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15对微卫星引物对河川沙塘鳢( 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 O.yaluensis,♂)及其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代3个群体进行扩增,研究3个群体的分子遗传机制,结果表明:(1)15对微卫星引物中OP215 a和OP110 a在鸭绿沙塘鳢中呈现单态性,其余的13对在3个群体中均能良好扩增;OP10a、 OP23a和OP46a可鉴别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杂交子代3个群体。(2)3个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 PIC)含量分别为0.6450、0.5375、0.518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 Ne)分别为4.2977、3.6188、2.779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334、0.5920、0.6290。(3)双亲遗传分化显著,等位基因均来自亲本群体,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推断杂交子代为两性融合生殖,是真正意义上的杂交种。(4)杂交子代与河川沙塘鳢和鸭绿沙塘鳢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36、0.8361,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交子代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是不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系统进化树也支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杂交子一代(杂交沙塘鳢)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双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以探讨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及其杂交子代的营养和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杂交沙塘鳢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蛋白含量高于母本低于父本,粗灰分含量则显著低于双亲(P0.05);其氨基酸总量与双亲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与双亲差异显著(P0.05),呈味氨基酸总量低于双亲。其肌肉中胱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双亲(P0.05),且EAA/TAA和EAA/NEAA均高于双亲。  相似文献   

3.
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两种鳢科鱼—斑鳢和月鳢的染色体组型进行研究。斑鳢,2n=42,核型公式为2m+4sm+18st+18t,NF=48;月鳢2n=46,核型公式为2m+14sm+18st+12t,NF=62。讨论了鳢科鱼的核型与进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河川沙塘鳢细胞遗传学数据,以河川沙塘鳢的头肾细胞为试验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利用Giemsa染色和Ag-NORs方法对河川沙塘鳢的染色体核型以及具有转录活性的核仁组织区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置和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44,其染色体组由44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核型2n=44t,NF=44;Ag-NORs位点位于着丝粒端。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河川沙塘鳢的遗传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赵军 《科学养鱼》2012,(12):74-75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鲈形目、虾虎鱼亚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的小型经济鱼类,中国特有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历来为我国人民所喜食,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供不应求。目前国内对河川沙塘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遗传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生产上已基本突破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为发展河川沙塘鳢人工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  相似文献   

6.
采用引物步移法PCR扩增,获得全长为16846 bp的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线粒体全基因组DNA(mt DNA),并对其基因结构、重排机制及在系统发育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1)河川沙塘鳢mt DNA由37个基因和1个非编码控制区组成;除ND6和8个t RNA外,其他基因都编码在重链(H)上;t RNA基因因发生滑移重排(shuffling),将经典的线粒体基因组HSL(t RNAHis–t RNASer–t RNALeu)排列变成了SLH(t RNASer–t RNALeu–t RNAHis)排列,造成在t RNALeu与t RNAHis、ND4与t RNASer之间分别插入了320 bp和42 bp的两个"匿名区"。(2)检测的112种鲈形目(Perciformes)鱼类中,仅有13种(11.61%)发生了mt DNA基因重排现象,而沙塘鳢属的中华沙塘鳢(O.sinensis)、平头沙塘鳢(O.platycephala)与河川沙塘鳢的基因重排位置一致,揭示其可能是沙塘鳢属鱼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签"。(3)筛选得到的两个分子标记ND4和ND5基因,适合用于虾虎鱼亚目(Gobioidei)鱼类科阶元水平的系统发育关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鸭绿沙塘鳢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绿沙塘鳢,别名塘鳢鱼、沙鳢、暗色杜父鱼、山胖头,在辽宁新宾太子河流域也称瞎嘎达、瞎胖头;属于鲈形目、解虎鱼亚目、塘鳢科、沙塘鳢属,  相似文献   

8.
采用PHA体内注射法获得大量肾细胞中期分裂相,空气干燥法制片,Giemsa染色.结果表明:线纹尖塘鳢的染色体数在40~48之间,2n=46的类型占71.3%,臂数NF=48,核型为2sm 2st 42t,相对长度1.17%~3.29%之间.未发现与性别有关的异形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河川沙塘鳢仿生态繁育的池塘选择、亲本放养、育苗管理、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要点,并结合沙塘鳢规模化繁育试验结果,探讨了提高沙塘鳢繁养殖病害防治效果及沙塘鳢繁育出苗量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利用PCR技术扩增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鸭绿沙塘鳢(Odontobutis yaluensis)、中华沙塘鳢(Odontobutis sinensis)、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及尖头塘鳢(Eleotris oxycephala)的线粒体D-loop区并测序,获得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葛氏鲈塘鳢及尖头塘鳢线粒体D-loop区全序列分别为853bp、853bp、1028bp、852bp、848bp,结合GenBank中平头沙塘鳢(Odontobutis platycephala)、刺盖塘鳢(Eleotris acanthopoma)、黑体塘鳢(Eleotris melanosoma)、褐塘鳢(Eleotris fusca)、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sinensis)、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溪鳢(Rhyacichthys aspro))等7种虾虎鱼类同源的D-loop区序列,分析了这12种虾虎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所使用的同源序列长度为832~846bp,其中保守位点452个,变异位点405个,简约信息位点258个,单态位点145个,转换/颠换平均值为0.8。基于Kimura2-parameter模型的12种虾虎鱼类遗传距离范围为0.043~0.312,在Kimura2-parameter模型构建的邻接树和非加权配对法系统树中,河川沙塘鳢、鸭绿沙塘鳢、中华沙塘鳢、平头沙塘鳢聚为一大支,刺盖塘鳢、黑体塘鳢、褐塘鳢、尖头塘鳢、溪鳢、葛氏鲈塘鳢聚为另一支。  相似文献   

11.
<正>沙塘鳢(学名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隶属于鲈形目,沙塘鳢科,沙塘鳢属,俗名蒲鱼、土布鱼、虎头鲨、虎头呆子,是淡水底栖小型肉食性鱼类,这种成鱼重量仅1~2两的小型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无肌间剌,深受人们喜爱,特别适宜老人小孩吃。是目前极具开发养殖前途的地方特色品种之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商品鱼仅靠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而进行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目前沙塘鳢的苗种培育技术还很不完善,在稚幼鱼苗阶段开口饵料的选择和投喂及病害控制等方面有不少问题尚未解决,影响沙塘鳢规模化、  相似文献   

12.
乌鳢及鳢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与月鳢、斑鳢染色体组型的不同。结果表明:乌鳢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sm 22st 22t,最大染色体组位于st组。讨论了鱼类核型演化过程中的增加双倍染色体的倾向,具有较多t染色体的是较原始的种类,而具有较多m、sm染色体的种类是特化种类,即染色体臂数较多的为进化类型。比较3种鱼类的染色体特征,发现乌鳢的NF最多(68),sm染色体数也高于其它种类,说明鳢科谱系分类上的位置中,乌鳢的进化程度较高,适应性强,月鳢次之,斑鳢最原始。  相似文献   

13.
以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母本、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a)为父本进行科间人工远缘杂交,对杂交子代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描述了各个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结果显示:杂交子代的胚胎发育可分为受精、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体节、鳃、孵化期8个阶段。根据每个阶段的形态建成以及发育特点,分为31个主要时期,卵裂阶段从2细胞期至32细胞期和桑葚期;囊胚阶段有囊胚早期、囊胚晚期;原肠阶段有原肠早期、原肠中期、原肠晚期;神经胚阶段有神经胚早期、神经胚晚期;体节分化阶段从2体节期到41体节期;鳃阶段又可分为消化系统形成期、肝脏形成期、鳃裂期以及脾脏和口裂形成期;最后的孵化期分为出膜前期、出膜期。在温度为(20±2)℃的孵化条件下,杂交子代的受精卵经501 h孵出仔鱼。  相似文献   

14.
不同开口饵料对鸭绿沙塘鳢仔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枝角类(Moina sp.)、水丝蚓(Limnodrilus sp.)、鲂鱼苗(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鱼苗宝(配合饲料)和枝角类+水丝蚓为开口饵料投喂鸭绿沙塘鳢仔鱼,经13d培育,结果表明:以枝角类+水丝蚓作为鸭绿沙塘鳢的开口饵料,仔鱼的生长速度最快,成活率最高,其平均体重、平均全长和平均成活率分别为21.37±8.44mg、12.58±1.11mm和88.33%;其中平均全长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体重大于其它各组,与枝角类、鲂鱼苗、鱼苗宝(配合饲料)组差异显著(P0.05);平均成活率高于其它各组,且与各组差异显著(P0.05)。鸭绿沙塘鳢仔鱼的最适开口饵料是枝角类+水丝蚓;其次为鲂鱼苗、水丝蚓和枝角类,鱼苗宝不适合作为其开口料。  相似文献   

15.
尖塘鳢的形态生物学与细胞核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观察并解剖30尾活体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尖塘鳢腹鳍胸位,胸鳍宽大呈扇形;背鳍2个,分离;闭鳔,I形胃,肠粗短,无幽门盲目囊;肝单叶;体被栉鳞,体表外观有纵向线条,无侧线。以肾脏为材料,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尖塘鳢的染色体数目为2n=46。核型公式为2Sm 2St 42t,MF=50。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巢式设计,对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四个不同地理群体(建德、当涂、射阳和苏州)进行群体内和群体间杂交,构建了34个全同胞家系,进而分析了不同家系子代的生长性状指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家系的子代在生长性能上差异显著。其中,在整个生长测量过程中,F36、F35、F29、F16和F1号等家系无论是全长还是体重都表现较优的生长速度和增长量,生长优势明显,由此可判断F36、F35、F29、F16和F1等家系为优秀家系,可作为该品种进一步选育的基础群体。对34个河川沙塘鳢家系亲本来源与子代生长性能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生长性能良好的河川沙塘鳢家系中,父本来源于建德群体的居多,母本来源于当涂群体的居多。可见建德群体适合作父本,当涂群体适合作母本。  相似文献   

17.
0前言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是一种广受人们喜爱的名贵水产品。每年的4、5月份是品尝该鱼的最佳时段,又恰是其自然繁殖的盛期,因而,在此时捕捞对河川沙塘鳢资源量的维持和增加是极大的威胁。目前,仅靠天然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人工养殖势在必行,而进行人工养殖首先必须解决苗种问题。国内对于沙塘鳢  相似文献   

18.
以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母本、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为父本通过杂交育种获得正常发育的杂交黄颡鱼子代。对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及其杂交子代的核型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20sm+4st+4t,NF=100;瓦氏黄颡鱼的核型为2n=52,24m+16sm+12st,NF=104;杂交子代的核型为2n=52,24m+20sm+6st+2t,NF=102。杂交子代分别继承了双亲的一套染色体,表明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的杂交子代为真正的杂交种。对杂交黄颡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与双亲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杂交黄颡鱼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90%,粗蛋白为18.40%,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分别为3.70%和1.10%,且粗蛋白含量高于黄颡鱼(15.37%)和瓦氏黄颡鱼(17.15%)。杂交黄颡鱼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含量为16.16%,必需氨基酸为6.9%,鲜味氨基酸为6.14%,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2.18。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依次为杂交黄颡鱼(42.70%)黄颡鱼(41.37%)瓦氏黄颡鱼(39.42%),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依次为杂交黄颡鱼(0.72)黄颡鱼(0.71)瓦氏黄颡鱼(0.65),表明杂交黄颡鱼属于优质的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19.
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河川沙塘鳢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为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的小型经济鱼类[1],是中国特有种,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历来为人们所喜食,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供不应求.目前国内对河川沙塘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生态、遗传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生产上已基本突破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为发展河川沙塘鳢人工养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保障和技术支撑.目前,河川沙塘鳢的人工养殖依赖于投喂活饵,采用配合饲料饲养成功的实例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于2011年6月25日至11月1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特种水产养殖试验基地开展了配合饲料饲养河川沙塘鳢试验,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对江西沙塘鳢属鱼类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的初步研究表明,中华沙塘鳢种群和河川沙塘鳢种群的个体形态相似、差异微小;中华沙塘鳢平均体质量28.29g,平均绝对繁殖力仅在5287粒左右,平均相对繁殖力188粒左右;河川沙塘鳢平均体质量48.95g,平均绝对繁殖力也仅5938粒,平均相对繁殖力121粒。研究发现,中华沙塘鳢种群体型相对更小,且采样难度远高于河川沙塘鳢,提示河川沙塘鳢资源可能更丰富;进一步结合两种群形态特征和个体繁殖力比较分析,可得出更适合选择河川沙塘鳢进行人工繁殖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