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色金针菇F81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白色金针菇F81菌种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2 %、麸皮2 %、KH2 PO4 0 .1%、MgSO4 0 .0 5 %、VB10 .1μg/ml、VB2 0 .5 μg/ml;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6~8,培养温度2 5℃,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2.
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鸡腿菇液体菌种生产适宜的条件及应用技术。结果表明,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玉米粉3%、麦麸4%、酵母粉0 5%、KH2PO40 25%、MgSO40 1%,pH6 2,250ml三角瓶装液量为60ml;接种量5%,转速120r/min,培养时间6天。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采用造价低廉、使用方便的液体菌种生产装置生产金针菇FV3液体菌种.结果表明:最佳液体培养基为白砂糖3.0%、豆饼粉0.5%、KH2PO4 0.15%、MgSO40.1%、pH自然;利用此培养基10 L,培养8 d,通气量50 L/h,菌丝生物量可达21.80 g.  相似文献   

4.
桦褐孔菌菌丝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琼脂、天然物质在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基中的配比。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以葡萄糖20.0 g/L、淀粉50.0 g/L、蛋白胨3.5 g/L、KH2PO43.0 g/L、MgSO41.5 g/L为最佳,菌丝生物量达0.181 2 g/100 mL。在最佳培养基配方基础上,桦褐孔菌菌丝体摇床培养5 d、培养液装量为容器的1/3时菌丝体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0.041 4 g/50 mL。  相似文献   

5.
以芦苇秸秆为培养基碳源,以灵芝菌丝体产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为芦苇秸秆0.5%、酵母浸粉1.5%、KH2PO4 0.15%、MgSO4 0.075%、p H为6,培养条件为转速150 r/min、温度25℃时,灵芝菌丝体产量最高,菌丝干重为12.20 g/L,较优化前提高了1.51倍。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黑木耳的液体培养条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配方为3%(W/V,下同)的葡萄糖、2%的黄豆粉、0.1%的KH2PO4、0.02%的MgSO4·7H2O;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5.0,温度28℃,接种量10%(V/V),每个三角瓶(250mL)装液体培养基65mL,培养时间7d.栽培试验表明,液体菌种制种时间比固体茵种少21~23d,头茬出耳时间缩短了6d.  相似文献   

7.
以培养温度、pH值及不同碳氮源对灰树花泰山-1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试验,并通过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泰山-1菌丝体培养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pH值为5~6;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各因素对菌丝体生长影响的大小顺序为葡萄糖酵母膏MgSO4KH2PO4,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酵母膏5 g/L、KH2PO42 g/L、MgSO41 g/L。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适于金针菇F81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麸皮2%、KH2PO4 0.1%、MgSO4 0.05%、VB10.1ug/ml、VB20.5ug/ml;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6~8,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液体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多因子正交试验,优化筛选确定了金针菇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5%玉米粉,2%麸皮,0.1%KH2PO4,0.05%MgSO4.7H2O,10ugVB1/100ml,50ugVB2/100ml,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的起始pH6.0-7.0,培养温度25度,培养时间8天。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交试验对平田头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平田头菇菌丝体液体培养基最佳配方是25 g/L葡萄糖、250 g/L马铃薯(浸提液)、40 g/L麦麸(浸提液)、4 g/L蛋白胨、5 g/L KH2PO4、2.5 g/L MgSO4·7H2O、16 mg/L维生素B1,pH值自然,28℃静置培养10 d,其菌丝体生物量(干质量)可达13.52 g/L。  相似文献   

11.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2种真姬菇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真姬菇Ⅰ、Ⅱ发酵生产菌丝体及胞外多糖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酵母膏;液体发酵培养基是葡萄糖3%、酵母膏0.4%、vitB110mg/100ml、KH2PO40.1%、MgSO40.1%,pH值为6.0;液体发酵的优化条件是初始pH 6.0~7.0,振荡速度110~130r/min,培养温度25~28℃,装液量150ml/250ml.2种真姬菇菌丝体及胞外多糖产量较高,真姬菇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92、8.83 mg/ml;真姬菇ⅠⅠ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分别是3.25、7.69 mg/ml,即真姬菇Ⅰ摇瓶发酵菌丝体干重、胞外多糖产量高于真姬菇Ⅱ.  相似文献   

12.
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筛选出肉色杯伞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源、氮源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豆饼粉,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1.5%,KH2PO40.3%,MgSO4.7H2O 0.1%,VB110.0mg/L。  相似文献   

13.
虫草发酵培养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摇瓶培养方法,以菌丝体干质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虫草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虫草液体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2.0%,蛋白胨4.0%,KH2PO4 0.20%,MgSO40.10%,在该条件下菌丝体干质量平均可达15.64 mg/mL。  相似文献   

14.
酒红球盖菇液体摇瓶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酒红球盖菇菌丝在液体摇瓶培养基内培养,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最佳碳源是蔗糖、最佳氮源是麸皮;以菌丝体生物量为测量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筛选出酒红球盖菇液体摇瓶最佳培养基为:蔗糖2%,可溶性淀粉1%,麸皮2%,蛋白胨0.5%,KH2PO4 0.1%,MgSO4 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榆黄蘑液体发酵的单因素试验,并结合使用正交设计和响应面法2种实验设计方法,确定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和最适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榆黄蘑液体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00%、蔗糖1.00%、蛋白胨0.3%、KH2PO40.15%、氯化钠0.03%、MgSO40.07%、VB10.001%;最适培养条件是接种量5%、250 mL的锥形瓶装液量150 mL、温度27℃、初始pH值6.55及转速155 r·min-1。  相似文献   

16.
以菌丝体干物重为基础,对野生桑黄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基营养元素进行筛选,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菌丝体生长发育的常规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3%,酵母粉2%,MgSO4 0.15%,KH2PO40.10%,柠檬酸三铵0.10%,复合维生素B 0.01%,其菌丝体干物重达20.23 g·L^-1。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常规培养基中添加0.3%桑枝水提物可促进菌丝体生物量的增加,菌丝体干物重高达24.78 g·L^-1。  相似文献   

17.
以金针菇胞外多糖、生物量和还原糖为参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金针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金针菇多糖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1.5%,蔗糖2%、硝酸铵0.5%、MgSO4·7H2O0.05%,KH2PO40.2%,VB10.005%、VB20.005%。试验表明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金针菇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鸡腿菇液体菌种发酵较为理想的培养液配方为玉米粉3%、麸皮4%、葡萄糖2%、酵母粉0.5、KH2PO40.35%、MgSO40.1%,鸡腿菇液体菌种培养的最佳条件是培养温度为(25±1)℃,振荡频率为210 r/min,250 mL三角瓶装料量为150 mL。  相似文献   

19.
正交设计法筛选紫芝菌丝液体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相关文献中查阅的10种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作为初始研究培养基,通过比较相应的种子液中菌球的生长状况以及固体发酵产菌丝的情况,筛选出良好的液体种子初始培养基为玉米面1.0%、蔗糖2.0%、蛋白胨0.2%、KH2PO4 0.1%、MgSO4.7H2O 0.05%。以筛选出的液体种子初始培养基进行3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获得了最优的液体种子培养基配方为:玉米面1.5%、蔗糖2.0%、蛋白胨0.1%、KH2PO4 0.1%、MgSO4.7H2O 0.05%、V B 1微量。最终可达到每瓶中的菌球数为6 000,且菌丝在4 d的时间就可基本上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20.
羊肚菌液体发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SHZ-82型往复式水浴恒温振荡器摇瓶试验,研究了羊肚菌液体发酵的基本条件,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培养温度、pH、通气量、培养时间等参数.在此基础上,应用WSP-B-10L-1型微生物培养器进行分批发酵,摸索到了羊肚菌液体发酵的基本规律.实验证明,PDG培养基(马铃薯20.0、蛋白胨0.1、葡萄糖2.0、MgSO4·7H2O 0.1、KH2PO40.1)合适的液体培养条件是:温度25℃、100r(500r)/min、装量40mL/100mL三角瓶,加10粒玻璃珠,pH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