.
动物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的提高 ,不仅影响着动物饲养业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 ,也是维护人类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大问题。针对近年来国际猪病流行情况和发展趋势 ,以及在国内机械化养猪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出现的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新型传染病的诊断和预防问题 ,在“八五”期间 ,国家对家畜主要疫病设立多项专题进行研究 ,由我所承担了“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疫病研究项目。相继研制出“猪传染性胃肠炎_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二联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所致的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年来,在我区严重流行,危害黄牛、奶牛、鸡、猪等多种动物,并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一、畜禽结核病流行及其危害 1956年以来,全区共检疫各类畜禽结核病  相似文献   

15.
正标准化实验猪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保证动物实验结果可靠性和促进实验猪资源利用的重要前提,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之基,是确保生物制品质量之本。如近一年来非洲猪瘟的肆孽传播,给养猪业带来了破坏性的灾难,急需研发相应的诊断试剂和疫苗对其防控,那么标准化实验猪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我国具有丰富而又独特的小型猪资源,而且已经开展了实验动物化研究,如五指山小型猪、巴马小型猪猪、西藏小型猪和合作小型猪等,但我国目前尚无高质量的SPF猪基础群,仅有个别单位保有小规模的SPF  相似文献   

16.
据有关人士透露,这次整顿特种动物市场是中科院的权威专家根据我国特养业的现状率先提出的。调查组重点查处的品种有:海狸、香猪、珍珠獾其实是金黄地鼠,为实验动物,市场价3~5元/对、泰国土元实为鳖虫,种卵20元/公斤,成虫无市场中国黑豚实为黑色的荷兰鼠,观赏实验动物,市价5~10元/对、麝香鼠、鸳鸯鸭、麝香鹑、水蛭、蜘蛛等。查处对象主要为没有加工销售能力而又大肆炒作的“企业”、正在推广珍珠獾、黑豚、土元、蜘蛛等项目的单位。国家将整顿特养市场  相似文献   

17.
动物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研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人和牛、羊、猪等动物共患的传染病,也是国家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口蹄疫、布病和结核病)之一。人群发病主要是由于接触污染的环境、患病动物及其产品引起,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感染状态,病人长期卧床、中壮年人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妇女流产、  相似文献   

18.
动物营养学是现代化养殖业的科学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入世”后面临的新形势,“优质高效、安全环保”成为动物营养研究的主旋律。为了保障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有必要将近年来国内动物营养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1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1.1猪营养需要的研究1.1.1猪营养需要量(饲养标准)的制定国内自1983年提出“肉脂型猪饲养标准(草案)”以后,1987年出版了中国第一版“瘦肉型猪的饲养标准”。各国饲养标准修订工作的趋势是将营养需要与多种因素结合,从而使推荐量更加接近动物的实际需…  相似文献   

19.
7月30~31日,吉林省科委和省农牧厅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对省兽医科学研究所“应用微量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猪囊虫病”和“牛副结核病病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评价不同厂家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的免疫攻毒保护效果。选择4周龄仔猪25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5头猪,分别免疫四种猪肺炎支原体灭活疫苗(即疫苗A组、疫苗B组、疫苗C组、疫苗D组),E组为攻毒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同等条件下隔离饲养。各疫苗按照对应的说明书进行免疫,免疫后第14、28天进行采血,检测支原体抗体水平,一免后28 d时,所有免疫组连同攻毒对照组,各气管注射猪肺炎支原体CJ株5 m L/头(含0.01 g肺组织毒)。攻毒后饲养观察28 d,对所有实验组动物进行观察临床症状。A组实验动物攻毒后未出现咳嗽、腹式呼吸等支原体临床症状,B-D组实验猪攻毒后偶尔出现轻微间隔性咳嗽,E组实验动物攻毒后出现连续性咳嗽,个别猪出现腹式呼吸等临床症状。攻毒后第28天进行病理剖检。结果表明,攻毒对照组猪4/5头出现典型猪肺炎支原体病变,在肺脏尖叶、心叶、膈叶前1/3部位以及中间叶,出现“肉样”或“胰样”实质样病变,界限明显。B~D组解剖后个别猪出现典型猪肺炎支原体病变,A组实验动物解剖后个别猪肺脏出现零星病变,剩余实验动物肺脏均未出现猪肺炎支原体病变。根据肺部病变较少率计算,A~D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