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河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河蟹养殖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南方地区养殖户对河蟹养殖的热情也日益高涨。但随着养殖管理过程中人工、渔药、塘租、清淤等成本的不断上升,河蟹养殖效益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且南方地区如广西等地年均气温较高,河蟹易早熟、成蟹上市规格偏小、养殖风险较高等问题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通过优化池塘设施、苗种选择、水质控制和养殖管理等方法,提出了南方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鱼菜池塘共生养殖技术,是利用适宜在水中生长的蔬菜吸收池塘养殖鱼类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残饵、鱼类排泄物等),转化成蔬菜生长所需的养料,实现水中养鱼、水面种菜立体生产,有效净化池塘水体,维持水体稳定,减少渔药使用,提高养殖鱼类品质和产量,并获得优质蔬菜。鱼菜共生技术在我国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历史不长,笔者在吉林省长春市新立城水库经过1年的试验研究,利用豫选黄河鲤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探索黄河鲤池塘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的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提高黄河鲤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0年3月至12月,我们进行了黄河鲤池塘节能、节水、环保、增效、健康养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池塘试验池塘位于郑州市中牟县万滩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应用效果,使用该系统进行了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四种鱼类的养殖试验。经过99d的养殖,四种鱼类养殖过程中均未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和病害发生的情况,革胡子鲶、罗非鱼、彭泽鲫和赣昌鲤鲫养殖产量分别达到了43.81kg/m3,17.40kg/m3,17.96kg/m3和11.65kg/m3。养殖过程中,养殖水质保持稳定,未向外排放养殖尾水,未使用渔药。养殖试验表明:淡水池塘嵌入式集装槽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用来养殖以上四种鱼类,而且能够达到环保高效的养殖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因新冠疫情反复,养殖生产流通受阻,饲料、渔药价格持续上涨,推高养殖成本,养殖效益下滑严重。与草鱼价格上下波动相比,南美白对虾价格相对稳定,市场需求量大。在草鱼池塘共养南美白对虾搭配鲢鳙,可充分利用池塘养殖空间,增强水资源综合利用。利用草鱼吞食病虾,阻断虾病传播,搭配鲢鳙控制藻类,净化水质,降低养殖风险,有效实现农民增产增收,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池塘养殖一直以鲤、鲢、鳙等常规品种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常规水产品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出现了“卖鱼难”、价格走低的现象。同时,由于饲料价格上升、水资源紧缺、大量投喂人工饲料和大量使用鱼药又进一步恶化了池塘生态环境,使养鱼效益下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于2002年进行了怀头鲇池塘高效生态养殖试验。在不换水、不投饲料、不施肥、不用鱼药、不设增氧机的情况下,经4个半月养殖,每667米2水面产怀头鲇102千克,销售收入3575.29元,纯收入1542.82元,养殖效益远远高于一般池塘水平。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塘面积5670米2,未…  相似文献   

7.
随着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价格较快上涨,鱼用配合饲料在较短时间内涨幅度达30%以上,人工和池塘租赁费也在增加,对从事高产池塘养殖的渔农来说,成鱼养殖成本将提高30%以上,这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成本压力。以我省较为普遍的高产鲤鱼养殖为例,目前,1公斤鲤成鱼生产成本8元左右,销售价格大约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对鲤(Cyprinus carpio)肌肉风味的影响,2021年8-10月随机采集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进行感官分析并测定其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对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感官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肌肉在10月时,气味上有明显差异。稻田和池塘养殖鲤肌肉中氨基酸及核苷酸种类相同,稻田养殖的鲤肌肉中呈鲜味氨基酸如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的鲤肌肉味精当量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 EUC)最高含量达到了5.68 g MSG/100 g,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的EUC值4.61 MSG g/100 g;同时,稻田养殖鲤肌肉中土腥味、青草味的物质,如己醛、壬醛的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综上表明,稻田养殖的鲤滋味更为鲜美,土腥味的物质含量更少。  相似文献   

9.
<正>武昌鱼是一种优质鱼,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饵料价格居高不下,鲤成鱼利润低的情况下,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探索鱼类新的养殖模式,梨树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刘家管子镇红嘴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利用0.67 hm2池塘进行了池塘主养武昌鱼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我市从2011年开始引进福瑞鲤进行养殖,但由于养殖业主长期养殖建鲤F7形成习惯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福瑞鲤的养殖与推广受到制约,基于这种原因,依托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福州综合试验站,我们在建瓯市万泉水产养殖场的池塘中进行套养"福瑞鲤"与"建鲤F7"的养殖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供大家参考。一、池塘条件与养殖设施1.池塘条件池塘埂面5米,池深为3.8米,平均水深为3米。池埂坡度为1∶1.3,池埂边坡覆盖防渗膜,池塘长方形南北朝向。养殖水面为5.8公顷,  相似文献   

11.
鲤池塘无公害高产标准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鲤是我国水产品"大宗鱼类"中养殖面积最大的淡水品种,随着大规模连片池塘的开发,高密度精养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已逐渐成为鲤养殖的主要模式。为了提高池塘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梁山县开展了池塘主养鲤套养花白鲢、草鱼和鲫的无公害水产养殖技术试验,并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规范,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池塘中将岩原鲤大规格鱼种养殖成尾均重为300g/尾的商品鱼,养殖周期为一年,通过试验得到了岩原鲤池塘成鱼养殖合适的放养规格、放养密度、产量、成活率及饵料系数等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3.
瓯江彩鲤俗称田鲤,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仅浙江省丽水地区为其主要产区,且以稻田养殖或池塘混养为主要养殖模式.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杭州市余杭区五常乡开展了瓯江彩鲤的池塘精养试验,通过低、中、高的三种放养密度模式对比试验,摸索出了一套较有实用性的瓯江彩鲤池塘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4.
徐盛丰 《齐鲁渔业》2003,20(2):40-40
鲫是我国最普通的养殖鱼类,但传统上多在池塘中与鲤、草鱼、鲢、鳙混养,鲫作为非主体鱼生长受到抑制,产量较低。为提高鲫养殖效益,我局利用960m2石砌池进行主养彭泽鲫试验,发现鲫的群体增重倍数基本与鲤相当,存活率高,饲料系数和饲料成本与以往养殖  相似文献   

15.
刘茂清 《齐鲁渔业》2010,(10):26-28
<正>黄金鲫属鲤形目、鲤科、鲤亚科、鲤属和鲫属的鲤、鲫杂交种,外形如鲫,体高头小,背厚实丰满,体色金黄艳丽,因其为三倍体,不孕不繁,无生殖能力,具有生长速度超快,耐低氧,抗病力强,耐低温,饲料转化率较高,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等特点。为探索黄金鲫的池塘养殖技术,邹城市于2008年4月末~11月初实施了黄金鲫新品种引进与池塘养殖试验项目,共引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厦门市淡水养殖以养罗非鱼为主体,品种较为单一,为了调整养殖结构,丰富厦门市淡水养殖品种,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我们挑选了目前市场价格较好的彭泽鲫、团头鲂、建鲤、鲻鱼等进行池塘混养试验,并取得了初步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池塘养鲤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池塘培育鲤鱼种,池塘、网箱养殖鲤成鱼和池塘鲤成鱼、鱼种双季放养四种养殖方式结合起来,小范围内自成体系配套养殖,能够发挥鲤鱼生长优势,夺得高产。本试验这种技术方法获得了鱼种池亩净产1659.6公斤,成鱼池亩净产1691.2公斤,双季塘成鱼亩净产2578.9公斤,网箱(188米~2)总产1.65万公斤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鲟鱼养殖过程中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而导致的水质恶化、病害增多、死亡率上升、渔药投入加大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养殖池塘中水生植物与鲟鱼的生态养殖模式,试验通过在鲟鱼养殖池塘中分别种植一定量的水葫芦、浮萍两种水生植物,研究其对水质指标、鲟鱼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养殖池塘种植水生植物有利于水体溶氧量的提升,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转化NH3-N、NO2-N的能力,在有效改善水质环境的同时促进了鲟鱼的健康生长,水葫芦和浮萍对结果影响差异不大,水葫芦效果略好。  相似文献   

19.
正东平湖鲤隶属于鲤形目、鲤科,原产于东平湖,其体形修长、金鳞赤尾,在民间有"红鱼""龙鱼"的美誉,因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作为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东平湖鲤种质资源发掘与良种选育",笔者开展了东平湖鲤家系选育和群系选育。为进一步提高东平湖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2020年进行了东平湖鲤池塘高效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现进行总结,以供相关从业者参考。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选在山东省东平县第一淡水养殖试验场,池塘为两个(14号、15号),呈长方形,  相似文献   

20.
鲤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类,也是北方地区淡水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养品种之一。目前网箱养殖的德国框鲤出口韩国价格每公斤可达18元。但德国框鲤在多年养殖生产中出现了退化和混杂现象,生长速度慢、产量低、抗病力较差、养殖效益低,严重影响了鲤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