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筛选无乳链球菌敏感药物,对9种常用渔药抗生素进行了药物敏感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测定,通过加入阿尔玛蓝指示剂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观察,得出各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依次为:恩诺沙星0.3μg/mL,氟苯尼考0.3μg/mL,阿莫西林5.2μg/mL,诺氟沙星0.9μg/mL,强力霉素0.9μg/mL,庆大霉素13.0μg/mL,林可霉素17.6μg/mL,新霉素22.0μg/mL,磺胺嘧啶133.3μg/mL。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对无乳链球菌最敏感,杀菌力最强;在试验过程中,阿尔玛蓝指示剂有助于抑菌结果的判断。  相似文献   

2.
在水温(25±2)℃下,给体质量150~200g的异育银鲫分别口灌3种剂量(20、30、40mg/kg)的诺氟沙星和恶喹酸,结合这两种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对异育银鲫单次口灌不同剂量的诺氟沙星、恶喹酸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诺氟沙星、恶喹酸对异育银鲫体内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恶喹酸和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μg/mL和0.5μg/mL。口灌上述3种剂量恶喹酸、诺氟沙星后,异育银鲫血浆中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1μg/mL、6.0μg/mL和8.89μg/mL;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1.5μg/mL、15.1μg/mL和18.9μg/mL;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4.1、6.0和8.89;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3、30.2和37.8;恶喹酸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1.6214、33.1449、39.1846;诺氟沙星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74.75、451.55、578.35。综合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这两个指标可知,诺氟沙星对异育银鲫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H10抑制效果强于恶喹酸。  相似文献   

3.
张泰蒂 《水利渔业》2003,23(1):61-62
对患腐皮病的中华鳖病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菌种提纯、药敏试验,该病对呋喃哂林、呋喃唑酮和红霉素较敏感,抑制细菌生产的最低浓度分别为3.15、6.25和12.5μg/mL。  相似文献   

4.
采用试管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2为质控菌,研究乳酸杆菌LH菌株对氟苯尼考、土霉素、二氧化氯、二溴海因、强力碘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在5.0×105cfu/mL时,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μg/mL、4μg/mL、16μg/mL、32μg/mL、32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16μg/mL、64μg/mL、128μg/mL、128μg/mL、128μg/mL;最小抑菌浓度随着菌悬液浓度(104~107cfu/mL)的增大而升高;在杀菌曲线中,药物对菌的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5.
乳酸环丙沙星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了乳酸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等几种药物,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来测定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敏感性,测得单药头孢噻肟、氟苯尼考、水溶性罗红霉素、庆大霉素、乳酸环丙沙星的MIC分别为8μg/mL、32μg/mL、64μg/mL、2μg/mL、0.01μg/mL。另外,选用乳酸环丙沙星与头孢噻肟两种药进行联合用药,采用棋盘法测得其FIC指数值为0.5。结果显示:乳酸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的抗菌效果较好,而大环内酯类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头孢噻肟与乳酸环丙沙星联合用药呈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河蟹育苗场各期蚤状幼体(Z1~Z5)、大眼幼体至Ⅴ期幼蟹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采样。采用"细菌生化鉴定编码"对育苗期的中华绒螯蟹的致病菌进行鉴定,主要为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霍乱弧菌(V.cholerae)、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梅氏弧菌(V.metschnikovii)。采用扩散法(K-B法)对上述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上述各菌株对庆大霉素、氟哌酸、头孢哌酮、丙氟哌酸、氟嗪酸、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抑菌直径>16mm。同时选择氟哌酸和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溶藻弧菌进行了最小抑菌浓度(MIC)与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氟哌酸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IC分别为25μg/mL和0.78μg/mL;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IC分别为6.25μg/mL和0.025μg/mL。氟哌酸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BC均为6.25μg/mL;环丙沙星对荧光假单胞菌和溶藻弧菌的MBC分别为50μg/mL和0.1μg/mL。  相似文献   

7.
马艳  潘连德  徐建平  郑串 《水产学报》2019,43(5):1397-1406
为了解龟类临床兽医学的麻醉术问题,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动物医学推荐的临床麻醉药物舒泰(唑拉西泮:替来他明=1∶1)对中华草龟进行麻醉实验,比较不同注射剂量的舒泰对中华草龟的麻醉效果,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舒泰中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在中华草龟血浆中的浓度,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PKsolver 2.0来分析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肌肉注射舒泰剂量为25 mg/kg时,对中华草龟麻醉的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的时长分别为0.42、4.33和4.14 h,舒泰对中华草龟的麻醉效果较好,符合临床手术的要求。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在中华草龟体内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次式二室开放模型,唑拉西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13.462e~(–0.223t)+2.127e~(–0.055t),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浓度C_(max)=11.695μg/mL、达峰时间T_(max)=1.060 h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92.470μg/(mL·h);替来他明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方程为C=10.619e–0.203t+0.279e–0.047t,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为达峰浓度Cmax=9.654μg/mL、达峰时间Tmax=0.482 h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56.348μg/(mL·h)。结合麻醉效果分析,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血药浓度分别达到8.12和8.96μg/mL时,可以使健康的中华草龟进入麻醉期,为维持麻醉状态,唑拉西泮和替来他明的血药浓度应不低于7.18和4.73μg/mL。  相似文献   

8.
以NaOH-甲醇溶液为皂化液,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虾青素酯皂化工艺中NaOH浓度、皂化温度和皂化时间3个因素进行最优水平的筛选。经试验确定虾青素酯最佳皂化工艺条件为2.0g/L的NaOH-甲醇溶液,在15℃条件下皂化5h,虾青素酯达到最佳的皂化效率,样品中游离虾青素含量从皂化前的25.765μg/mL提高到88.175μg/mL。  相似文献   

9.
欧洲鳗鲡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条件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刀豆蛋白A(ConA)质量浓度和鳗鲡血清质量分数4个参数的测定,确定欧洲鳗鲡(Anguilla anguilla)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四甲基偶氮唑(MTT)法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在培养时间为42-90 h,培养温度分别为15.0℃、20.0℃、25.0℃和30.0℃时,细胞培养液中ConA质量浓度分别为0、10μg/mL、20μg/mL和30μg/mL,鳗鲡血清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和15%时,淋巴细胞于20.0℃、含10μg/mL ConA,10%鳗鲡血清的RPMI1640细胞培养液中培养66 h后可获得最好的淋巴细胞转化效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中仅鳗鲡血清水平对淋巴细胞转化试验OD值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温度、时间和ConA对其影响均不显著(P>0.05)。本研究建立的鳗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条件为鳗鲡的细胞免疫建立了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郭海燕  张其中 《水产养殖》2009,30(10):24-26
研究了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残留消除情况。结果显示: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d混饲给药后,停药后第12天在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血清、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分别降为(0.0287±0.0015)μg/mL、(0.0181±0.0042)μg/g和(0.0369±0.0037)μg/g,均低于0.05μg/mL或0.05μg/g。因此初步建议在(19±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 d混饲给草鱼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12 d。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与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血浆蛋白的结合性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率,并研究了温度、血浆浓度及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在4℃、15℃、20℃、25℃、30℃、37℃条件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高于二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也显著高于四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P<0.05)。当DIF浓度在0.5~5μg/mL范围之间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32.4%~19.6%之间,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结合能力(β)和解离常数(Kdp)分别为3.5×10-7 mol/g和4.04×10-6 mol/L;当DIF质量浓度为5~40μg/mL范围内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游离药物与总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77x-0.18。结果表明,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5~5μg/mL范围内结合率为非线性,而在5~40μg/mL范围内为线性。本研究旨在为DIF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肠型点状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和柱状曲桡杆菌进行复壮.将分离纯化的3种菌用二氧化氯和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抑菌、杀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柱状曲桡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17、0、17、0.06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0.23、0.23、0.17μg/mL;三氯异氰脲酸对上述3种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6.25、12.5、6.25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是12.5、25.0、6.25μg/mL。  相似文献   

13.
在(20±1)℃的水温条件下,以77 mg/kg的单剂量,给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口灌诃子(Fructus chebulae)水剂,以诃子中的主要成分没食子酸为检测目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线性范围为0.01~84.00μg/mL。诃子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房室模型(1/C/C),其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39.237e-0.320t+4.814e-0.006t,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6 h-1,吸收半衰期(t1/2ka)为1.238 h,分布半衰期(t1/2α)为2.164 h,消除半衰期为(t1/2β)为119.369 h,达峰时间(Tmax)为4 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1.024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674.89μg.h/mL,延滞时间(TL)为0.286 h,药物平均滞留时间(MRT(0-∞))=113.626 h,总体消除率(CLs)为0.112 L/(kg.h),表观分布容积(Vd)为13.713 L/kg。这些参数表明,异育银鲫口灌诃子后,能比较迅速被吸收,并且在血浆中维持较长的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4.
常见渔用消毒剂对大型蚤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淇  李鹏飞  李健  王群 《水利渔业》2007,27(2):101-103
研究了7种渔用消毒剂对大型蚤和卤虫无节幼体的毒性。结果表明: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钠、溴氯海因、78二氧化氯、PVP-I、78滴滴灵、水毒清对大型蚤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0.33、0.28、0.06μg/mL;0.57、0.57、0.17μg/mL;0.54、0.54、0.16μg/mL;4.12、3.41、0.70μg/mL;31.73、31.73、9.52μL/L;2.15、0.50、0.01μL/L;7.33、4.14、0.40μg/mL。对卤虫无节幼体的24 h LC50、48 h LC50和安全浓度分别为2.62、2.62、0.79μg/mL;3.31、3.31、0.99μg/mL;6.25、4.53、0.71μg/mL;4.53、4.00、0.94μg/mL;79.33、79.33、23.80μL/L;38.81、6.40、0.05μL/L;7.58、2.21、0.06μg/mL。7种渔用消毒剂在其常规使用浓度范围内,除78滴滴灵对大型蚤的存活有一定影响外,其余消毒剂对大型蚤和卤虫无节幼体的存活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土霉素在黑鲷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报道了黑鲷口服土霉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组织中的药物含量,药物在肌肉,血液,肝脏中的平均回归率分别为85.61%,85.38%,82.005,该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01μg/g,黑鲷1次口服剂量为75mg/kg的土壤素后,其血液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符合一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吸收速率常数(ka)为0.296/h,达峰时间(Tamx)为10.635h,峰浓度(Cmax)为1.398μg/ml, 分布半衰期(T1/2a)为2.339h ,消除半衰期(T1/20β)为46.66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10.25mg/L.h,黑绸口服药物0.5h后在血液,肥肉,肝脏,肾脏4种组织中就可以检测到药物的存在,药物在16h的采样点浓度达最高,分别为1.68μg/ml,1.68,2.52,6.77μg/g。  相似文献   

16.
分别使用5μg/mL、25μg/mL、50μg/mL、75μg/mL和100μg/mL剂量的CpG体外处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检测了胞内外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性的相对变化,进一步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分析了胞内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proPO)基因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25μg/mL剂量的CpG ODN-1670可以有效促进酚氧化酶原的表达以及增强胞内外酚氧化酶活性(P0.05),ODN-1670增强酚氧化酶活性的途径是经由促进胞内酚氧化酶原的表达,合成新的酚氧化酶原颗粒实现的。此外,本研究使用几种细胞信号转导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处理中华绒螯蟹离体血细胞,通过检测血细胞内外酚氧化酶(PO)活性的变化探讨了ODN-1670触发proPO激活系统的信号转导途径,结果表明,其信号转导途径可能包含了G-蛋白介导的蛋白激酶C(PKC)途径,而酪氨酸蛋白激酶(RTK)途径对ODN-1670触发proPO激活系统的活化进行负调控。本研究旨在为深入探讨中华绒螯蟹的免疫功能和防卫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10±1)℃水温条件下,研究了土霉素(OTC)经肌肉注射和口灌给药后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将试验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肌肉注射,另一组采用口灌,两组给药剂量都为50 mg/kg。结果表明:吸收半衰期t1/2(kα)、分布半衰期t1/2(kα)和消除半衰期t1/2(kα)在口灌给药时分别为3.83 h、3.98 h和129.04 h,而在肌肉注射给药时分别为1.58 h、1.71 h、和98.61 h,说明肌肉注射时OTC在鲫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比口灌时快;口灌和肌肉注射时,达峰时间分别为15.47 h和7.78 h,肌肉注射的最大药物浓度(12.04μg/mL)比口灌时高(7.20μg/mL)。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单剂量肌肉注射和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情况。结果显示:在(25.4±0.3)℃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单次给鲫肌肉注射诺氟沙星后,药物几乎在瞬间吸收,0.0333 h时血液中达到6.6708μg/mL,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较为合适,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α、t1/2β、AUC和C l(s)分别为:0.4231 h、9.1613 h、17.8619μg.h/mL和0.5727 L/(kg.h)。在(23±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多次连续5 d混饲后,鲫停药后第8天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肾脏中药物浓度已降到(0.0463±0.0134)μg/g,低于0.05μg/g。建议在(23±1)℃水温条件下,按每千克体重10 mg的剂量连续5 d混饲给鲫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8 d。  相似文献   

19.
3种药物在甲鱼体内的残留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呋喃唑酮、磺胺嘧啶和诺氟沙星各以3种水平分别混入饲料中投喂甲鱼(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投药饵时间分别为7d和14d。停药后24、72、120和240h分别取血液、肝、肾和肌肉测定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呋喃唑酮的吸收量甚微,4种样品中均未检出残留,说明该药只适用于肠道疾病的防治;磺胺嘧啶在4种样品中均可检出,在停药后24h,血液中含量最高,然后迅速降低,72h降至最低,240h则不能检出;诺氟沙星的药物残留变化状况与磺胺嘧啶相似。残留排除速度以肌肉中最慢,以停药24h残留量为标准,停药120h磺胺嘧啶残留率为76.8%(1.65-2.37μg/kg),诺氟沙星为46%(0.81-0.93μg/kg);停药240h则分别为25%(0.63-1.11μg/kg)和24.2%(0.35-0.44μg/kg)。血液、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水平随给药量的增加而增加,给药时间的长短对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影响不大,但在肝、肾和肌肉中的药物残留则随给药时间的加长而显著增加(P<0.05)。建议饲喂磺胺嘧啶或诺氟沙星的甲鱼应在停药10d后上市。  相似文献   

20.
恩诺沙星控制嗜水气单胞菌性鲫败血症的防耐药用药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制定防止耐药菌产生的用药方案,本研究利用近年来提出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和耐药选择窗(MSW)这两个药效学(PD)参数,并结合药代动力学(PK)参数,制定恩诺沙星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研究结果显示,恩诺沙星对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参数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25μg/mL;2MIC、4MIC、8MIC的抗菌后效应(PAE)分别为(1.67±0.42) h、(2.03±0.17) h、(2.38±0.06) h; MPC为1.125μg/mL; MSW为0.125~1.125μg/mL.根据鲫(Carassius auratus)口灌恩诺沙星后的药代动力学曲线,得出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分别为5 h、9.5 h、23 h.PK/PD综合参数:24 h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MIC的比值(AUC24/MIC)分别为137.22、285.15、426.25;峰浓度与MIC的比值(Cmax/MIC)分别为15.05、41.43、52.32.综合血浆药物浓度>MPC的时间超过(24-PAE)h、AUC24/MIC≥100或Cmax/MIC>8的指标,建议恩诺沙星在控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鲫细菌性败血症时的给药方案为:给药剂量20 mg/kg体质量,1次/d.根据肌肉内恩诺沙星的药动学方程,药残达到国家限量标准所需时间约为25 d,所以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5 d.本研究方案也可广泛用于其他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的防耐药突变用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