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油用大豆新品种合农63选育与转化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油品种是发展油用大豆生产的关键,为选育高油、高产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大豆品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在多年育种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亲本与改进育种方法及南繁北育,历经十余年的时间,以垦农18为母本,合丰47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成大豆新品种合农63,201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审定编号:2012011),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生育日数115~120d,需≥10℃活动积温2 350℃,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28.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6.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81.3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5.5%;油分含量23.27%,蛋白质含量39.25%;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2012-2016年累计推广应用面积69.49万hm~2。  相似文献   

2.
合农64是2003年以美国品种HOBBIT为母本,九丰10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201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15d,需≥10℃活动积温2 350℃,在黑龙江省为中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92.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1.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01.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3.8%;油分含量21.90%,蛋白质含量38.28%,为油用型品种;抗灰斑病兼抗花叶病毒病SMVⅠ号株系;适宜北方春大豆中早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大豆新品种绥农49是以绥08-5509为母本,以绥10-7500为父本有性杂交,经5个世代选育而成。2019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推广。该品种生育日数120d,需≥10℃活动积温2 400℃左右,2016-2017年特用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067.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7%;201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45.8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7增产12.5%,蛋白质平均达含量41.24%,脂肪平均含量21.57%。中抗灰斑病,适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及吉林、内蒙古、新疆等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了创新大豆品种和探讨育种技术,此研究采用回交育种方法,以合丰35为母本,与合交95-1101(合丰34×合丰35)为父本配制组合育成了合丰50号。该品种油分含量22.57%,蛋白质含量37.41%,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06.1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4.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60.8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号增产17.4%;国家北方春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355.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1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88.5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平均增产6.3%,中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200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同时申报国家审定品种。结果表明,合丰50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选育高油大豆新品种,提升油用大豆生产竞争力,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通过优选亲本、种质创新、建立选择群体及改良选择与培育方法,育成了高油大豆新品种合农66,2014年由黑龙江省审定推广,2016年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该品种区域试验产量2 863.4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12.0%;生产试验产量2 625.7 kg·hm~(-2),比对照合丰51增产9.4%;油分含量21.87%,蛋白质含量36.52%;中抗灰斑病兼抗疫霉病;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3 d,需≥10℃活动积温2 250℃,适宜北方春大豆早熟区种植;该品种2013-2018年累计种植面积49.2万hm~2,纯增产大豆11.07万t,创纯社会效益44 585.7万元。该品种选育与应用对高油大豆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齐农3号审定编号:黑审豆2017003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品种来源:以合03-149为母本,丰豆1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代号为齐0502787。特征特性:高油品种,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19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500℃左右。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蛋白质含量39.02%,脂肪含量21.61%。中抗胞囊线虫病。产量表现: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622.6 kg·hm~(-2),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1 3.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27.6 kg·hm~(-2),较对照品种嫩丰18增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掐尖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掐尖大豆产量和性状的变化,以确定最佳的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肥处理使对掐尖大豆产量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施N 52.5 kg·hm~(-2),P_2O_5 105.0 kg·hm~(-2),K_2O 75.0kg·hm~(-2)的T5处理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0%以上。合丰50品种中还产生了一个有增产效果的处理,即施N 18.8 kg·hm~(-2),P_2O_5 75.0 kg·hm~(-2),K_2O66.0 kg·hm~(-2)的T1处理,较对照增产3.04%。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早熟育种经验和提高育种效率,开展了合农69品种亲本系谱和应用效果分析。该品种是在种质创新的基础上,以合交98-1622为母本,与垦丰16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亲本系谱涉及60个材料,包括农家品种、育成品种或新种质和国外优良品种,亲本来源地域较远,生态类型各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该品种百粒重20~22 g,蛋白质含量37.88%,脂肪含量21.09%;抗灰斑病(SCSH)、抗疫霉病(P.sojae)和抗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生育日数113 d左右,需≥10℃活动积温2 250℃左右,在北方春大豆种植区属早熟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771.4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9.4%;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64.7 kg·hm~(-2),比对照品种合丰51增产11.9%;2014-2018年累计推广面积130.09万hm~2,增产大豆3.8亿kg,创社会效益15.2亿元。  相似文献   

9.
合农64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与黑龙江省合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育成的高油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于2013年通过审定推广,该品种为无限结荚习性,分枝能力强,三粒荚较多,百粒重19.0-19.5g蛋白质含量38.28%,粗脂肪含量21.90%,属高油类型品种;接种鉴定抗灰斑病,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892.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平均增产11.0%;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501.7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50增产13.8%;生育日数115-116d,需≥10℃活动积温2350℃左右,属于中熟品种;适宜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东部湿润半湿润地区种植,也适宜吉林东部山区、半山区和内蒙古的兴安盟和呼蒙等相同生态类型区域种植,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杂交育种与辐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以合丰35×吉林27的杂交F2代为材料经辐射处理后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合丰48.该品种油分含量22.67%,蛋白质含量38.7%,黑龙江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53.1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增产10.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289.7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35增产12.6%,抗灰斑病、中抗病毒病SMVⅠ号株系,适宜黑龙江省二、三积温带种植,2002年列入黑龙江省高油大豆良种化工程,2005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是国家大豆振兴计划重点推广品种,种植范围和面积迅速扩大,已累计推广7.4万hm2,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研究结果表明,合丰48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广适应性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合丰45号是以绥农10号(绥农4号×绥7516)为母本,与垦农7号(绥农4号×合丰29号)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新品种,油分含量22.06%,蛋白质含量40.16%,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920.9kg/hm2,较对照品种合丰25号增产15.2%,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826.4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14号增产16.4%,抗灰斑病、抗疫霉根腐病、中抗病毒病,属于超高产、多抗、高油专用型品种,2003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本文报导合丰45号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并对关键育种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海慧  王旺华  庞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093-7093,7212
[目的]为大豆新品种嘉豆1号的推广及在今后大豆育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介绍嘉豆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适应性及栽培技术,探讨其增产潜力。[结果]嘉豆1号是以东农42为母本,以益嘉97-172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23.9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67.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8.3%;蛋白质含量43.22%,脂肪含量19.88%,蛋白和脂肪含量之和63.10%。[结论]嘉豆1号是一个适应性广,蛋白、脂肪含量均较高的大豆新品种,生育日数118 d,需活动积温2 400℃。2012年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优良大豆种质资源的利用及筛选优异育种中间材料,选育和推广北方春中早熟区组高油大豆新品种,采用梯级杂交育种方法,将多亲本优良基因进行聚合累加,经过多年连续定向选择和利用先进的品质分析与病害鉴定技术,创新出既高油又高产、抗病的大豆新品种‘合丰53’,该品种油分含量21.94%,国家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3036.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8.6%;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2613.0 kg,比对照品种‘绥农14’增产9.9%.该品种的育成与推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优质高产抗病圆果黄麻新品种‘闽黄1号’是以圆果种黄麻‘孟引1号’为材料,采用Co602.5万伦琴γ射线辐射诱变,以选择高产、稳产、优质、抗病为目标,经7年9代系谱选择育成。2011-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纤维产量3131.25 kg · hm -2,比对照‘黄麻179’(CK1)增产7.45%,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8.08%,均达极显著水平;2012年参加全国黄麻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纤维产量2964.75 kg · hm -2,比对照‘宽叶长果’(CK2)增产7.36%,且纤维品质优良,是一个优质高产抗病的黄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合丰43(合交93-111)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大豆新品种合丰43的选育与试验结果,对育种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合丰43是以北丰9号为母本、与合丰34为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2002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病、优质、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收获、增产效果显著等突出特点,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516.3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8%,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14.4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12.6%。  相似文献   

17.
超甜玉米新品种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庆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187-9187
[目的]探索超甜玉米蜜玉1号的选育与应用前景。[方法]蜜玉1号是以Mo17(sh2/sh2)为母本,金银束二环系(sh2/sh2)为父本连续6代的回交结合自交选育而成。通过品比、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研究了蜜玉1号的植株性状、籽粒性状和品质以及该品种的栽培技术和制种要点。[结果]蜜玉1号产量高,2004、2005年参加江苏省甜玉米区试,平均产量10 574和10 323 kg/hm2,分别比对照蜜玉8号增产6.44%和1.80%,2年平均产量10 449 kg/hm2,比对照增产4.12%。该品种早熟,抗大、小叶斑病和纹枯病,水溶性糖含量为16.92%,还原糖含量为6.98%,品质优,口感好,品质综合评价2级,最适采收期在授粉后的20~22 d,适宜江苏省各地种植。[结论]蜜玉1号高产优质,抗性好,含糖量高,适播期长,适宜种植区域广,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8.
大豆新品种晋遗31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遗3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以中品661为母本、早熟1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在陕西省引育中心试点,最高单产4 707 kg/hm2;2006—2007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产量2 889 kg/hm2,比对照晋豆19号增产7.1%;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46.5 kg/hm2,比对照增产6.5%。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41.95%,脂肪含量最高可达23.62%。抗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SMVⅢ号和大豆灰斑病。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适合我国北方春大豆晚熟区春播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夏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