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独立分量分析(ICA)方法,对玉米样品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解,得到统计上独立的各成分光谱;然后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基于ICA成分的玉米粗蛋白质、粗淀粉和粗脂肪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3种成分建模集和预测集的化学值和近红外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较高,且平均相对误差都较低。结果表明,ICA方法建立的玉米样品3个主要成分的近红外模型预测准确度都较高,可应用于玉米育种中大批样品的快速品质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技术测定成品卷烟中总糖和还原糖及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发达  朱立军  戴亚  王鹏  施丰成  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81-6182,6188
选取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采用近红外方法建立其总糖、还原糖和绿原酸含量的近红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外部检验。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和绿原酸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06%、2.47%和3.34%;t检验结果表明,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快速测定烟草中淀粉的含量。[方法]采用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仪扫描140个烤烟烟叶样品,连续流动法测定其淀粉的含量,多种参数方法对谱图进行处理,最后选择消除常数法对光谱进行预处理和偏最小二乘法对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烤烟中淀粉的NIR预测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结果]淀粉的预测值与连续流动法测定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均在5%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5%。[结论]该模型可快速测定烟叶中淀粉的含量,对控制烟草调制过程中淀粉的转化和烟草制品中的淀粉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烤烟烟叶厚度是烤烟烟叶分级和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对烟叶厚度的快速测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采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法(CARS)算法优选特征变量和采用全波长变量(1 000~2 500 nm)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初烤烟烟叶厚度近红外校正模型的效果。结果表明:模型的输入变量数由1 543个降低到180个,决定系数由0.846提高到0.941;适宜主成分数由10降低到6,校正标准误差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分别降低了0.003 4和0.010 3。采用30个外部样品对模型进一步进行验证,模型的验证标准误差和验证标准误差的偏差由0.018 2降低到0.001 1,在α=0.05显著水平,两个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采用CARS筛选特征变量近红外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差异性更小。CARS筛选特征变量提高了烟叶厚度近红外校正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AOTF-NIR(AOTF-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田间生长烟叶中5种化学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方法。以182个样品组成校正集标准样品,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了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各成分含量之间的关联定量校正数学模型,并对30个验证集样品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烟碱、总氮、总糖、还原糖、钾的平均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3.73%、3.89%、3.78%、2.88%、4.37%。对验证集样品的原始化学值和预测值进行成对数据t测验,检测结果显示,差异不显著,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用的,该方法分析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方便无损。可用于快速定量检测田间生长烟叶中的烟碱、还原糖、总糖、总氮、钾。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NIRS)在无损检测烟草种子蛋白含量方面的应用,研究120份烟草种子的近红外光谱,利用光谱影响值法(Leverage)对异常光谱进行处理后,在4 000~9 000 cm-1波数,利用主成分回归法(简称PCR)建立烟草种子蛋白质含量的定标模型,并采用外部独立验证的方式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简称SNV)处理结合De-trending算法下,建立的烟草种子蛋白含量定标模型的确定系数高达99.86%,校正标准差、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71、0.68,校正集、验证集的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该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效果较好,可用于烟草种子粗蛋白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收集代表性绿茶样品158个,直接对新鲜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运用改进偏最小二乘法(MPLS)在4种不同的光谱数据预处理方式下进行水分含量建模,并用验证集对最优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光谱数据在散射处理方式SNV Detrend下经过一阶导数处理后的预测结果最优,其定标标准差(SEC)为0.32%,样品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决定系数(RSQ)为0.861,预测标准差(SEP)为0.5%,偏差(Bias)为-0.1%.说明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实现绿茶中水分含量的无损检测是可行的,并可得到较为满意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实现打叶复烤生产过程中片烟化学成分的在线快速检测。[方法]采集2010年、2011年和2014年具有代表性的烟叶样品的在线近红外光谱,采用主成分马氏距离法和基于蒙特卡洛采样的奇异样本识别方法剔出异常光谱和化学异常样品,建立并优化复烤片烟6种化学成分(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和氯)的在线近红外分析模型。[结果]利用偏最小二乘方法建立的定量模型,其决定系数R2均在81%以上。通过模型外部检验发现,样本的近红外预测值与参考值的结果较为一致,氯的平均绝对误差小于0.1%,其他组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5%。[结论]利用在线定量分析模型,可以实现复烤片烟化学成分的在线检测,为后期烟叶醇化、质量评价和配方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麻疯树种子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 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麻疯树种子含油量的测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瑞典波通DA7200型近红外光谱成分分析仪采集了125份麻疯树种子样品的光谱数据, 通过样品化学值测定、光谱数据预处理以及回归统计方法建立了麻疯树含油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 并利用10份未知含油量的种子样品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本研究建模所选125份样品的含油量范围为25.23%~39.73%, 平均值为33.91%±2.64%, 中位数为34.31%, 基本覆盖了当前麻疯树的主要品种, 在种子油含量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二阶导数联合标准正态变量转换法为建立麻疯树种子含油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的最佳预处理方法, 偏最小二乘法为最佳的回归方法。模型验证结果显示, 样品的化学测定值与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预测值极显著相关, 且相关系数达0.9556, 预测标准偏差为0.6536。结论检验结果说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可应用于后期麻疯树种子油分含量的大批量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的板栗果实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分别选取3个不同品种栗果、1个品种的霉变栗果和1个品种的虫害栗果各30个样品,采集供试样品的近红外高光谱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栗果中总糖和淀粉含量预测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9313~0.9587,均方根误差为0.062 4~0.225 0;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不同品种栗果鉴别以及识别霉变、虫害、正常栗果的判别分析(DA)模型,模型的识别率分别为96.7%和98.6%。结果表明,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可用于栗果总糖和淀粉的定量预测,以及不同品种栗果和霉变、虫害果的快速定性识别。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河南烟区烤烟石油醚提取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烟区1961—2013年64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烟区气候要素变化特征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状况以及影响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在此基础上,探讨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4.5)和RCP8.5两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河南烟区气候要素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可能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3 a来,河南烟区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太阳总辐射均发生显著变化,最低气温以显著上升为主,气温日较差和太阳总辐射显著降低。河南烟区各地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绝大多数高于5%,符合优质烟叶的标准,且上部叶最高,下部叶最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气候要素间的关系密切,不同部位烟叶的影响因素有差异;上部叶主导气候因子为大田期最高气温,中、下部叶主导气候因子则是旺长期平均气温,且均呈显著正相关。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绝大多数温热要素和光照因素将有显著上升趋势,降水和湿度因素变化趋势不显著。由于大田期最高气温和旺长期平均气温均高于气候基准期(1981—2010年)平均值且有显著上升趋势,将可能导致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升高,且RCP8.5情景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河南烟区2007—2009年119个烤烟样品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在不同年份、不同等级、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间的分布特点,并把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其他化学成分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烟区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为4.05%~11.95%,多数样品为4.50%~8.00%,平均值为6.34%;其在不同年份、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地间存在显著差异;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与总糖、还原糖和钾存在显著相关,而与其他化学成分间呈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烤烟烟叶石油醚提取物与感官舒适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卷烟感官质量与烟叶石油醚提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烤烟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关分析和广义可加模型分析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石油醚提取物对口腔感受、喉部感受和余味整体感受均呈负面效应,且达到显著水平.也即石油醚提取物与卷烟感官口腔尖刺、口腔毛刺、喉部呛刺、喉部尖刺、鼻腔感受、干燥感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与卷烟劲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在卷烟配方设计中,可以考虑选择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适宜的原料以保证卷烟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逄涛  林茜  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897-8898,8914
[目的]明确云南烟区不同土壤环境对K326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收集云南烟区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种植的K326烤烟,分析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比较其差异。[结果]上部烟叶淀粉、石油醚提取物、挥发碱、镁、pH、施木克值、糖碱比等在不同土壤类型种植的烟叶中存在0.05水平显著性差异,中部烟叶石油醚提取物、挥发酸、pH等存在0.05水平显著性差异,下部烟叶总糖、还原糖、两糖差、总氮、蛋白质、施木克值、糖碱比、石油醚提取物、挥发酸、钙等存在0.05水平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土壤类型对K326下部烟叶影响较大,对上部烟叶影响次之,对中部烟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杨德中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0):19-19,82
为研究红河烟区种植海拔高度对烟叶品质的影响,选取红河海拔1 400~2 000m范围种植的K326和红花大金元B2F和C3F烟叶,利用索氏提取法测定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红花大金元上部和中部叶的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种植在海拔1 600~1 700m的烟区有利于提高烟叶香气量。本研究成果为红河烟区制订优质烟叶配套栽培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指导烤烟生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贵州地区推广种植的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云烟97的烟叶腺毛密度、腺毛分泌物成分、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等进行分析,比较各品种的差异,以选出较适宜该地区的烤烟品种。结果表明:腺毛密度表现为K326红花大金元云烟87云烟97,腺毛脱落率以云烟87最小,且腺毛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而脱落;主成分分析表明,腺毛分泌物组分含量表现为云烟87云烟97K326红花大金元;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表现为云烟97红花大金元云烟87K326,其中烤烟生长期95~110 d的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增加量表现为云烟97K326云烟87红花大金元,且石油醚提取物含量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成熟度后石油醚提取物含量不再增加反而降低。综合比较,云烟87烟叶腺毛脱落率相对较低,石油醚浸提物含量相对较高,腺毛分泌物含量综合排名最高,是贵州地区较适宜种植的烤烟品种。  相似文献   

17.
钼氮互作对烤烟总氮、烟碱及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钼氮互作对不同部位烤烟烟叶总氮、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和钼肥均能够增强烟株氮代谢,其中施氮能够使总氮含量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明显增加,且各部位烟叶石油醚提取物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同等施氮条件下,施钼可以促进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增加。钼氮配合施用对烤烟总氮含量的提高存在协同效应,但在同等施氮水平下,钼肥用量对烤烟总氮、烟碱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朱立军  唐士军  施丰成  戴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602-5603,5746
[目的]探索国内外卷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差异。[方法]测定了国内外112个卷烟样品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①国内卷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要明显低于国外卷烟。②国内烤烟型卷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要明显低于国外烤烟型和混合型,国内混合型卷烟石油醚提取物要明显低于国外混合型和烤烟型,国内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之间以及国外烤烟型和混合型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③从不同价位国内烤烟型卷烟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来看,四类卷烟要明显低于一、二、三类卷烟,一、二、三类卷烟之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国内烤烟型和混合型卷烟样品中石油醚含量明显低于国外。  相似文献   

19.
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烤烟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对烟叶香气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了农艺措施、调制措施、生态环境因素对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2种烘烤工艺、3个成熟度和2种取样方式的CB-1品种中部叶烤后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慢烤烘烤工艺下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高于快烤的,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随着成熟度的提高,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降低,在快烤工艺下的差异不显著,在慢烤工艺下的差异显著(P<0.05);混合样品的石油醚提取含量高于C3F的,在快烤工艺下的差异不显著,在慢烤工艺下的差异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