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抑草圈法研究化感水稻PI312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在稗草种植液诱导下对水稻化感潜力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生长和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稗草种植液诱导可以增强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对稗草株高的抑制,抑制率分别提高5.17%和7.18%.诱导处理对化感水稻PI312777的生长指标的提高并不显著,对非化感水稻Lemont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素含量都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21倍和1.11倍.诱导处理后,化感水稻PI312777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蔗糖酶和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12倍、1.84倍和1.45倍;非化感水稻Lemont只有磷酸单酯酶活性显著提高1.92倍.本研究表明,化感水稻诱导提高化感作用与土壤酶活有间接关系,而非化感水稻诱导提高竞争作用主要通过提高生长优势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以水稻品种吉特605为试材,以不施任何改良物质为对照,设计了4种盐碱土改良技术集成模式,在水稻播种后21 d取样,测定各模式下水稻苗期的秧苗素质、根系特征、质膜透性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以探索最佳技术集成模式.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改良模式下土壤EC、pH值均极显著降低;施用脱硫石膏和改良剂能显著增加水稻的生根能力、叶片数和生物量,尤其在施加有机肥后,水稻秧苗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与CK相比,各改良模式下水稻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尖数均极显著增加;模式D和E的水稻叶片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均极显著低于CK,叶片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CK.盐碱地改良时,脱硫石膏和改良剂是必要的改良因素,施用一定量的有机肥后改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不同菌种对苗期番茄生长的最佳处理,以番茄幼苗为材料设置LB培养基、枯草芽孢杆菌、PD培养基、绿色木霉、PD和LB混合培养基、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共计6组处理。分析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对番茄苗期根系形态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绿色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菌,显著增加总根长、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P<0.05),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单独施加枯草芽孢杆菌,显著增加分枝数、根尖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单独施加绿色木霉,显著增加总根长、根尖数、分枝数、平均根系直径、总根表面积、总根投影面积、总根体积,增幅分别为119.56%、225.00%、98.30%、80.60%、58.21%、77.74%、312.28%,显著提升土壤中铵态氮、有效磷的含量,增幅为63.13%、104.00%,综合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4.
采用稻稗抑草圈土壤盆栽种植方法,微波萃取和气质联用色谱技术测定苗期强化感水稻PI312777与非化感水稻Lemont的茎、叶中萜种类及总萜、单萜、含氧单萜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物质分析结果,进一步考察含氧萜类对稗草的抑制能力.结果表明:化感水稻PI312777显著抑制其周围稗草的生长,且其苗期茎叶中总萜、单萜以及含氧单萜含量均高于非化感水稻Lemont.验证结果表明,所选择的7种含氧单萜的混合溶液对稗草的株高和干重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升高,且低浓度的含氧单萜混合溶液对常规水稻Ⅱ优航无危害作用,因此化感水稻苗期自然分泌的含氧单萜物质是一种潜在的生态安全除草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稗草与水稻萌发及其苗期生长的内在联系。[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稗草根系分泌物处理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的种子和幼苗,比较其对种子的萌发和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稗草根系分泌物浓度对非化感水稻的24 h发芽势没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稗草根系分泌物对化感水稻发芽势没有显著影响,但高浓度稗草根系分泌物会抑制24 h发芽势;稗草根系分泌物对2种水稻的发芽率均未见显著影响。低浓度稗草根系分泌物处理可促进不同化感潜力水稻根长和株高的生长,但高浓度对非化感水稻的根长和株高有抑制作用,而对化感水稻影响不显著。低浓度稗草根系分泌物处理可增加化感水稻的侧根数,但对非化感水稻作用并不显著。[结论]不同化感潜力水稻在苗期能够识别稗草,为调控水稻苗期的生长与提高其在苗期的竞争优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硅介导稻瘟病抗性的生理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主要的病害之一,每年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研究表明,施用硅肥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病害防治措施,在增强植物抗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本文旨在探讨硅处理对水稻稻瘟病的抗性效应及生理作用机理,为稻瘟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方法】选用稻瘟病广谱感病品系CO39(不含已知抗稻瘟病基因)及其近等基因系C101LAC(Pi-1)(抗病品系)为试验材料,设置(1)不加硅不接种(Si-M-)、(2)加硅不接种(Si+M-)、(3)不加硅接种(Si-M+)和(4)加硅接种(Si+M+)等4个处理,通过光照培养箱控制生长条件,用Hoagland营养液进行水培试验,研究施硅对稻瘟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对水稻根系和叶片中硅、酚类物质、水杨酸、乙烯及H2O2含量的影响。【结果】施硅显著降低两个水稻品系的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抗病品系C101LAC(Pi-1)的稻瘟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低于感病品系CO39。施硅后,两个水稻品系的根、茎、叶中的硅含量都显著增加,地上部的硅含量明显高于根部。稻瘟病菌侵染条件下,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的总酚含量,对根系中的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加硅对第3天叶片中总酚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显著降低了第7天叶片中的总酚含量,两个水稻品系表现一致。对两个品系水稻品种来说,根系中的总酚含量明显低于叶片中的总酚含量。稻瘟病菌侵染条件下,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的木质素含量,对根系中的木质素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加硅显著增高了CO39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而对于C101LAC(Pi-1),加硅只在第3天显著增高了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接种稻瘟病菌后,施硅使CO39在第3天叶片中的水杨酸含量显著增高,而对C101LAC(Pi-1)没有显著影响。在两个品系的根系中都没有检测到水杨酸。接种稻瘟病菌后,施硅显著降低了两个水稻材料叶片和根系中的乙烯含量。不接种稻瘟病菌情况下,叶片中乙烯含量极低,加硅显著降低了CO39第3天根系中乙烯含量,而对于C101LAC(Pi-1),加硅后,第3天和第7天根系中乙烯含量都显著降低。加硅显著降低两个材料叶片中H2O2的含量,而显著增加了根系中H2O2含量。对两个品系水稻品种来说,根系中的H2O2含量明显低于叶片中的。【结论】施硅能显著增加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改变植株体内的生理代谢状况,调节植物体内酚类物质的含量,并通过诱导信号物质如水杨酸、乙烯、H2O2等的变化来提高水稻植株对稻瘟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抗生素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机理,选择中国养殖业中普遍使用的土霉素,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污染水平土霉素对苗期水稻根系生长、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霉素污染对水稻地下部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地上部分。低浓度(0.5和1 mg·L-1)的土霉素处理能促进水稻根系总长度和根表面积的增加,增强根系活力;但高浓度的土霉素(>5 mg·L-1)可显著降低水稻根系生物量,对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限制作用,增加根系相对质膜透性。研究认为,高浓度土霉素可对水稻幼苗产生毒害作用,限制水稻幼苗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水、陆稻根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选用来自日本、中国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的粳型水稻品种8个和陆稻品种7个,在大田旱种和雾培条件下测其根系性状和叶片水势等。结果表明,在2种栽培条件下水、陆稻的根长、根数、根基粗、根中粗和根体积等性状相关显著;水、陆稻不同的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陆稻品种的根比水稻品种的长、根的基部粗。陆稻品种的叶 片水势比水稻高,并且与根长、根基粗相关显著;水陆稻幼苗4叶期根基粗和灌浆期的根基粗相关极显著。因此水、陆稻苗期根基粗可以作苗期初步鉴定抗旱性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9.
以水稻品种武运粳30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平的土壤水分和施钾耦合对水稻苗期根系生理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90%土壤饱和含水量条件下水稻根系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在施钾条件下水稻根长和根尖数显著增加;在80%90%土壤饱和含水量条件下水稻根系干物质量显著增加;在施钾条件下水稻根长和根尖数显著增加;在80%90%饱和含水量+施钾200 mg/kg风干土条件下水稻的根冠比、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均最大,此组合条件为水稻苗期最佳的水钾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形态锑对水稻生长及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溶液培养试验(采用埃斯皮诺营养液),研究不同形态锑[Sb(Ⅲ)和Sb(Ⅴ)]对常规籼稻(丰美占)生长、根系形态以及不同部位S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均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且Sb(Ⅲ)的毒性较Sb(Ⅴ)高。随Sb(Ⅲ)和Sb(Ⅴ)处理浓度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Sb含量均显著增加,且大量集中在根系。水稻对Sb(Ⅲ)的转运能力较Sb(Ⅴ)强,导致Sb(Ⅲ)处理下水稻地上部分Sb含量高于Sb(Ⅴ)处理,根系Sb含量则相反。Sb(Ⅲ)的加入显著抑制大多数根系形态参数,包括根长、根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以及根分叉数;而仅20 mg·L~(-1)Sb(Ⅴ)能显著抑制水稻根面积、根直径、根分叉数。上述结果表明:Sb(Ⅲ)和Sb(Ⅴ)处理下,水稻能通过降低根面积和分叉数降低对Sb的吸收。随着Sb(Ⅲ)处理浓度增加,水稻细根比例从52.1%降低至41.5%,中等根比例从45.2%增加至55.2%,表明Sb(Ⅲ)处理下水稻能通过增加根系粗度来降低对Sb的吸收;而随着Sb(Ⅴ)处理浓度增加,水稻细根比例在52.1%~56.8%之间波动,中等根比例在41.7%~45.2%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处理对水稻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成型的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处理水稻种子,对苗期叶片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水稻苗期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代谢能力增强,但其光合作用没有优势;在2叶期、3叶期、4叶期和5叶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CK,MDA含量显著低于CK,提高了水稻的抗逆性;在2叶期,等离子体处理的水稻苗期叶片NR活性稍低于CK,在3叶期、4叶期和5叶期,NR活性分别比CK高4.42%、26.81%、29.18%,等离子体处理提高了水稻氮代谢能力,且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水稻化感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莴苣为受体,于3叶期、6叶期、8叶期和成熟期对15个水稻化感品种的化感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叶期水稻化感品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最明显,化感作用表现最强;在6叶期,对具强化感作用水稻品种HG1和HG2不同部位取样测定,表明不同部位对莴苣根长和苗高的抑制效果不同,依次是:叶>茎>根。6叶期,对不同化感品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以及受体稗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进行测定,表现为:水稻化感品种PAL活性与其抑制杂草效果密切相关;水稻化感物质可降低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水稻化感抑制作用越强,其受体稗草体内SOD活性越低。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不同器官浸提液的自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以不含马铃薯浸提液处理为对照,分析马铃薯不同器官(根、茎、叶)浸提液处理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同器官浸提液对马铃薯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茎、叶浸提液对株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化感效应指数(allelopathic response index,RI)均为-0.11;根浸提液对分枝数、茎粗的抑制作用最强,RI值分别为-0.11和-0.13;同时,根浸提液对马铃薯根系的抑制作用也最大,对根表面积、根尖数、分叉数的RI值分别为-0.25、-0.32、-0.32.经不同器官浸提液处理后,马铃薯叶片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而丙二醛含量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化感效应降低,且根浸提液的化感效应最强,RI值为-0.10.除根浸提液处理使可溶性糖含量明显增加外,茎、叶浸提液处理使可溶性糖含量降低,RI值达-0.11和-0.02;马铃薯茎、叶浸提液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促进增加的作用,而根浸提液对其产生抑制作用,RI值达-0.06.表明马铃薯不同器官存在自毒作用,但其适应自毒物质胁迫的能力不同,其中,根系自毒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土壤接种的植物-土壤反馈研究方法,探讨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水稻和伴生稗草的反馈影响,以期揭示植物-土壤反馈在化感特性不同水稻品种与稗草种间关系中的作用。稗草根区土壤总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以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对根区土壤PLFA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水稻化感品种、非化感品种和稗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明显不同。单种条件下,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高于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但添加根分泌物后,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低于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添加根分泌物影响了不同土壤接种物对稗草生长的反馈作用。水稻和稗草混种条件下,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显著低于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增强了水稻化感品种对稗草的抑制作用,调节不利于稗草生长的负反馈;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稗草生物量显著高于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处理,非化感水稻品种根区土壤接种物调节有利于稗草生长的正反馈。无论是单种还是混种条件下,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和水稻根区土壤接种物对化感水稻品种生物量影响差异均不显著,但稗草根区土壤接种物显著降低了混种条件下非化感水稻品种的生物量,调节不利于非化感水稻品种生长的负反馈。可见,水稻化感品种根区土壤微生物群落调节不利于伴生稗草生长的负反馈过程,提高了水稻化感品种对稗草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以超级粳稻品种沈农265为试材,采用大棚旱育毯苗试验,在常规营养土中添加不同比例生物炭,研究生物炭对水稻秧苗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_3)、细胞分裂素(CTK)和脱落酸(ABA)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炭明显增加了营养土中阳离子交换量和电导率,降低了容重,显著提升了通气和持水性能。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可显著提高秧苗地上部(叶龄、叶长、叶宽、株高、假茎宽和根冠比)和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根分支数)生长能力。同时,随施炭水平的增加,叶片、假茎和根系中的内源激素(IAA、GA_3、CTK)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ABA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水稻植株内源IAA含量与假茎宽、百株干重和根冠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植株内源GA_3含量与叶宽、假茎宽和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且与叶长、株高、根冠比、百株干重、根总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分支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植株内源CTK含量与叶宽和根尖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与叶长、株高、百株干重、根冠比、总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分支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反,植株内源ABA含量与根平均直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合分析表明,适量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改善营养土理化性质,进而提高秧苗综合素质,其中以添加生物炭30%~40%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土壤温度对玉米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郑单958’为材料,采用新型土壤增温设备进行盆栽试验,在玉米苗期分别设置25.0(CK)、27.5(T1)、30.0(T2)、32.5(T3)和35.0(T4)℃5个土壤温度处理,持续处理10 d,测定玉米苗期根系形态、拓扑结构以及各径级根系构型等参数。结果表明,与25.0℃(CK)相比,27.5℃的土壤温度处理可使玉米苗期的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分枝数、根尖数和分形维数均显著增加;随着温度的持续增加,增温对根系的生长发育逐渐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土壤温度达35.0℃时,上述6个指标均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0.0℃时,土壤温度的升高导致细根(≤0.5 mm)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总根系的比例均显著升高,在30.0℃的土壤温度下,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分别占总根系的84.00%、64.79%和31.89%。当土壤温度升至35.0℃时,细根长度、表面积和体积占比均显著降低,而中等根(0.5~1.0 mm)和粗根(>1.0 mm)的占比均显...  相似文献   

17.
正以黄瓜品种津研7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淹水胁迫时间对黄瓜幼苗生长、叶绿素与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胁迫下黄瓜幼苗的株高、叶片数、地上部鲜重、总根长度、总投影面积、总表面积与不淹水对照差异不显著,根鲜重、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则显著高于对照,但根尖数量、根分叉数量与对照相比先增后减,黄瓜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说明黄瓜能耐受一定程度的淹水胁迫,但耐淹水胁迫的能  相似文献   

18.
封面、封底     
采用国际水稻所标准营养液培养57个粳稻种质资源,在发芽14 d后对各种质资源进行盐胁迫(125mmol/L NaCl)处理,于盐胁迫后3、6d分别取样进行根系扫描;盐胁迫6d后,叶片盐害症状明显,根据盐害症状评价水稻耐盐级别,利用耐盐级别将各种质资源初步分为耐盐组、中度耐盐组和盐敏感组3组.以耐盐级别作为衡量水稻耐盐性的依据,运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对57个粳稻种质资源苗期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并分析典型耐盐和盐敏感种质资源根系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耐盐级别与根总表面积,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0.5~1.0mm直径根的总长度、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根长、根尖数、分叉数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类群的种质资源无明显的地域性分布,Ⅰ、Ⅱ类群分别为典型的盐敏感和耐盐类群,Ⅲ、Ⅳ类群为中间型种质的混合类群;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4个根系指标转换为2个主成分,应用隶属函数和权重,获得了客观评价粳稻种质资源耐盐性的综合评价值(D值).将D值和各单项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1个最优回归方程.分别选取D值最高和最低的5份种质资源于苗期盐胁迫后3、6d对根系指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种质资源盐胁迫后3d的根系指标大都差异较小;盐胁迫后6d的根系指标除平均直径和根尖数外,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水稻苗期的根系对盐胁迫非常敏感,且在耐盐性不同的种质间差异显著,可以作为快速鉴定粳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砧木对线辣椒嫁接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为筛选适宜陕西关中地区线辣椒嫁接的砧木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线辣椒品种辛香8号和多娇为接穗,分别与半野生砧木野立姆、格拉夫特、部野丁和富根卫士进行嫁接,并分别以辛香8号和多娇自根苗为对照,研究嫁接植株的生长势、光合特性和根系特性的变化。【结果】嫁接植株(除辛香8号和多娇与富根卫士嫁接外)的茎粗、最大叶面积和株幅无明显变化,始花节位降低。以野立姆作砧木,2个线辣椒品种株高显著增加;到生长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于对照,根系与地上部鲜干质量、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和根交叉数显著增加;辛香8号嫁接苗根直径显著降低,多娇嫁接苗稍有降低。以格拉夫特作砧木,到生长后期2个线辣椒品种的株高显著增加,仅次于野立姆,两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达到最高,根系鲜质量、地上部鲜干质量显著增加,但低于野立姆;根系干质量变化不显著,根长、根体积显著增加,根直径增加但未达显著性差异;辛香8号嫁接苗的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和根交叉数稍有增加,多娇嫁接苗根表面积、根尖数和根交叉数稍有降低,根分枝数显著降低。以部野丁作砧木,到生长后期2个线辣椒品种的株高、根系与地上部鲜干质量、根长和根体积均有增加,但低于格拉夫特;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分枝数和根交叉数均有增加,但低于野立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增幅高于对照;以富根卫士作砧木,多项指标显著降低,影响线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结论】对于所选用的2个接穗品种而言,以野立姆和格拉夫特为砧木的嫁接效果较好,可以提高线辣椒品种的光合作用,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长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腐植酸型功能肥料对酸化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和果树生长的影响,以苹果树苗及多年果园土为试验材料,采用控根器形式的盆栽方式,研究腐植酸型功能物质与氮磷钾水溶肥不同配比施用条件下果园土壤及果树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腐植酸型功能物质复配氮磷钾水溶肥常规处理对果树叶片、根系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与氮磷钾水溶肥常规处理相比,苹果树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干鲜重、叶绿素分别增加3. 5%、8. 9%、8. 3%、26. 0%、3. 2%;根系平均直径、总根长、根总表面积及根尖数显著提高129. 4%、108. 0%、107. 8%、110. 8%;叶片和根系氮磷钾养分含量也有增加趋势。腐植酸型功能物质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稳定土壤p H值,降低土壤交换性总酸。结论:腐植酸型功能物质复配常规氮磷钾水溶肥能够促进苹果树苗叶片、根系等生物量增加,对酸化果园土壤起到提质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