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菌肽为一类小分子的,含氨基酸残基少于100个的,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多肽。禽抗菌肽属β-防御素,为防御素的一个亚类。目前,已从鸡、火鸡和驼鸟的血液、鸡与火鸡的上皮细胞、以及企鹅的胃内容物中分离到多种禽β-防御素。这类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能抗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及囊膜病毒在内的许多病原微生物。本文主要综述了该类抗菌肽的分子特征、抗菌机理与应用前景,以期对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鸡抗菌肽属禽β-防御素(AvBD)类,是鸡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将AvBD10基因定向插入到AvBD5-pGEX SalⅠ和NotⅠ双酶切位点上,构建了AvBD5-pGEX- AvBD10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 BL21,于37 ℃不同时间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重组AvBD5-AvBD10双分子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36 kD,重组双分子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35%,重组菌表达产物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双分子蛋白经纯化后,分别以对数生长中期的大肠杆菌[BL21(DE3-) 株]与致病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CAB株)]为检测菌,利用薄层平皿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测定了重组双分子蛋白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重组双分子蛋白对这两种细菌都具有抗菌活性。并且对温度和pH有很高的稳定性,在-70~100 ℃或pH 3~12处理30 min仍具有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鸡β-防御素基因的克隆与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RT-PCR扩增出鸡β-防御素Ga1-1、Ga1-2和Ga1-3基因的部分cDNA序列,大小分别为198、195和297bp。利用PCR技术扩增出鸡β-防御素Ga1-1、Ga1-2和Ga1-3基因组DNA部分序列,大小分别为1176、1053和2454bp。经分析发现,2个内含子将鸡-β-防御素Ga1-1、Ga1-2和Ga1-3基因的编码区分成3个外显子部分。第1个外显子编码绝大部分信号肽序列;第2个外显子编码信号肽羧基端极小部分序列、原片段序列与大部分成熟肽序列;第3个外显子编码小部分成熟肽序列。扩增到的鸡β-防御素Ga1-1、Ga1-2和Ga1-3基因的两个内含子长度,分别为482和496bp,183和675bp,980和1280bp。鸡β-防御素基因编码区结构的这种组成与哺乳动物的β-防御素基因的不同,在哺乳动物中为1个内含子将β-防御素基因编码区分成2个外显子部分。Blast比较发现,鸡β-防御素Ga1-1和Ga1-2基因位于鸡的3号染色体连续克隆群Contig42.182上,并且这2个基因转录方向相反。Ga1-3基因位于鸡的3号染色体连续克隆群Contig42.181和Contig42.182上,转录方向与Ga1-1基因相同。  相似文献   

4.
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到胡须鸡β-防御素基因Gallinacin-1(Gal-1)~Gallinacin-13(Gal-13)共13个基因编码区全长片段.通过克隆、测序获得13个基因的cDNA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DQ858311~DQ858323.比较分析胡须鸡13种β-防御素Gal-1(a)~Gal-13,Gal-1基因与GenBank中注册的防御素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6.5%~100%之间.利用Clustax软件对所获得的13种胡须鸡β-防御素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Gal-1、Gal-1(a)、Gal-2、Gal-3、Gal-4、Gal-5、Gal-6、Gal-7、Gal-8、Gal-12和Gal-13在同一大的分支上;Gal-9和Gal-10在同一分支;Gal-11独在一分支上.用RT-PCR方法分析胡须鸡β-防御素Gal-1~Gal-1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发现:Gal-1、Gal-2、Gal-4、Gal-5、Gal-6、Gal-7和Gal-10的表达分布非常广泛,Gal-3、Gal-8、Gal-9、Gal-11、Gal-12和Gal-13的分布少.  相似文献   

5.
以防御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药用开发价值已是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鸡β-防御素-1(Gallinacin-1,Gal-1)对许多致病菌都具有杀菌作用,具有很好的研究开发价值。本研究以含有Gal-1成熟肽全长cDNA的重组质粒pMD19-T-Gal-1为模板,通过PCR在Gal-1成熟肽基因C末端引入6×His-tag,并将其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al-1-His;经脂质体介导转染Flp-In-293细胞,48h后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Gal-1-His转染的Flp-In-293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中无荧光,表明Gal-1-His在Flp-In-293细胞中得到了表达。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Gal-1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设计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到胡须鸡β-防御素基因Gallinacin-1(Ga1-1)-Gallinacin-13(Ga1-13)共13个基因编码区全长片段。通过克隆、测序获得13个基因的cDNA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陆号为:DQ858311-DQ858323。比较分析胡须鸡13种β-防御素Ga1-1(a)-Ga1-13,Ga1-1基因与GenBank中注册的防御素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6.5%-100%之间。利用Clustax软件对所获得的13种胡须鸡β-防御素基因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Ga1-1、Ga1-1(a)、Ga1-2、Ga1-3、Ga1-4、Ga1-5、Ga1-6、Ga1-7、Ga1-8、Ga1-12和Ga1-13在同一大的分支上;Ga1-9和Ga1-10在同一分支;Ga1-11独在一分支上。用RT-PCR方法分析胡须鸡β-防御素Ga1-1-Ga1-1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发现:Ga1-1、Ga1-2、Ga1-4、Ga1-5、Ga1-6、Ga1-7和Ga1-10的表达分布非常广泛,Ga1-3、Ga1-8、Ga1-9、Ga1-11、Ga1-12和Ga1-13的分布少。  相似文献   

7.
β-1.4-N-乙酰半乳糖胺转移酶(β-1.4-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Galnact-2)是催化O-聚糖合成第一步的糖基转移酶。根据已公布的鸡Galnact-2基因的DNA序列,在突变位点c.363C>G的侧翼(区)设计引物,用PCR-XhoⅠ-RFLP方法在6个鸡(Gallus gallus)品种:隐性白洛克鸡、杏花鸡、泰和丝毛乌骨鸡、白耳黄鸡、康乐鸡和南城黑鸡276个体中检测其多态性,并运用华南农业大学杏花鸡与隐性白洛克鸡资源群全同胞参考家系研究这个突变对鸡体重和脂肪沉积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该突变位点在各品种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2)该位点与鸡的体重显著相关。GG型个体的体重比CC型大,两者在出生重及21、28、35、49、56、63、77和84日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GC型与CC型之间的出生重及21、56和63日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35、49、77和84日龄体重差异显著(P<0.05);GG型与GC型个体体重差异不显著。(3)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腹脂重、脂肪带宽、胸肌粗脂肪含量、腿肌粗脂肪含量等5种脂肪沉积性状之间均未见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边鸡生长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基础资料,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Gallusgallus)及3个对照鸡(G.gallus)群体(京海黄鸡、尤溪麻鸡和Arbor Acre鸡)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生长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边鸡、京海黄鸡和尤溪麻鸡中都检测到6种基因型(AA、AB、BB、BC、AC和CC),而在Arbor Acre鸡中只检测到4种基因型(AB、BC、AC和CC)。总共检测到3个多态位点(G2100A、G2109A和C2244G)。在6~8和12周龄时,BB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14周龄时,BB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和AC基因型个体(P<0.05)。在16~18周龄时,BB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其余5种基因型个体(P<0.05)。研究结果提示,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边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定点突变技术,将家蝇(Musca domestica)防御素抗菌肽成熟肽段的基因(des-hf)第32位氨基酸残基由甘氨酸(G)突变为带正电荷的精氨酸(R),构成第一个突变体des-hf-MU1;采用同样的方法在des-hf基因的C端加上6个带有正电荷的赖氨酸(K),构成第2个突变体des-hf-MU2.采用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对上述2个突变体进行表达.抗菌特性表明,抗菌肽突变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较好的抑菌活性.琼脂孔扩散法检测des-hf-MU1和des-hf-MU2的抑菌效价比des-hf分别提高了2.4和8.0倍.酸稳定性试验显示,抗菌肽突变体在pH值为5~6时活性最高,热稳定性试验显示des-hf-MU1和des-hf-MU2 100℃加热10 min后仍具有抑菌活性.显示了两抗菌肽突变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当前鸡与火鸡病毒病的发生现状,以及日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对这些病毒采取的防治措施,对发展养鸡业、提高养鸡的生产效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鸡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基因具有高度多态性和稳定性,,与机体抗病性和免疫应答密切相关,是家禽抗病育种研究中的优选标记基因.本研究采用PCR-RFLP法,分析170只良凤青脚麻鸡(Gallus gallus)MHC B-Lβ(MHC class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的多态性及其对鸡部分免疫性状(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ND)抗体浓度,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影响,探讨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多态性及其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经Hin1 Ⅰ酶切后检测到A、B两种等位基因和AA、AB、BB 3种基因型,其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53和0.447,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36和0.129;AA、AB基因型个体淋巴细胞活性、新城疫抗体浓度、IFN-γ和IL-4含量高于BB基因型;IL-12含量在3种基因型间无明显差异.推测MHC B-LβⅡ基因第2外显子Hin1 Ⅰ位点多态性对鸡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鸡抗病力性状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免疫抑制素提高粤黄鸡产蛋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将鸡抑制素α亚基成熟肽cDNA片段克隆入表达载体pRSETA的BamHⅠ和HindⅢ位点之间,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BL21(DE3)中表达了分子量为15.8kD左右的重组鸡抑制素融合蛋白,在0.005mmol/LIPTG诱导4h时达最高表达量,约占总菌体蛋白的37%。将此融合蛋白用Ni-NTA树脂经亲和层析纯化后与矿物油佐剂制成蛋白含量为1mg/mL的免疫原。对25只240日龄的粤黄鸡种(Gallusgallus)母鸡在第5和第26天肌肉注射1mL重组鸡抑制素融合蛋白免疫原,另外25只种鸡接种1mL不含蛋白的油乳剂。免疫组鸡在首次免疫后血浆抗重组鸡抑制素的抗体水平持续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50d试验期内,免疫组鸡的产蛋量在第2次免疫后明显高于对照组约5% ̄8%左右,表明鸡免疫抑制素重组融合蛋白仅能有限地提高其产蛋性能。  相似文献   

13.
鸡的马立克氏病(MD)抗病育种是防制 MD 的一个新方向。经三年多的研究,采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强毒株攻击霞烟鸡1日龄雏鸡,选留幸存者进行繁殖,其后代未经MD 疫苗接种,以自然感染进行选择,并结合后裔攻毒测定法进行抗 MD 的选育。至三世代时,鸡抗 MD 的能力已大为提高。三世代雏鸡1日龄攻毒后,10周龄时 MD 总保护率为74%,与对照组的35%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其中自然死亡鸡的 MD 肿瘤阳性率为16%,与零世代的48.1%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与对照组的37.5%亦有显著差异(P<0.05);1日龄经火鸡疱疹病毒(HVT)疫苗免疫,14日龄以 MDV 强毒攻毒后,三世代10周龄时对 MD总保护率为96.9%,而对照组为87%。抗病核心群目前已有基本种鸡500羽。  相似文献   

14.
对乳糖诱导工程菌株BL-pET-hBD3-Bra表达的人β防御素3和植物des-pGlu1-Brazzein融合蛋白进行了纯化和活性分析。并对工程菌株的乳糖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对目的蛋白的活性分析表明,hBD3-Bra融合蛋白有一定的甜味,但是杀菌活性很弱,经凝血酶切割后,重组hBD3有明显的抑菌活性,des-pGlu1-Brazzein的甜度大约为蔗糖甜度的600倍。乳糖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对菌株生长和目的蛋白表达的试验结果显示:高浓度乳糖对菌株生长有抑制作用(P<0.01),对目的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时间延长对于菌株生长有利(P<0.01),对目的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温度对菌株生长和目的蛋白的表达均有显著影响(P<0.01)。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菌株在30℃-32℃生长,在30℃诱导最优,乳糖和IPTG的诱导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5.
鹅脂联素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和鸭等物种的脂联素基因序列的同源保守区域,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以鹅(Anser domeatica)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经扩增、测序及拼接得到了部分DNA序列,全长1062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GenBank Accession No.EU370686)。该基因编码区长738bp,编码245个氨基酸,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及所编码氨基酸序列与鸭的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4.85%和95.51%,与鸡的同源性次之,而与哺乳类的同源性较低。蛋白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6603.3D和5.19,与鸡、鸭、人及小鼠的脂联素蛋白相似。半定量PCR结果显示鹅脂联素基因在骨骼肌、脂肪、心脏和肌胃中高度表达,在小肠、腺胃、肾和肺中中度表达,而在肝脏、脾、卵巢和间脑中低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
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的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因氨基酸序列与胰岛素原高度同源(49%)而得名。鸡的生长发育受到生长轴的高度调控,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肝脏,与细胞表面的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启动细胞膜上的信息传递,调节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chicke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Ⅰ,cIGF-Ⅰ)基因的表  相似文献   

17.
鸡白介素-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编码鸡(Gallus gallus)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蛋白的基因亚克隆到大肠杆菌(Eschetichia coli)原核表达载体pPROEX^HT中,构建重组质粒并进行确证性序列测定。然后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并用IFTG于37℃诱导培养。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鸡IL-2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19kD。融合蛋白经薄层扫描发现目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的30%。包涵体被6mol/L,盐酸胍裂解后,通过镍离子亲和树脂进行了纯化。用所获得的重组鸡IL-2融合蛋白及其纯化产物免疫家兔,制备兔抗鸡IL-2多克隆抗血清,并用琼脂扩散实验对多克隆抗血清进行鉴定,表明其与纯化的重组鸡IL-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性,而且该反应是特异的。  相似文献   

18.
转兔防御素基因(NP-1)玉米植株的获得及其抗病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报道了采用基因枪法将兔防御素基因(NP-1)导入玉米(Zea mays L.)不同杂交组合胚性愈伤组织中获得了T0再生植株。分别通过PCR和DNA点杂交证实.NP-1基因已经整合到部分T0代玉米基因组中。PCR和Southern杂交证实NP-1基因已经稳定遗传至部分T1代玉米植株中。RNA点杂交结果表明部分T1代转基因玉米中NP-1基因能够进行正常转录。在Tl代玉米5~7叶期接种玉米大斑病菌(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 Pass)0号生理小种,发现转兔防御素基因玉米能有效抵抗玉米大斑病的侵袭。  相似文献   

19.
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含有鸡白细胞介素-18(ChIL-18)基因的质粒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内进行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法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CEF-VSV系统,检测其对SPF鸡脾淋巴细胞诱导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活性和其对病毒的抑制效果;用3H-TdR掺入法和MTT法分别检测其对T淋巴细胞诱导转化和NK细胞杀伤活性的作用。结果表明,经诱导表达出分子量44kD的目的蛋白(与GST融合表达),纯化后得到去除菌体蛋白的高纯度目的蛋白;该蛋白能够诱导脾细胞产生IFN-γ,当浓度为250ng/mL时诱导IFN-γ的活性最高,可达1×106U/mL;但该蛋白不能直接抑制水疱性口炎病毒(VS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生长;能够刺激淋巴细胞显著增殖,浓度为250ng/mL时效果最佳;适当浓度的rChIL-18蛋白能促进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浓度为150ng/mL时,作用最强。利用原核表达的重组鸡白细胞介素-18蛋白与天然鸡IL-18蛋白一样具有较广泛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OPG是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属于TNF受体超家族成员,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最终阶段以及成熟破骨细胞的活性并诱导其凋亡(Simonet et al.,1997;Yasuda et al.,1998)。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鸡OPG克隆的相关研究报道。本实验在体外成功地培养鸡胚额骨成骨细胞的基础上(张胶和侯加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