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三斑海马的驯化与苗种培育试验,丰富三斑海马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方法]从海南本地收集三斑海马亲本,开展人工驯化和苗种培育,并探索其繁殖生物学行为。[结果]亲鱼驯化成活率达到85%,获得三斑海马初孵幼苗2.9万尾,培育1月龄鱼苗1.1万尾,海马最适开口饵料为"小球藻+轮虫+桡足类幼体"。三斑海马亲鱼抱卵量和孵化量存在个体差异,亲鱼抱卵量最少350粒/尾,最多1 020粒/尾,平均660粒/尾。亲鱼孵化量最少220尾,最多720尾,平均580尾。[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海马的苗种繁育和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文婵 《北京农业》2012,(15):137-138
研究在人工条件下,鲻鱼的亲鱼选择、驯化、促熟、人工繁殖、胚胎发育与苗种培育生产的过程。结果表明:鲻鱼胚胎发育的进程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孵化期等7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开展透红小丑鱼的促熟培育及与珊瑚和海葵的养殖生态等一系列比较试验得出,亲鱼在培育水温为24.0~29.0℃的条件下培育180、180~270、270~360 d成活率依次为97.22%、95.00%、96.94%;"1大×3小"和"1大×4小"试验组的亲鱼配对成功率最高,达到90%,而"1大×1小"试验组配对成功率最低,仅为60%;虾肉+配合饲料试验组的亲鱼培育成活率和产卵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00%和980粒,而牡蛎+配合饲料试验组的成活率最低,仅为80%;配合饲料组的产卵量最低,仅为684粒;海葵和珊瑚并不是透红小丑鱼赖以生存和繁殖的环境条件,透红小丑鱼与珊瑚和海葵的生态养殖相比,小丑鱼更喜欢在海葵的触手间活动。  相似文献   

4.
将杂交鲶分为夏花阶段、鱼种阶段和成鱼3个阶段进行养殖,每个阶段投喂不同的饵料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蚯蚓是杂交鲶苗种阶段最好的饵料,其成活率高,体质强,增重快;其次为小鱼虾。杂交鲶鱼种长到7 cm后,可以对其进行转食驯化,一般经过10 d左右驯食,杂交鲶可以投食人工配合饲料,但其培育效果差于纯动物性饵料培育。用小鱼虾投喂养殖杂交鲶的成活率、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等都明显高于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宝石鲈稚、幼鱼在不同水温及饵料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研究,初步确定宝石鲈稚、幼鱼最适生长水温为30℃左右;在试验选用的5种饵料中,卤虫是最适合其稚、幼鱼期生长发育的饵料.在最适条件下,宝石鲈稚、幼苗表现出最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为宝石鲈的苗种培育提供了重要资料,直接指导了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选育保种中间养成阶段(约10 ~40g/尾)的营养需求,以同一全同胞家系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体质量为(10.30±1.61)g,选择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和双齿围沙蚕(Perineresis aibuhitensis)这4种饵料进行60d的投喂试验,在对4种饵料进行营养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对对虾生长、成活,以及消化、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4种饵料投喂下对虾的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2)人工饲料组对虾肝胰腺中消化相关的α-淀粉酶d4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物饵料组(P<0.05),蛋白酶基因表达趋势同α-淀粉酶d4基因相似,双齿围沙蚕组和软颗粒饲料组的胰脂肪酶基因表达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虎斑乌贼组小核核糖核蛋白多肽基因表达显著低于其他饵料组(P<0.05),生物饵料组y+L氨基酸转运载体-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人工饲料组(P<0.05);(3)虎斑乌贼和双齿围沙蚕的氨基酸营养评价相对较高,而配合饲料和双齿围沙蚕的脂肪组成和含量相对更优。研究发现:双齿围沙蚕的营养价值最高,软颗粒饲料最低;4种试验饵料的投喂效果依次为双齿围沙蚕、配合饲料、软颗粒饲料和虎斑乌贼;除蛋白酶基因外,其他基因表达同试验饵料的营养组成和投喂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泥池培育黄颡鱼苗,研究不同的放养密度、饵料转换、投饵量及环境因子对鱼苗生长及成活的影响,充分发挥室内育苗饵料及环境条件可控的优势,解决了黄颡鱼苗初期开口率不高、适口饵料不足及室外培育的病虫害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1种采用卤虫与中华鳖高蛋白粉料结合喂食的工厂化育苗方法。育苗试验放养黄颡鱼水花2.92万尾,16 d后,出池黄颡鱼夏花2.28万尾(体长2.3~3.0 cm),水体育苗密度达3 123尾/m~3,成活率达78.08%,其中前期培育成活率97.26%,后期培育成活率80.28%。  相似文献   

8.
鞍带石斑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试验条件下,对网箱培育鞍带石斑鱼亲鱼人工培育的方法和人工催产受精卵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比不同的生物饵料作为鞍带石斑鱼仔鱼的开口饵料的开口成功率,从而选择更合适的开口生物饵料,提高仔鱼的成活率。结果表明:在2007年7—9月,人工催产了55尾鞍带石斑鱼亲鱼,产卵11 559 g,获得的受精卵较少,仅725 g,受精率只有4.42%~8.78%,鞍带石斑鱼于3日龄开始摄食,投入原生动物的仔鱼成活率最高,投入轮虫的次之。  相似文献   

9.
虎斑乌贼是一种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销量的重要的海洋渔业产品,其受精卵孵化率较低一直是限制其人工繁育的主要因素.本文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盐度和pH值进行研究,探究其孵化的适宜生态条件,为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提供基础数据.采用单因子试验,分别设置了不同温度(18、21、24、27、30和33℃)、盐度(15‰、18‰、21‰、24‰、27‰、30‰、33‰和36‰)和pH值(7.0、7.5、8.0和8.5),检测不同条件下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和孵化时间.结果显示,受精卵可孵化温度为21~30℃;在27℃时,孵化率(72.2%)显著升高(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时间呈现缩短的趋势.在30℃时,孵化时间显著缩短(P0.05).受精卵可孵化盐度为27‰~36‰;在最适盐度范围(30‰~33‰)下孵化率为70%~80%. pH值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在pH值7.0~8.5条件下均可孵化,孵化率均大于70%.因此,在温度24~27℃,盐度30‰~33‰和pH 7.0~8.5范围内,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较高.  相似文献   

10.
秦岭细鳞鲑亲鱼培育和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秦岭细鳞鲑亲本人工驯化、催产、孵化和育苗的关键技术以及促熟催产中的外源性激素选择及用量。实验用野外捕捞秦岭细鳞鲑,从2011年3月开始逐年筛选,到2014年3月共培育5~9龄亲鱼580尾。实验显示,通过30 d有计划地添加黄粉虫投喂,可使野生亲鱼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注射马来酸地欧酮DOM(2.5 mg/kg)和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3μg/kg),促熟催产3 d后效果明显。2013年采卵约4.56×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2.5%,平均孵化率为63.0%;2014年获得受精卵约8×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5.5%,平均孵化率为62.5%。鱼苗上浮后的开口期和转口期最为重要,为育苗的关键时期。根据秦岭细鳞鲑亲鱼性腺发育的规律,提出了在人工培育过程中,通过加强"冬护、春繁、夏壮、秋养"4个环节,有助于提高精子和卵子质量;在人工培育关键期选择卤虫开口较为适合,在鱼苗消化系统和免疫器官发育完全后选择高蛋白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转口,有利于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2020年3-6月,上海鹏豪水产专业合作社开展2批次加州鲈卵黄苗池塘培育驯化试验,通过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培育充足的饵料生物、驯食时清除活饵、驯食时耐心转饵、加强水质管理与病害防控、及时起捕分筛等技术操作。特别是驯化时采用微粒配合饲料技术、用冰冻浮游动物-冰冻浮游动物混合微粒配合饲料-微粒配合饲料的改良驯化路径,缩短驯化转料步骤,减少因投喂鱼糜而导致水质恶化的风险,提高驯化率。试验共获得驯化成功摄食配合饲料的加州鲈苗种63.3万尾,成活率25.3%。  相似文献   

12.
罗明华  罗英  闵佰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36-4137
[目的]测定驯化栽培的虎舌红与野生品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方法]以野生的和驯化栽培的虎舌红及矮地茶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驯化栽培的虎舌红与野生品中岩白菜素的含量,并将它们的岩白菜素的含量与矮地茶作了对比实验。色谱条件为:Hyper-sil C18ODS色谱柱,柱温25℃,波长275 nm,流动相:甲醇∶水(20∶80),流速1.0 ml/min。[结果]岩白菜素质量在0.204~1.224μg范围与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回收率99.05%,RSD为0.4%(n=6);在该条件下,虎舌红岩白菜素含量在0.632%以上。[结论]在该实验条件下,驯化栽培的虎舌红中岩白菜素的含量与野生品几乎相同,野生虎舌红可以驯化栽培作药用。  相似文献   

13.
大口鲇苗种规模化繁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大口鲇规模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水温19-25℃下,采用HCC PG LRH-A2和催产灵1号 LRH-A2这2种混合催产药物对大口鲇催产都十分有效,催产率均为100%;鱼卵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鱼苗开口时间和饵料丰欠对苗种培育成活率影响显著,饵料缺乏是导致苗种培育成活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对920万尾大口鲇水花鱼苗进行了规模化培育,共培育3cm以上规格苗种742.2万尾,平均育苗成活率为80.67%。  相似文献   

15.
通过无害化鸭粪培育南方大口鲇苗种饵料鱼。结果表明:根据季节、天气、水温、水质等变化因素,提前3~4d,采用3~5d为周期性投施无害化鸭粪培育滤食性饵料鱼,每667m2投放饵料鱼苗80万~100万尾,培育成活率达78%。饵料鱼苗规格达1cm左右时,饲喂南方大口鲇,2cm南方大口鲇苗种经22~25d培育,规格达8cm,成活率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饥饿胁迫和不同开口饵料对大刺鳅仔鱼摄食、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为大刺鳅早期苗种培育技术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饥饿对初孵仔鱼卵黄囊、油球的吸收和死亡不可逆点(PNR);选用枝角类、丰年虫无节幼体、蛋黄、虾奶粉和A#鱼苗开口料作为大刺鳅仔鱼开口饵料,投喂24 d,分析不同开口饵料对大刺鳅仔鱼生长的影响。【结果】在水温(27.0±1.5)℃的条件下,仔鱼6日龄开口摄食,初次摄食率达100%,PNR发生在14~15日龄,其摄食能力和饥饿耐受性相对较强,饥饿延缓了仔鱼对卵黄囊和油球的吸收;仔鱼能够摄食枝角类和丰年虫无节幼体等活饵,投喂1 d后的开口摄食率达100%,且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成活率;而仔鱼不摄食蛋黄、虾奶粉和A~#鱼苗开口料等人工饵料,其生长、成活率与饥饿组无差异(P0.05)。【结论】枝角类和丰年虫无节幼体是大刺鳅仔鱼适宜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17.
朱光来  赵子明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3,14(8):1178-1182,1200
[目的]寻找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的最佳选择。[方法]通过给泥鳅注射不同的催产药物,在不同的水温下进行人工催产,苗种培育过程中选择不同的开口饵料进行投喂,研究泥鳅繁殖的最佳催产剂配比、催产温度及最佳苗种培育开口饵料。[结果]雌鳅的怀卵量跟性成熟度成正比,即性成熟度越高其怀卵量也越高,成熟系数为24%的雌鱼绝对怀卵量、相对怀卵量分别为62 142和990粒,而成熟系数为9%的雌鱼仅为18 207和367粒。不同的催产药物对泥鳅催产的效果不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相对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效果好,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精率78.84%,而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受精率为83.04%。将这2种激素按照一定比例(LRH-A25μg/尾,HCG100 IU/尾)使用可提高催产效果,受精率可达89.17%。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泥鳅的催产效果越好。水温在(30±0.5)℃之间是泥鳅人工催产的最适水温,效应时间6~8 h,催产率为93.33%,受精率为89.26%。用轮虫(以萼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为主)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其仔鱼成活率最高,成活率为93.3%,其他依次为卤虫幼体、微粒子配合饲料、蛋黄。合理搭配开口饵料能够促进仔鱼的生长,投喂蛋黄+轮虫的泥鳅仔鱼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单独投喂的3组,投喂蛋黄+轮虫的鳅苗,其生长速度是单独投喂蛋黄的1.21倍,是单独投喂轮虫的1.04倍,是单独投喂卤虫幼体的1.11倍。[结论]该研究为开展泥鳅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控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苗种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对采用室内控温、控光技术促熟产卵、孵化培育的升温刺参苗与常规温度刺参苗比较出苗成活率、发病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升温苗的成活率比常温苗提高15.8%,发病率降低10.2%,经济效益提高21.6%。该结果为刺参人工育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桂华鲮驯化养殖及其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桂华鲮鱼种进行池塘驯化养殖试验,放养平均体长8.2cm、平均体重9.4g的鱼种,经12个月的驯化养殖,平均体长达20.8cm,平均体重达246.3g,成活率73.2%,饵料系数为2.63。研究建立了桂华鲮的生长经验公式为W=1.450 5 e^0.4304t,P〈0.01;长与体重的相关公式为W=0.001 3 L^3.2209,P〈0.01。分析讨论了桂华鲮驯化养殖的生长特性及其环境、水质、饵料要求和研究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控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苗种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对采用室内控温、控光技术促熟产卵、孵化培育的升温刺参苗与常规温度刺参苗比较出苗成活率、发病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升温苗的成活率比常温苗提高15.8%,发病率降低10.2%,经济效益提高21.6%。该结果为刺参人工育苗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