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干旱区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详实的资料,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及其生态意义,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这种变化在生态功能上的影响。其结果表明:①干旱土壤分布具明显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生态功能最差,其他土壤的生态功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 灰漠土< 灰钙土(棕钙土)< 灌耕土< 草甸土类;②土壤生态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耕灌条件下使高生态性能的土壤逐渐退化而低生态性能土壤有所改善;盐碱化和风沙化的结果使土壤贫瘠化和粗质化,生态性能严重退化;干旱区平原土壤的生态特征与变化规律决定了其具有潜在荒漠化倾向。对干旱区土壤和生态特性及其变化的认识,是干旱区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更干旱区的特点是,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蒸发强烈,昼夜温差大。土壤母质中含有较多的盐分,人类活动少。石灰性土、盐渍土和漠境土是澳大利亚干旱区的典型土壤,土壤粘化和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石膏是澳大利亚干旱区土壤的两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灌淤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淤土是指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人为灌溉,施肥耕作等措施形成的灌淤土层的厚度在50cm以上的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一次方案)”中,灌淤土属于人为土纲,是旱耕人为土亚纲中的一个土类。目前,国际上对人为土壤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但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人类对土壤的干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为土纲的研究也会越来越引起重视。我国以前对水耕人为土(水稻土)的研究较多,但对旱耕人为土的研究很不够。从实际意义上来说,灌淤土是我国北方干旱区最重要的基本农田,其分布地区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在我国粮食紧张的情况下,对灌淤土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干旱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论述了中国干旱土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诊断层与诊断特征及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干旱土的分类系统及其分布,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干旱土的土壤区划。  相似文献   

5.
新疆以天山山脉为界,其北部为温带荒漠、半荒漠,南部为暖温带荒漠、半荒漠。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干旱土面积大、类型多,在国际干旱土分类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地位。干旱土作为土纲(Aridisols)是由美国首先提出的。干旱土的定义是指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淡色表层和若干特有的诊断表下层与诊断特征的土壤。这一概念已为我国所接受,而列入中国土壤系统分类(1990、首次方案)。现根据作者在新疆干旱区多年研究基  相似文献   

6.
农业干旱指标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56,自引:6,他引:50  
介绍了评价农业干旱的降水量指标,土壤含水量指标,作物旱情指标及综合性指标。讨论了各类指标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最后对农业干旱预报及其评价指标的研究发展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新疆干旱土纲基层分类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研究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这里以新疆干旱土纲基层分类为例,按照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限制因素指标,根据笔者在新疆多年土壤调查工作的经验,得出以野外观察定性的诊断特性进行新疆干旱土纲的土族,土系试划分,从分类方法到分类指标和检索进行试分类探索研究,因为直观的定性指标是微观的定量指标的综合体现,从而可以从定性到定量进行基层分类,达到土壤分类与生产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白杨河-艾里克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白杨河—艾里克湖湿地土壤理化性状的研究,包括土壤颗粒组成、水分含量、盐分、pH值和养分等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范围分布的土壤主要由细砂和粉砂组成,少数由粗砂粒组成;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白杨河河谷沿线局部干旱的现象;在艾里克湖周边发育着盐土和盐渍化土,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明显的胁迫作用;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总体贫乏,全K含量较高,并且有机质和水分的相关性较好,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量的相关系数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反映出干旱区湿地水在土壤有机质分解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土壤类型主要是盐土,还有暗色草甸土,草甸土和草甸沼泽土。大部分盐渍化土壤在非灌溉条件下,主要用作冬季放牧场。放牧场载畜量达到2—3头牛羊/公顷。天然放牧场的过牧和长期使用,单位面积的载畜量逐渐增长,没有进行有目的改善土壤的农业生产性能的土壤改良工作,致使土壤表层板结和透水性能变坏。同时出现盐渍化过程的加强和地下水位的升高。接着植被发生变化,即牧草种类越来越少,植物量逐渐减少,植物饲用品质下降。在半荒漠气候条件下,降水量极少和灌溉用水缺乏,排除了土壤脱盐和吸引人们进行灌溉农业的可能性。业已查明,为了开垦干旱地的盐渍化土壤,可利用按季节周期性重复的有  相似文献   

10.
灌溉对心底土积盐层的溶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心底土积盐层是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不可忽略的原因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作物正常生长和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综合目前的研究资料,人们对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发生和防治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对心底土积盐层与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得较少,忽略了这个问题。正如罗赞诺夫指出:“人们往往忽略了土壤以及底土的原始含盐量在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中的作用,因此,我们愿意再一次强调指出,必须重视自然条件特别是土壤的原生盐渍化在次生盐渍化中的重大意义和作  相似文献   

11.
在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中,干旱土纳是其重点的研究课题之一。干旱土纲的壤质与砂砾质土壤,由于面积大、分布广,土地利用方向不同要求我们划分出来,土壤分类高级单元是制定土地规划、农业区划等方面的重要依据,砂砾质与壤质干旱土因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不同要求在高级单元中区分开一。土壤剖面特性的不同和质地的差为我们提供了区分的条件和依据。按照亚纲划分和各土类性质归并的原则,应以亚纲区分,这样干旱土纳划分为三个亚纲:高寒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论述了中亚干旱区的土壤形成环境和土壤地球化学特点,剖析了该区广泛分布的盐渍土、石膏土和碳酸盐土的成土特点和地球化学元素分异规律;根据当前土地利用中面临的土壤退化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若干因地制宜的利用土壤资源战略的建议。同时,还对加强我国和中亚5国学术交流,促进互利共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北地区是重要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研究其农业干旱脆弱性时空分布特征是有效应对干旱气候的关键。基于IPCC评估框架,考虑蒸散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将多时间尺度干旱指数纳入指标体系,研究西北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该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呈现下降态势,其中2010—2015年下降幅度最大,但区域均衡性减弱,出现“两极”现象;2015—2020年脆弱重心逐渐向南部地区转移,形成“辐射”效应。该地区农业干旱脆弱性冷热点区域变化显著,2010年热点区域集中在新疆西南部,冷点区域分布在新疆北部和宁夏;2020年热点区域转移至甘肃和青海南部,且呈现向外辐射现象,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新疆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甘肃黄土高原土壤农业水分常数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土高原2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及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作物观测地段的土壤农业水分常数分析,以揭示该地域农业水分特性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在甘肃黄土高原,土壤容重从北到南、从浅层到深层呈减少趋势;凋萎湿度地域及垂直分布变化不大;田间持水量地域分布特征明显,陇西黄土高原大于陇东黄土高原;干旱的临界土壤含水量基本上为北部小于南部,最大值出现在陇西黄土高原的中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初步研究了我国典型干旱区黑河下游的土壤属性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分析该地区的地形参数(坡度,沿剖面曲率和沿等高线曲率),植被指数(NDVI)及地质数据,设计了16个野外典型样本采集点及9个独立样本用于结果验证。应用室内试验,测定土样的3个属性特征(饱和导水率、土壤容重及土壤含水量)。以模糊隶属度作为权重,运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得到三组土壤属性的空间分布,结果与9个独立采样点进行对比,无显著性差别。表明该方法在极端干旱区黑河下游地形较平缓地区适用性较强,结果能够满足应用需求,为该区域的地表过程研究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发菜生态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布在荒漠草原上的食用蓝藻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的生态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着眼于发菜对干旱、严酷气温以及贫瘠的碱性钙质土壤的适应性。文章推测了发菜正常生活要求干湿交替条件与过湿环境不利于生长的原因;还分析了土壤含量高CaCO_3,具高碱性条件对藻体胶质的形成,积累以及原植体形态建成的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发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和应急管理能力,以10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择表征农业干旱风险的危害性、暴露性、脆弱性和抗旱能力等方面的17个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具有区域适用性的农业干旱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聚类循环迭代方法构建了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全省农业干旱风险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和规律性,极严重-严重干旱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榆林、渭南、商洛地区;中度干旱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延安、宝鸡和咸阳地区;一般-轻度干旱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铜川、安康、西安和汉中地区,农业干旱风险总体呈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关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的特点。依据研究结果,为管理部门决策制定提出了不同风险区抗旱减灾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长岭县为例,依据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反馈控制理论和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维持现状”、“生态建设”、“节水”、“偏畜牧业”、“偏种值业”和“农牧互促”等6种调控方案。经仿真模拟及其结果对比分析,“农牧互促”方案是研究区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调控方案。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典型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流域主要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 ,流域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问题。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是水资源在利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性 ,其值的增强对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黄河流域提出了基于若干指标来综合表征缺水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流域 8个典型城市的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进行了评价 ,得出了这些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差异 ,最后提出了增强这些城市水资源社会可再生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1 对新疆土壤的认识众所周知,新疆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6,纬度南北跨15°,经度东西跨23°。高山盆地相间,水热条件有很大差异。土壤形成和分布的条件复杂多样,加之灌溉农业历史悠久,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由自然和生产活动赋予土壤许多特点特性。此外,许多土壤类型,不同程度地带有干旱区的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