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硬皮马勃提取物农用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黄硬皮马勃提取物对粘虫的生物活性。[方法]以1∶1的甲醇?氯仿对黄硬皮马勃实体进行3次冷浸,对其提取液进行合并和减压浓缩,获取总浸膏及总浸膏的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物;以粘虫为试材,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在相同浓度下,黄硬皮马勃总浸膏对粘虫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强于总浸膏的石油醚、氯仿及正丁醇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在3种溶剂萃取物中表现出最强的拒食活性,在25 mg/ml的浓度下,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的拒食率达80%;当浓度在10 mg/ml以上时,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3龄幼虫的24 h校正死亡率均在70%以上,48 h校正死亡率则均超过80%,7 d校正死亡率均为100%;石油醚提取物对粘虫触杀作用较弱。[结论]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对粘虫有较强的拒食和胃毒活性,石油醚能有效的溶解黄硬皮马勃总浸膏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硬皮马勃萃取物柱层析馏分的杀虫活性。[方法]对黄硬皮马勃总浸膏石油醚萃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经过梯度洗脱以及等体积收集,选择Rf值相同的收集液进行合并、减压浓缩,并对不同的馏分进行杀虫活性测定。[结果]黄硬皮马勃萃取物柱层析馏分对粘虫3龄幼虫均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黄硬皮马勃二级柱层析馏分B2对粘虫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结论]可望开发出基于馏分B2的新杀虫剂产品。  相似文献   

3.
蝙蝠葛茎叶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蝙蝠葛(Menispermum.dahuricumDC.)茎叶的乙醇粗提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其萃取物抗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萃取物对青霉菌(Penicilliumsp.)有强抑制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假丝酵母菌(Candiasp)有强抑制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有较强抑制作用,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oracapsic)有抑制作用;正丁醇萃取物无明显抗菌活性。经对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和,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具有抑制金色葡萄球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活性,化合物具有抑制假丝酵母菌和辣椒疫霉菌的活性;经光谱和化学分析鉴定化合物为异槲皮素甙,该化合物为首次从蝙蝠葛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4.
山核桃外果皮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溶剂对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外果皮甲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浸膏,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黄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正丁醇相抑菌活性最强,达到100%,氯仿相和石油醚相次之,乙酸乙酯相最弱。对抑菌活性较强的氯仿相进行了初步分离,得到2种单体化合物,鉴定为5-羟基-2-甲氧基-1,4-萘醌(5-hydroxy-2-methoxy-1,4-naphthoquinone)和β-谷甾醇。这2种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rerea和小麦赤霉病菌孢子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性追踪法研究了蝙蝠葛(Menispermum dahuricum DC.)茎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及其柱层析分离得到的6个组分(F1、F2、F3、F4、F5和F6)对2种细菌、2种酵母菌和9种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正丁醇提取物对供试的细菌、酵母菌和真菌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柱层析得到的F1与F2具有显著的抑菌活性。同时,蝙蝠葛茎叶的正丁醇提取物和F1、F2对食品有一定的防腐效果,可以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茎直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为研究茎直黄芪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琼脂扩散和试管稀释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茎直黄芪石油醚部分、氯仿部分、乙酸乙酯部分和正丁醇部分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5种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正丁醇部分抑菌作用较强。通过进一步试验表明正丁醇部分主要抑菌活性成分集中在20%乙醇和40%乙醇部分,尤其以后者抑菌活性最佳。40%乙醇部分对5种细菌的MIC均为6.25 mg/mL,对大肠埃希菌的MBC为6.2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的MBC均为12.25 m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BC为25.00mg/mL。通过研究发现茎直黄芪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法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毛白杨菌根接种生长及营养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胁迫对毛白杨菌根接种效应有很大的负作用,菌根接种苗对土壤积水十分敏感,对土壤干旱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抗御能力,特别是缩球囊霉菌与硬皮马勃的混合接种具有十分显著的增产作用;土壤水分胁迫对菌根接种苗N素营养生理特性的影响远大于对P素的影响;水分胁迫(特别是干旱)条件下,菌根接种对苗木N元素吸收的促进作用仍很显著,在提高苗木叶片中N素分配比例方面的效应更加明显,各类接种处理苗木叶含N量大小的次序为硬皮马勃>AM菌根>AM菌根+硬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苗药吊石苣苔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体外微生物敏感试验,测定吊石苣苔不同溶剂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0.39 mm和3.2 mg/ml;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受试细菌均具有抑菌效果,特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显著,其抑菌圈直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31 mm和0.8 mg/ml;而石油醚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弱抑制作用;水浸提物除对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有抑制作用外,对其他菌株也无抑制作用.[结论]吊石苣苔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体外抑菌活性部分主要分布在正丁醇、乙酸乙酯相.  相似文献   

9.
硫磺菌发酵液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硫磺菌摇瓶发酵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了抗菌试验。结果表明,硫磺菌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对7种细菌、1种霉菌和8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为显著的抗菌活性,正丁醇萃取物对3种细菌、3种霉菌和5种植物病原菌也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且总体上抗菌活性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果还显示同一浓度萃取物对不同菌种的抗菌作用亦不同。硫磺菌发酵液中具有抗菌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0.
张琴  杨芳显  何凤扬  刘杰  陆燕勤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504-16506
从广西桂林青狮潭水库库区松林中分离得到1株外生菌根真菌,初步鉴定为硬皮马勃目、硬皮马勃科、硬皮马勃属、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flavidum)。试验结果表明,重金属Zn、Cu、Hg、Cd 均对Scleroderma flavidum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Cd的抑制作用最强。同时,Scleroderma flavidum 具较强的抗重金属能力,且对Zn、Cd的耐性远大于对Cu与Hg的耐性。  相似文献   

11.
对白绒红蛋鸟巢菌[Nidula niveotomentosa(P.Henn)Lloyd]发酵液的正丁醇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正丁醇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宛氏拟青霉和青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同浓度处理时,提取物对霉菌的抑制作用呈极显著差异。且抑菌作用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结果还显示:提取物对细菌和植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且提取物对土曲霉、绳状青霉、产黄青霉的MIC为6.25 mg/mL,对宛氏青霉和青霉的MIC为12.5 mg/mL。  相似文献   

12.
蒲公英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方法制备蒲公英全草、根提取物,比较其对大肠杆菌和金葡菌的抑制效果.采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蒲公英全草、根对两种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蒲公英全草和根对两种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金葡菌较敏感,蒲公英全草的抑菌效果优于蒲公英根,水提75%醇沉物抑菌效果优于水提和水提80%醇沉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的体外抑菌活性,为红毛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红毛七经乙醇提取,系统溶剂萃取分离得到5个部位。以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为对照,采用管碟法测定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其相应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红毛七乙醇提取物及其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和枯草芽孢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其最大抑菌圈直径为20.03、23.52和20.77 mm,其MIC为0.312 5~0.625 0 mg/ml。[结论]红毛七提取物及其5个萃取部位对受试菌种抑制作用不同,其乙醇提取物及其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4.
蒸馏法提取阿魏精油并测定其对果蔬采后的致病真菌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es)的体外抑菌活性.结果表明,阿魏精油对供试的4种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随阿魏精油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处理时间延长抑制作用也有所加强,但加强幅度不大.阿魏精油对病原菌48 h EC50从小到大依次为炭疽病菌、青霉菌、灰霉菌、链格孢菌.  相似文献   

15.
以凤仙透骨草φ=95%乙醇提取液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6种真菌、2种革兰氏阳性菌和2种革兰氏阴性菌的抑制效果,并研究不同因素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仙透骨草提取液具有广谱抗菌性,对供试的霉菌、酵母、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均表现出了抑菌活性,其中对真菌的抑制效果优于细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较弱;提取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耐贮藏性,提取物4℃贮藏100 d或经121℃高温湿热灭菌1 h后,抑菌活性变化很小;紫外光对抑菌物质有一定影响,应适当避光保存;提取液在酸性、弱酸性及中性环境条件下抑菌活性高,当pH值大于12时,抑菌活性显著下降;二价阳离子对抑菌效果有一定影响,三价Fe3+影响最大,应避免用金属容器保存提取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离、鉴定广西南宁葡萄园中引发巨峰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点采样法在发病葡萄园区进行溢糖性霉斑发病情况调查和症状观察;随机选择100个具有典型形态特征的单一霉斑,挑取病原菌孢子进行菌株分离和纯化培养,根据柯赫氏法则分别验证其形成霉斑的致病力,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被调查葡萄园中,2015年冬季果、2016年夏季和冬季果的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发病率分别达86.00%、87.32%和89.33%,发病指数分别为52.80、62.40和58.27.从100个霉斑样本中分离获得的优势菌株均具有相似的菌落形态,随机选取其中8株菌株进行验证,结果发现8株菌株均具有形成霉斑的致病力.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确认分离所得的病原菌为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结论]橘青霉(P. citrinum)是引起广西南宁巨峰葡萄果实溢糖性霉斑的病原菌之一,当前应从栽培技术入手做好综合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分离优势菌得2类细菌12株,3类霉菌8株;2类细菌的代表菌为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3类霉菌的代表菌为溜曲霉(Asperqillus tamarii)、灰黄青霉(penicilium griseofulvum)和黑曲霉(Asperq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18.
虫草头孢菌粉辐照灭菌及对其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60 Co γ射线辐照虫草头孢菌粉的灭菌效果及对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辐照可有效地杀灭菌粉中的杂菌和霉菌 ,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菌粉中的含菌量呈同步下降。杂菌和霉菌的D10 值分别为 5 .5 1kGy和 5 .72kGy。经 8~ 9kGy辐照处理的菌粉 ,其主要功能成分 (腺苷、甘露醇、氮含量 )及其它成分脂肪酸、蛋白质、总糖、游离总氨基酸无显著影响 ,其维生素C和E的含量分别下降 8.4 %~ 9.5 %和 2 9.6 %~ 33.3%。辐照灭菌后的头孢菌粉有较好的耐贮藏性 ,保质期延长。  相似文献   

19.
甘薯叶中绿原酸的提取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宽  许艳丽  潘明  于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62-5863,5876
[目的]为有效地提取和利用甘薯叶中的绿原酸,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绿原酸的抗菌活性进行探讨。[方法]利用正交试验得到绿原酸最佳提取条件,根据液体培养基吸光度值的变化确定绿原酸对菌体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甘薯叶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60%,料液比1∶30,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50℃;抑菌效果:甘薯叶提取物绿原酸对植物乳杆菌、葡萄球菌、汉逊酵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00、1000、500、250、200μg/ml。[结论]甘薯叶中含有绿原酸,并且绿原酸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作为食品添加剂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