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5 毫秒
1.
简要回顾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过程,分析当前中国高等农业教育在政策机制、学科专业结构、生源质量数量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推进制度机制创新、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协同创新发展、"产学研用"结合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更好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道路确定后,中国农业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之需,必然为一个时代命题。必须在农业现代化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双重驱动下,面向新农业、新乡村、新农民、新生态,加快构建中国式农业教育现代化理论体系。创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农业大学形态,建立产教融合、大学与教学实验农(林)场匹配、基础与专业并重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为支撑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立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中国范型。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十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突出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高等学校“十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以发展为主题,力争在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条件等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建立和完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信息化教学及管理、教学科研条件保障等四个体系。  相似文献   

4.
农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的最高层次,它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的农业科技、教育、管理人才的重要任务。自1978年农科研究生恢复招生和1981年我国正式实施学位制度以来,农科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不仅招生数量有较大增长,且在专业布局、培养质量及条件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现已形成了学科专业基本齐全的农科研究生学位授予体系和培养基地,成为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层次。  相似文献   

5.
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发展的2个推进体系,同时又具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够指导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总体规划、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改造、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标实现、机制建立、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建设质量安全的农业结构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出路。建设质量安全的农业结构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农民主体、效益优先和科技进步原则。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加速推进,随着崭新的未来农业发展阶段到来,高等农业教育必然受到深刻而重大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大力推进新农科建设,在立德树人、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打造精品课程资源、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开放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优质师资培育等方面进行重点改革,构建了新农科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在大力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查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科技查新人才需要掌握农学、信息检索、计算机以及外语等学科的专业知识。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查新人才存在学科专业知识不全面,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途径。需要以现有的高校农业教育为基地,在现有农学类专业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信息检索和计算机类课程。在现有的高校农学专业中建立一个专门的有效的农业查新人才培养途径。加强对在职查新人员的培养,包括系统地培养以及参加各类培训和讲座,以培养出合格的查新人才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9月5日,从贵州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近年,紧紧围绕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贵州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初步建立起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和农技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储备能力明显提高,农业科技进步为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在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过程中,贵州农技推广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构建起"专家+示范基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农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我区农业结构调整中所应发挥的优势;通过对国内外及区内农业结构调整情况的分析,指出新疆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要落实思想和行动上的“大农业”观念,以及建立在“大农业”框架下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普通高等农业院校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从学校办学定位、专业建设的目标、专业建设的内容以及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分析了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现状与专业建设实践,对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设施农业人才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王光胜  姚蓉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28-230,241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宁国市通过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步入"信息高速公路",对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管理服务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资源共享"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水利土木专业群由水利工程、土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专业组成。基于教育部高职专业建设标准、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一校一品”建设构建、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建立跨学科、多领域的“新工科 ”水利土木工程专业群核心课程体系,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现代学徒制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1+X”证书,实现 “三全育人 ”及“三教改革”,促进传统学科的专业结构向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的“新工科”转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热科院")重点学科体系为例,阐述了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特点,分析了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科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学科运行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性不强等,并提出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理顺学科运行和管理机制、制订科学建设发展规划、争取项目经费支持等加强热带农业重点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优化过程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过程,高等教育体系已从自身成长向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协同转型发展。对面新农科建设肩负的“四大使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国际农经学科专业发展新格局,传统农经专业转型发展等新形势、新状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势在必行。从人才培养目标、能力素养要求以及课程支撑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各类典型农业院校农经人才培养体系特征和差异,结合地方农业院校办学实际与特色,从“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联动协同,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地方农经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农村基础设施作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造了一个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0—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同时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探讨农村基础设施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8年各省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且不同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同。其中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对农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村电力、医疗基础设施显著抑制农业高质量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则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建议加强水利、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和电力、医疗基础设施的维修力度,同时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使其能更好地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洪明  马英杰  赵经华  木拉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9010-19012
分析了当前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土壤农作学及节水灌溉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展入学教育,精选知识要点,优化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现代水利事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为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溧水区东屏镇抓住农业"1115工程"的发展契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规划东屏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形成三区一带的园区格局,即:优质粮油生产区、绿色蔬菜(食用菌)生产区、经济林果生产区、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带。通过规划的实施着力把东屏镇打造成美丽新农村建设的标杆。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农科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教学体系,尝试整合与优化相近专业的部分实验内容。提出了将农科类专业研究生实验改造为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的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强化研究生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管理,改革和完善实验成绩考核方式,建立了一个以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导向的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了富有特色的园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了“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适应都市型农业园艺人才的培养方案;按照坚持高等学历教育与现代农业职业素能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双证型”应用型人才;建设了都市型农业园艺人才培养的校内外实践基地,以教师科研项目、为三农服务及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和为纽带,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