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6 毫秒
1.
袁亮  纪耀坤  张伟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189-7190,7203
[目的]研究T1083替换融合质粒载体pGBKT7-TS转入酵母的自激活实验,探讨其表达产物是否可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方法]将T1083替换突变BD融合质粒载体pGBKT7-TS转入酵母后,进行自激活和蛋白表达毒性检测试验。[结果]该片段表达产物无自激活特性且对酵母细胞无毒性,可以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tKRP尾部T1083替换对NtKRP与靶物质结合的影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扩增烟草NtKRP基因尾部含T1083替换的片段,将其克隆入pGBKT7载体中。[方法]以pBI121KE质粒为模板进行PCR反应,将得到的PCR产物凝胶回收后等摩尔混合,取适量作为模板,得到含定点突变的尾部片段。将该PCR产物克隆入SmaI线性化的pUC19载体,构建含T1083替换的重组子pUC19Ts。通过蓝白斑筛选得到的重组子进行BamHI -SmaI双酶切鉴定,将筛选出的正确重组子送交联合基因测序。将pGBKT7和测序正确的pUC19Ts质粒均用BamHI -SmaI双酶切,分别回收1 320 bp的融合片段和7.3 kb的载体片段进行连接,转化并筛选得到重组子,任意挑取2个单菌培养后提取质粒进行BamHI -SmaI双酶切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NtKRP尾部含T1083替换的BD融合质粒载体pGBKT7-TS。[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tKRP尾部T替换对NtKRP与靶物质结合的影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T1083替换融合质粒载体pGBKT7-Ts转入酵母的自激活实验,探讨其表达产物是否可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方法]将T1083替换突变BD融合质粒载体pGBKT7-TS转入酵母后,进行自激活和蛋白表达毒性检测试验。pGBKT7-TS对报告基因自主激活的检测。将pGBKT7-TS质粒转染S.cerevisiae strainAH109和S.cerevisiaeY187菌株,同时分别转入pGBKT7作为对照,在SD-Trp平板上挑取转化菌落,悬于适量无菌水中,再分别接种于SD-Trp +X-α-gal、SD-Trp-His +X-α-gal、SD-Trp-Ade +X-α-gal和SD-Trp-Ade-His +X-α-gal平板。30℃培养2 ~3 d,观察各平板菌落颜色。确定含有pGBKT7-TS质粒的AH109和Y187酵母细胞内HIS、ADE、Mel1、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pGBKT7-TS对酵母AH109和Y187的毒性检测、挑取大于2 mm的pGBKT7-TS转化的AH109克隆和pGBKT7-TS转化的Y187克隆各1个,分别接种于50 ml SD/-Trp+Kan(20μg/ml)培养基中,30℃、250 r/min培养16 h,检测OD600,若OD600〈0.8,则DNA-BD可能有毒性;若OD600≥0.8,说明DNA-BD无毒性。[结果]转化pGBKT7-TS的酵母菌AH109在SD-Trp +X-α-gal平板和SD-Trp-His +X-α-gal平板上均可长出菌落,但在SD-Trp-Ade +X-α-gal平板和SD-Trp-Ade-His+X-α-gal平板上均无菌落生长,表明转入pGBKT7-TS后His报告基因有泄漏表达,但不能激活ADE和MELI报告基因。毒性检测试验中,重复2次,其OD600均大于0.8,说明DNA-BD融合蛋白对酵母AH109和Y187的生长无毒性,可以作为诱饵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结论]为进一步研究NtKRP尾部T1083替换对NtKRP与靶物质结合的影响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兰兆吉  吴国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150-7151
[目的]揭示SGR基因的作用机理。[方法]构建水稻SGR基因在酵母双杂交体系中的诱饵载体,并对其表达进行鉴定,将目的基因SGR与诱饵质粒载体pGBKT7通过双酶切定向重组构建诱饵质粒pGBKT7-SGR,将pGBKT7-SGR转入酵母菌株Y187中,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在酵母中的表达,通过缺陷性培养基培养进行自激活检测。[结果]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与SGR基因比较,序列完全一致,阅读框分析正确。载体pGBKT7-SGR在酵母菌株Y187中可以正确表达出融合蛋白。重组诱饵pGBKT7-SGR质粒对酵母无毒性,其表达产物不能激活酵母菌株Y187的营养缺陷型报告基因。[结论]该重组诱饵质粒可用于酵母双杂交体系,该研究为从cDNA文库筛选水稻诱饵蛋白SGR的互作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张月娟  万一  陈华民  张琨  赵廷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512-11513
[目的]构建诱饵载体pGBKT7-Lescpth5,并检测其转录自激活活性及对酵母细胞的毒性。[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Lescpth5基因,连接到诱饵载体pGBKT7上,转化重组载体于酵母感受态细胞AH109中,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自激活检测和毒性检测。[结果]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诱饵载体pGBKT7-Lescpth5构建成功,读码框正确。自激活检测结果和毒性检测结果显示诱饵载体对酵母菌株AH109没有转录激活活性,对酵母菌也无毒害作用。[结论]成功构建的诱饵载体可以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中,为下一步的cD-NA文库筛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鉴定甘蓝自交不亲和决定因子S位点富含半胱氨酸蛋白/S位点蛋白11(SCR/SP11)与S位点受体激酶(SRK)胞外域(eSRK)片段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区域.[方法]以结球甘蓝B3为材料,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全长SCRB3、SCRB3-1、SCRB3-2的重组诱饵质粒;以pGADT7为载体的全长eSRKB3、eSRKB3-1、eSRKB3-2的重组激活域(AD)质粒.用PEG/LiAc法将上述重组诱饵质粒转化感受态酵母菌Y2HGold,重组AD质粒转化感受态酵母菌Y187;Y2HGold[pGBKT7-SCRB3-s]、Y187[pGADT7-eSRKB3-s]两两融合培养,观察交配菌在SD/-Trp-Leu/x-α-ga1/AbA(DDO/x/A)、SD/-Trp-Leu-Ade-His/x-α-gal/AbA(QDO/x/A)平板上的生长情况.[结果]酵母双杂交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且无毒性和自激活作用产生;9个试验组中只有SCRb3-1、SCRb3-2与eSRKBb3-1、eSRKb3-2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子两两组合的4个融合株在QDO/x/A平板上出现蓝色克隆,激活了报告基因AUR1-C MEL1、HIS3、ADE2.[结论]酵母双杂交系统适用于SCR与SRK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初步确定了SCR与eSRK存在相互作用,SRK跨膜域的存在与否对其相互作用的研究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构建新城疫病毒(NDV)V蛋白C端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用RNA试剂盒提取NDV F48E9株的RNA,通过反转录试剂盒将抽提的RNA反转录,以反转录合成的e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V蛋白C端基因(VCTD).通过酶切连接的方法将V蛋白C端基因克隆至pGBKT7载体上,命名为pGBKT7-VCTD.将pGBKT7-VCTD转化酵母Y2H 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转化产物涂布营养缺陷型平板,观察平板上菌落生长情况,判定诱饵质粒有无自激活能力:同时挑取平板上的生长的菌落接种液体培养基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判定pGBKT7-VCTD诱饵质粒有无毒性.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GBKT7-VCTD诱饵质粒,且该诱饵质粒在酵母细胞中无毒性和自激活能力.本研究成功构建了pGBKT7-VCTD诱饵质粒,为筛选NDVV蛋白C端纳米抗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葡萄DFR蛋白的功能结构域和蛋白互作预测,构建DFR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检测其自激活活性。[方法]利用NCBI中的CDD分析DFR蛋白保守区域,STRING在线软件对DFR蛋白互作情况进行预测,采用PCR技术扩增出葡萄DFR基因,克隆至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中,PEG/LiAc法将阳性质粒pGBKT7-DFR转化至酵母AH109中,通过缺陷型培养基培养进行自激活检测。[结果]DFR蛋白保守区域有NADP结合位点,预测到DFR蛋白与MybPA1蛋白有互作关系。成功构建了诱饵载体pGBKT7-DFR,并且对酵母菌无毒性,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功能。[结论]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出,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载体pGBKT7-DFR,可以作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筛选与DFR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而对其进行功能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卢福芝  孙靓  黄靖华  黄艳燕  周兴  黄日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9953-9954,9956
[目的]用克隆载体pUC19构建乳杆菌自杀质粒及乳杆菌基因缺失工程菌[方法]在质粒pUC19的多克隆位点插入氯霉素抗性基因构建pUC19-CM载体;在pUC19-CM载体氯霉素抗性基因的两侧均添加1个用于同源重组的同源臂,再构建成自杀质粒pUC19-CM-D。将自杀质粒pUC19-CM-D转化乳杆菌进行抗性筛选即可得到目标基因被抗性基因替换的突变株。[结论]pUC19-CM-D质粒的构建及应用为乳杆菌基因缺失工程菌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也为乳杆菌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酵母双杂交体系,构建凡纳滨对虾IHHNV 3个开放阅读框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并对该载体的表达产物对酵母细胞的毒性及其对报告基因的自激活作用进行检测,为运用酵母双杂交文库筛选与病毒互相作用的蛋白提供参考。对凡纳滨对虾IHHNV病毒3个开放阅读框的基因片段进行PCR特异性扩增,并运用In-Fusion技术将该基因片段与双酶切的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pGBKT7进行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GBKT7-CP、pGBKT7-NS1和pGBKT7-NS2,并进行自激活和毒性检测。结果表明,pGBKT7-CP、pGBKT7-NS1和pGBKT7-NS2等3个重组质粒对MEL1报告基因无自激活性;对AUR1-C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pGBKT7-CP,pGBKT7-NS1,pGBKT7-NS2和空载体的酵母菌在SD/-Trp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6 h后,菌液的OD_(600)均大于0.8,说明诱饵载体无毒性且不具自主激活报告基因的功能,所获得的无自激活作用的诱饵载体可用于酵母双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11.
采用巢式PCR获得甘蓝SCR的成熟肽编码区,利用同源重组技术首次将其克隆到pGBKT7载体中,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的诱饵载体pGBKT7-SCR,结果表明:通过巢式PCR获得了正确的甘蓝SCR成熟肽编码区,并成功构建到pGBKT7诱饵载体中,且转化有诱饵载体的Y2HGold在SD/-Trp营养缺陷平板上生长良好,而在SD/-His-Trp和SD/-Trp/X-a-Gal/AbA营养缺陷平板上皆不能生长,说明对报告基因无自激活作用;且毒性实验也表明,SCR蛋白对酵母没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研究白桦开花抑制因子FLC与SVP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利用PCR技术从白桦幼叶cD-NA中克隆出BpFLC和BpSVP基因序列,利用NdeⅠ和Eoc RⅠ限制性内切酶将BpFLC和BpSV P分别整合进酵母表达载体pGBKT7和pGADT7中。 pGBKT7-BpFLC及pGBKT7-BpSVP转化酵母Y2Hgold菌株显示无自激活与毒性作用。酵母Y2Hgold [ pGBKT7-BpFLC ×pGADT7-B pSVP]、Y2Hgold [ pGADT7-BpFLC ×pGBKT7-BpSVP]均可在QDO/A/X平板上生长,并显示蓝色,说明能激活报告基因HIS3、ADE2、AUR1-C 、MEL1,由此表明BpFLC与BpS-VP蛋白能够结合,存在互作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猪红细胞类补体受体I型(Complement receptor 1-like,CR1-like)与C3b活性片段能否发生结合,以期为阐明猪红细胞发挥免疫粘附功能的分子机理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利用前期已构建的CR1-like(3-6)CR1-like(8-11)功能域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酵母双杂交检测体系,运用酵母共转化的方法将诱饵质粒(重组pGBKT7-CR1-like)与捕获质粒(重组pGADT7-C3b)共同转入Y2HGold酵母细胞中,分别利用一缺平板SD/-Leu、SD/-Trp和二缺平板SD/-Leu/-Trp(DDO)严格筛选共转化成功的酵母细胞,再根据报告因子是否表达来鉴别转化子在SD/-Leu/-Trp/X-α-Gal(DDO/X)、SD/-Leu/-Trp/X-α-Gal/Aba(DDO/X/A)二缺培养板上的生长情况,并结合菌落的颜色变化现象综合判定CR1-like活性片段与补体C3b在酵母细胞中是否发生相互结合;然后运用免疫沉淀技术分离酵母细胞中CR1-like与C3b结合复合物,并对该复合物的特异性进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试验成功将pGBKT7-CR1-like与pGADT7-C3b基因共转入Y2HGold酵母细胞。共转化的酵母克隆在SD/-Leu、SD/-Trp、DDO平板上能够正常生长,在DDO/X、DDO/X/A平板上正常生长且菌落呈现蓝色,由此表明,试验中酵母双杂交系统建立成功,并通过试验获得了阳性酵母克隆。共同转化了pGBKT7-CR1-like和pGADT7-C3b质粒的酵母菌落PCR反向鉴定结果显示,在共转化的酵母菌中含有目的基因CR1-like(3-6)CR1-like(8-11),共转化组的质粒酶切后出现C3b基因片段,与设计大小一致,说明重组质粒成功共转化入酵母细胞中。免疫沉淀试验中应用pGBKT7载体的标签抗体c-Myc沉淀酵母细胞中的融合蛋白,以c-Myc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单独转化了pGBKT7-CR1-like(3-6)和pGBKT7-CR1-like(8-11)的融合蛋白在50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共转化pGBKT7-CR1-like(3-6) + pGADT7-C3b和共转化pGBKT7-CR1-like(8-11) + pGADT7-C3b的酵母融合蛋白在83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以HA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时,在pGBKT7-CR1-like(3-6)和pGBKT7-CR1-like(8-11)融合蛋白中没有出现特异性条带,只有3、4泳道中共转化的酵母融合蛋白在83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在Y2HGold酵母细胞中存在CR1-like与C3b识别结合的复合物。使用CR1-like单克隆抗体沉淀酵母细胞中的融合蛋白,以CR1-like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单独转化了pGBKT7-CR1-like(3-6)和pGBKT7-CR1-like(8-11)的融合蛋白在50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共转化pGBKT7-CR1-like(3-6) + pGADT7-C3b和共转化pGBKT7-CR1-like(8-11) + pGADT7-C3b的酵母融合蛋白在83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以C3单克隆抗体为一抗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pGBKT7-CR1-like(3-6)和pGBKT7-CR1-like(8-11)融合蛋白中没有出现特异性条带,泳道3、4所示只有共转化的酵母融合蛋白在83 kD处出现特异性条带,表明在Y2HGold酵母细胞中存在具有生物活性的CR1-like与C3b识别结合的复合物。通过多个单克隆抗体杂交结果,可看出诱饵质粒的表达产物CR1-like(3-6)CR1-like(8-11)片段与捕获质粒的表达产物C3b片段可在酵母细胞内发生结合。【结论】猪红细胞CR1-like发挥免疫粘附功能的识别配体为C3b,为猪红细胞CR1-like功能域分子结构的进一步解析提供了重要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技术从柽柳cDNA文库中克隆出ThZFL目的基因序列,连接到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经检验后提取质粒,用BamH I和EcoR I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pMD18-T-ThZFL载体和pG-BKT7-BD空载体,并将酶切产物胶回收后,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过夜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