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杂交鳢"杭鳢1号"是以杭州钱塘江野生群体乌鳢为父本、以珠江水系斑鳢为母本进行杂交,并经改良选育而获得的优秀杂种一代。"杭鳢1号"肉厚刺少、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能促进伤口愈合,具有良好的食品价值和保健作用;抗逆性强、能摄食配合饲料、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生长性能优良。网箱养殖产量高、效益好,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相似文献   

2.
杂交鳢"杭鳢1号"(以下简称"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杂交获得的F1代,笔者单位选育的该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委员会审定(GS-02-003-2009),该品种养殖可全程采用人工饲料投喂,更兼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饵料系数低、病害少、效益高等优点。杂交鳢的养殖有效解决了传统乌鳢投喂冰鲜鱼模式造成的水源污染及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杂交鳢"杭鳢1号"是由浙江雄性乌鳢和广东雌性斑鳢杂交得到的乌鳢新品种,具有早期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抗病力强、可全程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喂养等优点,可有效改善乌鳢养殖投喂冰鲜鱼造成的浪费及水质恶化、病害频发等问题,但是,目前养殖  相似文献   

4.
乌鳢(Channa argus,♂)、斑鳢(Channa maculatus,♀)是杂交鳢"杭鳢1号"的亲本。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乌鳢和斑鳢的肝脏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大量EST序列后,利用MISA软件进行微卫星信息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乌鳢EST序列59 959条,长度45 mb,发现15 428个SSR,出现频率为25.73%;获得斑鳢EST序列44 337条,长度27 mb,发现8 439个SSR,出现频率为19.03%。在乌鳢和斑鳢EST-SSR中,重复单元以1~2碱基重复为最多,并以长度小于16 bp的短重复序列为主,间隔SSR和复合SSR的EST序列RPKM均值要低于单纯型SSR的EST序列RPKM均值,且在单纯型SSR中SSR长度越长,其RPKM均值则越低。  相似文献   

5.
杂交鳢池塘高效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杂交鳢,也称杂交生鱼,是以乌鳢(Channa argus)为父本,斑鳢(Channa maculata)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杂交鳢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湖南生鱼为父本、斑鳢为母本的杂交种;一种以山东  相似文献   

6.
<正>本试验杂交鳢是由钱塘江水系雄性乌鳢和广东省珠江水系雌性斑鳢杂交获得的子一代,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具生长速度快、耐低氧、抗病力强等特点,可全程摄食膨化颗粒饲料,降低养殖成本,较少污染,提高效益。杂交鳢的苗种繁育最适水温为28℃左右。自然  相似文献   

7.
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野性小、易驯食人工配合饵料等优点,2009年进行了杂交鳢的池塘高效养殖试验。两口共0.47 hm2鱼塘,共投放规格为6 000尾/kg的苗种50 kg,经过6个月的养殖后,杂交鳢渔获量为48 555 kg,销售收入59.78万元;成本包括饵料46 020 kg、冰鲜鱼1 000 kg等,共计45.32万元,纯利润14.46万元,平均利润30.76万元/hm2,饵料系数为1.03。结果表明,杂交鳢养殖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杂交鳢高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鳢(图见彩中插2),是以乌鳢为父本,斑鳢为母本,通过杂交获得的子一代,与其父、母本相比,杂交鳢具有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易驯食人工配合饲料等优点。近年来,杂交鳢养殖势头发展迅猛,特别在珠三角地区,已取代乌鳢、斑鳢成为鳢科鱼类主养品种。本文主要是针对杭州目前乌鳢养殖存在的投喂冰鲜鱼饲料、面源污染严重、病害频发等的现状,改革乌鳢的养殖模式,2007年进行了杂交鳢池塘养殖试验,为广大养殖从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闽香鳢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曦 《福建水产》2007,(2):52-53
闽香鳢(Channa maculata ♀×Channa argus ♂)是以乌鳢(C. argus)为父本,斑鳢(C.maculata)为母本的杂交子一代.2001-2002年在福州市闽侯南山和铁岭开展闽香鳢单、双季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闽香鳢单季养殖平均亩产为3895 kg,一年两季养殖总平均亩产为2949.7 kg.  相似文献   

10.
杂交鳢和乌鳢池塘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杂交鳢和乌鳢进行池塘养殖对比试验.前者投喂人工饲料,后者投喂冰鲜鱼,结合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等技术,杂交鳢成活率80.9%,乌鳢53.9%;杂交鳢平均单产为5.2 kg/m~2,饵料系数1.367;乌鳢1.8 kg/m~2,饵料系数4.29.整个养殖过程杂交鳢塘换水2次,乌鳢塘换水6次.  相似文献   

11.
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从国外引进的云斑、线纹尖塘鳢的自繁后代,经过强化培育、性腺促熟后,2009年5-9月开展人工杂交试验。试验结果:孵化水温28~30℃时,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孵化时间68h,受精率为90.0%,孵化率为83.6%,培苗出苗率为60.51%,研究证明尖塘鳢属种间杂交可以成功。  相似文献   

12.
池塘微流水养殖闽香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水妹 《内陆水产》2008,33(3):15-16
闽香鳢是闽侯县闽香水产科技开发公司选育的一个杂交新品种,它是以本地乌鳢(Channaargus)为父本,广东斑鳢(C.maulata)为母本杂交繁育的杂交子一代。闽香鳢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易饲养等优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闽香鳢具有显著的杂交生长优势,是目前已知的鳢科鱼类中生长速度最快的养殖新品种之一。2006年笔者进行了池塘微流水养殖闽香鳢高产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乌鳢和斑鳢同属鳢科鱼类,它们的杂交属于远缘杂交。杂交鳢是乌鳢和斑鳢进行种间杂交形成的杂交子代。杂交子代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生长速度、饲养性能、抗病力较父母本均有较大提高,已开展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14.
正杂交鳢是由斑鳢(雌)与乌鳢(雄)进行杂交获得的子一代,杂交鳢克服了传统乌鳢养殖投喂冰鲜小杂鱼为主,驯食人工配合饲料难度大的问题,以及斑鳢生长速度较慢且不耐低温,养殖区域受到限制的缺点~([1])。近年来,杂交鳢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成为重要的养殖品种之一~([2])。2015年江苏省溧阳市金泉生态有限公司进行了杂交鳢高密度工厂化养殖试验,取得了令人  相似文献   

15.
正斑鳢又称财鱼、生鱼,是一种常见的鳢科鱼类,分布于珠江水系及南方沿海各省水系,属于亚热带鱼类,在我国中部地区也有一定的养殖量,但不能在自然水体中安全越冬。斑鳢与乌鳢形态、习性非常相似,均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但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斑鳢更易驯化全人工饲料。因此在我国南方鳢科鱼类养殖中占有一定比例,特别是在广东、海南一带。斑鳢作为国内养殖较多的乌鳢、斑鳢和杂交鳢3个鳢科种之一,辨  相似文献   

16.
乌斑杂交鳢     
正育种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惠农水产种苗繁殖场品种简介:该品种是以经2代群体选育的乌鳢为母本,以经4代群体选育的斑鳢为父本,通过差异化亲鱼培育促进亲本性腺发育同步化和一对一配对,杂交获得的F1,即为乌斑杂交鳢。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母本乌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引进的尖塘鳢属鱼类有云斑尖塘鳢(O.marmoratus Bleeker)和线纹尖塘鳢(O.lineolatus Steindachner),而其杂交种具有摄食强、耐粗饲,生长快、病害少、成活率高等特点,养殖性能得以较大提高,深受业者青睐。近年来,广东珠海及周边地区杂交尖塘鳢养殖面积达6000亩。然而,与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养殖不同,杂交尖塘鳢具有自身的生长特性,在饲养管理方面需要相应的技术措施,才有  相似文献   

18.
月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鳢(Channa asiatica)又称七星乌鱼,属于鲈形目,鳢科。其个体不大,体重一般为250克,分布在长江以南各水系。在湖北省月鳢主要分布在江陵县及沙市市郊区。月鳢由于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骨刺少,肉质细嫩,味鲜美,具滋补、生肌、活血等多种药用价值,加之体表布满闪闪发亮的星点,雄性更显,可作观赏鱼饲养,故深受群众喜爱。尤其在广州、港澳、东南亚等地倍受青睐。目前,依靠天然捕捞的月鳢产量已远远不能满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人工授精法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鸭绿沙塘鳢(O.yaluensis)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子代。利用胸腔活体注射植物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溶液后,取头肾细胞进行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片,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鸭绿沙塘鳢的核型为2n=44,2st+42t,NF=4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44,4st+40t,NF=44。经对比分析,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20.
惠农1号杂交鳢与斑鳢养殖效益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鳢和斑鳢的简介 我国长江水系及以北地区的人工养殖以主养乌鳢为主。乌鳢个体规格大,多为1千克以上,大者3.5干克至4千克,有大生鱼之称,又称为“两湖生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的诸水体中,其染色体组型为2n=48。乌鳢在长江、两湖流域纯养每亩单产平均约2000千克左右,上市规格普遍在0.6千克/尾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