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资源年度监测评价试点工作,运用面积成数法和点抽样估计法,统计校验样地、森林资源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和国土三调等成果的森林面积构成,并对比分析不同体系的数据差异.结果表明:"一张图"更新与校验样地调查核实相结合的方式产出省级森林资源面积科学可行;国土三调认定的林地面积与森林资源"一张图"林地面积总量上...  相似文献   

2.
森林面积多阶遥感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林业数据采集的迫切需求出发,采用遥感技术实现森林资源数据的快速年度出数,以及时掌握区域森林资源变化信息。【方法】建立遥感3阶抽样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并以辽宁省为例,利用2013—2014年高、中、低多源遥感数据,进行基于多阶抽样的省级森林面积监测方法实践。【结果】遥感结合地面样地实测,建立了地面样地与高分样地,高、中分样地以及中、低分样地的森林面积回归模型,其模型确定系数(R2)分别为0.99、0.91和0.70,模型精度较高;基于3阶分层抽样的遥感监测方法得到辽宁省2014年森林面积预测值为590.83×10~4hm~2,森林覆盖率为40.54%,略高于清查结果(40.49%);从抽样精度来看,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得到的森林面积最为可靠,抽样精度达99%以上;通过精度分层控制,基于MODIS NDVI阈值法制作了辽宁省森林分布图,实现了辽宁省森林面积和空间分布的年度产出。【结论】基于遥感抽样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森林面积多阶遥感监测方法可行,既可提高监测成果的时效性,又能缩短成果产出周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为下一步建立全国遥感监测体系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的优化改进近年来一直受到关注。针对天津市森林资源的分布特点,基于历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及相关资料,对天津市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抽样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改进,并用2017年的具体实施结果对优化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1条500 m长的"L"形样线对森林面积的抽样效率大体相当于3个0. 066 7hm~2(1亩)大小的方形样地;全市森林面积和活立木蓄积的抽样精度均达到了国家技术规定要求的90%以上,山区和平原区2个副总体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抽样精度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样线调查是平原区开展森林资源调查的有效方式;分层抽样是提高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效率的高效方法;天津市抽样设计方案的优化改进满足了精度要求,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面固定样地是大区域尺度范围内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基本抽样调查单元。地面固定样地对林分的预估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整体区域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从样地类型、空间排列方式、样地尺度大小出发,在1 hm2大样地中采用随机抽样法,通过抽样精度验证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森林资源监测的最优样地类型。结果表明:1)在不同类型林分中开展蓄积量监测的最优样地面积尺度大小不一,在布设地面固定样地时,应当根据林分起源、龄组的不同,确定样地面积、间距;2)在样地面积相同情况下,单一圆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单一方形样地,群团样地的蓄积抽样监测精度明显高于单一样地,四点圆形群团样地抽样监测精度略高于方阵式群团样地。  相似文献   

5.
1概述我国现行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在农田防护林区的调查一般还以0.067ha,lha或lul的样地为样本单元进行抽样估计。采用较小面积的样地调查估计精度低,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需要布设大量的样地。以湖南洞庭湖区十几个县中的任何一个县为总体估计森林面积、蓄积精度达到90%,用0.067ha的方形样地,都要布设2700个以上的样地。这么多数量的样地定位,测线工作量是巨大的。采用较大面积的样地要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样地数量可以减少,但样地内的调查工作量也是巨大的。如IM的样地样本测量工作量,一个工组一天根本无法完成。大面积样…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的年度监测精度,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上布设系统抽样样地,通过图像判读结合地面核查,采用成数抽样的方法监测森林覆盖率。结果显示:总体抽样精度达到95.03%,与传统的全面外业核查方法相比,外业工作量减少92.44%,监测时间减少85%以上。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0年全球30m土地覆盖数据(Global Land30),按1°×1°或0.5°×0.5°经纬度间隔,在印度尼西亚布设分别为145个和604个网格的样地,对比分析2套抽样间隔下不同样地面积大小的森林面积估算的变动系数和精度大小,优选最佳的遥感大样地布设方案。采用样地调查法,产出森林面积的估计值。结果表明:1)从森林面积总体变动系数、抽样精度以及调查工作量综合考虑,按0.5°×0.5°经纬度抽样间隔系统布设4km×4km的大样地,为最优选方案;2)以印尼加里曼丹地区监测数据进行的森林面积监测精度验证表明,森林面积监测平均精度为94.89%,到达国家和区域尺度的森林面积监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建立健全森林增长指标考核制度,确保森林资源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的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探索省级森林面积年度出数的方法成为迫切需求。以广东省2016年、2017年森林资源宏观监测数据为基础,探讨基于遥感大样地省级森林面积年度出数的方案,结果表明: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群团抽样快速产出森林面积的方法基本可行,但准确反映森林面积年度变化量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森林资源固定样地调查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当前北京市林业发展形势及需求,针对现有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不足,提出建立北京市森林固定样地调查体系,以完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本文从固定样地抽样及布设、样地调查内容、数据应用等方面做出阐述,全面介绍了北京市森林固定样地调查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以贵州省锦屏县第四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系统抽样为例,对角规点抽样的标准表法和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角规样地与圆形样地对总体蓄积抽样精度分别为90.28%,90.38%,均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90%),总体蓄积估计值仅相差1.63%;角规样地检尺样木株数较少,外业工作量相当于圆形样地的40%左右,抽样效率较高;角规样地对大部分林分公顷株数、公顷断面积、公顷蓄积的抽样估计偏低。小班蓄积采用角规辅助调查的标准表法,总体蓄积采用圆形样地每木检尺的二元立木材积表法进行抽样控制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以抽样理论为基础,以全国森林资源宏观监测9个省的遥感判读结果为依据,对比分析了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的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正判率、抽样精度和差异原因。结果表明:群团样地判读和图斑区划判读2种方法监测森林资源都能取得预期效果;通过U检验,2种方法得到的森林覆盖率没有明显差异。但群团样地判读质量相对易控制、工作量较小、工作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以省为总体,设置苦干固定样地来进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办法,存在许多不足,因此利用遥感技术,改进现行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可以编制森林资源分布图,实现对森林面积和地类变化的动态监测;建立各森林类型的数量化多元回归模型,实现对森林蓄积量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3.
《林业资源管理》2016,(5):34-38
介绍了基于抽样理论和遥感判读技术的森林资源监测的具体过程,分析了不同整群样地个数情况下的森林覆盖率和抽样精度。结果表明,在保持抽取的整群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总体抽样精度随整群中小样地个数的增加而提高,但当小样地布设到一定数量时,抽样精度并不能明显提高。本次监测的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森林覆盖率为63.62%,抽样精度为95.09%。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监测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遥感技术弥补了传统人工抽样调查的不足,然而遥感样地的布设方式、数量及遥感判读精度是宏观森林资源监测值得关注的问题。本研究在西藏自治区2015年森林资源宏观监测成果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群团抽样方案与遥感判读相结合的方式,得出全区森林覆盖率,并分析群团内样本数量变动对西藏森林资源宏观监测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样地内群团数量达到25个时,估计均值与实际森林覆盖率相差最小,变动系数最稳定,抽样精度达到最高94.49%。由此可知,大样地群团抽样方法对森林资源宏观监测来说是一种可行高效的方法,且工作量显著低于图斑区划判读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方案是在1∶5万地形图上系统布置必要数量的样地,在现地准确确定样地位置,在样地上进行测树调查并记载样地所属类型。根据样地材料推算全局森林总蓄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蓄积。为了今后能正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所设样地应予以固定,以便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方案是在1∶5万地形图上系统布置必要数量的样地,在现地准确确定样地位置,在样地上进行测树调查并记载样地所属类型。根据样地材料推算全局森林总蓄积和各类土地面积、蓄积。为了今后能正确掌握森林资源变化情况,所设样地应予以固定,以便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  相似文献   

17.
利用遥感样地和高分遥感影像,通过判读解译获取林分类型和森林地类,依据样地到总体的概率估计方法,估计区域总体各林分类型和地类面积,并用德国NFI(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数据检验估计误差。在德国布设334个1km×1km遥感样地,获取高分遥感数据进行判读和抽样估计。结果表明:德国陆地面积估计误差为2.43%;森林面积估计误差为0.59%;森林覆盖率估计误差为2.96%;并获得省级森林资源详细数据。综上易知该方法切实可行,估计结果可靠、因子丰富,实现了境外森林资源的主动监测,为境外森林资源监测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空中抽样的大尺度森林资源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监测大尺度宏观性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以SPOT5和ALOS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为源数据,辅以相关调查资料,在GIS支持下,采用空中抽样的方法,在遥感图像上布设样地,通过目视判读方法确定样地的土地类型、优势树种(组)等,据此计算森林面积和构造土地类型转移矩阵。根据历史调查资料分析得到森林类型单位面积蓄积量,并以此来计算各类林木蓄积量,从而实现研究区域森林面积、蓄积的动态监测。应用结果表明,在具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以及历史调查资料较丰富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工作量小、精度高,且易于进行动态分析的特点,不但适用于大尺度宏观性森林资源监测,也适用于中尺度(如县级行政区域)的森林资源动态宏观监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吉林省一个试验区的森林资源一类清查固定样地数据、Landsat TM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精度交叉评价方法研究了k-最近邻(k-NN)法用于小面积统计单元森林蓄积估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k-NN方法对样地覆盖区影像像元单位面积蓄积量的估测平均误差在1.5 m3.hm2之内,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低于传统的基于绿度指数的线性方程估测方法;采用k-NN方法可以实现县市级统计单元的参数估计,估测效果优于只利用固定样地数据的传统成数估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是以掌握宏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建立生态综合监测体系为目的,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森林资源的调查方法。固定样地中各因子的调查,包括森林、林木、林地的数量、质量、结构与分布及动态变化,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地沙化、石漠化、湿地类型的面积、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