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2 毫秒
1.
宋伟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572-12574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春大豆苗期抗旱类型,筛选抗旱资源,为黑龙江省选育抗旱春大豆品种提供优异亲本。[方法]利用干旱反复法对黑龙江省78份春大豆材料进行干旱胁迫,采用盆栽试验,每盆(50em×30cm)保苗10株,每处理3次重复,对照土壤含水量为80%,在大豆3初复叶时进行胁迫,通过调查幼苗的存活率确定不同材料的抗旱类型。[结果]78份供试材料中,抗线号、龙字号、大豆品种和黑河号品种抗旱和不抗旱类型分布比例相差不大,而黑农号大豆品种全部属于抗旱型材料,合丰号和绥农号大豆品种抗旱类型居多,垦丰号和垦豆号品种全部属于非抗旱类型。[结论]耐旱品种有抗线5号、黑农51、黑农52、黑农60、黑农61、龙小粒豆2号、龙青大豆1号、龙黑大豆1号、合丰48、合丰50、合丰51、合农62、绥农28、绥农30、垦丰7;较耐旱品种有抗线4、抗线6、抗线7、黑河43、黑河50、黑河51、黑河53、黑农38、黑农44、黑农48、黑农62、黑农64、黑农65、龙小粒豆1号、合丰35、合丰56、新合丰25、绥农15、垦丰11。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出适宜十堰地区生产的夏季栽培香菇(Lentinula edodes)品种。[方法]选择10个夏季栽培香菇品种,分别从菌丝生长情况、农艺性状及产量等方面对菌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南山1号及夏18这2个菌株在当地栽培模式与气候条件下具有污染率小、菌丝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结论]南山1号及夏18表现较好,推荐作为十堰地区夏季栽培香菇品种。  相似文献   

3.
西藏林芝地区玉米地膜栽培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卓嘎  昌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66-18468
[目的]研究地膜颜色与玉米产量的关系,为西藏地区玉米最佳栽培方式提供一些参考。[方法]用黑、白2种颜色地膜栽培正红6号、正红211及川单15号3个玉米品种,对其产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探索不同颜色地膜对玉米不同品种产量的影响。[结果]黑膜栽培玉米在产量性状上优于白膜栽培的玉米。黑膜栽培的玉米在整体上株高、穗长、穗直径等优于白膜栽培玉米。穗位性状协调,积累和制造营养的叶片多,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制造和积累的产物多,产量高。但是黑膜栽培的玉米生育期比白膜栽培的长。在西藏林芝地区及相似气候地区应选育或引进株高适宜、大穗、大粒型及穗位适中的品种,避免结穗数多、籽粒小且第1穗高度较高的玉米品种。[结论]在西藏地区,利用黑膜栽培饲料玉米可能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黑木耳菌株进行农艺性状评价与遗传差异分析,筛选不同种源黑木耳优良菌株,为黑木耳栽培菌株的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15个黑木耳菌株进行PCR扩增,对产物进行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图谱分析不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对各菌株的菌丝生长、子实体农艺性状和产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农艺性状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5个黑木耳菌株遗传相似系数为0.50~0.97,且在相似系数为0.50时可分为2个类群,其中大部分菌株的聚类结果与其地理分布相吻合。依据菌株农艺性状分析,A6(黑山)菌株出耳快且整齐,耳片颜色黑、厚而小,产量高。Pearson分析发现,黑木耳菌株的产量与其现耳芽时间呈显著负相关,与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耳片厚度具有一定正相关性,而与母种菌丝生长速度无相关性。【结论】A6(黑山)菌株各项农艺性状均表现较好,可在南方地区进行推广栽培;A3(916)、A4(Aa7)、A5(黑2)和A8(丽黑1号)菌株可做育种材料。黑木耳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和现耳芽时间可以作为预测其子实体产量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适宜肇庆市种植的有机稻品种。[方法]选择常规稻(美香占2号、象牙航香、象牙香占)和特种稻(黑糯、黑米和红谷)共6个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比较了6个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稻米品质、微量元素。[结果]常规稻品种美香占2号实收产量为5 178.60 kg/hm~2,且综合表现较好,未发现有害物质残留。[结论]结合肇庆市主要推广常规稻种植情况,有机规模化种植模式下,常规稻品种美香占2号更适合在该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崔群香  郝振萍  马友琴  王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2871-2872,2882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京地区栽培的优良油豆角品种。[方法]引进了蓝马掌等8个油豆角品种,通过春秋两季栽培,对其适应性、产量和嫩荚性状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个油豆角品种在南京均能顺利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但秋季产量不如春季产量高;其中架57号油豆、一点红将军豆和架1油豆角产量较高,商品品质较好。[结论]架57号油豆、一点红将军豆和架1油豆角可以作为优良品种在南京地区进一步栽培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1选用优良菌株黑木耳菌株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黑木耳的产量和品质。生产用种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及市场的需求综合考虑,主要原则应选择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市场畅销的品种。例如黑29、亚A8号、丰收2号等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使用活性肽替代豆粕作为黑木耳2号和黑威单片2个黑木耳品种代料栽培的氮源补充物质,从产量、黑木耳营养成分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对于黑木耳2号,活性肽(占培养料干重的0.15%)可以替代豆粕(占培养料干重的1%)不减产;且对黑木耳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无影响,但会使粗纤维、铁含量升高。对于黑威单片,活性肽替代豆粕会减产;会使可溶性糖、粗纤维和铁的含量增高,而降低粗蛋白的含量。复合添加豆粕和活性肽可以明显提高黑木耳中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基于AMMI模型的黑粒花生产量遗传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不同黑粒花生品种(系)产量性状遗传的品种和环境交互效应,以山西南部5个试点的8个黑粒花生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应用AMMI模型分析不同品种的稳定性及试点分辨力。结果表明,品种河津三粒黑和新品系临黑丰1号、临黑3号在各试点具有较好的品种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且田间产量较高;大阳镇、韩村、阳村乡3个试点对参试品种(系)有较好的分辨力;河津三粒黑、太谷绿宝黑、临黑丰1号、临黑3号对大阳镇试点的特殊适应性较好。AMMI分析结果可为黑粒花生新品种选育及引种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大兴安岭高寒气候地区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对广泛栽培的4个黑木耳品种进行了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兴安1号与兴安2号更适合气候条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黑木耳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14个不同来源的黑木耳菌株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在选用的15个ISSR引物中,有2条引物建立了14个菌株的指纹图谱,其能将所有供试菌株相互间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4个供试菌株分为2个类群.类群Ⅰ包括11个菌株.且其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类;类群Ⅱ包括3个菌株;其中"981"和丰收1号的遗传距离最近.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波-反复冻融协同作用对黑木耳菌丝体破壁的影响,并确定最佳破壁组合条件。[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处理过程中破壁时间、加水量、破壁次数、冷冻时间、冻融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确定最佳条件组合。[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破壁时间以20 min为宜,选择15倍为最适加水量,选择2次超声波破壁次数较宜,冷冻时间以30 min为宜,选择3次冻融次数较为合适。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效果依次为破壁时间、破壁次数和冻结时间,最佳组合条件为冷冻时间30 min,破壁时间25 min,破壁2次,此时多糖得率可达到57.76 mg/g。[结论]该研究可为指导实际生产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秋菊  李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37-17238,17267
[目的]研究乙醇浸提法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检测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80%,提取时间6h,提取温度50℃,在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达到0.43%。[结论]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率较高,适于提取黑木耳中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确定玉米(Zea mays L.)品种在沧州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方法]对13个玉米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平玉8号、承玉23、大玉3号、中单909、张玉1355、蠡玉18产量表现较好,各产量性状优良,其中承玉23、张玉1355、蠡玉18生育期较长,适合沧州地区春播大面积示范推广,平玉8号、大玉3号、中单909生育期较短适合沧州地区夏播大面积示范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沧州地区推广优良的玉米品种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青松  闵华  周胜乐  庄洁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116-14117
[目的]研究用含有丰富营养的菠萝皮代替蔗糖对栽培黑木耳的影响。[方法]采用2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比较了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在9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中,黑木耳菌丝均能正常生长。配方7、8、9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与配方6、5、4、3、2、1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差异极显著。配方7、8、9的培养基中菌丝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当配方中的菠萝皮达到杂木屑的12%时,不添加蔗糖也可使菌丝的生长速度达到最快。配方7、8、9的培养基中黑木耳平均产量最高,与其他6种配方的差异极显著。配方7、8、9的培养基中黑木耳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当配方中的菠萝皮达到杂木屑的12%时,不添加蔗糖也可使黑木耳产量达到最高。[结论]用菠萝皮代替蔗糖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孙婷婷  张健  邹莉  于洋  郭静  杨苑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587-8588,8616
[目的]筛选有效防治木耳害虫的植物源农药。[方法]采用平皿加药法和子实体喷药法,分别研究了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苦参碱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稀释200倍浓度时,4种植物源农药对木耳菌丝抑制作用均较大,且抑制率均随稀释倍数的增大而降低,其中印楝素对木耳菌丝的抑制率最高,苦参碱和除虫菊素其次,鱼藤酮的抑制率相对较低;鱼藤酮对木耳子实体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鱼藤酮可在木耳害虫防治中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添加平菇或香菇菌糠对木耳菌糠-鸡粪堆肥的效果,通过腐殖质组成特征筛选适宜的配方,将风干、粉碎后的平菇或香菇菌糠添加到木耳菌糠-鸡粪堆料中[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Ⅰ-1)、2∶4∶4(Ⅰ-2)、1∶4∶5(Ⅰ-3),香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分别为3∶4∶3(Ⅱ-1)、2∶4∶4(Ⅱ-1)、1∶4∶5(Ⅱ-1)],进行为期90 d的好氧堆腐试验,探索不同配方对堆料总有机碳(TOC)、胡敏酸碳(C_(HA))、胡敏素碳(C_(Hu))含量,胡富比(C_(HA)含量/C_(Hu)含量),胡敏酸(HA)碱溶液在465、665 nm处光密度比值(E_4/E_6)的影响,进而确定平菇或香菇菌糠与木耳菌糠-鸡粪间的最优配比。结果表明:与10 d相比,堆腐90 d后,除了Ⅰ-1处理能使堆料TOC含量得以累积,使其增加4.0%外,其余处理均可促进TOC的矿化;Ⅰ-1处理对堆料C_(HA)的消耗程度最大,而在2∶4∶4和1∶4∶5两个配比下,添加香菇菌糠(Ⅱ-2、Ⅱ-3)比平菇菌糠(Ⅰ-2、Ⅰ-3)更有利于木耳菌糠-鸡粪堆料C_(HA)的矿化分解;除了Ⅱ-3处理能使HA碱溶液E_4/E_6有3.9%的增加外,其余处理均可促使E_4/E_6下降,使HA的缩合度和芳构化程度提升,Ⅱ-1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其次是Ⅰ-2处理;在堆料腐解期间,胡富比均有所降低,其中Ⅰ-1处理的降低幅度最大,Ⅰ-2和Ⅱ-3处理可促进菌糠堆肥的腐熟;在分解胡敏素(Hu)方面,Ⅰ-2处理更有优势,其次是Ⅱ-2和Ⅱ-3,而Ⅰ-1、Ⅰ-3和Ⅱ-1处理对Hu组分的降解能力相对较弱。平菇菌糠、木耳菌糠、鸡粪间质量比为2∶4∶4(Ⅰ-2)时更有利于堆料HA缩合以及Hu降解,最终促使堆料腐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Auricularia Auricula,PFAA)对体外高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Wistar乳鼠原代细胞随机分为4组,即空白对照组;高糖组;0.4 mg/mL PFAA组;0.8 mg/mL PFAA组。用荧光显微镜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2、caspase-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经PFAA干预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bcl-2表达增加,caspase-3表达减少。[结论]PFAA抑制体外高糖培养的乳鼠心肌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激活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绿豆新品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9):2573+2575-2573,2575
[目的]筛选出适合乐山地区栽培的优质绿豆(Phaseolus radiatus L.)新品种.[方法]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温度等自然生态条件,对引进绿豆新品种(LL101-1、冀绿7号、304008、SL1104)与当地的传统绿豆品种(CK)进行对比试验.[结果]LL101-1和SL1104两个品种不适宜在当地种植,冀绿7号和304008可以在当地种植,冀绿7号产量高、抗性强,适宜在当地作主推品种大面积推广.[结论]该研究可为改善乐山地区绿豆品质、提高产量、解决生产上绿豆品种混杂的问题提供参考,并为当地绿豆产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黑木耳不同交配型的单倍体菌株RAPD/BSA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种内杂交子H2J3的子实体上单孢分离培养得到F1代52个单核体菌株,将F1子代及亲本(H2,J3)等所有供试单核体菌株的菌丝体两两配对培养,采用核荧光染色观察核相,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锁状联合,鉴别菌丝交配反应是否形成双核体菌丝,同时测定了亲本菌株所有F1子代的交配型。根据交配型表型将F1子代菌株分成两群(F1-A1,F1-A2),将每群内各自菌株的DNA等量混合,构建交配型基因的等基因池,通过64个随机引物的RAPD分析,发现引物S126在2个等基因池间扩增出差异带S1261021,且在属于同一交配型的亲本及F1子代之间扩增结果基本一致,表明S1261021是与交配型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