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玉峰  张新生  赵明 《玉米科学》2004,12(2):026-029
试验以吉林省主推的普通玉米单交种为母本,以高油玉米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研究双亲对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母本对杂交当代子粒脂肪含量的影响大于父本,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含量与其双亲的关系是:普通玉米单交种×高油玉米自交系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含量=0.60P1+0.40P2;普通玉米单交种×高油玉米单交种杂交当代子粒的脂肪含量=0.65P1+0.35P2;普通玉米单交种×高油玉米群体的杂交当代子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夏玉米郑单958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与植株含氮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夏玉米子粒生长期棒三叶SPAD值与棒三叶、全株总叶片及整株含氮率均有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不同施氮水平子粒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均以穗位叶为中心呈现出中间高两边低的趋势,SPAD值依次为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施氮可调节各部位叶片SPAD值或氮素含量,但并未改变其空间分布模式。不同施氮水平子粒生长期上部和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总体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下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则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夏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对氮肥的反应均表现在一定范围内(N≤207 kg/hm2),子粒生长期各叶片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总施氮量增为276 kg/hm2时,各叶片叶绿素含量不再明显增加,相对来说中部叶比上部和下部叶对氮肥的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在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生育进程中叶片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玉米叶片和根系内源激素含量除ABA含量为磷低效自交系>磷高效自交系>F1外,ZT、GA3和IAA含量均为F1>磷高效自交系>磷低效自交系。低磷胁迫下,除ZT含量较正常供磷水平减少外,GA3、IAA和ABA含量均较正常供磷水平增加。ZT和ABA的变幅表现为磷低效自交系大于磷高效自交系和F1,GA3和IAA的变幅表现为磷高效自交系和F1大于磷低效自交系。此外,低磷胁迫下磷高效自交系与磷低效自交系间同一内源激素最值出现时期不同。说明低磷胁迫下不同磷利用效率自交系内源激素表现出规律性变化,因此可将内源激素作为鉴定和选育玉米磷高效基因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用我国常用的82个不同基因型自交系为研究材料, 在两种氮肥处理下对其子粒产量、耐低氮指数、保绿性相关性状进行测定, 探究不同玉米自交系保绿性及其与氮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以高氮下保绿度为指标筛选出了23个保绿型自交系, 27个早衰型自交系, 其余32个为中间型自交系。两种氮水平间保绿度及其相关性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 子粒产量与保绿度及其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研究表明, 保绿性不仅与子粒产量密切相关, 同时还显著影响氮效率。因此, 保绿性可作为筛选氮高效玉米自交系的一个重要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5.
氮肥不同比例分期施用对玉米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氮肥不同比例分期施用下的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NRA)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在整个生育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在各生育时期,NRA随氮肥施入比例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生育后期,9.5万株/hm2密度下的玉米叶片和根系中硝酸还原酶活性低于8.5万株/hm2,NRA与产量的相关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玉米自交系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AD-502型叶绿素仪进行大量、快速、无损伤测定玉米苗期叶绿素含量提供了线性相关方程,建立了玉米苗期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077 6x+0.175 6(r=0.92),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在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对192份玉米自交系分别进行了苗期(3叶期、6叶期、大喇叭口期)叶绿素含量测定。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低氮与正常供氮条件下,苗期叶绿素含量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差异,大喇叭口期对氮肥最敏感。192份玉米自交系氮敏感指数变幅为7.55%~39.87%,为玉米育种提供了苗期氮敏感基因型差异数据。  相似文献   

7.
选育高抗倒玉米杂交种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秀玲  张东银 《玉米科学》2000,8(Z1):019-020
在高水肥条件下,玉米杂交种抗倒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单产潜力的发挥。玉米杂交种的抗倒性取决于双亲的抗倒性及其合理搭配。由于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影响选择效果。试验表明玉米自交系的抗倒性受株型、根系形态、发育早晚、发育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根系形态依据根系的开张程度分为横展型、直立型和中间型三类,不同形态的根系其抗倒性也有所不同;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根系的性状分离时间长,稳定较慢,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玉米锌素营养基因型差异及遗传特性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19个单交种和15个自交系为材料,对玉米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抗缺锌性能及其分级指标、与其亲本自交系的遗传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在供试的单交种之间锌素营养特性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同时发现:玉米单交种对缺锌的敏感性与其亲本自交系有密切的遗传关系,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敏感性的自交系有目的地选育对某些营养具有一定敏感性的品种,为通过育种手段解决营养问题提供了可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玉米单交种光合生产能力杂种优势对氮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为材料,设不追氮和追氮150 kg/hm~2两个氮处理,研究玉米单交种光合生产能力杂种优势与产量杂种优势的关系及其对氮肥的响应。不追氮条件下,玉米单交种产量杂种优势主要来源于干物质积累量和LAI的杂种优势,叶片光合特性Pn、Gs、Ci和Tr均未表现出杂种优势。追氮150 kg/hm~2条件下,产量杂种优势显著提高,较不追氮高36.6%;除干物质积累量和LAI等群体数量性状仍具有杂种优势外,叶片光合特性Pn、Gs、Tr和SPAD值等个体功能性状也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施氮条件下,干物质积累量和LAI的杂种优势没有提高,Pn、Gs、Tr和SPAD值的杂种优势分别较不追氮提高35.8%、55.3%、50.9%和19.6%。施氮条件下玉米单交种产量杂种优势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叶片光合特性杂种优势的提高,与干物质积累量和LAI的杂种优势无关。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宁  于海秋  王晓磊  闻竞  依兵  曹敏建 《玉米科学》2012,20(6):85-88,93
通过水培试验,以典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和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835为试材,分别于4、6、7、9和10叶期测定玉米根形态、根系还原力、伤流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研究不同耐性玉米自交系苗期根系对低钾胁迫的生物学响应。结果表明,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表现为根长增幅大,根表面积、根体积降幅小,根平均直径降幅大。与低钾敏感玉米自交系835相比,低钾胁迫下耐低钾玉米自交系90-21-3的根系相对发达、根系活力强、伤流量大及干物质积累量较大。  相似文献   

11.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选配强优势玉米杂交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46个重要玉米自交系及部分优良自选系相互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其杂交组合杂交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应用RAPD分子标记测得的自交系间遗传距离与其杂交优势显著正相关,即玉米自交系之间遗传距离越大,其杂交种子粒产量越高,杂交优势就越强。测得我国28个玉米主栽单交种双亲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6.1。根据不同遗传距离,组配72个单交组合,在单株潜力粒重>200g的29个组合中遗传距离≥6.0者占93.1%,而在遗传距离<6.0的40个组合中,单株潜力粒重>200g者只占5%。故遗传距离6.0可作为预测强杂交优势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2.
玉米P群自交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与温带骨干系相比,P群自交系苗期叶色、叶鞘特征特性明显,株型缺乏紧凑类型,生育期偏晚,单株产量低,抗性强,子粒百粒重和容重较高。P群自交系的光敏感反应主要表现在与营养生长相关的几个性状上,如株高、穗位和雄穗分枝数等。在生殖生长性状上光敏感反应比较迟钝。在温带玉米区适应性较好。但是一些P群自交系如沈137、齐319、1127等各项指标光周期敏感仍反应强烈。  相似文献   

13.
以6种不同干旱耐性玉米自交系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自交系苗期干旱耐性、泡状细胞特性及干旱胁迫后泡状细胞形变等研究,揭示泡状细胞与干旱胁迫耐性差异玉米自交系干旱胁迫前后的特性及反应的关联性,在细胞水平上探索重要农作物干旱胁迫反应机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B73、PH4CV、HiC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Mo17干旱耐性较强,Zong31、Z58次之。泡状细胞切片显示,叶片表皮泡状细胞簇数随自交系干旱耐性增强而增多,每簇泡状细胞数量随自交系干旱耐性增强而减少。干旱处理后,泡状细胞发生明显形变,自交系泡状细胞形变程度与其干旱耐性、叶片萎蔫程度、红外热成像、组织含水量和膜脂氧化产物MDA(Malondialdehyde)积累等胁迫反应特征呈对应关系,表明玉米叶片泡状细胞在调节植物干旱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烤烟K326为材料,采用盆栽砂培试验研究了打顶后缺氮、缺钾对烤烟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及烟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打顶后氮、钾胁迫对烤烟生理指标及烟碱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根系活力等方面大致表现为全素〉缺钾〉缺氮处理,而烟碱含量表现为缺钾〉全素〉缺氮处理,并且各处理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氮、钾胁迫不利于烤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不同钾素营养水平对春玉米碳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钾素营养水平与春玉米产量及碳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施钾量可使春玉米叶片具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以及较强的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同时也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各处理在春玉米主要生育时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及RuBP羧化酶、PEP羧化酶的活性均表现为K2>K3>K1>K0,这一规律与各处理对产量的影响一致。  相似文献   

16.
SHK - 6对大豆株型、产量及其生理基础的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黄4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利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SHK - 6为调节手段,研究大豆株型、 产量品质的形成及其生理基础。试验于分枝期叶面喷施SHK - 6,结果表明: 1)促进有效分枝数和百粒重的增加, 显著提高了单株荚数、粒数和产量,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 2)修饰株型,显著降低结荚 高度,有效延缓了处理后3~4个节间的伸长,促进了上部节间的伸长; 3)显著改善了叶片生理功能,如叶片可溶性 蛋白含量、硝态氮、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明显提高; 4)显著提高了根系生理活性,如显著提高根系活力、伤流量、伤流 中的硝态氮、氨态氮、速效磷的含量。SHK - 6可以通过塑造株型,改善叶片和根系生理功能,实现产量和品质的协 同改善。  相似文献   

17.
施氮模式对玉米氮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欢  谭贺  姜佰文  邓宏志 《玉米科学》2014,22(5):127-131
通过田间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氮肥单施和配施及基追比例对玉米各生育期氮吸收分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模式下,叶片、茎和鞘的氮含量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叶片氮含量在各生育期基本表现为AK(硫酸铵为基肥)>ADA(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硫酸铵为基肥)>US(尿素+缓释尿素为基肥)>UO(尿素+有机肥为基肥)>UK(尿素为基肥)处理;到达成熟期子粒的氮含量为US >ADA >UO >CK >AK处理,且US和ADA处理子粒氮含量较CO、AK和UK处理差异显著;US和ADA处理在成熟期子粒氮积累量较大,UO、AK和UK处理次之;灌浆期和成熟期氮积累量与产量呈线性相关。整体施氮模式对产量的影响,尿素配施缓释尿素和降低基追比的多重氮源更适用于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施用石灰氮对连作花生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可以缓解连作对花生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不良影响,石灰氮的缓解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速效化肥。石灰氮促进了连作花生主茎和侧枝的生长,提高了各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增加了各生育时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提高了连作花生的出苗率、单株结果数、果重和出仁率,明显增加了荚果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用225kg/hm2石灰氮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低氮胁迫对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幼苗生长及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分析比较不同氮效率玉米品种对低氮胁迫响应的差异。采用水培方法,以氮高效品种郑单958、正红311和氮低效品种川单428、先玉508为试验材料,在低氮胁迫(0.04 mmol/L)、正常氮(4 mmol/L)和低氮恢复处理3个氮水平下,分别测定苗期干物质积累量、叶片碳氮代谢产物含量及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比较不同氮效率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低氮胁迫显著降低玉米叶片和整株干物质重量、叶片氮代谢指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根系干重、根冠比、叶片碳代谢指标(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和淀粉含量)。不同品种间各指标的变化幅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不同规律,氮高效品种在氮素胁迫下对碳氮代谢的平衡能力更强,受低氮环境影响较小,植株的恢复能力较强,对胁迫环境具有更强的耐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对超高产春玉米花粒期叶片衰老与根系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选用不同穗型、株型品种浚单20、内单314和京单28为材料,在3种种植密度(7.5万、8.25万和9.0万株/hm2)下,比较研究花粒期冠层不同层位叶片光合性能和根层根系活力的垂直变化及其关系,明确高密度条件下超高产春玉米生育后期根冠早衰及其相关机理,探索防衰增产的调控途径。结果表明,花粒期叶片的叶面积指数(LAI)均随密度增加逐渐增大,而不同层位叶片的SPAD值、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根系活力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浚单20各性状对密度变化的反应较内单314和京单28敏感,浚单20在高密度下子粒产量最高;灌浆期浚单20根系活力最大值出现在30~40 cm的土层,内单314和京单28最大值出现在20~30 cm的土层,浚单20根系活力下移速度比内单314和京单28快,这与后期植株叶片的SPAD值、LAI、Pn、Tr和Gs的下降有着必然联系。春玉米衰老过程中地上部与地下部密切相关,叶片衰老进程与根系活力空间下移进程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