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应玉都 《食用菌》2000,22(5):23-24
我区栽培金针菇培养料是以棉子壳与杂木屑混合为主,主栽黄色金针菇。由于市场变化,白色金针菇走俏。栽培白色金针菇用黄色金针菇栽培配方,产量偏低,质量次。为了提高白色金针菇产量,增加菇农效益,筛选最合理的栽培材料,是我们研究主攻方向。现将我们试验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  料 菌种为白色金针菇F2 1(引自浙江省江山农科所)。培养主料为棉壳,棉渣,杂木屑,麦秸(来源本地)。1 2 试验方法 按常规方法制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试验设计:①棉壳 65%,杂木屑 2 0 %,麸皮 1 0 %,磷酸二氢钾 1 %,尿素 0 5%,…  相似文献   

2.
白色金针菇为金针菇的变种,因其色泽亮白,营养丰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昧,栽培面积也不断扩大,病害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白色金针菇高产、稳产的重要限制因素。现就金针菇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的诱因及控制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中,利用菌草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棉籽壳进行白色金针菇生产。在栽培料筛选中,用菌草粉替代或部分替代棉籽壳作栽培料对白色金针菇产量影响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4.
牛艳萍 《食用菌》2012,34(6):50-50
山西长治存在两种闲置场所即废弃的煤窑和蔬菜地下贮藏室,这些场所很适合栽培金针菇。笔者就利用这些设施栽培白色金针菇优势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栽培白色金针菇的诀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年来 《食用菌》1992,14(1):2-4
近年来福建、浙江、广东等省部分冷冻厂和栽培场,开始栽培白色金针菇出口日本、香港,虽然单价高,但经常因质量达不到客户要求而亏损.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栽培者还没有掌握白色金针菇商业化栽培的技术.现在日本各地栽培的金针菇几乎都是纯白色菌株,与过去栽培的上野、中野、初雪、信浓1号、信浓2号等品种相比,在外观上子实体更白,特别是菌柄的基部和上部一样纯白.在生理上,都要求更低的  相似文献   

6.
王增术 《食用菌》2011,(5):31-31,45
近年来,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发展迅速,在生产中菌种质量成为企业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是制约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健康发展的要素之一。因此,采用合适的母种培养基,培育优质的金针菇母种是关键。笔者通过近两年在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对白色金针菇母种培养基进行筛选对比试验,目的筛选出最佳的金针菇母种培养基配方,以供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晓芳  陈文杰 《食用菌》2008,30(6):59-60
随着白色金针菇消费量的增加,栽培量也在逐年增加,一些新的地区和栽培户也纷纷加入了栽培白色金针菇的行列。但因为各地区栽培使用的菇棚结构各式各样,使得新的栽培者难以选择。笔者于2005年以来,在太行地区进行金针菇栽培菇棚的选择试验。现将太行地区几种菇房介绍如下,希望对栽培者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白色金针菇栽培迅速发展。本所1987年开始从国外引进商品菇,选育出白色金针菇F21,命名为“江山白菇”。1992年试种3万袋后,在生产上得到迅速的推广和应用,至1997年全市栽培量已达1500万袋,鲜菇产量为7500吨,产值可达2250万...  相似文献   

9.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6个白色金针菇菌株进行筛选,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白色金针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F8903菌株茵丝生长速度快且生长旺盛;单袋产量达317g,比对照增产12g;栽培周期56d,比对照缩短5d;子实体各项栽培性状优良,是适应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0.
纯白金针菇高产棚栽技术杨秀兰赵占国魏亚新(河北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定O71051)近年来,随着出口量的增加,白色金针菇栽培技术日益受到菇农的青睐。但由于纯白金针菇在温湿度、需氧量,耐光性、发菌、出菇等方面都与黄色金针菇有一定的不同,-些人对其栽培...  相似文献   

11.
比较不同木屑比例配方设施化再生法栽培白色金针菇。试验结果表明,培养料中加人20%~25%的木屑栽培的白金针菇,出菇快而整齐,产量高,品质优。可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食用菌工厂化设施栽培企业新品种更新换代的问题,进行白色金针菇工厂化设施新品种栽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三个白色金针菇新品种(闽金1号、F0303、F0306)与企业当家品种F913产量、质量上没有差异,其中F0303、F0306比F913提早出菇5~7d。  相似文献   

13.
26个金针菇栽培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适合云南本地栽培的优良金针菇栽培品种,对26个金针菇品种的菌丝生长特性、出菇特性、商品性状和生物转化率等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3株黄色金针菇品种中G-23菌株菌丝洁白,长势较好,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浅黄色,商品性状较好;13株白色金针菇品种中G-08菌株菌丝洁白,长势较好,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最高,子实体商品性状较好。因此,G-23和G-08可作为优良金针菇品种进行本地推广栽培。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尤其是金针菇工厂化栽培发展迅猛,竞争激烈,迫使企业挖掘产量和质量潜力,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品种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出高产优质的白色金针菇工厂化再生法品种,我们于2009—2010年作再生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市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每年有大量栽培金针菇后废料(菌糠)倒往田地,为充分利用这些废料,我们引进了鸡腿蘑菌株,进行了废料栽培鸡腿蘑配方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金针菇杂交品种——川金3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针菇是我国重要栽培食用菌之一,并已形成规模化周年生产,栽培品种由黄色品种和白色品种,在四川等地主要栽培黄色品种。随着金针菇产业发展,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市场对金针菇产品质量的要求,我们开展了金针菇的杂交育种研究,利用黄色品种和白色品种之间双单杂交方法,选育出了金针菇新品种——川金3号,并于200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现将其主要特性和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金针菇F21的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21金针菇属白菇类群,我所1987年从日本引进。几年来,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栽培实践,生物效率可达120%以上,其经济效益高于黄色类群的金针菇,菇农乐于种植。(一)形态特征菌丝白色、粗壮、浓密,粉孢子较少,锁状联  相似文献   

18.
贺家康  贺令 《食用菌》1993,15(3):30-31
金针菇有许多名称,根据子实体的菌盖形似铜钱大小、菌柄上有绒毛,故名毛柄金钱菇;因它常发生于构树的枯枝上,故又名构菌;它耐低温多在寒冷的冬季出菇,所以也称“冬菇”;因菌柄形状及色泽极似金针菜,故名金针菇(商品名)。经过人工栽培选育菌柄、菌盖均为白色,故名白金针菇,实为银针菇。银针菇在香港、日本、深圳等地市场供不应求。银针菇与其它菌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省江山市以白色金针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发展迅速,每年有大量栽培金针菇后的废料(下称菌糠)倒往田间。为充分利用这些废料,我们引进金福菇菌株,进行菌糠栽培金福菇配方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许襄中  夏道平 《食用菌》1993,15(3):20-21
代料栽培金针菇是目前国内金针菇生产的主要方式。为了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城郊菜区丰富的蔬菜梗资源,我们从1987年开始对多种蔬菜梗栽培食用菌进行了大量的配方筛选,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1990年底至1991年初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