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敌害生物龙虱幼虫的药物杀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五种水产药物对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敌害生物龙虱幼虫(水蜈蚣)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24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值分别为0.05mg/L, 6.63mg/L, 3.65mg/L, 6.91mg/L, 28.95mg/L,48h的LC50值分别为0.03mg/L, 4.38mg/L,2.38mg/L, 3.84mg/L, 14.10mg/L,96h的LC50值分别为0.00mg/L, 1.12mg/L, 0.54mg/L, 2.15mg/L, 3.05 mg/L;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6mg/L, 0.57mg/L, 0.31mg/L, 0.36mg/L 和1.00mg/L; 龙虱幼虫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杀灭菊酯>敌百虫>漂粉精>溴氯海因>漂白粉。  相似文献   

2.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杂交后代生长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杂交扇贝的杂种优势。以紫扇贝、海湾扇贝及其杂交子一代为亲本,建立了紫扇贝自交(ZZ)、海湾扇贝自交(HH)、紫扇贝(卵)×海湾扇贝(精)(ZH)、海湾扇贝(卵)×紫扇贝(精)(HZ)和杂交扇贝F1代自交(F2)等5个实验群体,并比较各组受精率、孵化率、幼虫期存活率和收获时的壳高、体重及柱重等。实验结果表明:F2、ZH和HZ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高于ZZ和HH,但F2的初始D形幼虫规格显著小于ZH和HZ。在幼虫期,F2和杂交一代ZH和HZ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自交组HH和ZZ。养成期F2的壳高和体重增长的速度慢于杂交子一代,但均显著高于自交组HH和ZZ,F2、ZH和HZ的出柱率均显著高于HH,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氯化铵、亚硝酸钠和硫化钠水平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存活的影响,共3个实验:实验1研究了氯化铵水平(0、100、158、251、398、631、1000和1585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氯化铵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515.65、163.44、104.99和85.48mg/L,安全浓度为4.93mg/L。实验2研究了亚硝酸钠水平(0、4、10、25、63、158、398和100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亚硝酸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713.00、217.07、87.90和23.61mg/L,安全浓度为6.04mg/L。实验3研究了硫化钠水平(0、13、25、50、100、200、398、794、1585、3162和6310mg/L)对缢蛏存活的影响,发现随硫化钠水平的升高,缢蛏存活率呈下降趋势;在24、48、72和96h,LC50分别为3843.18、2072.71、1011.95和306.30mg/L,安全浓度为180.87mg/L。  相似文献   

4.
应用叶片保护率评价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尝试采用叶片保护率评价阿维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2龄、3龄幼虫的毒力,以期为该药毒力的准确评价提供资料。【研究方法】浸叶法测定阿维菌素对小菜蛾2龄、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同时,观察记录24h、48h、72h校正死亡率、叶片保护率【结果】对小菜蛾2龄幼虫,24h、48h、72h的LC50分别为>10.00mg/L、2.87mg/L、0.56mg/L;相同时间内PC50分别为0.25 mg/L、0.82mg/L、1.43mg/L。对3龄幼虫,24h、48h、72h的LC50分别为>10.00mg/L、6.20mg/L、3.00mg/L;相同时间内PC50分别为<0.16mg/L、0.04mg/L、4.25mg/L。【结论】根据叶片保护率,可以发现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影响快,但是当阿维菌素毒力达到稳定时,必须有较高的校正死亡率,否则达不到理想的叶面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麦穗鱼的人工养殖和作为水生毒理学的实验材料提供参考。在水温(12.7±1)℃、溶氧5.60~9.87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35 mg/L (0.407~0.466 mg/L)、0.384 mg/L (0.356~0.417 mg/L)、0.371 mg/L (0.344~0.402 mg/L)、0.346 mg/L (0.316~0.383 mg/L),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0346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2.862 mg/L (365.741~490.035 mg/L)、327.746 mg/L (276.875~394.054 mg/L)、266.291 mg/L (228.302~310.877 mg/L)、236.907 mg/L (200.488~281.108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23.6907 m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2.155 g/L (2.074~2.242 g/L)、1.929 g/L (1.864~1.999 g/L)、1.769 g/L (1.701~1.842 g/L)、1.663 g/L (1.577~1.780 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1663 g/L。在3种化合物中,非离子氨对麦穗鱼毒性最大,亚硝态氮次之,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6.
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摘 要:【目的】为了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研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方法】采用95%乙醇对半夏干粉进行索式提取,以叶片浸渍法和浸虫法测定了提取液对小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结果】 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拒食、触杀、胃毒和生长抑制的作用,提取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在触杀试验中,当提取物在100 mg/ml浓度下,处理72h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61.44%。在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32.68 mg/ml(24h)和39.16 mg/ml (48h) ;在非选择性拒食试验中,提取物对3龄幼虫的AFC50分别为17.26 mg/ml(24h)和21.32 mg/ml (48h)。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胃毒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也明显。饲喂72 h时,浓度为100 mg/ml处理的小菜蛾幼虫校正死亡率高达69.41%;在处理48 h,浓度为100 mg/ml的提取物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生长抑制率为64.43%。【结论】半夏提取物对小菜蛾幼虫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和理想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甘薯品种愈伤组织对抗生素耐受性,以及在不同激素配合使用时分化情况,为甘薯转基因工程奠定基础。将不同浓度的羧苄青霉素、卡那霉素和潮霉素以及不同浓度和组合的NAA、BAP 和2,4-D添加进MS培养基,接种不同来源的甘薯愈伤组织并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甘薯品种对3种抗生素耐受性表现出一定差异,在较低羧苄青霉素浓度(1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所有品种愈伤组织生长良好。在较高羧苄青霉素浓度(≧500mg/L)的MS固体培养基中,南薯99和绵粉7号表现出较强的抗生素耐受性。NAA(0.1mg/L)与较高浓度BAP(≧1.0mg/L)配合使用, 不同品种愈伤组织分化率为100%,较低浓度BAP(0.1mg/L)与不同浓度NAA配合使用,分化率极低。  相似文献   

8.
探讨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毒性,求出其安全浓度,为加强育苗期间的水质管理,促进育苗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用常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毒性,计算斑节对虾各时期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在斑节对虾溞状幼体时期,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856、0.720、0.413、0.377 mg/L;在斑节对虾糠虾幼体时期,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167、4.460、1.387、0.940 mg/L;在斑节对虾仔虾时期,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0.625、17.813、12.056、10.762 mg/L。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的安全浓度(CS)分别为0.038、0.094、1.076 mg/L。硫化氢对斑节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毒性作用显著,随着硫化氢浓度的增加,对斑节对虾各时期幼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评价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抗虫性,采用液-液分配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的方法,从红蓼甲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的萃取物,测定了其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3龄幼虫拒食活性结果显示, 乙酸乙酯萃取物比其他4种萃取物具有更高的拒食活性,在5.0 mg/mL的浓度下,24h和48h的拒食率分别为68.42%和62.55%。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后,得到13个组分,比较13个组分的拒食活性发现,组分8的活性较高,在浓度为2.5mg/mL时,24h和48h的拒食率分别为77.13%和68.53%。组分8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光肝肽-S-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但对羧酸酯酶和酸性磷酸酯酶的活性有一定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0mg/L、10mg/L、20 mg/L、30 mg/L、40mg/L、50 mg/L、60 mg/L、70 mg/L、80 mg/L、90 mg/L、100 mg/L、200 mg/L、300 mg/L、400 mg/L、500 mg/L、600 mg/L、700 mg/L、800 mg/L、900 mg/L、1000mg/L 20个不同质量体积浓度赤霉素分别对0~5℃条件下贮存7个月的秋雨桑种子浸种24h,28~30℃恒温箱中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赤霉素浓度升高,秋雨桑种子发芽率显著提高,低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不能有效解除秋雨桑种子休眠,但过高浓度赤霉素容易使秋雨桑种子发生霉变,且发芽不整齐,因此赤霉素处理浓度以50~100mg/L为宜。  相似文献   

11.
日本沼虾对碱性湖泊水含盐量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急性毒性实验法,研究日本沼虾对东北地区碱性湖泊水含盐量的适应能力,探讨碱性湖泊增殖与养殖日本沼虾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pH 为7.72~7.81、碱度7.87~14.49 mmol/L时,含盐量对幼虾毒性作用的24 h半数有效浓度为3.17 g/L,95%置信限3.02~3.32 g/L。在pH为 7.85~8.07、碱度16.97~26.96 mmol/L时,含盐量对幼虾毒性作用的24 h、48 h、96 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95、6.84、5.77 g/L,95%置信限分别为7.74~8.11、6.69~6.99、5.59~5.93 g/L。日本沼虾对东北地区碱性湖泊水含盐量的适应上限为3.69 g/L,耐受限8.65 g/L,耐受范围4.25~8.19 g/L,长期生存所适应的含盐量为1.52 g/L。碱性水环境下日本沼虾对含盐量的适应能力将下降。东北地区含盐量在4.0 g/L以下、碱度在10~30 mmol/L的碱性湖泊可以增殖与养殖日本沼虾。  相似文献   

12.
葛畅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3):131-136
[目的][方法] 本研究以原生动物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为实验对象, 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纳米材料,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纳米氧化锌(ZnO)的24小时急性毒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草履虫在两种纳米材料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并结合两种纳米材料的超微形态,探讨了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机制,为两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性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结果]结果显示:对尾草履虫的24小时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51.580mg·L-1(TiO2)、0.444mg·L-1(ZnO);最低有影响浓度(24h-LOEC)分别为1.712mg·L-1(TiO2)、0.352mg·L-1(ZnO);以EC50浓度24小时胁迫尾草履虫,获得抗氧化酶活性改变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成对检验分析,两种纳米材料对尾草履虫的POD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上述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草履虫的24小时急性毒性大于纳米二氧化钛,这与纳米氧化锌对草履虫抗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更强,以及纳米氧化锌(30nm)的超微形态相较于纳米二氧化钛(25nm)更加纤细和尖锐有关;本研究获得的24小时急性毒性指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两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性,并为纳米材料的环境容量和生态安全阈值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养殖水体中添加一定浓度氯制剂,研究了漂白粉、漂粉精、强氯精和二氧化氯对养殖水体高亚硝酸盐和高硝酸盐消除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4种氯制剂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消除都有显著性效果(P<0.05),水体中氨氮在试验过程中无显著变化,浓度为0.00 mg/L;二氧化氯组消除效果最明显,30 min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消除率高达99%、100%,处理组和空白组的硝酸盐浓度为(0.15±0.72)、(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0.07±0.01)、(19.95±0.61) mg/L,强氯精次之,漂白粉效果最差,30 min时消除率分别为50%、38%,漂白粉和空白组硝酸盐的浓度为(8.49±0.66)、(16.82±0.97) mg/L,亚硝酸盐浓度为(12.33±0.48)、(19.95±0.6) mg/L;水体的pH值在试验后,各处理组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P<0.05),空白组pH 7.63±0.10,强氯精和二氧化氯添加组,pH值都为降低趋势,二氧化氯组pH值降幅最大(pH 2.68±0.06),漂白粉和漂粉精添加组,pH值呈升高趋势,漂白粉组pH值升幅最大(pH 9.6)。通过本试验的研究,4种氯制剂在消除养殖废水中高亚硝酸盐效果显著,并且无氨氮累积,不产生二次污染物,对于养殖废水的处理排放及循环使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密度胁迫对兴凯湖翘嘴鲌幼鱼运输水质和成活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运输密度,为兴凯湖翘嘴鲌的科学运输提供参考依据。对兴凯湖翘嘴鲌采用塑料桶模拟运输试验,在6个不同运输密度(D = 20、40、60、80、100、120 g/L)下运输10 h,探究运输密度不同对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浓度及翘嘴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22.66 mg/L和16.70 mg/L,安全浓度为1.67 mg/L;亚硝酸盐对兴凯湖翘嘴鲌的48 h-LC50和96 h-LC50值分别为0.18 mg/L和0.12 mg/L,安全浓度为0.01 mg/L。运输10 h 20 g/L和40 g/L组的成活率为100%,60、80、100、120 g/L组的成活率与0 h相比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且10 h时120 g/L组的成活率为0;各个组的pH值随运输时间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且高密度组的下降趋势大于低密度组;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各个组的氨氮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且密度越大,氨氮浓度上升越显著;各个组的亚硝酸盐浓度随着运输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且与翘嘴鲌密度呈现正相关,密度越大,亚硝酸盐浓度上升越显著(P<0.05)。在模拟运输过程中,水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受到运输时间和密度的双重影响,运输时间越长,密度越高,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越高,兴凯湖翘嘴鲌的成活率越低。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拟评价环境友好型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外植体对玉露组织培养的影响。以常规次氯酸钠消毒方法为对照,采用83 mg/L和111 mg/L液体二氧化氯对姬玉露叶片进行消毒,后用于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再生研究。结果发现,二氧化氯具有与次氯酸钠相似的消毒效果,外植体污染率均低于3%;二者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超过95%,但二氧化氯消毒组出愈时间比对照组提前4 d。二氧化氯消毒与对照组最适愈伤分化培养基均为1/2MS+3%蔗糖+3%甘露醇+5 mg/L硫酸铜+0.5 mg/L BAP+0.2 mg/L IAA+0.25%植物凝胶,愈伤分化率分别为92.8%和93.4%(p>0.05),但二氧化氯消毒组平均绿芽数比对照组高出46%(p<0.05)。不添加任何植物激素的1/2MS培养基最适合生根培养,在二氧化氯消毒组和对照组中生根率分别为87.9%和83.3%。农家肥和蛭石按1∶1比例混合的基质有利于玉露的移栽,存活率达到90%。本研究表明二氧化氯能用于玉露组织培养,且提高其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珍稀中药材白芨的组培快繁体系,以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筛选适于萌发生长的蔗糖、外源激素(6-BA、IBA、IAA和NAA)和活性炭的浓度、光照时间以及炼苗基质配比。结果发现:在MS+4 g/L琼脂+20 g/L蔗糖+光照(200 lx) 24 h/d的基础上,培养7天后种子均可发芽;添加1.5 mg/L 6-BA+0.5 mg/L NAA+1.0 g/L活性炭,叶片数达5枚;添加1.5 mg/L IBA+1.0 g/L活性炭,根数和根长分别达到3条和4 cm;蛭石:泥炭=1:2的基质配比下,炼苗成活率达100%。该研究结果可为白芨的大规模种植、相关药物生产以及野生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The effect of colchicine on induction of embryogenesis andchromosome doubling during microspore culture was evaluated in twoF1 hybrids of spring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L.). Immediatecolchicine treatment of isolated microspores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50 and500 mg/L for 15 h stimulated embryogenesis and produced largeamounts of healthy-looking embryos. These normal embryos germinatedwell at 24 °C after being transferred to solid regeneration mediumand an initial period of low temperature (2 °C) for 10 days, andcould directly and rapidly regenerate vigorous plants. A high doublingefficiency of 83–91% was obtained from 500 mg/L colchicinetreatment for 15 h with low frequency of polyploid and chimeric plants.The present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 treatment duration of 30 h revealedless positive effects on embryogenesis and doubling efficiency, especially athigher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1000 mg/L). Poor embryogenesis andembryo germination were observed from ordinary microspore culturewithout change of induction medium and colchicine treatment, and severalsubcultures were required for induction of secondary embryogenesis andplant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18.
乙烯利浸种对聚乙二醇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优选出能使玉米种子在干旱胁迫下最佳萌发的乙烯利浸种浓度,用0、100、200、400、800 mg/L的乙烯利对玉米(‘三北2号’)种子浸种24 h,再分别用0%、5%、10%、15%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处理,测定20个双重胁迫处理组合下玉米种子发芽率、幼苗长度、MDA含量、CAT活性和POD活性,并运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1)100~800 mg/L的乙烯利都能提高PEG6000胁迫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长度,同时降低MDA含量,增强POD和CAT活性。(2)各指标在200 mg/L乙烯利浸种时与相同PEG水平下0 mg/L乙烯利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00 mg/L乙烯利浸种能显著缓解玉米幼苗在5%~15% PEG6000模拟下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