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给26头3日龄仔猪经口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毒株的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物,而后定期扑杀,采取各组织、器官,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查病毒在猪体内的分布。结果,仅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回盲瓣、盲肠、结肠的粘膜上皮细胞内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内发现了病毒抗原。由此认为,PEDV只引起猪的局部感染。本研究还证明,病料和固定的冰冻切片,密封低温(-20℃)保存7d和292d后,做免疫荧光染色检查时仍呈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ELISA间接法检测猪流行性腹泻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吉(J)毒株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物,以冻融法制备抗原,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检测PED抗体的方法。对30头份经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证实的PED病猪群血清测定,97%为阳性;检测32头份无PED猪场猪血清,93%为阴性。对1份PED“华毒株”,1份“川毒株”以及3头份“吉毒株”PED免疫血清测定,均为阳性。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血清、猪轮状病毒病血清、疑似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血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及猪梭菌性肠炎血清共16头份检测均为阴性,证明PEDV不与TGEV等其它3种冠状病毒血清发生交叉反应。89头份疫区猪血清的区域性试验阳性率为75%(67/89);对82头份屠宰猪血清测定,53%阳性。抗原包被板保存期试验表明,包被板在-20℃可保存2个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吉林省“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情况。通过仔猪人工感染传代试验,分离到两株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株——吉毒株和梅毒株。电镜检查初步证明是冠状病毒。经用胎猪肾细胞、猪甲状腺细胞和胎猪小肠器官培养法,对吉毒株进行反复多次的分离培养试验,发现吉毒株不适应于胎猪肾细胞和猪甲状腺细胞上生长,而能在胎猪小肠器官培养物上增殖。依据本病在吉林省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病毒株的仔猪人工感染传代试验、电镜检查以及组织细胞分离培养和鉴定的结果,参照国外有关报道,初步认为吉毒株是类冠状病毒,为我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学及其实验诊断提出了一个新的探索途径。猪传染性胃肠炎于1946年由Dogle氏和Hutchings氏证实以来,许多地区和国家相继发生本病,分布极广。对本病的诊断、免疫及病毒的性状等均有较多的研究和报道。我国于1968年起相继报道有本病发生,1973年以来开始分离病毒,进行了生物学试验和电镜检查。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应用组织培养细胞分离到冠状病毒。由1978年1月开始,我们从流行病学调查入手,采集疑似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理材料,进行仔猪人工感染传代试验和病毒分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现分四个部分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397-1403
猪流行性腹泻病(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以水样腹泻、呕吐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病死率高,对养猪业危害严重。本试验对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生物技术中心分离保存的PEDV-SC-P毒株在非洲绿猴传代肾细胞(Vero)上进行了传代增殖培养,并按照要求,对生产用Vero细胞进行纯净性检验,对PEDV-SC-P毒株的增殖特性、遗传稳定性、理化特性、纯净性、安全性、免疫原性和特异性等进行了检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株理化特性与PEDV相符,毒种纯净、繁殖滴度高、毒力遗传稳定、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较好,具有开发为疫苗种毒的前景和价值。  相似文献   

5.
猪细小病毒S—1毒株的分离和鉴定(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一1毒株在猪肾原代细胞第1~10代之间共进行36次传代,培养物的平均HA价>384,第6代以后对细胞的最小感染量稳定在10~(-6)~10~(-7)之间,第5代PK细胞传代毒在-25℃~-30℃保存180天毒价保持10~(-5)不变,死产胎猪组织(S—1毒株分离猪)在用同样温度保存300天能重复分离到病毒,S—1毒株PK传代毒能适应于胎猪睾丸细胞株(ST)增殖,毒价达1O~(-7),以比利时荧光抗体柒色ST细胞培养物和用比利时PPV阳性血清对ST细胞传代毒作HI测定,进一步证实分离物的特异性。用PK细胞传代毒感染HI抗体阴性怀孕头胎母猪能产生明显的抗体反应。3头感染母猪中,1头(用口服途径攻毒)在感染后2~4天间出现排毒现象;从另一头母猪(用肌肉注射途径攻毒)的胎儿中分离到病毒,证实经胎盘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猪细小病毒S-2毒株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仔猪肾原代细胞(PK)或胎猪睾丸细胞株(ST)从7窝木乃伊胎猪组织悬液中分离到猪细小病毒,定名S-2毒株,该株6组病毒的PK或ST培养物对组织培养的最小感染量达到10~(-7),有的可达10~(-8)。S-2毒株的组织培养液能凝集豚鼠红血球,此种血凝活性能被比利时PS-1阳性血清所抑制。盖玻片组织培养物用比利时荧光抗体染色时,可见明亮的绿色核内荧光,证实S-2毒株与比利时PPV的同一性。HI试验证明,分离到S-2毒株的胎猪的7头母猪血清均能抑制S-1毒株的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省某猪场疑为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猪采集腹泻粪便样品,以PCR方法扩增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N基因后,采用细胞培养法进行病毒分离.用套式PCR、胶体金试纸卡和血清中和试验对细胞分离物进行检验,证实其为一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ShT株.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hT株在Vero细胞上进行传代培养,观察其培养特性.结果表明,PEDV ShT株能在Vero细胞稳定传代,第20代、25代、30代病毒液的TCID50/0.1 mL分别为10-7.0、10-7.13、10-7.33.  相似文献   

8.
旨在对疑似猪流行性腹泻(PED)患猪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并制备灭活疫苗。从因腹泻病死的7日龄内仔猪的小肠组织及内容物中,分离出1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命名为PEDV-GS。用Vero细胞对病毒进行扩增,病毒液中加入终浓度为0.7 mg/mL甲醛,28℃灭活48 h,加入ISA 61 VG佐剂进行乳化,经稳定性、安全性和效力试验,初步研制出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毒株灭活疫苗。疫苗免疫妊娠母猪后对仔猪进行母源中和抗体检测、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稳定性和黏度检测都合格,且对仔猪安全有效,对妊娠母猪产仔数量及质量无影响,其被动免疫抗体至少持续到仔猪产后28 d。试验成功制备了具有安全性和高保护率的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Z2014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江苏某规模猪场发生腹泻疫情,采集发病仔猪小肠组织及肠内容物,经RT-PCR检测,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将病料接种Vero细胞,盲传3代后,出现明显的细胞合胞体病变,细胞空泡化,最终裂解脱落。将细胞反复冻融后,收获病毒,经RT-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后,确认所收获的病毒为PEDV,将该分离毒株命名为CZ2014株(Gen Bank:KT428878.1)。RT-PCR扩增其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Z2014株S基因序列与近年来流行的毒株同源性较高,而与经典疫苗毒株同源性较低。PEDV流行毒株的分离为该病毒致病机制研究及其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报告证明我国分离的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华毒株已适应于胎猪肾细胞及甲状腺细胞,分别传至70代及74代。华毒株荧光抗体,Miller/10毒株荧光抗体及日本TGE荧光抗体与国内华毒株、辽毒株、齐毒株及国外Miller/10毒株,CKP毒株,SH毒株及日本TGE活苗均可交叉染色。用华毒株和Miller/10毒株的胎猪肾细胞传代毒作指示毒,和日本TGE阳性血清、H毒细胞传代毒感染28天后的血清做交叉中和试验,出现了交叉反应,血清的中和抗体价分别为1∶32以上和1∶64,华毒株与Miller/10毒株在猪体可交互免疫。用电镜负染法观察,见H毒细胞传代毒带纤突的典型TGE病毒粒子。因而表明我国华毒株、辽毒株、齐毒株是TGE病毒,与国外的TGE病毒在血清型上是一致的,并非新的冠状病毒。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从广东地区表现有流行性腹泻症状的病猪采集的病料通过在细胞维持液中加入每 ml 含60μg 胰酶量的细胞培养方法,可使 Vero 传代细胞在培养24小时,60%细胞出现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等特征的细胞病变,并且,经过动物回归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学、病毒核酸型鉴定和理化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病毒分离物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离获得的 PEDV,在含有胰酶的细胞维持液条件下,用 Vero 传代细胞培养传代12代,转入不加胰酶条件下,再用 Vero 传代细胞传19代,PEDV 可适应于 Vero 传代细胞生长,并出现有特征的细胞病变,继后,转用 PK15传代细胞再传22代,PEDV 已能适应于 PK15传代细胞生长,其细胞病变程度较 Vero 传代细胞更明显易看,PEDV 在 Vero、PK15传代细胞培养物中连续传53代.转用 ST 传代细胞培养,再传4代,可见 ST 传代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本试验证明、将分离的 PEDV 先后适应于 Voro、PK15和ST 传代细胞的方法是成功的,并已使之成为适应传代细胞的 PEDV 细胞毒株,命名为 PEDV-G1株,其毒价为10~(-5·37-6·1)TCID_(50)/0.05ml。  相似文献   

12.
作者从广东地区表现有流行性腹泻症状的病猪采集的病料通过在细胞维持液中加入每ml含60μg胰酶量的细胞培养方法,可使Vero传代细胞在培养24小时,60%细胞出现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等特征的细胞病变,并且,经过动物回归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学,病毒核酸型鉴定和理化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病毒分离物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离获得的PEDV,在含有胰酶的细胞维持液条件下,用Vero传代细胞培养传代  相似文献   

13.
<正>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圆形,直径约95~190 nm,外有囊膜(Envelope)。本病毒人工培养很难成功。进行交叉中和试验、猪体交互保护试验、ELISA(酶联免  相似文献   

14.
给8头3日龄同窝仔猪经口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吉”毒株的猪胎肠单层细胞培养物,于感染后在第18、30、45、96h扑杀,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病理组织化学研究。病理组织化学(硷性磷酸酶、ATP酶、琥珀酸脱氢酶、单胺氧化酶)的变化早于病理组织学变化。组织学变化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脱落、绒毛短缩为特征,其中以空肠中,后部的肠绒毛变化最严重;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呈正相关,感染后24~36h,实验仔猪呕吐、腹泻最明显,而感染30h扑杀的实验仔猪,小肠绒毛短缩,上皮细胞脱落最严重。作者认为,初期腹泻主要是小肠绒毛柱状上皮能量生成不足,吸收和运输障碍所致;而后期则是肠绒毛柱状上皮能量生成不足,吸收表面积严重减少,绒毛柱状上皮严重变性导致的消化不良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Dbz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病死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及肠内容物制成匀浆,应用套式RT-PCR检测呈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阳性,经处理将其接种到含终浓度50μg/mL胰酶的Vero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传代,盲传到10代左右开始出现局灶性细胞病变(CPE),20代以后特征性CPE稳定出现。将病毒Vero细胞培养物应用毒价测定及病毒中和试验、套式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进行检测鉴定,证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PEDV,并将其命名为PEDVSDbz株。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文山市某规模化猪场2015年7~8月频繁发生以种公猪一侧睾丸肿大,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繁殖障碍疫情。为了查明病因,对送检流产胎猪进行病理解剖,采集胎猪及胎盘病料进行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欧洲型及美洲型毒株、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猪流产衣原体、布氏杆菌及弓形虫PCR和realtime PCR检测,同时应用猪肾原代细胞及BHK-21传代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鉴定以及细菌分离鉴定。检测结果显示,从流产胎猪内脏器官、大脑及胎盘组织扩增出乙型脑炎病毒pr M基因及伪狂犬病毒g E基因目的条带。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扩增的乙型脑炎病毒pr M基因序列与NCBI Gen Bank中的参考毒株(Accession no.AB594829.1)序列同源性达99%;伪狂犬病毒g E基因核苷酸序列与NCBI Gen Bank中的参考毒株(Accession no.KT936475.1)序列同源性达100%。应用BHK-21传代细胞盲传分离获得1株可致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的病毒株,鉴定为乙型脑炎病毒,并命名为JEV-2015-WS-YN。由此推测,引起此次猪群繁殖障碍极有可能为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和伪狂犬病毒共同感染造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从临床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对其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对腹泻仔猪小肠样品进行RT-PCR检测、病毒的分离培养、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S基因测序及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仔猪腹泻由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在Vero细胞上成功分离流行性腹泻病毒,命名为XP2018,该毒株细胞病变明...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流行情况并分析该病毒的培养特性,对甘肃、北京、河北、山西、浙江五个猪场送检的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猪小肠内容物,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证明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核酸阳性。然后将阳性病料进行传代培养、病毒含量测定以及特异性检验,证明获得五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别命名为Ningxia9、Beijing5、Gaocheng8、Shanxi1、Zhejiang08。对分离的毒株进行S基因全长测序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五株分离毒株在盲传19代开始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盲传到24代,出现稳定的细胞病变且五株分离毒株的24代病毒含量在104.5~5.0TCID50/m L之间;用S蛋白进行进化树分析表明,五株分离毒株与近年来国内流行毒株亲缘关系很近,在同一个进化分支上;分离的五株野毒株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9.2%~99.9%,而这五株野毒与Gen Bank上提交的2011年、2012年分离的野毒株的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98.4%~99.9%;实验室分离毒株及国内近年流行毒株均与国内外经典毒株存在一定的共性,即特定位置氨基酸的插入、缺失或置换。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辽宁省沈阳市某猪场仔猪发生腹泻的病原及其遗传进化特征,试验首先对该猪场发生腹泻的仔猪腹腔进行剖检,记录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收集病理变化较明显的组织进行切片和H.E.染色,观察并记录结果;取病料后提取病毒核酸,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orcine delta coronavirus, PDCoV)、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RoV)和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Swine acute diarrhea syndrome coronavirus, SADS-CoV)检测引物进行RT-PCR检测;然后进行病毒的分离、致细胞病变效应(CPE)观察、传代、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与效价的测定;最后对病毒的关键基因进行PCR扩增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腹泻仔猪小肠肠壁变薄、胀满、充满水样内容物,肠系膜呈树枝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十二指肠肠绒毛破碎、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20.
从广州某猪场采集疑为病毒性腹泻的病猪粪便,除菌处理后接种PK—15传代细胞,采用在接种物和细胞维持波中加入60μg/mL胰蛋白酶的方法,分离到一株野毒。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