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我国务农人数逐渐减少。当前,我国面临“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解决农业发展窘境的方向之一,同时我国“农民”也将从传统的“身份群体”走向“职业群体”。新型农民职业化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的农业、农民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与土地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政策均有两面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也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中的阻碍,需要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职业化意味着农民从"小农"向"职业农民"的转变,实现农民职业化对中国农业和农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建立了农民职业化水平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吉林省农民职业化的现状,发现吉林省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整体来说处于中等程度,依旧存在着很大的上升和发展空间。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民职业化程度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整体上表现为农民职业化水平与农民收入存在正相关关系。由此得出提高农民的职业化水平是提升吉林省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并且针对如何提高吉林省农民职业化水平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巍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7):4214-4218
新型职业农民有别于传统意义上“世袭身份”的“农民”概念,其在主体身份、观念意识、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职业分类等方面具有“新型性”和“职业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是“三农”发展新阶段必须破解的重大课题.作者参与组织开展了湖北职业农民问卷调查和专题座谈,基于对调研情况的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及比较研究方法,归纳提炼国内外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提出了5项建议: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聚集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育的社会资源、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设专项,以期推动农民职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何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436-1437
职业农民是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农民的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要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农民的职业化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悉,试图能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农民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农民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民群体的现代化和市民化.“现代性”价值归属下的内涵性也必然要求在对农民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遵循这种价值取向,新型农民也就是符合现代社会“现代性”内涵要求的农民.现代农民的素质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具体化要求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职业化教育不仅事关农民教育权利,而且深刻影响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民职业化教育具有以下三个方面价值,一是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利于促进城镇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促进农民对自身职业身份的认同。基于农民职业化的重要意义,农民职业化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加大政策力度,保障农民职业教育稳步推进;基于农民需求,对农民进行务实性的职业化教育;依托现代科技,扩大农民职业化教育的广度。  相似文献   

7.
黄兰 《甘肃农业》2006,3(2):23-24
农民问通,是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最迫切需要解决,也是最难解决的基本问题,本文分析了历史上两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成功的原因,论证了在新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出路是以人为本,以农民为本,给农民真正的国民身份。  相似文献   

8.
李华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945-4948,4951
人口双向流动将是西部地区农村社会未来不可避免的一种发展趋势,由此也必将引致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分化出外出农民群体、返乡农民群体、留守农民群体。调查表明这三类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存有一定差异,其原因可能是与其自身个体特征、外部体制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要缩小三类农民群体科技素质差距就必须不断提高其科技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民分享产业链大部分收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农业发展模式不是依靠资本改造和消灭小农,而是在土改的基础上,在限制大资本下乡的同时,扶持小农组织起来——建立以金融合作为核心的综合农协,变传统小农为组织化的现代小农,包括金融保险在内的农村经济都由农民协会主导发展。农民不仅分享种植业、养殖业的收益,几乎分享了农村金融保险、加工、流通储藏、市场资料生产供应、技术服务、农产品超市和土地“农转非”等诸多方面的绝大部分收益。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农民代代世袭着“农民”身份,这种身份限制使得他们被“农业户口”和由此衍生的一系列政策牢牢钉死在有限的土地上。而这里所讲的“农民”,已不再是一个由户口、户籍决定的“身份”,而是一个由工作性质和劳动方式决定的“职业”。这种变化无疑预示着,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在制度层面上开始打破,“城乡一体化”开始大踏步地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11.
农民职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契合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漫长的演变和蜕变过程,在其他发达国家农民已经职业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为农民职业化转变带来可能性,当然,农民职业化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也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无农民”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改革开放以来,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达2267万公顷,失地农民超过4000万人,其中因失地而失业的农民估计不低于1200万人。由于体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还无社会保障,成了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三无农民”这一新的困难群体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三无农民”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耕地、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问题的对策。一、“三无农民”问题的形成原因1、…  相似文献   

13.
职业农民是后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农民的职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要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了解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类型、特征、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未来谁来种地的关键问题之一,是未来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农民对职业农民身份的认同是有效解决当下“三农”问题的关键。以鄂西N地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对该地区职业农民身份自我认同现状加以调研,发现N地农民对农民身份的认同程度高,对农民职业的认同度低,表现为弱性职业坚守现象。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调研结果加以讨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陈彦君 《甘肃农业》2016,(11):59-61
本文通过分析农民职业化的涵义和当前农民职业化进程的现状与问题,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制度建设,创建教育培训基金,打造公益性的农民教育培训主体--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平台,为愿意从事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教育培训、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以提高农民群体的职业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最终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深刻理解强国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小农”,从基于农业大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国逻辑、基于小农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促进农民现代化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小农”逻辑、基于传统农耕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逻辑阐释“大国小农”的学术内涵,进而在实践上推动“大国小农”不断向前发展,即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民现代化,最终实现创造人类农业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农村是社会的主体,而且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就决定了农民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农民身份的制度安排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渐进的过程,虽然农民身份制度化是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但却导致农民政治、经济、社会权利的缺失。因此,在当今中国,消除对农民的歧视,确立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解决农民二等公民的身份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以"准入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农民工身份转变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身份群体充分暴露了农民进行职业和身份转化的制度性约束和身份性困境。如果改革进一步深入,这样的困境和约束将对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形成重要的制度性困境和现实性障碍。本文提出农民工身份转变的新探索:以“准入制度”代替户籍制度,并论述了实施准入制度代替户籍制度的具体问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途径及政策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的现代化离不开农民的职业化,培养一批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诠释了职业农民的概念及分类,阐述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途径,并就相应的配套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