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长沙地区4个气象台站1951—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和2009—2017年闪电监测数据,分析了本区域内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规律;同时,结合长沙地区2002—2017年的雷击灾害、人口密度等数据,选取雷击密度、雷击灾害频度、生命易损模数及经济易损模数构造了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模型,对长沙地区进行了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长沙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倾向率为1.858 d/10 d;雷暴季节性变化明显,以夏季出现最多,约占全年雷暴日数的46.6%;存在5~6年,13~14年的年际尺度显著变化周期;长沙县、宁乡县为雷击灾害极高易损区,望城区为高易损区。  相似文献   

2.
陈金敏  孙兴池  李静  刁秀广  张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45-6348,6418
利用山东雷电监测网建站以来资料,结合雷击灾害上报资料,分析了山东雷电活动及其灾害气候特征。对资料进行了格点化处理,给出了正负地闪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了正负地闪各项参数特征及与雷电灾害的对应关系,同时分析并给出了山东主要城市的闪电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空间角度出发,首次考虑雷电流强度在区域雷灾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区域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建筑质量、雷击大地密度以及雷电流幅值对雷灾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结合闪电定位资料,基于GIS平台构建了简单易行的区域雷电风险评估模型,实现了对现有雷电灾害风险进行动态分析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雷电资料的利用效能.结果表明,江苏省南京市为雷电灾害高风险区,各地级市区域的雷灾风险较高,其他地区风险较低,与《全国雷电灾害汇编》中2007-2012年统计的雷电灾害事故结果大致相符.该方法能较好地表现区域雷电风险空间分布规律,实现了更快捷、合理地评价区域雷电灾害风险,对区域雷电灾害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鲁南地区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的闪电资料和温湿观测资料,讨论了闪电与温湿度的相应关系,以期进一步加强对闪电活动的认识,为该地区的雷电研究、雷电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SPSS统计分析系统,通过对2007—2011年宁夏雷电监测资料和1998—2013年宁夏的雷电灾害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检验的方法,探讨了宁夏5市雷电灾害特征,分析了雷击事件数、雷击死亡人数、雷电日数、雷电闪击次数、雷电闪击密度等因素与行政区域面积、总人口数、农业人口数等的相关性,阐述了宁夏雷电灾害风险区划的指标和区域划分,提出了雷电灾害风险指数的研究思路及其评估与区划问题。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对2007-2013年菏泽地区9个区县人工观测雷暴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的数理统计,重点分析了人工观测雷暴日、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雷暴日特征。结果表明: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获取的雷暴日数远大于人工观测的数据;闪电定位系统监测的雷电日局限于探测方法和设备的灵敏性,而人工观测的雷暴日局限于个人差异和地形影响,均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各地区雷电活动规律;两者综合筛选后的雷暴日能客观真实反映各地雷电活动特征,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有效反映雷电活动规律的雷暴日及雷击大地密度参数,为雷击风险评估与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对厦门市同安区雷电活动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采用2005~2010年同安区雷电观测和闪电定位资料,分析同安区雷电分布特征。[结果]同安区雷电活动频繁,主要出现在3~11月,其中5~9月最为活跃;空间分布不均匀,北部山区多,南部平原少。对同期相关环流形势和天气系统进行统计,结果表明,产生雷闪的天气类型主要有高空槽类、副热带高压类和热带系统类等3类6型。[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展雷击损害评估、雷电灾害预警预报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濮阳市5个县市气象观测站观测的雷暴日(2001—2017年)数据、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2005—2017年),以及濮阳市雷击灾害频度、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损失模数作为濮阳市各县市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评估评价指标,对濮阳市雷电灾害致灾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某一区域雷暴灾害的产生和带来的影响既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环境,以及该区域的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密切相关。基于有关资料构建濮阳市雷电灾害评价指标,为该区域预防与降低雷电灾害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旨在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科学水平,有效防范自然灾害风险。利用宣城市雷电灾害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法 对宣城市农村雷电灾害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电灾害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占比89.3%,建筑物受损全部发 生在农村。对2010~2020 年宣城市闪电定位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合孕灾环境,利用ArcGIS 绘制宣城市雷电致灾危 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雷电灾害人员伤亡都分布在雷电致灾高危险区和较高危险区。选取1 个雷击村,根据其地形、 地质、土壤、环境和雷电活动规律等,结合区域雷电致灾危险性等级,采取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湖南省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是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五纵七横"路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花高速澧水特大桥则是其关键性控制工程。本项目以现有技术研究为基础,开展国内外技术的调研论证,搜集整理资料,通过现场勘测及调研评估对澧水特大桥结构进行分析,对雷电灾害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和规律等进行分析;利用闪电定位仪和常规观测资料,统计分析大桥所在区的雷电灾害特征,雷电危害地域分布、时域分布、可能的影响、雷电危害分析等;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地理位置、地表特征、历史雷电活动规律等对闪电发生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建立精细化雷击大地密度网格数据,以利于更准确的实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雷电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建恒  杨仲江  吴孟恒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20-12723
针对河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和区位特征,应用河北省电力部门提供的1999~2008年闪电定位资料和河北省30年(1971~2000年)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全省雷电时空分布分析;以气象部门统计的自2000年以来的雷灾资料,并结合民政、统计、保险等部门的雷灾记录,从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个方面,研究全省雷电灾害的宏观分布情况,针对几个雷灾多发行业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首先阐述了雷电和雷击灾害的形成原理,介绍了容易被雷击的对象,指出雷电对人的伤害方式有直接雷击、接触电压、旁侧闪击和跨步电压4种,提出要充分利用雷电预警信号提前防雷。最后从建筑物防雷和个人防雷方面介绍了雷电灾害防御措施,对有效规避和降低雷击灾害损失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内蒙古河套地区1974~2011年9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和2007~2011年雷电灾害统计数据,分析了河套地区雷暴日和雷电灾害频度特征,然后基于内蒙古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选取雷暴日数、生命易损模数和经济损失模数作为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评估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出各旗县雷灾易损性分析指标值,并采用5级分区法对各指标进行分级获得各旗县的易损性等级值,完成了对河套地区雷电灾害综合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巴彦淖尔市7个旗县均属于中易损区以上,其中临河区、五原和杭锦后旗的雷电灾害易损度极高,乌拉特前旗和乌拉特中旗的易损度较高,磴口和乌拉特后旗属于中易损度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7年1月—2015年10月浙江省ADTD型闪电定位仪所获取的地闪的经纬度、雷电强度、地闪密度资料,结合淳安县的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居住环境,选取致灾因子、经济易损指标、生命易损指标、承灾能力,对淳安县雷电灾害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雷击风险区划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千岛湖、汾口、威坪、梓桐、浪川属于极高易损区,屏门、左口、金峰、富文属于极低易损区。  相似文献   

15.
防雷减灾体系工程包括雷电监测定位系统、雷电灾害数据库和雷电灾害业务工作平台3个部分,是积累雷电数据资料、研究雷电活动规律、提高防雷减灾能力的重要基础。分别探讨了3个部分的建设要求和方法,为青海省海南州防雷减灾体系工程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模型的信息扩散技术,对闽南地区3地市重大雷灾进行分析,并对其出现的可能性作出雷灾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7.
农村雷电灾害的成因及防雷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了农村雷电灾害事故发生的现状;分析表明农民防雷科学知识贫乏、观念淡薄,防雷设施滞后、防雷管理不到位及雷电预警信息发布不畅等因素是导致农村雷电灾害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提出了做好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对策,包括:加强防雷知识宣传、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雷电预警信息发布和强化责任落实等,对加强农村防雷减灾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雷电灾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农村雷电灾害的发生特点,分析农村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今后农村防雷减灾工作的开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闪电定位资料在内蒙古雷灾调查与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流的幅值等参数是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重要基础数据,在此通过雷电灾害事故的具体案例,初步分析了3个案例的地闪定位误差,介绍了内蒙古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特点,指出地闪定位的雷电流强度精度和位置精度的重要性,探讨了闪电定位资料在雷灾事故调查鉴定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张科杰  成勤 《农学学报》2018,8(9):52-57
为了研究城市化建设对区域雷电的影响,揭示自然环境的改变对雷电活动规律产生的变化,为不同区域雷电防护重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利用湖北省5个城市样本2007—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所选样本城市城区和非城区云地闪密度以及日频、月频、季节变化、雷电流强度。结果表明:城区云地闪密度小于非城区云地闪密度,城市效应减小了城区雷电发概率;云地闪日频次分布城区波动幅度比非城区大,分时城区雷电流平均跨度值明显大于非城区,城区受到局地气候的影响较大;全年各月正闪频次占比城区均大于非城区,雷电高发的月份城区云地闪强度均大于非城区。整体来看,城市效应使城区的云地闪密度降低,强度增加,且呈现出雷电流幅值跨度大等不稳定性,相对于非城区更容易出现极端雷暴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