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为验证NRC(1998)猪营养需要模型 ,进而建立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模型 ,本试验选用华南地区杜× (大×长 )生长肥育猪 ,测定其在20~100kg 的生产性能、无脂瘦肉生长速度 ,并预测其营养需要量。结果表明 :①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分别为737g/d、1883g/d和2.56:1。②采用剥离胴体瘦肉实测的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288g/d ,采用胴体指标估测的值为285g/d和292g/d。③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 :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 (mg/d )=7652.7059 +115.36W +1.1718W 2-0.01882W3+36W0.75。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NRC(1998)猪营养需要模型在我国的应用,修订我国猪饲养标准,本文选用华南地区杜大长生长肥育猪,测定了其在20~100kg阶段的胴体指标,并用实测法和胴体指标估测法测定了猪的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结果表明采用实测法所得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302g/d,采用胴体指标估测法所得值为285g/d和292g/d。  相似文献   

3.
试验选用体重约20.4kg的三元杂交[杜×(大×长)]猪96头 ,分为3个处理 ,每个处理4个重复 ,分别饲喂3种营养需要模式的饲粮 ,生长期猪体重为20~50kg,肥育期为50~92kg,研究3种营养需要模式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胴体瘦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饲养生长肥育猪 ,获得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胴体瘦肉增重和无脂瘦肉增重以及胴体瘦肉成分与采用NRC(1998)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相近 ,而且20~90kg 期间无脂瘦肉增重已达到NRC(1998)认为的具有中-高瘦肉生长速度。采用中国(1987)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饲养生长肥育猪 ,其生产性能、胴体瘦肉增重和无脂瘦肉增重都极显著低于上述两种营养需要模式的饲粮 ,综合胴体品质也较差。从本试验结果看来 ,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可满足杜×(大×长)生长肥育猪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生长肥育猪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NRC( 1998)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进而建立我国生长猪营养需要模型 ,本试验在较高营养水平下研究测定了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瘦肉生长指数。全期试验结果表明 ,在一定营养水平和环境条件下 ,公、母猪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但公猪日增重有高于母猪日增重的趋势。胴体品质上 ,公、母猪热胴体重、瘦肉重、背脂、瘦肉脂肪含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通过测定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脂得到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78g/d ,母猪 2 82g/d ,公母平均 2 81g/d。通过测定热胴体重 ,第 10肋背脂、第 10肋眼肌面积得到的瘦肉生长指数为 :去势公猪 2 56g/d ;母猪 2 72g/d ;公母平均 2 64g/d。将瘦肉生长指数、温度、饲养密度等参数输入NRC( 1998)模型得到的营养需要量估测值有一定实际意义 ,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有待进一步评估验证  相似文献   

5.
生长肥育猪无脂瘦肉生长率和赖氨酸需要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国选择具有典型区域、气候和猪种特点的5个地区[华北(北京)、华中(武汉)、华南(广州)、西南(重庆)、东北(哈尔滨)],5个杂交品种(长白×大白×北京黑、杜×长×大、杜×大×长、长白×荣昌、长白×哈白)生长肥育猪258头。试验均以玉米一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预混料统一配制,在日粮充分营养水平下,屠宰分析了150头生长肥育猪胴体无脂瘦肉重,得到各品种猪胴体无脂瘦肉生长率。长白×大白×北京黑、杜×长×大、杜×大×长、长白×荣白、长白×哈白猪胴体无脂瘦肉生长率分别为261、259、311、200、220 g/d。利用胴体无脂瘦肉重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模型,该模型对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的预测值与生产实际相接近。  相似文献   

6.
为修订我国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 ,本试验分别设计低、中、高三种营养水平日粮 ,研究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 ,并应用超声波测定背脂和眼肌厚度 ,通过瘦肉生长率进一步评价营养需要参数。饲养试验结果表明 :低、中、高三种营养水平组不同生长阶段日增重、采食量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2 0~ 35kg阶段饲料转化率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其它生长阶段 ,高营养水平组饲料转化率优于低营养水平组 (P <0 .0 5 )。超声波测得低、中、高三种营养水平组瘦肉生长率分别为 2 6 3、2 79、2 81g/d(P >0 .0 5 )。从本试验结果并结合生产实践综合考虑 ,生长肥育猪 2 0~ 35kg阶段 ,日粮以能量浓度 12 .97MJ/kg、粗蛋白 15 .5 %、赖氨酸 0 .77%为宜 ;35~ 6 0kg阶段 ,以能量浓度 13.6 0MJ/kg、粗蛋白 14 .7%、赖氨酸 0 .71%为宜 ;6 0~ 90kg阶段 ,以能量浓度 13.6 0MJ/kg、粗蛋白 13.3%、赖氨酸 0 .6 1%为宜  相似文献   

7.
在提供充分营养水平的条件下 ,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华南地区杜× (大×长 )生长肥育猪在 2 0~ 10 0kg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无脂瘦肉生长速度。结果 :①公、母猪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分别为 0 .74kg/d、1.88kg/d和 2 .5 6。② 10 0kg体重时的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脂厚度、第 10肋背脂厚度、第 10肋眼肌面积、屠宰率和瘦肉率分别为 73.2kg、1.83cm、2 .13cm、4 1.4 0cm2 、74 .0 5 %、6 0 .39% ;③胴体无脂瘦肉生长速度为 2 88g/d。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国外研究营养需要的一个新的方法是通过屠宰试验或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背脂和眼肌面积 (Smith等 ,1 999;Schinckel等 ,1 996)间接得到无脂瘦肉重 ,利用瘦肉生长指数结合其他参数评估猪的营养需要量。基于此 ,本试验探讨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目的是验证和评价应用NRC( 1 998)模型估测出的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 ,进而为修订我国生长肥育猪饲养标准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动物 选择平均体重为 2 1 5kg左右大约克×荣昌白猪生长猪 48头 ,公母各半 ,均分为三组。1 2 试验设计 生长肥育猪三阶段饲养过程中日粮分别设计 3…  相似文献   

9.
为修订我国猪饲养标准,选用华南地区杜大长生长肥育猪,测定了其在20~100kg阶段的胴体指标,用无脂瘦肉生长速度预测了赖氨酸需要参数。结果表明应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预测的赖氨酸需要参数与生产实际接近。用实测的无脂瘦肉生长速度建立了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mg/天)=7652.7059+115.3600m+1.1718m^2-0.0188m^3+36.0000m^0.75(m为体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长×荣杂交猪为研究对象,设高低两个营养水平,饲粮消化能分别为14.2和12.0MJ/kg,高营养水平组20~50kg、50~80kg和80~100kg阶段的饲粮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5.5%和13.2%,低营养水平组相应为15.5%、13.2%、和11.2%。96头试验猪随机分配到2个处理中,每组3个重复。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试验猪20~35kg、35~50kg、50~80kg、80~100kg阶段的生产性能和无脂瘦肉沉积速度(无脂瘦肉生长指数)。试验表明,高水平条件下试验猪全期平均日增重为762g,日采食2153g,料重比(F/G)2.79∶1,低水平条件下全期平均日增重为682g,日采食2290g,料重比(F/G)3.33∶1;高低水平组全期平均无脂瘦肉生长指数分别为231.5g、219.0g。无脂瘦肉沉积模型分别为:高水平Y(g/d)=184.14-3.8952BW+0.1653BW2-0.0013BW3(R2=0.955);低水平Y(g/d)=173.25-2.3564BW+0.1125BW2-0.0009BW3 (R2=0.9645)。据此模型可以推算出高、低水平条件下赖氨酸的需要量,其他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则按NRC(1998)推荐的理想蛋白模式及各种表示方法间的转换系数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生长肥育猪的总体和局部生长及瘦肉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试验采用54头杜×(大×长)三元杂交猪,阉公猪和母猪各半,分20~35kg、35~50kg、50~80kg和80~100kg4个阶段进行。结果表明:①随猪体重的增加,日增重先上升,到达一定的体重后日增重达到最大值,并维持一段时间以后逐渐下降。相对增重速度则随体重增加而下降。在每一阶段,阉公猪日增重均大于母猪,其中在80~100kg阶段阉公猪日增重显著(P<0.05)高于母猪,全期(20~100kg)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②随猪体重的增加,猪的瘦肉重前期(80kg以前)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超过80kg以后则趋向平缓。皮和脂肪重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则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骨重随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上升。瘦肉相对重先上升,后下降,在80kg,阉公猪和母猪瘦肉相对重均达到最大值。皮和脂肪相对重前期增长缓慢,后期增长快速。骨的相对重则随体重增加而缓慢下降;③内脏重随体重上升而增加,但内脏的相对重(除脾脏外)则随体重的上升而直线下降;④随体重增加,瘦肉水分含量逐渐下降,而粗脂肪含量则快速上升,粗蛋白含量缓慢上升,粗灰分含量在20~50kg阶段几乎保持稳定,但随后有下降趋势。由此可以推测,机体最先生长发育的器官是内脏器官,以后依次为骨骼、瘦肉、皮和脂肪组织。瘦肉组织的  相似文献   

12.
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率和采食量的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  言生长肥育猪的管理是现代养猪生产中的一项重大挑战。生产一头肉猪,其生长肥育期内消耗的饲料,占其出生到屠宰整个期间所需饲料总量的80%左右。降低这一阶段生产成本的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改善饲料转化为活体重的效率。影响商品猪场饲料利用率的主要因素是所用猪种的遗传潜力,猪的饲养环境,以及所采用的营养方案。这些因素相互间是密切关联的;在任何一种特定情况下所用的营养方案,都取决于所饲养的猪对养分的需要量,而这一需要量又决定于猪的遗传潜力和其所处饲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猪对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的主要因素是猪体蛋…  相似文献   

13.
甜菜碱对生长肥育猪体脂重分配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48头20~65 kg生长猪和60头60~95 kg肥育猪(Duroc×Landrace×Yorkshire)饲养、屠宰试验和有关生化指标分析,探讨了甜菜碱对生长肥育猪皮下脂肪沉积、胴体脂肪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48头生长猪和60头肥育猪分别分成对照和试验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含3个重复,生长猪和肥育猪的试验组分别饲喂含1000 mg/kg和1500 mg/kg甜菜碱的饲粮。结果表明添加甜菜碱,提高了生长猪的日增重13.20%(P<0.05),降低了料重比7.93%(P<0.05);分别降低生长猪和肥育猪的背膘厚14.82%(P<0.05)和14.93%(P<0.05)、脂肪率5.76%(P>0.05)和11.51%(P<0.05);分别提高背最长肌肌内粗脂肪含量36.00%(P<0.05)和17.66%(P<0.05)。血清生化指标分析表明甜菜碱分别提高生长猪和肥育猪脂肪酶活性10.49%(P<0.05)和7.50%(P=0.06),分别提高了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20.16%(P<0.05)和13.43%(P<0.05),显示甜菜碱加强了猪体脂动员。进一步研究表明,饲喂甜菜碱的生长猪和肥育猪肝脏游离肉碱含量分别提高了20.68%(P<0.05)和23.53%(P<0.05),肥育猪背最长肌中酸不溶肉碱含量以及酸不溶肉碱和游离肉碱比例分别提高了48.59%(P<0.01)和38.24%(P<0.01),结果揭示甜菜碱似通过提供肉碱合成所必需的甲基以提高生长肥育猪肝脏游离肉碱的含量,促进长链脂肪酸进入肌肉线粒体进行β-氧化,在减少体脂(主要是皮下脂肪)同时,适度增加肌肉脂肪含量,从而发挥着重新分配体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商品猪生产企业中 ,生长肥育猪一般采用不限量饲喂 ,所以猪的随意采食量是决定其生产成绩的关键因素。可以说 ,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和瘦肉生长速度的结合决定肉猪的营养方案 ,瘦肉生长速度决定猪的营养需要量 ,采食量潜力与满足营养需要量的日粮养分浓度密切有关。广泛认为 ,采食量和瘦肉生长速度受遗传控制 ,是影响生产效益的两个重要经济性状 ,本文目的是综述采食量的遗传变异、采食量与瘦肉生长的关系 ,检查现在和将来猪选择的规划和实际对采食量的可能影响。1 采食量的遗传变异和生长速度一样 ,采食量的遗传差异普遍存在于品种间、品种…  相似文献   

15.
摘要试验研究3种营养需要模式对8-20kg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胴体瘦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饲养仔猪,获得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胴体瘦肉增重和无脂瘦肉增重以及胴体瘦肉成分优于或接近于采用NRC(1998)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极显著优于采用中国(1987)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根据本试验结果认为,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更适合杜&#215;(大&#215;长)断奶仔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营养需要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微量元素在动物体内主要以酶的必需组分或激活剂参与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进而影响体内的物质代谢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相对很微小,但作用大,其它养分无法替代。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猪肉在我国人民的肉食结构中约占80%。因此,研究和满足仔猪及生长肥育猪对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量,以发挥其最大的产肉潜力,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对动物性蛋白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需要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仔猪和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需要量的方法,从本质上讲可分为剂量反应法与析因法。1.l剂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NRC(1998)生长模型的参数对中国杜×长×大生长育肥猪的适用性并确定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选用体重约20kg的杜×长×大公猪和母猪各27头,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了20~35、35~50、50~80、80~100kg阶段猪的生长性能、无脂瘦肉生长指数,并预测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全期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分别为782、2147g/d和2.739;试验猪全期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为312.1g/d;体蛋白沉积动态模型为公猪Y(g/d)=74.588 1.5375BW-0.0104BW2(R2=0.9085);母猪Y(g/d)=77.753 1.4617BW-0.0119BW2(R2=0.8375);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模型为公猪Y(mg/d)=8951 184.5BW-1.25BW2 36BW0.75;母猪Y(mg/d)=9330 175.4BW-1.43BW2 36BW0.75。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 3种营养需要模式对 8~ 2 0kg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胴体瘦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饲养仔猪 ,获得的生产性能、胴体品质、胴体瘦肉增重和无脂瘦肉增重以及胴体瘦肉成分优于或接近于采用NRC( 1998)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极显著优于采用中国 ( 1987)营养需要模式配制的饲粮。根据本试验结果认为 ,建议的营养需要模式更适合杜× (大×长 )断奶仔猪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为了验证NRC(1998)生长模型对我国长×荣二元杂交仔猪的适用性并确定其氨基酸需要量,试验选用体重约10kg的长×荣公猪和母猪各15头,通过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测定其生产性能、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及胴体成分,结合杨飞云等(2002)20~100kg长×荣生长肥育猪的试验结果,建立日增重与体重、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与体重、体蛋白沉积速度与体重之间的回归方程。根据胴体无脂瘦肉生长指数与体重的回归方程以及无脂瘦肉的蛋白质沉积系数和蛋白质沉积的赖氨酸需要系数,建立长×荣杂交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利用此数学模型预测10~20kg长×荣杂交猪的氨基酸需要量,并用全胴体法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①根据NRC(1998)生长模型,用胴体分离法建立10~100kg长×荣杂交猪赖氨酸需要量的数学模型为: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mg/d)=-0.0515BW3+5.5412BW2-16.904BW+5189.6+36BW0.75,据此模型计算10~20kg长×荣杂交猪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6.28g/d,总赖氨酸需要量为7.26g/d;按占风干日粮百分比表示的真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为0.69%,总赖氨酸需要量为0.80%。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按NRC(1998)推荐的理想蛋白氨基酸模式中各种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计算;②用全胴体法测得10~20kg长×荣杂交猪的赖氨酸沉积速度为5.32g/d,?  相似文献   

20.
根据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按猪的体重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期和肥育期两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按不同的营养水平配制饲料,满足其对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的需要,并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使猪增重快、耗料少、胴体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