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中国食用菌》2010,(6):7-7
<正>楚雄州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森林覆盖率高(62.5%),野生食用菌资源丰富。据调查,全州3 253.7万亩的林地都出产野生菌,全州有大型真菌540多种,其中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野生菌300多种。有"蘑菇之王"美誉的松茸、"真  相似文献   

2.
野生大肥菇驯化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里坤县位于新疆的东疆北部、天山北坡,以高山、盆地、湖泊、森林、草原、荒漠为主要地形地貌。在这特殊的生态环境中,长期以来生长着多种野生食用菌。2001年7月至2003年,我们在巴里坤县山前草原带相继采集到多个品种的野生菌,其中之一野生菇经鉴定为大肥菇(Agaricus bitorquis)。经组织分离、筛选,并进行栽培试验和生物学特性观测,目前已推广扩大栽培面积,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驯化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嵩 《中国食用菌》2020,(1):192-194
基于野生食用菌主题公园,对食用菌的艺术设计进行分析。在维护野生菌自然生长条件的基础上,借助艺术手法,充分开发其观赏价值。以野生食用菌主题公园为形式,实现珍稀菌类的保护和繁育,在保留野生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等基础经济开发活动的同时,挖掘野生食用菌的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4.
天山野生蘑菇人工驯化栽培研究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延安 《食用菌》2006,28(4):24-24
新疆野生蘑菇(Araricusca campestris)是生长在新疆东天山坡带巴里坤野生食用菌。新疆哈密农校在自治区科技厅支持下,在自治区有关专家的大力协作下,经课题组全体人员的辛勤努力,历经两年多时间,采用组织分离、品种与培养基筛选,模拟自然生态条件下的出菇试验;终于培育出具有遗传性状较稳定,转化率较高的4个菌株。经多次在不同环境下栽培模式出菇试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4年10月,经专家组评审项目提前一年顺利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5.
珍贵菌类阿魏蘑菇驯化栽培成功野生阿魏菇与其它菇类不同,它专一生长在药用阿魏植物死的根茎上。每年早春四月底至五月初为自然生长期,生长时间仅十几天,被民间誉为“西天不出的白蘑菇”。野生阿魏菇在我国仅分布在新疆的木垒、青河、托里等气候恶劣的沙漠戈壁里的极少...  相似文献   

6.
滇中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气候宜人,雨量适中。地处滇中地区的宜良县、禄丰县,森林覆盖率高,野生食用菌自然产量较高,在滇中地区具有一定代表性。近年来,无节制采集及人为环境破坏,资源量逐年下降。介绍了滇中两县野生菌资源现状,并从承包管护、封山护菌及野生菌原生境保育基地建立对资源保护进行了概述,为滇中及云南省食用菌资源保护及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丁云花 《蔬菜》1997,(5):12-12
具有开发价值的蔬菜野生资源(连载)100081北京蔬菜研究中心丁云花野生蔬菜大多营养价值很高,富含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含量一般均高于栽培蔬菜,有的超过几倍甚至十几倍。许多种野生蔬菜还有医疗保健价值,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功效。野生蔬菜生长环境干净自然,很少...  相似文献   

8.
浅析南华县野生食用菌产业之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之学  自正权 《中国食用菌》2011,30(4):61-62,65
南华县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和交通区住优势,把以松茸为主的野生食用菌产业作为培强做大林业产业的突破口.实现了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抓好了建基地、活市场、强企业、促流通、打品牌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猪苓有性繁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药用猪苓主要靠采挖野生的为主,有限的野生资源几经乱采滥挖已面临灭顶之灾,使宝贵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近几年猪苓菌核半野生栽培和用菌核组织分离而成的纯菌种栽培虽已取得成功,但前者仍需采挖野生菌核做种源。  相似文献   

10.
建水独特的立体气候,适合多种水果生长,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栽培果树,还有野生半野生果树。其中,野生橄榄在建水分布广,具有一定规模:果实风味独特,具有一定的食用保健价值;可鲜销、加工或提炼橄榄油等,消费群体广泛,老幼皆宜,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1.
巴里坤野生蘑菇"天A2号"菌株培育及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蘑菇“天A2号”菌株是采集东天山北坡带巴里坤革原的野生蘑菇。经分离、提纯、人工驯化培育而成。驯化时将其放在不同的环境和较恶劣的生长条件下.采用多种栽培模式和方法进行出菇实验.测定该菌株确具有适应性强、抗逆性好、遗传性状较稳定等优良特性.该菌株属中低温草腐菌。很适合在北方逆温带地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中国食用菌》2012,(5):34-34
具有"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之乡、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三大美誉的南华县,已知野生食用菌有2纲9目26科290多种,占全国野生食用菌种类930多种的31.2%,占全省670多种的43.3%,占全州300多种的96.7%,近250万亩林地面积中,有野生菌生长的林地达170万亩,资源年蕴藏储量1万多吨,经济价值较高的四大名菌松茸、块菌、牛肝  相似文献   

13.
在东西狭长300多km的东天山北坡天然林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气候和生态环境,生长着多种珍稀食用菌。笔者从事天山野生菌研究开发工作。多次深入东天山林区进行资源调查和标本采集,常听当地群众讲有一种长在林地松树下的如马铃薯般的块状菌.采挖时会发出咝咝的响声,在阳光下还能看到一股白色的烟雾。笔者刚开始不相信,便带领考察组的同志到现场亲自采挖观察.确实验证了此事。发现刚出土的块菌。被风一吹。上面的表皮便很快破裂,露出乳白色的大理石状的菌脉和脑状髓层,并在阳光下可以看到从子囊果表面开口处散发出一股带有独特清香味的薄薄的雾气。  相似文献   

14.
许庆国 《食用菌》2014,(3):14-15
对采自泰山的8种野生真菌进行分类、鉴定,分析评价,提高人们对野生菌的认识和了解,对泰山野生菌资源保护与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柴达木野生大肥蘑菇驯化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淑敏 《食用菌》2010,32(3):14-15,17
对青海省柴达木地区野生大肥蘑菇的发生及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引种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野生大肥蘑菇具有菌丝体和子实体不露出地表,生活史均在地下完成的特性。菌丝体在PDA、CDA、PT等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适宜生长的pH7.0~9.0。发酵料堆料及袋料栽培在12~23℃温度内均能产生子实体。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几种优良野生地被植物的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东 《北方园艺》2007,(4):179-181
青藏高原特殊的自然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植物资源,其中不乏许多尚未得到开发利用的野生观赏地被植物资源.通过对14个野生地被植物的引种适应性观测结果分析,开展定性定量综合评定,筛选并提出9个具开发潜力的、可大面积栽植的野生地被植物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食用菌》2014,(4):69-69
近期,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大量降雨,充沛的雨水和湿润的空气让户外的野生蘑菇疯狂生长。不少人喜欢到山上、树林里采野生蘑菇尝鲜,殊不知,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危险也潜伏在身边。  相似文献   

18.
以野外采集的一株暂定名为拟金福菇的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子实体形态、菌丝形态等分类,初步认定该野生菌为巨大口蘑,即金福菇;以太白3号作为对照菌株,测定并比对野生菌与太白3号的ITS序列,同源性为99.84,从而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确认该野生菌为金福菇。以荆西口蘑、太白2号作为对照,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结果:拟金福菇生长速度快,可达0.41cm/d,在15~35℃温度下都可以生长,最适生长pH为6,对光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9.
刘金霞 《花卉》2022,(6):28-30
野生花卉是一种自然生长状态下,始终生活在原产地的一种观赏性植物,野生花卉自身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而且由于具有原产地自然生长特点,在成长中具有抗逆性强,栽培简单以及管理便捷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近年来的野生花卉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频率越来越高.本文主要对野生花卉资源的特点,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以及具体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20.
刺芫荽学名Eryngium foetidum L.,又名野芫荽、缅芫荽、阿佤芫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及云南南部的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热带、亚热带地区。刺芫荽是一种野生蔬菜,常生长于肥沃阴潮的草坪、沟埂边、竹林下。近年来随着市场销量的增加,单靠野生采集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现已对其进行人工栽培。据分析每100g可食部分含胡萝卜素    1.44mg、维生素B20.22mg、维生素C33mg。刺芫荽具有特殊的香味,是傣族、景颇族、佤族群众喜食的调料菜,药用有疏风散寒,引气消滞之功效,还可治风寒感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