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野生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野生及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和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显著高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和人工养殖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色氨酸含量较低未测定)。除酪氨酸外,其余各项氨基酸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氨基酸平衡性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符合FAO/WHO标准,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蛋白品质较好。野生瓦氏黄颡鱼较养殖瓦氏黄颡鱼ω3脂肪酸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贮存脂肪高,是一种较优的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2.
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野生和船体网箱养殖(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组成。[方法]对采自同一水域的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野生瓦氏黄颡鱼粗蛋白、粗灰分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6倍、1.69倍和0.90倍。在检测到的17种氨基酸中,野生瓦氏黄颡鱼除酪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低于船养瓦氏黄颡鱼外,其余种类氨基酸均高于船养瓦氏黄颡鱼。野生瓦氏黄颡鱼总氨基酸(TAA)、总必需氨基酸(TEAA)、总鲜味氨基酸(TDAA)含量分别是船养瓦氏黄颡鱼的1.18倍、1.51倍和1.13倍。野生瓦氏黄颡鱼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符合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对优质蛋白质的要求,而船养瓦氏黄颡鱼不符合。根据氨基酸评分,野生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除缬氨酸外,其余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均大于等于0.90;船养瓦氏黄颡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亮氨酸,只有苯丙氨酸+络氨酸的氨基酸评分大于1,3种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在0.65以下;野生瓦氏黄颡鱼的必需氨基酸指数为69.62,船养瓦氏黄颡鱼为55.36。[结论]野生和船养瓦氏黄颡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存在差异。野生与船养瓦氏黄颡鱼生活在同一水域,水质条件几乎一致,饵料差异可能是影响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配合饲料中添加0.5%、1%、2%、4%抗菌脂肽,饲养瓦氏黄颡鱼8周,对其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营养、脂肪酸营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蛋白质、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瓦氏黄颡鱼是氨基酸组成均衡性较好(EAAI75、EAA/NEAA79%)的优质水产品,富含Glu、Asp、Arg等有助于术后病人康复的氨基酸。Lys含量较为富余,适当摄入可平衡谷物中Lys短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Met+Cys。4%范围内添加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氨基酸组成无显著性影响(P0.05),EAAI随着AMI添加量增加逐渐降低,但仍高于75%。瓦氏黄颡鱼肌肉脂肪酸主要组成种类不少于11种,其中饱和脂肪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4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均较高,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EPA、DHA)。在4%添加范围内,抗菌脂肽对瓦氏黄颡鱼肌肉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基础饲料中添加5%、10%、15%、20%羽毛肽粉的配合膨化饲料饲养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稚鱼60d,研究其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20%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灰分、脂肪、水分)无显著性变化(P0.05)。10%羽毛肽粉添加组黄颡鱼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儿童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黄颡鱼肌肉的E/T、E/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其他添加组(P0.05)。羽毛肽粉添加水平达到10%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Lys比值、EAAI值、AAS和CS评分值均最高,而接近于对照组。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棕榈酸的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当羽毛肽粉添加水平在15%范围内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SFA含量和顺式油酸的相对含量随着添加比例的升高而显著下降(P0.05)。当饲料中添加10%羽毛肽粉时,瓦氏黄颡鱼肌肉的DHA+EPA、HUFA、PUFA和(n-3)PUF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添加组与对照组(P0.05)。可见,在瓦氏黄颡鱼饲料中适量添加羽毛肽粉,可以显著提高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黄颡鱼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析其在黄颡鱼胚胎发育、胚后发育阶段及成鱼各个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以黄颡鱼脑组织为材料,根据瓦氏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SS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用于扩增SS基因中间保守区序列,再根据中间保守区序列设计2对引物,分别用于扩增5′端和3′端序列,将扩增得到的中间保守区序列、5′端和3′端序列拼接后得到黄颡鱼SS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NCBI的Protein Blast对黄颡鱼与其他物种SS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SS基因在胚胎发育时期和胚后发育阶段(1~20 d)的表达特征。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SS基因在黄颡鱼脑、心脏、肌肉、胃、肝脏、肾脏、鳃、脾脏、性腺等组织中的表达特征。【结果】黄颡鱼SS基因cDNA全长694 bp,其中5′端非翻译区139 bp,3′端非翻译区211 bp,开放阅读框为345 bp,编码114个氨基酸。黄颡鱼与瓦氏黄颡鱼SS基因编码氨基酸同源性最高,为98%。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黄颡鱼与同属于鲇形目的瓦氏黄颡鱼和斑点叉尾鮰聚为一支。SS基因在黄颡鱼受精卵时期就有表达,并持续至胚胎孵化出膜,且在心跳期和出膜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受精卵时期(P<0.05);在出膜后的1~20 d,SS基因在黄颡鱼中稳定表达;在成鱼的各个组织中,SS基因只在脑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结论】初步探明了SS基因在黄颡鱼胚胎发育、胚后发育阶段及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推测其可能在黄颡鱼胚胎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对野生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Richardson)及养殖的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野生黄颡鱼和养殖黄颡鱼肌肉均含有16种氨基酸(色氨酸未测),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77.97和60.61,野生黄颡鱼肌肉的ΣSFA和Σ(EPA+DHA)分别为45.29%和8.07%,养殖黄颡鱼的分别为33.38%和7.06%,显著低于野生黄颡鱼肌肉(P0.05),而野生黄颡鱼的ΣMUFA(34.03%)显著低于养殖黄颡鱼(44.95%)(P0.05),ΣPUFA的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为17.66%和20.59%。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评价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的新兴养殖品种"黄优1号"(Pelteobagrus vachelli♀×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营养价值,测定其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含量和组成,并与其父本瓦氏黄颡鱼和母本黄颡鱼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黄颡鱼、瓦氏黄颡鱼和"黄优1号"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在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总鲜味氨基酸含量等方面均以"黄优1号"肌肉中含量最高。"黄优1号"肌肉中富含人体必需脂肪酸,含量高达22.85%,与其母本黄颡鱼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接近,略低于其父本瓦氏黄颡鱼肌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黄优1号"具有较为显著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营养价值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8.
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同步人工繁殖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仔、稚、幼鱼进行了生长特性和养殖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92日龄的瓦氏黄颡鱼和黄颡鱼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8和14 g,差异显著(P<0.05);饲养期间,瓦氏黄颡鱼和黄颓鱼的总成活率分别为92.82%和74.97%,差异显著(P<0.05).因此,瓦氏黄颓鱼养殖性能优于黄颡鱼.  相似文献   

9.
养殖密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品质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养殖密度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成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25.23±0.09)g的瓦氏黄颡鱼幼鱼,分别设置G1、G2、G3、G4试验组,养殖密度分别为0.50、1.01、1.51、2.02kg·m~(-3)(即20、40、60、80尾·m~(-3)),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60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幼鱼的终末体长、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随养殖密度增大而下降,饲料系数则呈上升趋势;G1组瓦氏黄颡鱼幼鱼终末体长、终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存活率显著高于G3组和G4组(P0.05),但G1、G2组鱼体肥满度、饲料系数及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肌肉中蛋白质含量随养殖密度增加而上升,脂肪含量则呈下降趋势,G1组瓦氏黄颡鱼肌肉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血液白蛋白、溶菌酶水平随养殖密度增高呈下降趋势(P0.05),G1组显著高于G3、G4组(P0.05);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随养殖密度增高呈升高趋势(P0.05),G1、G2组显著低于G3、G4组(P0.05);在试验条件下,养殖密度对鱼体抗氧化能力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为(25.23±0.09)g的瓦氏黄颡鱼适宜放养密度约为1.01kg·m~(-3),该结果可为工厂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营养需求、饲料配制及鱼肉的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对人工养殖及野生云南光唇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肌肉中蛋白质含量为18.40%,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粗脂肪含量为0.80%,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两者的脂肪酸组成一致,人工养殖云南光唇鱼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63.775%)显著(P0.05)低于野生云南光唇鱼(65.191%),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30.93%)显著(P0.05)高于野生云南光唇鱼(14.06%);两者间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人工养殖和野生云南光唇鱼的氨基酸组成一致,均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6.43%和73.30%,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9%和34.43%,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9.61%和19.81%,必需氨基酸总量/氨基酸总量分别为48.92%和46.97%,必需氨基酸总量/非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为95.77%和88.5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75.01和70.63。云南光唇鱼经过驯化养殖及人工驯养的营养价值得到提高,更适合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荧光灯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光谱组合LED灯(A(21%蓝+30%绿+24%黄+25%红)、B(35%蓝+35%绿+18%黄+12%红)、C(27%蓝+30%绿+22%黄+21%红))对AA肉鸡的生长、屠宰性能和抗应激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日龄AA肉鸡,平均分配到4个光照处理组,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公母各半),自由采食和饮水。第1周光照强度为20 lx,从第2周开始至试验结束为5 lx,间歇光照节律(14L:4D:2L:4D)。结果表明,B光源组1~2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C和荧光灯组显著降低了15.05%、14.40%和20.47%(P0.05);C光源组3~5周平均日增重分别比A光源和荧光灯组降低了8.62%和9.39%(P0.05);且B光源组1~6周平均日增重与其他组相比有减小的趋势(P=0.06)。B光源组1~2周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低于和高于其他3组(P0.05)且1~6周的料重比与其他组相比有增大的趋势(P=0.09)。C光源组3~5周料重比显著高于B光源(P0.05)。荧光灯组腹脂重和脂带宽显著低于B和C光源组(P0.05);C光源组腿肌率显著高于A和B光源组(P0.05);A光源组SOD值和荧光灯组T-AOC值显著提高(P0.05)。C光源组H:L显著高于A和D光源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A光源和荧光灯均有利于白羽肉鸡生产性能的发挥,同时提高抗氧化能力,缓解肉鸡的应激反应。从节能的角度考虑,肉鸡实际生产中可采用均衡型光谱组合LED灯更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捕捞的野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玻璃鳗苗为对象,通过控制不同的光照强度和光周期,研究在可调控的循环水系统中,光照强度和光周期对日本鳗鲡生长的影响。实验采用双因素交叉分组无重复的试验设计,即将光照强度A(10 lx、100 lx、300 lx)和光照周期B(12L∶12D、18L∶6D、24L∶0D)按照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进行分组,两两相互对照,比较其生长性能和动物福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10 lx条件下日本鳗鲡的终重(36. 43±5. 19) g、日增重(0. 27±0. 4) g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100 lx(44. 58±6. 50、0. 34±0. 06)和300 lx(46. 13±8. 20、0. 35±0. 07)(P 0. 05),而300 lx条件下日本鳗鲡的饲料转化效率、饲料系数显著优于10 lx、100 lx(P 0. 05); 10 lx条件下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100 lx(P 0. 05);皮质醇在12L∶12D、24L∶0D光周期下10 lx显著低于100 lx(P 0. 05),18L∶6D条件下相反;不同光周期下:24L∶0D终重(49. 62±6. 40)、日增重(0. 35±0. 07)和特定生长率(1. 81±0. 12)显著优于18L∶6D、12L∶12D(P 0. 05),24L∶0D、12L∶12D条件下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18L∶6D(P 0. 05),24L∶0D条件下血清甘油三酯显著高于12L∶12D(P 0. 05)。10 lx和300 lx时12L∶12D组SOD活性显著低于18L∶6D(P 0. 05),而100 lx下相反,12L∶12D皮质醇活性显著低于24L∶0D(P 0. 05),且有极显著差异(P 0. 01)。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光照强度下,300 lx时日本鳗鲡生长指标达到最佳,各项生理指标处于正常状态,同时在光周期24L∶0D时,日本鳗鲡的生长指标达到最佳,但福利条件并不是最优状态。综合生长和动物福利,12L∶12D是日本鳗最佳光周期。即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日本鳗鲡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和福利条件为300lx、12L∶12D。研究结果为促进鳗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淡水环境中铜(Copper, Cu)污染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鳃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检测了Cu~(2+)(0.137、0.548、2.192 mg·L~(-1))暴露于背角无齿蚌7、14、21、28 d后,其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上升,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抗氧化酶SOD、GPx和GST活性均被显著诱导(P0.05), CAT活性被显著抑制(P0.05),抗氧化剂GSH含量显著降低(P0.05);Cu~(2+)暴露14、21、28 d,T-AOC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总体而言,背角无齿蚌鳃抗氧化系统在Cu~(2+)暴露下被激活,但是鳃组织器官仍然受到了氧化损伤。GPx、GST和GSH对Cu~(2+)暴露响应最为灵敏。  相似文献   

14.
亚硝酸盐对越冬红螯螯虾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越冬红螯螯虾为对象,探讨其在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得到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螯虾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22.0 mg/L,安全浓度为2.2 mg/L。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A组(0 mg/L)、B组(0.5 mg/L)、C组(2.3 mg/L)和D组(5.0 mg/L),胁迫6周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各组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组成活率、体质量增加率、体长增加率最低。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肝小管排列趋于混乱且大小出现差异,肝小管间结缔组织随之减少,产生空泡化,在D组中变化尤为明显。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D组显著低于A、B组(P<0.05)。MDA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升高,在肝胰腺中,4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低于C、D组(P<0.05)。免疫相关指标均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4组ACP、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在肌肉中,A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组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各组UL活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能量代谢指标TG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A组显著高于D组(P<0.05)。亚硝酸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比例,且菌群多样性D组最低,A组最高,亚硝酸盐导致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小刺猴头菌[Hericium caput-medusae(Bull.:Fr.)Pers]发酵浸膏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工厂化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为原料,采用透析法分级,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纯化,分别获得粗多糖组分HFCP1和中性多糖HFCP1-1;通过PMP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单糖组成和结构进行分析,单糖组成均以葡萄糖和半乳糖为主。化学法检测多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HFCP1和HFCP1-1清除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的IC50值分别为7.66和6.77mg/mL、6.16和5.30mg/mL、0.63和0.85mg/mL、0.39和2.62mg/mL。以RAW264.7细胞建立H2O2诱导损伤模型,细胞抗氧化结果表明:HFCP1和HFCP1-1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增强细胞活力(P0.05),浓度为100和200mg/L时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HFCP1浓度为100和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SOD和GSH-Px的活性(P0.05);HFCP1-1浓度为200mg/L时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增加SOD活性(P0.05);也能增加GSH-Px的活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日粮添加巨大芽孢杆菌1259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壳品质及相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65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24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设对照组(基础饲粮)及试验组(基础日粮添加2×106 cfu/g巨大芽孢杆菌1259)。试验期4周,每天统计产蛋数,计算破蛋率;每10d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20枚鸡蛋测定蛋壳品质、元素组成和血液生化等指标。结果显示:1)巨大芽孢杆菌组破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蛋壳强度和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蛋率随蛋鸡日龄增加显著提高(P0.05);2)巨大芽孢杆菌组蛋壳碳、氮元素相对重量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氧、镁、磷、钙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巨大芽孢杆菌组血清碳酸酐酶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血钙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磷差异不显著(P0.05);4)巨大芽孢杆菌显著改善了蛋壳晶体的微观结构,减少蛋壳表面裂纹。日粮添加巨大芽孢杆菌1259可以有效地改善产蛋后期蛋鸡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C/N调控和生态基对草鱼生长性能、水质及微生物活动的影响,利用PCR-DGGE技术对不同C/N条件下草鱼养殖池水体及生态基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并监测养殖水质指标和草鱼生长状况。在生态基系统中,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在基础饲料上添加葡萄糖,控制C/N分别为15∶1(CN15)、20∶1(CN20)和25∶1(CN25)。结果显示:CN20处理组中,草鱼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N25处理组中,溶氧、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N20和CN25处理组中,COD及BO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同时,生态基中的细菌总量随着C/N的提高逐渐增加,最高值为5.57×107 cells/g。PCR-DGGE结果显示:随着C/N提高,对照组、CN15、CN20和CN25处理组的水体细菌群落组成与水源水体的相似性分别为37%、32%、26%和22%,该4个处理组的生态基细菌群落组成与养殖水体的相似性分别为59%、58%、55%和52%。红细菌(Rhodobacter blasticus)、绿弯菌(Chloroflexi)是各处理组生态基中的共有细菌,并且它们为对照组和CN15组养殖水体的特有菌;拟杆菌(Bacteroidetes)是CN20组养殖水体及生态基中特有优势细菌。结果表明,在生态基系统中,不同C/N影响水体细菌群落向生态基的定居迁移;C/N为20∶1与生态基结合使用可显著促进草鱼生长、提高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8.
感染鳗弧菌对花鲈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是海水鱼常见的一种细菌性病。以A 组:1*106 cfu/mL、B组:1*107 cfu/mL、C组:1*108 cfu/mL 3组不同浓度的鳗弧菌菌液通过腹腔注射感染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在其感染后不同时间取血,通过测定呼吸爆发、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酚氧化酶(PO)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趋势来研究感染鳗弧菌对花鲈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呼吸爆发在鳗弧菌感染12 h、36 h时,B组和C组与对照组比较极显著下降(P<0.01);PO活性,在鳗弧菌感染12 h、36 h、60 h、84 h、108 h时,A组、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下降(P<0.01);ALP活性,在鳗弧菌感染60 h时,A组、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下降(P<0.01);ACP活性,在60 h、84 h、108 h时,A组、B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在鳗弧菌感染12 h、36 h、60 h、84 h、108 h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在半致死的实验中,鳗弧菌浓度为1*106 cfu/mL、1*107 cfu/mL 、1*108 cfu/mL的实验组的50%的致死时间分别为12 d、11 d、8 d,对照组则无死亡。结果表明:在感染期间,实验组鱼表现出特定的症状,如尾鳍溃烂、鳃丝发白、内部有黄色粘稠腹水等;鳗弧菌浓度越高,达到50%的致死时间越早,花鲈的死亡率和鳗弧菌的浓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研究饲料中添加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 5%、5%、7. 5%和10%的鼠尾藻粉,饲喂初始体质量(66. 45±0. 52) g的大菱鲆幼鱼8周。结果表明:随着鼠尾藻粉添加量的升高,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日摄食率(DFI)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 5%组与空白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 0. 05);全鱼粗灰分含量有逐渐升高的趋势,藻粉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组达到最高。本实验条件下,添加2. 5%的鼠尾藻粉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无显著影响,添加5%的鼠尾藻粉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玉米酒糟及其可溶物(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s,DDGS)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诱导的应激肉鸡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300只1日龄科宝500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5只肉鸡,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150g/kg DDGS日粮。22日龄时,再分为4个处理。处理1:饲喂基础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生理盐水;处理2:饲喂基础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DEX;处理3:饲喂150g/kg DDGS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生理盐水;处理4:饲喂150g/kg DDGS日粮,第23天开始注射DEX。DEX均为腹腔隔日注射3次,剂量为3mg/kg。结果表明,注射期DEX显著提高肉鸡腹脂率、肝脏指数、胸肌L*值及血清GSH-Px活性(P0.05);降低血清T-AOC活性和MDA浓度(P0.05)。DDGS显著增加胸肌失水率和L*值(P0.05),降低血清T-AOC活性(P0.05)。应激后,DEX显著提高肉鸡腹脂率并降低血清GSH-Px和T-AOC活性(P0.05)。DDGS组肉鸡血清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DEX成功诱导肉鸡氧化应激,日粮中添加DDGS未显著改善应激肉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