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对5个小麦不同组合基因型的F1,F2,F3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因型在同一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组合基因型在不同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差异较小。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以石4185为亲本配制的两个组合基因型,在F1,F2,F3都表现出较高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说明石4185是理想的花培育种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2.
对5个小麦不同组合基因型的F1,F2,F3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因型在同一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组合基因型在不同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差异较小。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2=0.903)。以石4185为亲本配制的两个组合基因型,在F1,F2,F3都表现出较高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说明石4185是理想的花培育种桥梁亲本。  相似文献   

3.
梁宝萍  王勇  赵红星  李艳  姜俊  段莹 《种子》2021,(1):99-103
以4个茄子品种的花药为外植体,研究茄子诱导花药愈伤组织及不定芽分化。结果表明,西安绿茄,豫艺2号主要分化黄白色紧密型愈伤,这种类型的愈伤分化不定芽较多,翠绿二号,黑仙子分化黄白色松散型愈伤。松散型和紧密型愈伤组织均能分化出绿苗,但松散型愈伤分化的绿苗畸形率高,容易生长缓慢,玻璃化。豫艺2号和西安绿茄适合在F 1培养基上分化,而翠绿二号和黑仙子在F 2上更适合。翠绿二号、西安绿茄、豫艺2号在第5周转分化时分化率最高,黑仙子在第4周转时分化率最高,分别为20%,107%,78%,20%。  相似文献   

4.
固体培养基上浸润培养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30×170mm的试管内,倒入25~30ml加琼脂固化的C_(17)培养基,接种冬小麦花药后注入2ml左右不加琼脂而浓度相同的C_(17)培养液浸润培养,冬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可从固体培养基的13.94%提高到29.95%,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还比固体培养基提高10.2%,分化绿苗丛数占接种花药的10.94%,是固体培养的2.37倍。  相似文献   

5.
灿、粳、糯稻成熟种胚体细胞培养力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比较了不同类型水稻成熟种胚体细胞培养力的差异。结果,糯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生长速度高于粳稻和灿稻。就愈伤组织质地和色泽而伦,灿稻趋向于紧密型、淡黄色,粳稻趋向于松散型、鲜淡黄色,糯稻趋向于粘质状、淡黄色。而灿稻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绿苗+绿芽分化率和体细胞培养力高于粳稻和糯稻。这些结果为利用种胚培养进行水稻品种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小麦花药培养的效率,从而加快花培育种的进程,对140份不同基因型的小麦亲本及其杂种F1和F3代进行花药培养,并对各世代不同基因型小麦的花药培养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不同基因型及亲本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在2.89%~41.25%之间,平均为3.55%,绿苗分化率在0%~70.00%之间,平均为33.05%;114份不同基因型小麦F1代杂种材料中,有107份材料能够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0%,最高为76.25%,平均为11.59%,绿苗分化率在0%~160.00%之间,平均为29.20%;F3代材料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诱导率在4.58%~80.83%之间,平均为16.39%,绿苗分化率在0%~71.43%之间,平均为34.99%。因此,不同基因型小麦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绿苗产率在各材料间差异很大。依据高培养力组合亲本组配的规律,筛选到可作为桥梁亲本的材料(品种)有:‘宁春4号’、Jinghong No.2、‘鉴63’、Chuanmai 18、Synthderiv.29589、S111、D-27、‘晋匽746-9’和K6-39等。  相似文献   

7.
培养基和培养时间对水稻成熟和胚培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10种不同成份的培养基以及延长诱导培养时间对水稻成熟种胚培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不同培养基的反应是不同的。以∠S—5(∠S基本培养基+1.5mg/L2.4—D+1mg/1 KT+2%蔗糖+0.8%琼脂,pH5.8)培养基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最高,诱导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诱导的愈伤组织其绿苗分化率也较高,诱导培养60天其愈伤组织仍具有较高的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取普通野生稻与普通栽培稻杂交组合共10个,研究了不同组合、不同世代、培养基配比及培养时变温处理等与花药培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组合间有差异,普通野生稻与粳型稻杂交其后代花培易成绿苗;F1比F2、F3愈伤组织诱导率和分化率均高;培养基以改良N6培养基最好:变温处理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  相似文献   

9.
影响籼粳稻杂交F1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稻291/IRBB60籼粳杂交F1、反交F1及其亲本的花药为外植体,对诱导和分化培养基、激素配比及有机附加物和高温预培养时间等影响花药培养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SK3基本培养基中添加2 mg/L 2,4-D,1 mg/L NAA和1 mg/L KT比只添加2 mg/L 2,4-D的愈伤诱导率高0.67~2.78个百分点;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水解酪蛋白能明显提高正交F1的愈伤诱导率;MS 1 mg/L NAA 2 mg/L 6-BA 0.5 mg/L KT分化培养基得到了较高的绿苗分化率;正交F1的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和花培力显著高于反交F1;30℃高温预培养36 h,正交F1花培力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张小红  许鹏博  薛飞洋  闵东红 《种子》2012,31(12):14-20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效率,以12个黄淮麦区冬小麦杂交F1代为供试材料,比较了不同诱导培养基、培养方式和花药接种密度与共培养子房数等因素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CHB培养基诱导效果最好,C17次之,而N6和W14效果较差,不同基因型对不同培养基的反应不同,但大多数材料在CHB和C17培养基上反应较好;培养基附加较低浓度的2,4-D(0.5 mg/L)时有利于形成胚状体并在诱导培养基上一步成苗;液体培养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但对愈伤的进一步分化不利,固体和双层培养时的诱导率最低,而半固体培养时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而且对其分化较好,是小麦花药培养的较好方式;花药与子房共培养可以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花药接种密度较低(2~2.4枚/mL)时较多的子房(20个)可以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花药接种在高密度(6~7.2枚/mL)或中密度时(4~4.8枚/mL)10个或10个以上的子房诱导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液体培养基在水稻花药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两种培养方式(液体培养基诱导法、固体培养基诱导法)对水稻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基诱导法与固体培养基诱导法培养时间相当,但液体培养基诱导法的出愈率及绿苗分化率均提高10%左右,由此认为,液体培养基诱导法是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短光低温不育水稻新种质的花药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燕鹏  万邦惠  陈雄辉 《种子》2001,(1):15-16,19
对短光低温不育水稻进行花药培养的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花培力差异较大;同一材料在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激素配比中进行培养的效果不同,对宜DIS,以M8附加2,4-D(2mg/L) NAA(2mg/L) Kt(1.5mg/L)的花培力最高;不同时间段所取的材料花培力差异较大,可能与材料生长所处的最适环境不同有关;适当的通气状况有利于绿苗分化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籼粳交偏籼后代材料花药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楷正  向珣朝  王世全  李平 《种子》2006,25(4):23-26
试验利用水稻籼粳交偏籼后代的10份材料进行了花药培养效果研究,结果如下:不同株系间培养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N6、SK3培养基对籼粳交偏籼后代材料的培养效果明显优于通用培养基,N6又稍优于SK3培养基;花培材料在预冷处理之前不宜剪叶;从试验中筛选到了2份具有较高培养力的株系,为今后遗传育种工作和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了合适的遗传工程材料。  相似文献   

14.
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产生大量的花粉植株,以多年的试验并结合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创建了通常情况下的一套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本系统着重于在利用基因型的选择和基本配养基的交叉使用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的前提下,在其它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壮苗和移植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以提高绿苗分化率和组培苗移植后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我国部分主推小麦品种组织培养再生能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细胞工程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存在强烈的基因型特异性, 从目前推广的优良小麦品种中筛选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强的基因型, 对于提高小麦生物技术育种效率和加速育成品种的生产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全国大面积推广的24个优良小麦品种和抗白粉病优良品系CB037为材料, 连续2年进行花药培养、幼胚培养和成熟胚培养, 统计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和植株再生率, 分析、评价这些小麦品种(系) 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性能。结果表明, 25个小麦品种(系)花药、幼胚、成熟胚的植株再生率分别为0~41.75%、2.25%~531.92%和3.24%~84.34%, 基因型差异显著; 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以幼胚最强(119.79%), 成熟胚其次(36.23%), 花药最弱(4.91%)。CB037的3种外植体组织培养再生效率均最高, 轮选987、扬麦16、内麦836、科农199、新春6号、郑麦366、郑麦9023、新冬20、烟农19和川麦42幼胚培养植株再生能力表现较强, 新春6号、京冬8号、石麦4185、科农199和轮选987成熟胚培养植株再生率较高, 石麦4185和邯6172花药培养绿苗诱导率较高。小麦组织培养效率与基因型和外植体类型密切相关, 不同品种同一外植体再生能力差异显著, 同一品种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并且3种外植体的组织培养再生能力不存在相关性。本研究筛选到不同外植体再生能力较好的优良小麦基因型, 可进一步用于小麦转基因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相似文献   

16.
L. S. Zhuo    H. M. Si    S. H. Cheng  Z. X. Sun 《Plant Breeding》1996,115(5):295-300
The effect of phenylacetic acid (PAA) on rice (Oryza saliva L.) anther culture was investigated with six genotypes, using 2,4-D as control. In the two-step culture protocol, replacing 2, 4-D with PAA in the induction medium did not influence callus induction bu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shoot differentiation from callus, particularly in the indica cultivar Teqing. The anther-derived calli of all genotypes regenerated shoots directly on the callus induction medium containing PAA. Most of the directly-regenerated plantlets had well-developed root systems and were therefore readily transplanted into soil. The improved shoot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and the frequency of direct regeneration depended on genotype, basal medium and PAA concentration. The one-step green shoot regeneration frequencies obtained were 1.98% with the indica cultivar ‘129’, 1.5% with the indica × japonica hybrid ‘Teqing/02428’ (F1), and 1.98% with the indica × indica hybrid ‘Waiyin 2/C.B.’ (F1). The PAA-based one-step method was most effective on the anther culture of indica genotypes. Three DH populations have been constructed from hybrids (F1) via one-step culture. PAA also enhanced the one-step plantlet formation in rice somatic tissue culture.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芦笋单倍体育种技术体系以解决国内芦笋新品种资源贫乏问题,笔者以白芦笋花药为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绿芽分化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芦笋花药经过4d的冷藏(4℃)处理后,接种于含有NAA2.0 mg/L、6-BA1.0mg/L及6%蔗糖的1/2MS培养基上,可产生愈伤组织;每年的4月份接种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8月份次之,11月份最低。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单株间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不同,以‘UC155’品种(18.9%)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品种‘UC142’(11.6%)、‘Gijnlim’(10.3%)、‘Thielim’(5.8%),所有试验株系中以‘UC155’-8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3.5%;每日补充光照强度为1000 lx的光照,比全暗培养更有利于芦笋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花药接种前进行离心处理(4000 r/min)30 min,不能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转瓶培养于NAA 0.5 mg/L、6-BA 1.0 mg/L及3%蔗糖的MS培养基上,能分化出无根绿芽;不同品种间绿芽分化率有差别,以‘Gijnlim’品种最高(67.2%),‘UC142’品种最低(14.1%);未分化绿芽的愈伤组织再转入于不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上培养,部分愈伤组织能分化出绿芽  相似文献   

18.
张承妹  章振华 《作物学报》1991,17(5):352-361
用15—20%(V/V)丝瓜伤流液加入培养基可以显著提高水稻花药培养力和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诱导培养基中附加15—20%(V/V)丝瓜伤流液,形成愈伤组织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粳稻的愈伤组织分化率高达95%,籼稻愈伤组织分化率可达70%,比对照提高1倍左右。花粉植株自然加倍的频率显著(p>0.01)高于对照。附加10%、15%、20%、25%(V/V)  相似文献   

19.
提高水稻同源四倍体花药培养愈伤诱导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红  秦瑞珍 《作物学报》2007,33(1):120-125
以同源四倍体水稻原种零轮、02428、培矮64、轮回422及其成对二倍体为实验材料,分别以琼脂浓度(0.5%、0.75%和1%)、碳源种类(蔗糖和麦芽糖)与用量(60 g L-1和80 g L-1)、不同激动素(KT和Zip)以及不同基本诱导培养基(MS、N6、M8、NB)等因素为变量,共设计26种诱导培养基(2种对照),进行了花药愈伤诱导实验,旨在筛选出愈伤诱导率的培养基优化组合。结果表明,琼脂浓度0.75%和60 g L-1蔗糖组合对提高水稻花药诱导率作用较好, N6培养基及其衍生NB培养基对提高四倍体水稻特别是粳稻花药诱导率有着较好作用。激动素的加入,能显著提高愈伤诱导率,最高可达到84%。在供试的26种培养基中,有6种诱导培养基得到较高的四倍体粳稻愈伤诱导率,有2种诱导培养基得到较高的四倍体籼稻愈伤诱导率,在8种较好的诱导培养基中有3种不但有较高的愈伤诱导率而且具有较高的绿苗率。  相似文献   

20.
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差异与亲本选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04份不同基因型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结果表明:F1代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3.28%,高于F3代的6.02%; 绿苗产率F1代为2.88%,F3代为1.10%,F1相当于F3的2.6倍。同样的培养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材料间花药培养力差异很大,愈伤诱导率在 0~111.43% 之间、绿苗产率在 0~49.29% 之间;愈伤诱导率、绿苗分化率与绿苗产率三者之间成正相关关系。同时筛选出了一批如宁春4号等具有高培养力、高产和优质基因的花培桥梁亲本,为有目的配制杂交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