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大兴安岭地区3个主栽马铃薯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生物酵素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大兴安岭地区马铃薯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生物酵素可提高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商品薯率和产量,但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主茎数无影响,对单株结薯数的影响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在对块茎品质影响方面,喷施生物酵素能提高马铃薯块茎中干物质、淀粉、K、Fe和Mg的含量,而对Zn含量、粗蛋白和Vc含量的影响则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覆盖物对冬种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覆盖物均可提早冬种马铃薯的出苗期、缩短生育期及提高出苗率,其中白膜效果最大;3种覆盖物均可增加马铃薯株高、茎粗,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单株结薯数、商品薯率及块茎产量,其中黑膜效果最好;黑膜、白膜、稻草包芯的经济效益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试验以‘克新1号’脱毒原种为材料,设置7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辛菌胺)、处理2(噻霉酮+代森锰锌)、处理3(枯草芽孢杆菌)、处理4(寡雄腐霉菌)、处理5(五氯硝基苯+氟啶胺)、处理6(77%氢氧化铜)和处理7(空白对照),通过研究不同药剂对马铃薯产量及病害的影响,旨在为控制榆林地区马铃薯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单株块茎数、单株块茎重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对马铃薯商品薯率和发病率影响显著,以发病率和产量为主要考核指标,处理4(寡雄腐霉菌)和处理5(五氯硝基苯+氟啶胺)效果较好,可在榆林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夏县西南侧的山旱地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出苗及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的生育期、出苗率和株高影响不大,但对马铃薯的茎粗、块茎数、大中薯率和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块茎数、大中薯率以处理1最高,产量以处理4最高,综合各性状,以处理3、处理4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胶东半岛二季作区秋马铃薯生长期短、产量低的难题,2020年8月设计了4个播种期、4个种植密度正交试验,探究对秋马铃薯生育、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18日播种、密度4 169株/亩处理和8月18日播种、密度6 948株/亩处理,适合秋季马铃薯种薯繁育;8月6日播种、密度6 948株/亩处理和8月6日播种、密度10 422株/亩处理,既适合秋马铃薯商品薯生产,也适合秋马铃薯种薯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马铃薯对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的响应,明确马铃薯各生育期的需水特性,本研究以马铃薯栽培品种华颂7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遮雨棚下对马铃薯各生育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T1)后恢复灌水,相较于对照,成熟期马铃薯株高、根长、干物质积累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在产量和产量构成方面,幼苗期干旱胁迫处理后恢复灌水,大薯率较对照显著提高11.00个百分点、小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10.34个百分点,块茎产量较对照显著增加31.34%。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干旱胁迫处理(T2、T3)的块茎产量较CK显著下降58.41%和27.84%,T2处理的大薯率较对照显著降低了25.34个百分点,但T3处理的大薯率、中薯率、小薯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淀粉积累期干旱胁迫处理(T4)对马铃薯单株干物质积累、块茎产量和产量构成影响不显著。因此,可对华颂7号在幼苗期进行适...  相似文献   

7.
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以马铃薯庄薯3号为试材,以常规施肥磷酸二铵作对照(CK)处理,研究4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和黑痣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和商品薯率,降低黑痣病的发病率。其中,以恩益壁处理的促生防病效果最好,与CK相比,株高、茎粗、产量、商品薯率分别提高10.96%、7.89%、22.82%、8.77%;对病茎率防效达67.57%;对薯块防效达70.80%。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微生态环境,减轻土传黑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选出适合种植的优良彩色马铃薯品系,为彩色马铃薯的引种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冬,钦州地区引进3个彩色马铃薯品系进行栽培试验,对各品系的生育期,植株及块茎的形态特征,产量等综合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金刚综合性状表现较优,其生育期最长,为125d;产量高,41702.70kg/hm2;块茎性状良好,商品薯率达90%,适合在当地种植,可成为钦州地区冬种彩色马铃薯的主推品系。  相似文献   

9.
以陇薯7号和克新1号为试验品种,设计不同的原原种重量和种植密度,收获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小薯块茎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品种用两种不同重量的原原种品种进行种薯繁育时,在种植密度为6 000株/亩时,产量均达到了最大,而在种植密度为10 000株/亩时,小薯(20~50 g,含50 g)块茎数量最多,这为高寒阴湿区马铃薯整薯播种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制剂在马铃薯连作栽培过程中,对不同品种马铃薯的产量、小薯率及疮痂病的影响。试验选取的枯草芽孢杆菌制剂为中农绿康(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马铃薯专用微生物菌剂和2个成熟期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克新1号’与‘青薯9号’。试验结果表明,该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显著促进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的提高,同时对于马铃薯土传病害疮痂病也有一定的防控作用,用量达到15 kg/亩以上时效果最佳,能够有效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1.
以21份不同来源地半夏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各种质资源株高、茎粗、分茎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得出影响半夏产量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半夏资源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半夏的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块茎百粒重、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块茎百粒重>分茎数>须根数>株高>茎粗>叶片长宽比>块茎到珠芽距离>珠芽百粒重;块茎到珠芽距离对产量产生较弱的负效应,叶片长宽比与块茎百粒重、株高、茎粗、分茎数、须根数具有负效应。综上所述,半夏的块茎百粒重、分茎数、株高、须根数、茎粗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块茎百粒重贡献率最大。因此,在半夏高产品种选育中,不仅要注重半夏块茎大小的选择,还应增强对半夏叶型和块茎到珠芽距离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栽培技术的可行性及生物产量与块茎淀粉的积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在不同地区不同播种深度对试管薯植株生长发育、生物产量及块茎淀粉等因素的影响。试验以0.22~0.27 g的‘陇薯3号’试管薯为材料,以4、5、6、7 cm 4个水平的播种深度在甘肃省高寒阴湿区与干旱区进行大田直播试验,结果表明:(1)马铃薯试管薯大田直播出苗率在92.2%以上,高寒阴湿区要适当浅播(播深5 cm),干旱地区适当深播(播深7 cm)。(2)播种深度对株高无显著影响,在相同播深下高寒阴湿区株高显著高于干旱区株高,茎粗在不同播种深度之间以6 cm播深茎粗显著高于其他播深;(3)单株结薯个数在不同种植区及播深下无显著变化,试管薯块茎产量积累量在高寒阴湿区随播深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干旱地区随播深增加呈增长趋势,且高寒阴湿区块茎产量积累量高于干旱区;(4)在同一生育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而干旱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随着播深增加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在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成熟期高寒阴湿区块茎淀粉积累量高于干旱区。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马铃薯品种春薯3号、春薯5号、费乌瑞它和大西洋进行试验处理,测定株高、茎粗、匍匐茎数量、微型薯数量和块茎直径等表型性状,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等光合指标,对雾培马铃薯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产量表现为大西洋最高,微型薯为68.33粒,其块茎快速膨大速度最快,为费乌瑞它的4.5倍。块茎产量形成过程中和胞间CO_2浓度呈负相关、与匍匐茎数量、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马铃薯费乌瑞它为材料,设水稻-马铃薯轮作氮零栽培模式(RP–N0)、水稻-马铃薯轮作传统栽培模式(RP–T)、水稻-马铃薯轮作高产栽培模式(RP–H)、水稻–马铃薯轮作超高产栽培模式(RP–SH)、玉米–马铃薯轮作高产栽培模式(MP–H)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植株镉积累和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处理不同时期马铃薯植株叶片的镉含量4.23~5.52 mg/kg,茎的镉含量4.85~5.02 mg/kg,显著高于块茎的镉含量(0.34~0.39 mg/kg);马铃薯茎叶的镉生物富集系数为10.15~13.25,显著高于块茎生物富集系数的(0.82~0.92);不同栽培模式的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以RP–N0处理的最低,为11.12 t/hm~2和71%,显著低于其他4个处理的产量及商品薯率,以MP–H处理的产量最高,达42.07 t/hm~2,淀粉含量以RP–N0最高(11.55 g/(100 g));马铃薯块茎的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r=–0.65),块茎的镉生物富集指数与土壤p H呈显著负相关(r=–0.81)。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施氮量和烯效唑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马铃薯生长,能够改善马铃薯株型结构,降低根、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提高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同时可提高块茎数量、大中薯个数及小薯个数,增加单株块茎鲜重和单薯鲜重,最终增加马铃薯产量。过量氮肥和烯效唑在一定程度上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产量性状具有抑制作用。马铃薯产量以中氮(183.75 kg/hm2纯氮)和低浓度烯效唑(10 mg/kg纯量)处理组合最高。氮肥与烯效唑互作对马铃薯成熟期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影响程度为:茎根块茎叶,对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程度为:茎根叶块茎;对经济性状影响程度为:单株薯块鲜重单株大中薯个数单株小薯个数单株薯块数平均单薯鲜重。  相似文献   

16.
统计2004—2014年福建省审定的13个马铃薯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抗性性状,并对它们的演变情况、相关性及通径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近年来审定品种产量水平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 0. 01),平均每年提高0. 792 1 kg/hm~2;审定品种与对照生育期相差时间逐年增加,平均每年比对照延迟0. 381 9 d;马铃薯品种的株高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平均每年增高0. 913 9 cm;各审定品种的其他农艺性状,如单株块茎数、单株薯质量、商品薯率和干物质含量在不同年份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株高单株薯质量单株块茎数生育期干物质含量商品薯率,其中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对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直接作用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二者通过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均为负值。福建省马铃薯品种突破性高产育种,急须加强种质创新与改良,今后育种首先应重视株高的选择,其次是单株薯质量,不宜选择单株块茎数过多的品种,以确保提高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鉴定马铃薯杂交组合产量构成因子的差异,使育种目标更具针对性,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讷河市和牡丹江市3个生态区,采取田间试验评价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无性系二代群体产量构成因子的表现。结果表明:1)在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中,以0945组合的综合表现最好,其单株产量高、单株结薯数适中、平均单薯重较高,可作为优良亲本材料用于马铃薯品种选育。2)3个试验地点中,5个马铃薯杂交组合在牡丹江试点表现出单株产量、平均单薯重和商品薯率高的特性,该试验点可进行早熟马铃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哈尔滨试点表现出单株结薯多的特点,但商品薯率偏低,该试验点可进行马铃薯早期世代目标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一、特征特性 "高股百利"马铃薯植株直立,生长势强,株高70厘米左右,枝叶繁茂.块茎呈长椭圆形,表皮红色、有光泽,芽呈红色.在块茎肥大期若遇高温其产量会下降,在二作区秋季栽培产量和商品薯率比春季栽培要高,且块茎表皮颜色深红.根系比较发达,侧根较多,耐干旱.  相似文献   

19.
薛同 《农家致富》2001,(10):12-13
鲁引1号是由山东省农科院培育出的早熟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枝少,叶片肥大,叶缘波状,花淡紫色;块茎膨大速度快,结薯集中,产量高,一般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薯块极大,长椭圆形,芽眼浅,薯皮淡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品质和食味好,适合加工。  相似文献   

20.
薛同 《当代农业》2001,(10):12-13
鲁引1号是由山东省农科院培育出的早熟脱毒马铃薯新品种。株型直立,株高60厘米左右;茎秆粗壮、分枝少,叶片肥大,叶缘波状,花淡紫色;块茎膨大速度快,结薯集中,产量高,一般亩产量2500公斤左右;薯块极大,长椭圆形,芽眼浅,薯皮淡黄色、光滑,薯肉淡黄色,品质和食味好,适合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