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氯苯胺灵粉剂、香芹酮粉利和1-萘乙酸甲酯粉剂对马铃薯贮藏效果的影响。综合其抑芽效果、失重率、呼吸强度以及品质的观测结果表明,3种抑芽剂对马铃薯的贮藏效果依次为氯苯胺灵粉剂香芹酮粉剂1-萘乙酸甲酯粉剂。与对照相比,3种抑芽剂处理均可将马铃薯休眠推迟70 d,使马铃薯贮藏150 d不发芽。香芹酮熏蒸粉剂剂量为0.6 mL/kg、1-萘乙酸甲酯粉剂剂量为100 mg/kg时贮藏效果最好,可取代氯苯胺灵粉剂,达到绿色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以马铃薯青薯168、克新1号2个品种的块茎为材料,采用蒽酮比色定糖法和羟胺法,研究2个品种在4℃的贮藏条件下,不同浓度梯度的氯苯胺灵处理下糖对和膜稳定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贮藏下,氯苯胺灵对马铃薯具有抑芽作用,抑芽作用与施加的氯苯胺灵浓度有关,施加的浓度在2.0 g/kg时,抑芽作用最明显,氯苯胺灵对克新1号和青薯168的抑芽效果一致。马铃薯贮藏期,含糖量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青薯168的含糖量显著优于克新1号的含糖量,克新1号抗低温糖化能力更强,有利于长期贮藏。施加氯苯胺灵后马铃薯的含糖量高于对照组的含糖量,处理浓度为1.5 g/kg CIPC处理组的含糖量最高,1.0 g/kg处理组的含糖量最低,马铃薯在氯苯胺灵浓度为1.0 g/kg下更有利于贮藏。马铃薯贮藏期,膜稳定性先升高后降低,克新1号的膜稳定性高于青薯168,氯苯胺灵处理降低了马铃薯的膜稳定指数,克新1号和青薯168的氧自由基的产生速率均为2.0 g/kg CIPC组达到最高,膜稳定性最差,浓度为1.0 g/kg处理组氧自由基的产生速率最低,膜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正>氯苯胺灵(C1PC)是一种采后使用的抑芽剂,粉剂的使用剂量为0.7~1.4克/斤。将粉剂撒入马铃薯堆中,上面扣上塑料薄膜或帆布等覆盖物,24~48小时后打开,处理后的马铃薯在常温下也不会发芽。该抑芽剂必须在马铃薯愈伤后使用,否则,它会干扰马铃薯的愈伤,造成马铃薯贮藏中腐烂。出休眠期前的马铃薯使用该药抑芽效果好,出休眠期后再使用,抑芽效果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4.
3种药剂对贮藏期马铃薯薯块处理抑芽试验结果表明:2.5%戴科土豆抑芽剂#25(CIPC)处理薯块抑芽效果最好,两次考种调查平均抑芽效果分别为80.68%和74.36%;15%多效唑超微可湿性粉剂处理薯块抑芽效果较好,两次考种调查平均抑芽效果分别为28.59%和37.76%,两种抑芽剂均能较好地抑制贮藏期马铃薯薯块的发芽,对保持马铃薯商品性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安全、高效、无毒的烤烟抑芽剂,研究了不同浓度菜籽油、茶油对烤烟腋芽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抑芽率和抑芽效果均以50%菜籽油最好,10%茶油最差,菜籽油、茶油整体抑制效果优于氟节胺乳油;菜籽油的抑芽作用优于茶油,其抑芽率比茶油高24.08~24.59个百分点,抑芽效果比茶油高14.57个百分点;植物油抑芽剂的浓度越高,抑芽效果和稳定性越好,10%菜籽油即可达到与氟节胺乳油相当的抑芽效果,建议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开展了5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试验。结果表明,50%呋虫胺可溶性粉剂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具有高效、速效性高、持效性好等特点,且对水稻安全。建议在稻飞虱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用药量为90~120 g/hm~2,即有效成分含量为45~60 g/hm~2。  相似文献   

7.
为验证10%氨基寡糖素·氟吡菌胺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特在184团4连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期筛选出该药剂最佳用药剂量,为该农药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依据。选用10%氨基寡糖素·氟吡菌胺可湿性粉剂60克/公顷、75克/公顷、90克/公顷3个剂量进行试验,并选用常规2%氨基寡糖素作为对照,对照药剂施用剂量为60克/公顷,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区,共计5个处理,4次重复,各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运用新复迪肯基差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供试药剂施用剂量在60克/公顷时,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较理想,安全防效为74.39%,可以作为推广药剂。  相似文献   

8.
用5个药剂品种和空白对照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试验,筛选出68%丙森·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30%丙森·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等防治较好的农药品种,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有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烟草抑芽剂仲丁灵等常用药剂的轮换药剂,进行了12.5%氟节胺EC(控打)田间抑芽效果试验。抑芽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12.5%氟节胺EC(控打)平均抑芽率为97.17%,抑芽效果较好;抑芽效果示范试验结果表明,12.5%氟节胺EC(控打)抑芽效果整体相当或略优于示范区常用的36%仲丁灵EC、30%二甲戊灵·烯效唑EC等抑芽剂。12.5%氟节胺EC(控打)具有较好的抑芽效果,可在赣州烟区烟叶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观察了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00 g/hm2+68.75%银法利(6.25%氟吡菌胺+62.5%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500 mL/hm2的防效最好,为98.96%;折合平均产量最高,分别较对照药剂64%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霜脲氰可湿性粉剂2250 mL/hm2和空白对照增产11.2%、29.5%.68.75%银法利悬浮剂1500 mL/hm2的防效较好,为97.93%,分别较对照药剂、空白对照增产4.5%、21.7%  相似文献   

11.
【目的】香芹酮是植物精油中常见的单萜类物质。从激素调控和膜脂过氧化方面探讨香芹酮对马铃薯种薯发芽调控的作用机制,为其在种薯上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青薯9号’微型薯为试验材料,采用香芹酮0.3 mL?kg -1(药剂体积/块茎重量)的处理剂量,贮藏18周后进行停药6周的处理方式,同时以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分别在贮藏0、6、18、20和24周,测定种薯芽长、失重率、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并定期对种薯芽分生组织进行切片和显微成像分析。【结果】香芹酮可调控种薯的发芽和芽长,降低种薯的失重率,贮藏24周时,处理种薯芽长为4.77 mm,显著低于对照芽长51.02 mm,且失重率比对照降低49.76%。香芹酮通过损伤种薯顶芽分生组织和维管束组织抑制顶芽的生长,但不影响腋芽的萌出。贮藏期间,香芹酮显著提高了种薯中ABA的含量,但抑制了IAA的含量,推迟了GA3含量的峰值和(GA3+IAA)/ABA>1拐点的出现;香芹酮处理的种薯MDA含量比对照降低了15.04%—25.90%,PRO含量比对照高24.59%—54.45%,SOD、CAT和PPO活性分别比对照高18.86%—35.56%、14.34%—31.97%和26.00%—36.41%,POD的活性是对照的1.87—3.07倍。【结论】香芹酮通过促进/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调节种薯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3的含量水平,抑制种薯顶芽生长。此外,香芹酮提高了种薯中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了膜脂过氧化程度,进而延缓种薯衰老。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窖藏条件下马铃薯种薯贮藏的理想防病药剂,以庄薯3号原种为供试材料,利用病毒克星、72%农用硫酸链霉素、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对种薯进行喷药处理,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贮藏期种薯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150 d贮藏后,不同喷药处理间种薯发病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与对照相比,用病毒克星、农用硫酸链霉素、多菌灵和百菌清处理后种薯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98个百分点、6.94个百分点、5.22个百分点、6.03个百分点。(2)不同药剂处理间种薯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种薯含水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3)与对照相比,各处理均能抑制种薯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减少丙二醛(MDA)含量。(4)与对照相比,农用硫酸链霉素、多菌灵和百菌清可以提高种薯活力,其中采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处理的种薯活力最高,而病毒克星反而降低了种薯活力。表明较为理想的防病药剂为72%农用硫酸链霉素和百菌清。  相似文献   

13.
采用拌种和喷雾方法,研究了吡蚜酮对水稻的表观安全性。结果表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5~20 g在拌种后3 h播种和6 h播种处理的出苗率、苗高、水稻根长和株高均高于不施药对照处理。在秧苗1叶1心期兑水喷雾时,25%吡蚜酮WP 75~450 g/hm2等处理的水稻根长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以及10%吡虫啉WP 30 g/hm2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秧苗移栽前3 d施药,25%吡蚜酮WP 75~600 g/hm2等处理的水稻分蘖数和株高与不施药处理之间亦均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说明每千克种谷拌种25%吡蚜酮WP 5~20 g的剂量内对水稻安全,在秧苗1叶1心期25%吡蚜酮WP用量在45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和在秧苗移栽前3 d 25%吡蚜酮WP用量在600 g/hm2以下喷雾处理均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优无核葡萄的扦插技术,为其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育苗指导,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国光生根粉对电热温床培养优无核葡萄插穗地下部分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及其地上部分萌芽率、成活率和新梢生长势的影响。结果表明,插穗生长15d,清水对照的优无核葡萄插穗发芽率最高,达60%;国光生根粉质量浓度为2.5、3.7g/L时,发芽率次之,为35%。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国光生根粉对葡萄插穗萌芽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国光生根粉质量浓度为3.7g/L时,插穗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均最高,分别为100%、40%,比对照提高35、40个百分点。与清水对照相比,不同质量浓度的国光生根粉对葡萄插穗愈伤组织形成和生根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插穗生长75d,国光生根粉质量浓度为3.7g/L时成活率达到最高,为95%,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插穗生长75d,各处理之间插穗新梢长度和新梢叶片数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国光生根粉3.7g/L处理对插穗萌芽抑制作用最小,而对插穗的生根以及成活的促进作用最大。因此,建议在优无核葡萄苗木生产中采用国光生根粉3.7g/L处理,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及苗木长势。  相似文献   

15.
不同摘花时期对百合鳞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摘花时期对百合鳞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合花蕾摘除后鳞茎产量增加,花蕾长1~2cm时摘除花蕾单株鳞茎产量达296.4g,比对照处理增加65.6g,增产28.42%,花蕾长5~6cm、9~10cm时摘除花蕾单株鳞茎产量分别为282.1g、265.6g,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51.3g、34.8g,增产分别为22.23%、15.08%。花蕾采摘越早,百合鳞茎增产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温度对中国水仙贮藏期蔗糖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中国水仙品种"金盏银台"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5、15、25、35℃及室温(CK)贮藏条件下内、外鳞片和主芽的蔗糖含量。[结果]贮藏期水仙蔗糖含量基本稳定分布在主芽和内鳞片中,蔗糖运送途径从外鳞片到内鳞片,再到主芽内部;在不同温度处理下,水仙球内的蔗糖含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以供应水仙主芽的形态发育和生长。[结论]该研究对进一步研究水仙贮藏期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物炭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宁南地区马铃薯种植中高效利用有限降雨提供参考,通过使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比较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壤水分保蓄能力的影响,明确生物炭在宁南地区的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宁南山区,生物炭对马铃薯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运移有明显影响,可显著提高马铃薯耕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毛管孔隙度,进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高产。马铃薯生产中生物炭的最佳施用量为20t/hm2,该条件下田间持水量为14.91%,比对照(空白)提高1.23~3.07百分点;容重1.24g/cm3,比对照增加0.01~0.18g/cm3;毛管孔隙度18.38%,较对照增加0.65~1.36百分点;提高马铃薯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块茎重、单薯重、商品薯率;马铃薯平均产量2 480kg/667m2,水分利用效率85.92kg/(hm2·mm),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49.04%和48.14%。  相似文献   

18.
以铁皮石斛原球茎及试管苗为试材,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光源的白光(W)、红光(100%R)、蓝光(100%B)、60%R+40%B、70%R+30%B、80%R+20%B 6种不同光质配比,以普通荧光灯(PGFL)作为对照,探讨不同光源及不同光质比处理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及试管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原球茎在光质比为70%R+30%B处理下增殖效果最好,增殖率为89.01%,比对照提高40.0个百分点。株高随红光比例的增加呈升高趋势,100%R处理达到最大值(53.25mm),比对照提高21.05%。叶数、最大叶宽和根数均在60%R+4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6片、9.95mm、6.9条,比对照提高38.18%、60.48%、27.78%。最大叶长和根长均在80%R+20%B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52mm和43.91mm,比对照提高2.33%、104.14%。总鲜质量、总干质量均以70%R+30%B处理时最大,分别为1.203 9g和0.104 8g,比对照提高189.05%、113.44%。60%R+40%B处理下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80mg/g、0.34mg/g、2.35、297.66μg/(g.h)、43.35%,比对照提高33.33%、30.77%、1.73%、150%和12.36个百分点。CCFL红蓝光比例为6∶4时,更有利于铁皮石斛试管苗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和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富士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和花芽形成的影响,找出有效的促花措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矮化中间砧富士(“红富士/M26/新疆野苹果”)为材料,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幼树的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含量、成枝率、成花情况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拉枝后进行扭枝、刻芽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与对照相比使枝条的茎比导水率和叶比导水率分别降低了41.4%和39.1%;使花芽分化期侧芽生长素、赤霉素含量减少,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增加;抑制侧枝总长的增长量减小39.7%;成枝率提高32.7%;平均单株成花数和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提高2.3倍和3.3倍。枝条导水率和侧芽激素的变化最终抑制树势旺长,并促进树体花芽分化。拉枝后刻芽和刻芽加去顶梢均对富士苹果成花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扭枝显著,且拉枝后扭枝和刻芽加去顶梢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富士苹果拉枝后进行刻芽、扭枝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树体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使开花数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提高,有效解决富士幼树拉枝难以成花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玉米整株秸秆覆盖免耕(T)和传统大田生产(CK)2个处理,比较研究了土壤水热状况、出苗期、出苗率、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分含量,整个生育期T处理比CK高2.31%~8.16%,差异显著;土壤温度,出苗期T处理比CK低1.1~1.8℃,差异显著,4叶期后无明显差异;T处理出苗期延长,出苗率较CK高5.7%;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大喇叭口期之前,T处理低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明显大于CK;株高和单株叶面积,生育前期T处理与CK值相近,生育后期T处理高于CK,至抽雄吐丝期,T处理的单株叶面积高于CK13.2%;2009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0660.5kg·hm-2和8523.0kg·hm-2,2010年T处理和CK的产量为12140.20kg·hm-2和9937.39kg·hm-2,T处理分别比CK高25.1%和22.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