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IBDV具有高度传染性,在自然环境里极其稳定。针对IBD的治疗尚没有特效药物,目前最好的方法是执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并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防控。传统的疫苗可分为两类:减毒苗与灭活苗。直到今天,尽管血清2型IBDV经常在鸡群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估不同毒力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活疫苗是否会对鸡的免疫应答产生影响,本实验选用A、B、C三种商品化IBD活疫苗免疫商品肉鸡,以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疫苗抗体的消长规律为模型,评估3种I BD疫苗对ND抗体产生的影响.免疫后ND抗体检测结果显示,三种疫苗对ND抗体产生的影响差异不明显。结果提示,临床上选用IBD疫苗不必过于关注其毒力。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二价弱毒细胞苗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预防主要靠接种疫苗,我国目前使用的IBD疫苗种类繁多,大多数为IBD血清I型毒株制备的鸡胚组织苗和细胞苗.  相似文献   

4.
迪卡讲座     
三、如何减少法氏囊病的威胁对付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或简称IBD)最确实的控制方法必须从祖代鸡场,父母代场到商品代鸡场做整体性的疫苗免疫予防工作.在小母鸡进入产蛋前,利用油性灭活苗注射接种,使种鸡群在产蛋期间能产生极高的抗体,再经由种蛋使下一代的小雏带有高度的母源抗体使二周龄雏鸡的法氏囊-早期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免受到IBD的侵害,之后再对小鸡实施完善的法氏囊免疫程序,如此才能确实控制  相似文献   

5.
1、15日龄时接种 IBD 弱毒疫苗后于25日龄时再接种IBD 油乳剂灭活疫苗的雏鸡,均可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15日龄接种弱毒疫苗比1日龄接种产生的抗体效价高,维持时间长;只在15日龄接种一次灭活疫苗的雏鸡抗体水平低,维持时间短。商品蛋鸡 IBD 最佳免疫程序为,15日龄接种 IBD 弱毒疫苗,25日龄再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当前鸡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由于IBD病毒血清型多、交叉免疫幅度小、弱毒疫苗性能差,故许多鸡场虽接种疫苗,但仍有该病发生,且常与鸡新城疫(ND)混合感染。针对以上情况,各地研制出诸如IBD卵黄抗体、IBD、ND双抗卵黄液和抗血清等作紧急防治,大都收到明显效果。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和我们不断探索发现,不同疫苗和方法接种产卵母鸡的IBD、ND卵黄抗体效价有明显差异。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禽福、亿妙灵"对雏鸡IBD疫苗接种后免疫细胞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使用免疫增强剂“禽福”和“亿妙灵”的1日龄SPF雏鸡接种IBD疫苗后,对其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的T细胞和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使用“禽福”,还是“亿妙灵”的雏鸡,接种IBD疫苗后,其上述各项被检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IBD疫苗单独接种雏鸡。其中,“禽福”IBD疫苗接种雏鸡又较“亿妙灵”IBD疫苗接种雏鸡明显增加。表明免疫增强剂“禽福、亿妙灵”能明显提高雏鸡对IBD疫苗的免疫应答,增强IBD疫苗接种雏鸡对vvIBDV攻击的免疫保护率。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囊病(IBD)的最大危害是引起免疫抑制,使家禽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防制此病主要靠搞好清洁卫生、采用完善的免疫程序和接种疫苗。近年有很多有关疫苗种类,接种方法,免疫程序及抗体检测等方面的报道,现综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又称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最早于1962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市发现,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IBDV主要侵害雏鸡法氏囊内的B淋巴细胞,损伤法氏囊,造成免疫抑制~([2]),干扰各种疫苗的效力,使感染鸡对其他细菌性、病毒性以及寄生虫性疾病更  相似文献   

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组织灭活疫苗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本市规模养鸡场和养鸡个体户相继暴发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用国产的疫苗或国外进口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常不能有效地控制发病和流行,甚至出现接种后不久发病的病例,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烟台市  相似文献   

11.
1995年6月,我公司对一组共6栋进入产蛋后期种鸡实施强制换羽,以利用其第二产蛋期。由于全组鸡群IBD抗体水平偏低,因此必须接种IBD疫苗,我们用派斯德公司生产的IBD(B38)弱毒疫苗与某厂家的IBD弱毒疫苗进行对比试验,观察其后代对感染IBDV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免疫增强剂对IBD疫苗免疫雏鸡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对使用免疫增强剂“禽福”和“Immunair”的1日龄SPF雏鸡接种IBD疫苗后,其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组织的T细胞和IgA、IgM和IgG生成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结果使用免疫增强剂雏鸡在接种IBD疫苗后,其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地高于IBD疫苗单独免疫的雏鸡,其中,使用“禽福”的免疫雏鸡又较“Immunair”的免疫雏鸡明显增加。表明免疫增强剂能明显提高雏鸡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黏膜免疫组织对IBD疫苗的免疫应答,增强IBD免疫雏鸡对vvIB-DV攻击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3.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防制主要靠搞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采用完善的免疫程序和接种疫苗。现将我场的一次疫苗接种免疫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雏鸡的一种急性病毒曲传染病,世界上主要养禽地区几乎都有发生。由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JBDV)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所以鸡场仪通过消毒和隔离来控制本病是不行的,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手段。我国自推广使用 IBD 疫苗以来,IBD 造成的损失已大大减少,但近来一些鸡场,使用疫苗后仍有不同程度发病,有的鸡场甚至失败。导致 IBD 免疫失败的原因很多,现将查找到的有关免疫鸡群发生 IBD 的原因与防制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侵害雏鸡和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法氏囊(腔上囊)为主要特征。本病发生突然,患鸡高度沉郁,食欲大减,缩颈,间歇性腹泻,排白色粘稠稀便,恢复期排绿色粪便。鸡群感染多呈一过性。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免疫接种以提高鸡只特异性抵抗力是防治IBD的最重要的方法。但是近年来,IBD的流行出现了新特点,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使亚临床IB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目前使用的IBD疫苗已不能有效地控制IBD的流行,甚至出现接种后不久发病的现象,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相似文献   

16.
两种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商品化介质疫苗,采用粗滴气雾法接种,免疫SPF白色来克亨鸡,比较其对IBD临床症状的预防效果,结果两种疫苗对当日龄雏鸡有同等效果的免疫能力并均安全,接种鸡没有发病、没有死亡,到28日龄,法氏囊没有严重肉眼和显微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和鸡新城疫(ND)均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病毒性疾病,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计,特别是近年来,IBD 和 ND 的流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这两种疫病的主要手段,但在实际生产中,常常在接种疫苗后仍发生 IBD 和 ND。因此,发生 IBD 和 ND 能否通过治疗来减少损失是广大养鸡生产者极为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鸡血清抗体(IgG)可通过蛋黄传递以及 IBD 和 ND 常呈混合感染发  相似文献   

18.
1.1免疫接种程序有误 疫苗接种时机不对,疫苗接种晚,畜禽不能在疫病易发日龄或流行季节前产生免疫力,接种过早则大量疫苗被母源抗体或上次接种产生的抗体消灭。同时接种多种疫苗或接种间隔时间短,疫苗之间相互干扰。有些疫苗间的干扰作用比较明显,如鸡ND疫苗与IB疫苗、ND疫苗与IBD疫苗、猪瘟疫苗与猪蓝耳病疫苗等。有些疫病有死苗、活苗或其他新型疫苗,每类疫苗可能又有不同的血清型或毒株。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病毒抗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已出现几个不同的血清亚型,因此目前亦已使用的 IBD 疫苗不能有效地控制某些地区的 IBD 暴发和流行。美国 Select 公司最近研制生产了一种 IBD 广谱疫苗,代号 SVS510,这种疫苗由几个选择的 IBD 疫苗病毒  相似文献   

20.
鸡染性法氏囊病(IBD)弱毒冻干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7%;新城疫(ND)Ⅳ系冻干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7%;单独大肠杆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3%,两种疫苗与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33%;死亡率为20%.结果说明.IBD弱毒或ND Ⅳ系冻干苗接种对鸡感染大肠杆菌无影响;两种疫苗联合接种则大肠杆菌对鸡的致病性增强。IDB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27%;隐性ND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27%,死亡率为20%;IBD野毒、ND野毒和大肠杆菌共同接种组发病率为47%,死亡率为33%;单独IBD野毒接种发病率为33%,死亡率为20%;单独ND野毒接种组发病率为27%,死亡率为13%;单独大肠杆菌接种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3%。结果表明,IBD病毒、隐性ND野毒可以明显增加大肠杆菌对鸡的致病力,尤以HBD病毒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