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苦瓜性别分化的形态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以石蜡切片法研究苦瓜性别分化的开矿学。苦瓜的性别分化首先要经过两性期,然后再分别向雌或雄的方向发育。以显微分光光度法分析两性花及典型发育时期的雄、雌花中雄蕊和雌蕊组织的RNA和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得出两性花的发育方向与相应组织中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的强弱有关。在苦瓜的性别分化与表达中,雄蕊组织和雌蕊组织的RNA和蛋白质合成能力总是一强一弱,从而保证了性别分化的结果是某一性别的单性花。  相似文献   

2.
S195柴油机技术状态参数与排烟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源GA3和CCC处理可以调节株洲长白品种苦瓜的性别表现.外源GA3有促雌作用,使第一雄花形成推迟,第一雌花形成提前.植株总的雌花数和雌、雄花比值较对照明显上升.低浓度的CCC(50~200mg/L)表现出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500mg/L)则表现为促雌作用.GA3在0.04~4mg/L对苦瓜离体两性花的性别分化有促雌作用,0.4~40mg/L的CCC则有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具有促雌作用.核酸合成抑制剂3′-脱氧腺苷不影响离体两性花的性别分化,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则抑制两性花的性别分化,激素对性别分化向雌或雄的程序表达的调控发生在翻译水平上  相似文献   

3.
苦瓜的性别分化过程要先经过一个两性期,再分别向雄性或雌性的方向发育。对两性期和雄,雌花早期发育的3个典型时期的花蕾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一种分子量为11kD的蛋白质在雌花发育的3个时期都存在,并且含量变化很小,很可能是雌花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类似地,一种分子量为30kD的蛋白质很可能是雄花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此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抑制离体两性花的体外性别分化,而核酸合成抑制剂3-脱氧腺苷则不影响两性花的体外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4.
苦瓜性别分化程序表达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苦瓜的性别分化过程要先经过一个两性期,再分别向雄性或雌性的方向发育. 对两性期和雄,雌花早期发育的3个典型时期的花蕾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结果表明,一种分子量为11 kD的蛋白质在雌花发育的3个时期都存在,并且含量变化很小,很可能是雌花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类似地,一种分子量为30 kD的蛋白质很可能是雄花程序表达中的一种"关键蛋白".此外,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亚胺环己酮抑制离体两性花的体外性别分化,而核酸合成抑制剂3-脱氧腺苷则不影响两性花的体外性别分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肥皂荚为雌雄异株单性花,在其性别分化的早期均经历由两性花向单性花转变过程.该文以美国肥皂荚雌雄株上不同发育时期花蕾或花为试材,从实体解剖和组织细胞学角度对其性别分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确定雌株上早期花蕾中的雄蕊是在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发生败育,该雄蕊花粉母细胞只进行核分裂而不进行胞质分裂并发育成具有四个核的原生质团后逐渐解体并伴随雄蕊败育.雄株上早期花蕾雌蕊是在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发生时发育停滞,组织细胞逐渐退化、死亡,雌蕊萎缩、败育.该文同时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正常及败育雄蕊的花药壁层及花药内细胞发育过程中多糖及蛋白质动态进行了观察,对其性别分化过程中雌、雄性器官选择性败育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了解栽培高山红景天花器的形态结构。[方法]对高山红景天不同性别植株的花器结构进行较为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高山红景天是多型的性别类型,有雌株、雄株、雌雄同株。雌雄同株是雄花、两性花同株类型,即一个植株的不同茎上着生雄花和两性花两种花序,两性花的花序中也有不同比例的雄花和两性花;高山红景天雌蕊心皮数目4为基本型,雄蕊花药数目8为基本型,两性花的雌蕊心皮和雄蕊花药数目都比单性花少的变异类型多。[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进行高山红景天性别分化机理、性别利用、生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苦瓜花芽不同分化期的形态学及糖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石蜡切片观测苦瓜花芽形态结构,把苦瓜雄、雌花芽分化各分为5个典型时期,并测定其糖的含量。观测结果表明,苦瓜花芽分化首先要经过两性期,然后再分别向雌或雄的方向发育,在成熟的雄花中,雌蕊原基处呈扁平状,而在成熟的雌花中可以看见停止发育的雄蕊。对糖的测定结果表明,雌花在性别转变期糖含量达到最大值,然后急剧下降,而雄花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据此推测,苦瓜由两性期向单性期转化时花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如果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会导致花芽的早期脱落。  相似文献   

8.
非洲紫罗兰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化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定了非洲紫罗兰叶片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发育进程,测定了各发育时期核酸、蛋白质和淀粉的含量.叶片接种后1~12d为脱分化期,13~16d为胚性愈伤组织形成期,17~31d为原胚形成期,32~48d为胚状体发育期.脱分化过程中的DNA,RNA和蛋白质含量低于再分化过程,淀粉含量高于再分化过程.胚性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RNA和酸溶性蛋白质含量上升,淀粉含量下降.原胚形成和胚状体发育过程中,DNA含量上升,淀粉含量进一步下降.  相似文献   

9.
苦瓜性别分化的激素调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外源GA3和CCC处理可以调节株洲长白品种苦瓜的性别表现,外源GA3有促雌作用,使第一雄花形成推迟,第一雌花形成提前,植株总的雌花数和雌、雄花比值较对照明显上升。低浓度的CCC(50 ̄200mg/L)表现出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500mg/L)则表现为促雌作用。GA3在0.04 ̄4mg/L对苦瓜离体两性花的性别分化有促雌作用,在0.4 ̄40mg/L的CCC则有促雄作用,高浓度的CCC具有促雌作  相似文献   

10.
黄瓜性别决定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黄瓜(Cucumis sativus L.)雄、雌花的细胞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黄瓜雄、雌花的发育从花芽原甚至雌蕊原基出现,无明显差异,在雌花中雌蕊原基出现后雌花进一步发育,花芽的中心凹陷发育为下位子房,雄蕊的花药原基中并未分化出小孢子母细胞。开花时,花药体积较小,并由一群形态结构基本一致的小型细胞组成。在雄花中,雌蕊原基出现后,花芽的中心未发生凹陷,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尽管体积有所增大,但至开花时仍未产生柱头、花柱和子房。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早期滞育雄芯细胞的质体具简单的片层结构,不含淀粉粒,线粒体的嵴不明显。开花时,质体内有较大的淀粉粒,线粒体分化出较明显的嵴,高尔基体周围小泡丰富。同样,开花时滞育雌蕊的细胞内质体大量积累淀粉,线粒体的数量较多,有高度分化的峭,高尔基体产生大量小泡。观察结果表明,尽管滞育雄蕊和滞育雌蕊正常的发育途径受阻,但其细胞和某些细胞器仍在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1.
毛花猕猴桃是雌雄异株植物,但雌株和雄株的花器结构,仍分别保留着雄性或雌性的退化器官。毛花猕猴桃的染色体数2n=58。无论雌花或雄花,花粉母细胞均能进行减数分裂。在第一次分裂的终变期或中期,有29个二价体。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染色体行为正常,但雌花的花粉最终则完全败育。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在雌雄花形态上分化之后才进行的,表明雌雄株花粉发育的差异,是由各个体的基因型所决定的。毛花猕猴桃各个植株的性别功能表现相当稳定,但性别的决定机制至今仍未搞清,深入研究其性别决定的机制,在学术上和育种实践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甜瓜性别分化的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甜瓜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和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甜瓜花芽分化先要经过1个两性期阶段;在两性期之前,雌、雄、两性花花芽不存在明显的形态学差异;两性期之后,雄花原基体积快速增大,雌花和两性花原基中心开始凹陷形成下位子房,此时是最早出现形态差异的时期;在此之后,雌、雄蕊沿着不同的发育程序分化,直至形成成熟的性器官;在发育过程中,雌、雄花从两性期到产生大、小孢子所经历的时间不同,雌花较长,雄花较短;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直径花芽的显微结构观察及各个发育时期花芽特征的描述,对雌、雄、两性花的发育步骤进行了精细划分.  相似文献   

13.
黄瓜性器官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改良的压片染色法和石蜡切片法,研究黄瓜雌、雄花中性器官的败育过程。结果表明:雄花中雌蕊原基在小孢子母细胞时期退化成一痕迹,而雌花中雄蕊原基则在大孢子时期退化成一痕迹。黄瓜雌、雄花发育进程中,从两性期至大、小孢子时期所经历的时问不同,雄花较短,雌花较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与芦笋性别分化相关的蛋白,为揭示性别分化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芦笋雌株、雄株、雄性两性株两性分化期的花蕾为材料,采用双向电泳、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分析。【结果】通过双向电泳3次重复试验发现,雌、雄花蕾相比,雄花蕾特异蛋白点25个,上调蛋白点5个;雌花蕾特异蛋白点13个,上调蛋白点12个;雄性两性花蕾与雄花蕾相比,特异蛋白点19个,上调蛋白点8个。经过质谱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雄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6个,包括1个促进α淀粉酶合成的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 P);3个参与糖代谢的蛋白,分别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1个与质体相关的脂连接蛋白PAP fibrillin和1个未知功能的Os02g0634900蛋白;雄性两性花蕾和雌花蕾特异或上调表达同源蛋白16个,包括2个参与糖酵解过程的蛋白,即烯醇化酶1和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2个维持细胞结构的蛋白,即肌动蛋白亚型B和肌动蛋白;2个参与能量代谢的蛋白,即ATP合成酶CF1α亚基和ATP合成酶β亚基;2个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蛋白,即小GTP结合蛋白和GTP结合蛋白,1个抑制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失活蛋白,1个参与物质运输和信号转导的蛋白,即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1个催化磷酸基团转移的蛋白,即核苷二磷酸激酶,1个脂质相关蛋白,1个与光合作用(光系统Ⅱ)有关的蛋白,即放氧增强蛋白1,1个允许离子、糖和氨基酸被动转运穿过外膜的蛋白,即细胞外膜孔道蛋白,2个未知功能的蛋白,即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和假想蛋白。【结论】β淀粉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luminal binding protein(BiP)、PAP fibrillin和Os02g0634900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与芦笋雄性器官发育相关;烯醇化酶1、胞质磷酸甘油酸激酶、肌动蛋白亚型B、肌动蛋白、ATP合成酶CF1α亚基、小GTP结合蛋白、GTP结合蛋白、核糖体失活蛋白、ADP核糖激化因子相似蛋白、核苷二磷酸激酶、脂质相关蛋白、放氧增强蛋白1、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和假想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ATP合成酶β亚基、细胞内病程相关蛋白亚型4与芦笋雌性器官发育相关。放氧增强蛋白1和细胞外膜孔道蛋白在芦笋上的同源蛋白可能为雌性器官发育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15.
李花芽形态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外部形态、内部组织和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等方面对李花芽分化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李花芽形态分化的过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及雄蕊和雌蕊结构分化期等6期;细胞分裂快、合成作用旺盛的原基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粒则分布在原分生组织衍生的组织内。  相似文献   

16.
小豆花芽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对小豆花芽分外部形态及内部的组织分化和营养物质变化等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花序为复总状花序;花芽形态分化的进程可划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原基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萼片原基分化期、花瓣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原基分化期、雄蕊和雌蕊结构分化期等7期,细胞分裂快,合成作用旺盛的原基中,蛋白质含量高,淀粉粒则分布在原生分组织衍生的组织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