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无论典型还是非典型的鸡新城疫都时有发生。近三年来,在诊断鸡病中发现鸡新城疫的发生有一些新的特点并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宇卓 《农家致富》2011,(24):42-43
鸡新城疫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机能紊乱、全身粘膜和浆膜出血。为与禽流感区别,也称"亚洲鸡瘟"。一、病原新城疫病毒属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只有一个血清型。但自然界  相似文献   

3.
鸡新城疫的几种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除鸡以外,火鸡、雉鸡、鸽及很多鸟类都可以感染,水禽对本病抵抗力很强,可感染带毒而不发病。随着鸡新城疫非典型化增多,病死鸡剖检变化和临床症状非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鸽Ⅰ型副粘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鸽Ⅰ型副粘病毒(鸽PMV—1)人工感染病鸽的临床症状,鸽PMV—1的抗原性、生物和理化特性以及对鸡的致病性,并与鸡新城疫病毒(NDV),特别是速发型亲内脏性新城疫病毒株(VVNDV)进行了比较。此外,初步测试了几种常用的鸡新城疫疫苗对鸽抗NDV或抗鸽PMV—1的免疫效果;对广州、深圳地区的鸽子进行了鸽PMV—1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鸡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亚科腮腺炎病毒属新城疫病毒(ND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在养鸡实际工作中,ND在我国养鸡生产中仍是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鸡新城疫是养鸡生产中重点防疫的疫病之一,在规模养鸡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防疫注射,可收到极好的免疫效果,有效地保护了鸡群的健康。但在散养鸡群中控制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特别是一些新上养殖户缺少养殖经验,对防疫注射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往往造成鸡新城疫的流行,严重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的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及败血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1、鸡新城疫 鸡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感染禽类而呈毁灭性流行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5天.  相似文献   

8.
猪副粘病毒感染的初步诊断和病毒分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临床症状复杂的不同猪群中 ,分离出 4株副粘病毒。该病毒能凝集鸡红细胞 ,其血凝性能被鸡新城疫标准血清抑制。病毒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电镜观察不是冠状病毒而是副粘病毒。该病毒能引起猪的腹泻、呼吸急促、繁殖障碍、神经症状和体温升高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从病/死鸽中分离到1株病毒,血清学鉴定该分离病毒为禽Ⅰ型副粘病毒(PPMV);该病毒经毒力测定结果显示,PPMV的毒力与鸡新城疫病毒(NDV)La Sota株的毒力相似,为自然弱毒株;对该分离株F基因裂解位点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PMV F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为112G-R-Q-G-R-L117,属于弱毒株的特征性序列.将该株病毒制备成灭活疫苗,分别免疫鸽、鸡,结果都能诱导鸽、鸡体产生较高水平的HI抗体;分别以鸡新城疫标准强毒株F48E9、本组分离于鸡的野毒株CPMV( MDT 45.4 h,ICPI 1.85,IVPI 2.42)和分离于鹅的野毒株GPMV( MDT 59 h,ICPI 1.88,IVPI 2.39)攻击免疫鸡群,免疫鸡群可得到保护,而非免疫鸡群被攻击后全部致死.结果表明,用该分离毒制成的油乳剂灭活苗对鸡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抵抗鸡新城疫、鹅副粘病毒的攻击.用HI方法检测该株病毒与La Sota株之间的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La Sota株与PPMV两毒株间的抗原性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电镜负染技术对长春市某猪场病死仔猪的肠道内容物、肾脏、脾脏、肝脏、肺脏、脑等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在肠道内容物中发现大量副粘病毒,同时在肾脏、肝脏和肺脏中也发现数量不等的副粘病毒,在脾脏和脑组织中未发现病毒粒子.取肾脏为病料,采用同步培养方法接种于PK细胞系进行病毒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电镜负染技术可对猪感染副粘病毒进行快速诊断,该方法操作程序简便,速度快,从取样到结果判定在1h之内即可完成.细胞分离培养结果证实此病例中的猪副粘病毒可在PK细胞中克隆增殖,并引起细胞典型的病变(CPE).  相似文献   

11.
鹅副粘病毒感染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晨  张建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37-11838
[目的]为了确定江苏省某养鹅场2007年春季发生传染病的病因。[方法]从发病鹅群采集病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红血球凝集试验和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通过交叉HI试验测定F2代分离株和Lasota毒株的HI效价,并用稀释的F2代感染鸡胚尿囊液分别感染鹅和SPF雏鸡,观察其发病和死亡情况。[结果]通过SPF鸡胚接种与传代从病、死鹅的脑、脾、胰混合病料分离到1株病毒。经HA和HI试验证明该分离株为禽I型副粘病毒。人工感染鸡和鹅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对鸡和鹅都具有高致病性,同群混饲试验表明该分离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属强毒型NDV。这进一步证实该病毒属禽副粘病毒的新成员,即鹅副粘病毒I型。[结论]该研究为NDV出现了某些新的致病特点以及其对鹅同样具有致病性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2.
鸡新城疫又称伪鸡瘟,是一种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由典型性病变向非典型性病变转化。其致病原因多为外源病毒接触感染或免疫不当、免疫抑制等形成。在鸡的病例中是死亡率最高的病例,患病鸡多为10-20日龄育雏鸡,患病鸡的死亡率在80%以上,由此可见鸡新城疫的可怕之处。  相似文献   

13.
对昌黎县某鸡场爆发的以呼吸困难、甩头、头颈扭曲、排黄绿色稀粪、气管出血、腺胃乳头出血、肠道出血等为特征的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率90%,病死率77%,用鸡新城疫I系苗紧急接种几乎无效。为查明原因,尽快研究防治对策,从病鸡群中采集了病料,进行病毒的初步分离与鉴定。该病毒能凝集鸡的红细胞,HA为8log2,这种凝集作用可被鸡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证明所分离的病毒为鸡新城疫病毒。动物回归试验表明,分离毒株肌肉注射非免疫的鸡能使之发病、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症状与病变。对分离株进行了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测定,一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ICPI)的测定结果:MDT为36.0小时,ICPI为1.89。两项试验均表明,分离毒株为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新城疫病毒的基因组与结构蛋白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城疫病毒属于副粘病毒科、Rubulavirus病毒属、Ⅰ型副粘病毒的惟一成员,为单股负链RNA病毒,整个基因组全长15586个核苷酸,编码核衣壳蛋白、磷蛋白、基质蛋白、融合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和高分子量的RNA聚合酶6种结构蛋白。为进一步做好新城疫的防治工作,对新城疫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对其基因组特征和编码蛋白的结构及功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从而为新城疫病毒的深入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新城疫是由禽I型副粘病毒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禽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以消化道、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要特征,是危害世界养禽业生产的最严重疾病之一(甘孟候,2003)。鸡新城疫病普遍存在,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本文从鸡新城疫发病机理、新城疫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免疫防治和鸡新城疫疫苗研究等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鸽新城疫又称鸽的Ⅰ型副粘病毒病,是由近年来发现的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型传染病,该病毒与鸡的Ⅰ型病毒同为一属,具有高度交叉免疫原性。鸡新城疫可感染健康鸽,而鸽新城疫不引起鸡发病。  相似文献   

17.
单克隆抗体夹心ELISA试验检测鸡新城疫病毒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0株抗鸡新城疫病毒(N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Abs) 中筛选出2株MAbs—M22和F23,分别用作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而建立的MAbs—夹心ELISA试验,对提纯NDV的最小检出量为25ng/ml病毒蛋白.NDV鸡阳性血清对本试验的特异性阻断作用和与其他禽类病毒交叉反应的阴性结果,证明本试验对NDV的特异性。从临床疑为鸡新城疫的724只病鸡的口腔棉试样品中共检出阳性502只,其中200个样品与病毒分离试验结果完全一致,两者均查出阳性鸡176只。  相似文献   

18.
1病因和症状 1.1鸡新城疫俗称鸡瘟、亚洲鸡瘟等。它是一种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该病病原是新城疫病毒,是一种禽副黏病毒,病毒有血凝性,鸡新城疫病毒能凝集鸡、鸭、鹅、兔等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而这种凝集作用能被鸡新城疫抗体的特异性抑制。鸡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根据病毒毒力差异可将鸡新城疫病毒分为五种病型。  相似文献   

19.
一起鸡新城疫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俗称"鸡瘟",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属国家一类动物疫病,对养鸡业危害很大。病毒存在于病鸡的身体及分泌物和排泄物中,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被鸡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尘埃、土壤等都可传播本病。从外地购入带病鸡常是本病爆发的主要原因。笔者结合参与  相似文献   

20.
鹅副粘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SPF鸡胚分别从扬州市不同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等病料中分离到5株病毒。鸡胚分离的病毒株均具有凝集鸡红细胞,HA为27~14,并被康复血清所抑制。毒价ELD50为1011.24,人工感染易感鹅引起发病死亡,与自然病例的症状和病变相同,并能在鹅群中流行传播。3株鸡胚绒尿液毒作负染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均呈大小不一、形态不正、表面有密集纤突结构,病毒内部由囊膜包裹着的螺旋对称的核衣壳,大小平均直径为120nm。根据血清学检测、病毒形态结构及特性等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分离毒株为副粘病毒科副粘病毒属一员。应用分离毒研制的灭活苗经试验表明有良好的保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